甘露
雖然我們似乎生活在一個有序的世界,但每天卻只是成爲凡情俗見的奴隸而不自知,完全地活在一個沒有生命自由的時空中,只是在似乎具體的人、事、物的假相中來回地沖突和應付。它是如此的疲累和可憐,生命就在這種似乎應該中流失了所有自由。
自救者得救。人先自侮而後人侮之。自度者度人,度人者自度,自他圓滿。
人往往莫須有地苦惱,患得患失于已經飛逝的過去和沒有來到的未來,其間的苦樂哭笑往往只是因爲一件小事、一個表情、一句話……而生命的自由卻在不知不覺間被束縛住了。誰能觀照到緣起無常而跳出這樣的似乎習慣了、必須了的怪圈呢?可憐!人爲什麼這樣沒有智慧地生活呢?
自以爲是的觀念有時是非常害人的,它有時是在有意無意中傷害周遭,讓自私有一個似乎合理的借口,但不知它可能是束縛自由的繩索。實在應該反省,小心謹慎地面對假相,不要大意,當下真的是純潔無僞的嗎?
情感往往是自私的,它往往很難真正地無私純淨。沒有觀照到它的複雜時,人往往會活在自欺欺人的困擾間,但它卻是沒有離開因緣生滅、無常苦空的本質的。
理智是不是一定正確的呢?假如它是建立在不正見的上面的話,卻是理障的,往往會生出空洞不實的問題。
唯有看破貪嗔癡慢疑乃至種種不正見的幻化,才能真正自由無礙地受用真如本性的妙用,如此則舉手投足也不離叁昧正受矣!
當人沒有看破六識的分別造作和七識的謬執時,往往不知不覺地成爲假相的奴隸,活在貪嗔癡慢疑和種種不正見中而不自知。而且在自欺欺人似乎以爲應該這樣地活著,真是可怕!
身體得了癌症,但心裏不要得了癌症。
“藥醫不死病,佛度有緣人。”不論是中藥、西藥、心藥,只有對症下藥,才能治病。若不對症下藥,也是不適合的藥,故此盡人事以隨緣份,不留遺憾,是比較合情合理的。有生就有死,沒有一種藥讓人永遠不死,除非沒有生才會沒有死,故此惜福、培福,看破放下、寡欲知足、安樂自在、珍惜生命,生而無憂,死而無憾,順其自然,才是智慧的人生;浪費無常寶貴的生命,到時再怨歎哭悲是非常愚蠢的。“佛度有緣人”,緣者時機因緣,也即條件。佛是無條件地度人的,慈悲愛護所有衆生,即“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佛陀無有條件地給予一切衆生以安樂的引導、教導,廣大地布施一切歡喜、慈善、仁愛,廣大無礙救度一切衆生。佛陀因緣具足,大徹大悟自他皆妙明真心中物,緣起性空,故此能無緣大慈,同體大悲。那這裏爲什麼說“佛度有緣人”呢?因爲佛無條件地引導、教導衆生,給予衆生一切歡喜、慈善、仁愛,無條件地引導、教導衆生要改惡遷善、看破放下、解脫自在,但若衆生死不改過、造諸惡業、自甘墮落、執著分別不休,不聽勸導、引導,那縱然佛費盡口水,種種方便,不辭辛苦,那也是沒有辦法的。一個不自救、自度的人,又如何得救、得度呢?此即時機因緣不到,無法得救、得度的。那如何得度、得救呢?即已經明白要改惡遷善,希望解脫自在的人只要尋找大善知識聞諸正法,好好實踐,即能得度矣!
多知爲敗:世間聰明誤衆生,巧言詭辯亂人心,于衆生的德行解脫唯有禍害,令人失卻清淨素樸之本性,毫無好處。言論若不能建立在德行真理上,往往泛濫成災!真理無言。不證真理,夫複何言?
不反躬自省,不返觀自見,每每論人之得失是非者,真乃愚癡。攀緣諸境,心外求法,不見自性真心,皆魔業也。此皆生死苦惱、輪回不息之事!豈可不警惕耶?仁者思之,莫錯用心自救不得,後悔莫及,慎之慎之!
一味地在意凡情俗見的眼光和嘴巴,而忘失了自性真心,最終就迷失在茫茫苦海中而找不到覺悟解脫的路了,也就喪失了生命的智慧和自由。豈可不反省警惕?
世界上沒有不會死的人。學佛並不是讓人不會死(有生則有死,無生才無死),而是讓人沒有煩惱痛苦地活著,讓人在解脫自在中活著,讓人遠離生老病死的困擾,活在光輝、光明、安樂自在、無煩無惱、充滿著神聖智慧的過程中;讓人超越欲望、物質、精神的束縛而達到大智大慧、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大雄大力,心如虛空、包容宇宙的大自由間;讓人在圓滿光明、大徹大悟中了解生命的真正意義和目的,在無常生命的當下活著,無限的莊嚴清淨,如此則生老病死都不重要了,因爲生而無憾、死而無愧,自如自在超越必然的生死苦惱的凡夫輪回之路,現證大解脫、不再煩惱痛苦、不爲生老病死所困擾的大涅槃、大自由了。如此實是人世間再沒有的殊勝不可思議的教導了。它適合所有的人乃至所有的衆生,因衆生皆有煩惱痛苦,故此佛陀教導“普度衆生”!
高低貴賤乃世俗間之迷惑顛倒,說到底只不過是貪嗔癡罷了。以無常、無我、緣起性空的真相觀之,則爭名奪利、勾心鬥角只不過是迷昧本心的可笑可憐表演罷了。此皆無明愚癡,不能現證真理的過患,若以真理觀之,一切皆平等性空,毫無什麼可執著分別、貪嗔癡煩惱痛苦的。不要自欺欺人了,跳出這個輪回的陷阱吧!
古人說:“叁天不讀書,則語言無味,面目可憎!”誠哉斯言!不單如此,若一天不修行,則語言無味、粗俗不堪;一生不修行,膚淺濁惡,俗不可耐,業障重重,沈淪苦海,難以救藥!
印贈刻錄佛法經書光盤的福報來自于由此聽經聞法的功德所促成,有正因則有正果矣!聽經聞法的福報利益舉例如下:
一、聽經聞法,無殺生害命之惡業,則身心和暢、安詳、慈藹仁愛。
二、聽經聞法,明因識果不偷盜,知足常樂,富貴也難比,心安理得,自在甯靜。
叁、聽經聞法,心平氣和,神清氣閑,相貌氣質煥然清麗,內秀外明,端莊恭謹,富親和力。
四、聽經聞法,具足信仰,確立大志、大願,從而有抱負、有理想,目標明確、人生光明,不會無所適從,不漫無目的,不庸碌蹉跎。
五、聽經聞法,若具備正覺、正法、正解脫之自作皈依,信心堅定,淨戒正見正念具足,道德人格修養提升,則于人間尊貴無比。
六、聽經聞法開拓智慧,若能由此真修實證,則加深定力,清明自心,不隨俗染,聰慧進步,領悟甚深法理,增長淨戒、定力、慧力,難能可貴,世間希有。
七、聽經聞法明白真理。受持觀照,善根增長,業障漸消,淨業增上,遠離貪嗔、不正見,斷除無明諸習氣,得大成就,證大涅槃,究竟覺悟,斷除生老病死憂悲惱苦,清涼不可思議。
八、聽經聞法,神清氣和,太平安樂,明白法理,斷殺、盜、邪淫、妄語諸惡業,不食麻醉毒品,所在安甯清醒自在,自利利他,轉不清淨爲清淨,轉唳氣爲祥和之氣,功德無量,利國利民利衆生。
九、聽經聞法,看破放下,慈悲喜舍,改惡向善,淨化身心,斷是非爭鬥。真明白者順逆無畏、生死自在、來去自如。
十、聽經聞法,明真理者受持正法,遠離邪妄,眷屬獲益,利樂有情,莊嚴國土,上報四重恩,下濟叁途苦,如此人生,真大稀有,夫複何言?
……
如此利益福德說之不盡。故此,若能印贈刻錄佛法經書光盤流通者,其布施成就十方衆生,實是善心難得,明智之舉!其間好處自不用說,非明白人不會作此舉!人若追逐于欲望、物質、精神的貪嗔癡不得安樂,就是在忘失了自性真心的涅槃解脫、清涼自在,乃是非常顛倒、愚癡的。
所謂閉關者不是單指處靜室、關門不接觸外境,更指關閉六根攀緣之門,不染色聲香味觸法諸塵,清淨自心,參究本來面目,直至叁慧弘開,證大涅槃,徹悟宇宙人生真相,得大解脫,所謂“都攝六根,淨念相繼”是也。當然若能無所住而生其心,則六根門頭皆是妙用;但若關起門來,卻于靜室中,攀緣諸境,妄想紛飛,執著分別不息,不明真理,不具正見,失卻正念,那卻是非常危險的邪精進了。若能都攝六根、淨心正覺觀照,不染六塵,六識不緣法塵,七識不執著“我、我所”,看破放下,那麼處于靜室,關門靜修,精進不息,那卻是非常殊勝的助緣。正念分明,“製心一處,無事不辦”。初修行人一定要在真正大善知識指導下修行到徹底具足正見、明白真理、不失正念、沒有偏差的情況下才可以自修,切莫輕易言閉關,若沒善知識指導,腳跟未穩、正見正念不足,那與坐牢沒有分別,是非常危險的,很容易出偏的。修行貴在腳踏實地,應從聞思修證中循序漸進,切莫急功近利,欲升反墮!
有“我”即有貪嗔癡,有貪嗔癡則煩惱痛苦、生死輪回。
“無我”即無貪嗔癡,無貪嗔癡則無煩惱痛苦,無生死輪回即涅槃寂靜、大解脫、大智慧、大圓滿、大自在,所謂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來不去,不增不減,究竟涅槃,無上正覺也!
如此可見,我執乃生死輪回痛苦之根本!若能明白世間沒有永恒不變的事物,一切皆是無常變化,因緣生滅,無實體“我”的存在,當下畢竟幻化,不可執,不可住。住著即生死煩惱痛苦輪回,貪嗔癡、執著分別不息,無有安甯。若當下無所住,則分明清楚、涅槃寂靜安樂,離諸憂患。著我相即著人相(分別對立相)、衆生相(煩惱困擾世俗相、因果業力相)、壽者相(生死相、時間相)。若能明證無我法之緣起空性,則可破我相、人相、衆生相;若能明證因緣生滅無常變化之本質則能破壽者相。如此四相皆破,無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則畢竟涅槃寂靜,本來圓滿究竟,本大解脫、大智慧、大覺悟,清淨不可思議。生滅無住即不生滅,若起心動念又無明忘失真理,于無常無我涅槃,實相無相無不相,失去正念的觀照,則當下又落入貪嗔癡,煩惱、痛苦、生死流轉!切須提起正見、正念,莫迷惑顛倒,時刻觀照,精進不息,待得功夫純熟,自然而然的正念不失,淨戒具足,正見無差。到爐火純青時,自然再無退轉,畢竟證道,究竟解脫自在,來去自如,無諸苦惱,清涼不可思議。若初修行人切莫大意空談妄想,浮泛急躁,昏沈懈怠,否則苦海茫茫,生死路遠…
《正道光輝 甘露》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