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正道光輝 甘露▪P2

  ..續本文上一頁,實是可怖!諸君努力。現代人自以爲是、貢高我慢、自我中心、自私自利者多,缺少謙虛、謹慎、誠實、正直、尊師重道的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負面殘害性靈的貪嗔癡的傳媒誤導和環境薰染充斥著各個角落,而這恰恰是障蔽妙明真心現前的。許多人完全沒有覺醒到其害處之深,還慣性地以爲必然,乃至麻木不仁,非常可憐!

  神奇怪異渾如夢,光怪陸離亦枉然,莫要心外求法。以聖潔的文字來追尋忘失了的正念,事實、真理又何曾遮蔽呢?只不過是無明迷惑了眼睛罷了。

  當執著分別開始的時候,聖潔已經消失。此是把握聖潔靈感的當下如實的描述,讀者的心態應該在當下遠離凡情俗見的汙染,才能與本質相見,否則只是亵渎。請不要汙染……

  自己生死自己了,個人業障個人消。

  人人本有無盡藏,何須數他家中寶?

  面對瘋子,我們不應該是嘲笑和厭惡,應該有更多智慧性的觀照和同情,乃至于由此産生人道主義的深刻憐憫。病態的心理讓人難以解脫,當沒有佛陀的智慧時,是難以深刻地看破假相的。一切世間皆是染著的,不論如何僞裝,總是很難跳出假相的執著分別的。必須勇敢地面對生命的缺失,才能更好地去完善它。佛性是聖潔的,但人性是複雜的。看破人性的假相,才能徹悟佛性的清淨。

  貪愛生時嗔恨潛在,愛之深恨之切皆因無明故。

  患得患失的苦惱實在是一種身心的困擾,它來自于當下忘失了無常無我的正念,故此涅槃解脫似乎非常遙遠。當人沒法透破假相的虛幻時,總是活在貪嗔苦惱間的。它是難以真正自由無礙地展現生命的本質的。

  欲望是無常生滅的,不論它是如何地以借口來美化或者是赤裸地展現本質的醜陋,它都是無常生滅、緣起無實的。只要具足正念的觀照清楚,不要追隨放縱,也不要自虐恐懼,更無須于此間徘徊,平靜地如實地注視其生滅即可以了。生起的終究會消失,生滅無定,緣起性空,不執不著無住地面對,自是清涼自在的。當下無須恐慌(嗔恨)也不要迷失放縱(貪愛),這皆是無明忘失了正念的原故。

  沒有明白無常苦空、緣起無我時,醒夢之間又何曾不是總在夢中呢?大覺世尊徹悟真理時,才是真正地從夢中醒來矣!

  執著他人的是非就是我們自由的地獄。這裏的自由超越了表象的善惡的有限分別,它是生命的真實本質。莫名的恐慌來自于忽然之間沒法抓著。當沒有看破放下的時候,人總是害怕失去什麼,但誰又何曾擁有過什麼呢?不要站在人的角度來評論宇宙,宇宙不需要語言,語言只能是蒼白無力的徒然,因爲宇宙本身就是如此的宇宙無言,但無言的宇宙超越了有無的言,一切言皆是多余,因爲本來如此……

  唯有真正的超越凡情俗見的局限,才能真正深刻地體會佛法。以凡情俗見來看待佛法,那只能是汙染,永遠都是膚淺的、可笑的、顛倒的。

  生死只是人的一種概念……

  企圖以粗俗淺薄的凡情俗見的慣性來探討真理,那永遠是徒勞的。

  當沒有了恐慌時,黑暗又何曾不是光明呢?

  當有所挂礙時,光明又何曾不是黑暗呢?

  不懂佛法、凡情俗見嚴重的人說佛法怎麼怎麼是,怎麼怎麼非,那只不過是膚淺、庸俗、低級、顛倒、可笑、可憐的而已!佛法的不可思議豈是陋劣的心所可想象的?

  其實我們所謂的面貌只不過是一層微薄的皮膚,它同時盛産著汙垢、汗水和油脂乃至于酸臭,所謂的美醜的執著和分別你不覺是非常膚淺和可笑嗎?這一層微薄的皮啊!它讓多少人顛倒苦惱……多少爭鬥、多少哭笑啊!

  活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怕活著;死亡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怕死去。生死因爲害怕,所以無法真正地去面對和了解,故此也就難以把握和圓滿,最後也就只能放縱、自虐或麻木不仁乃至于總是生活于患得患失中……“我懂什麼”的意思即是我不懂什麼,有懂即有所不懂。

  楞嚴經曰:“知見立知,斯即無明本;知見無見,斯即涅槃。”

  人貴自知之明。明白、勇于認識自己的缺失,乃是走向圓滿的開始,不自卑無傲慢、謙虛、誠實、謹慎、自信地探討真理,乃是一種平靜良好的心態。

  盡人事以順緣份,所謂隨緣自在也。

  隨緣不是不努力,而是觀機緣而行事,帶有洞察入微的智慧。

  所謂無爲而無不爲,故此自在。無所住行一切善事,是以一種建立在如實觀照宇宙人生真理(緣起因果和空性本質即緣起性空)的態度來面對社會人生的行爲方式,它遠離消極悲觀、不做事等死、無可奈何的態度和盲目樂觀、不切實際、幻想空想的行爲方式。正因如此才能從容自在、揮灑自如了。

  執著于平靜並不是究竟的解脫。若能以平靜的心來觀照真理(所謂定慧等持),從而達到究竟堅固的徹悟五蘊皆空時,才能真正的度一切苦厄。

  善知識雖然是指路者,但如果只見有相的善知識,那依然會痛苦,甚至于被“善知識”的名相所束縛。必須見到無相的善知識,如此才是解脫的。善知識的五蘊之身終是生滅無常、不離苦空緣起的,但善知識的智慧、慈悲心地、法身慧命卻是不可思議的。你見到的是什麼呢?若然明白,則地、水、火、風、空、識皆妙用無方矣。吽!

  清心寡欲,道風純樸。好大喜功,虛僞百出。

  清心寡欲,民風儉樸;好大喜功,狡詐百出。

  追求五欲,貪戀塵境,不明無常,自尋困擾。若能端正淨眼、觀見本性,則天下太平!

  自作聰明,我執嚴重者,往往多造口業,刻薄寡德矣!自信謙虛,默修功德,不務虛名;無諸戲論,斷諸習氣。乃真明白人!

  當我們遇到苦難者時,要力所能及地去救助,踐行無我大悲的智慧布施,即使是沒法在當時的情況下援手,也要虔誠地祈禱諸佛菩薩的加持,讓苦難遠離衆生、讓衆生釋怨往生極樂淨土,持咒、念佛等回向。總之要具足出離心和慈悲善念,明白真理聖谛之重要。回向:從自身親友乃至整個宇宙、無量衆生,當下都充滿我們無盡的祝福和回向。

  看過太多的生離死別,看過太多的悲歡離合,即使是世間曾經說著海枯石爛,到頭來又有多少患難與共呢?一切都如此的脆弱不堪,但永遠不變的是阿彌陀佛大悲大願的救度。

  知足寡欲無所求莫妄求,有助德行之提高。修行《佛說八大人覺經》有助道業之增長。

  經常反省問自身:道德、才識、智慧,氣節、人格、精神,思想、學識、慈悲,究竟有何進步?

  虔誠得加持,忏悔得清淨。出離得解脫,正念消業障。

  若能到無是非地,自是安好。然何處是無是非地呢?出門即皆是非地。未出門又何曾不是是非地?心有是非,山林荒嶺、鬧市、靜室又如何安好呢?

  謙虛清淨,誠敬至極。

  傲慢無知,終歸淺薄。

  身心清淨,誠敬至極。

  感應遂通,本來如此。

  凡情俗見死絕,智慧慈悲具足。

  看破放下,大死大活。

  一切皆是無常的,發生什麼事情皆是因緣,只要明白因果業力的不虛就可以了。

  至誠懇切,持好戒律。

  謙虛恭敬,禮讓本分。

  莫貪瞋癡,注意口業。

  信願具足,老實念佛。

  出離心切,真菩提行。

  如此這般,真大智慧。

  持好戒律,不違因果。起心動念常觀照,貪瞋無住遠愚癡,不近外道諸邪見。正信、正見、正念、正精進。守好本分,盡好責任。孝養父母,尊敬師長。修好口德行慈悲,功德回向諸衆生,離苦得樂共往生。

  

《正道光輝 甘露》全文閱讀結束。

✿ 继续阅读 ▪ 覺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