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正道光辉 甘露▪P2

  ..续本文上一页,实是可怖!诸君努力。现代人自以为是、贡高我慢、自我中心、自私自利者多,缺少谦虚、谨慎、诚实、正直、尊师重道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负面残害性灵的贪嗔痴的传媒误导和环境薰染充斥着各个角落,而这恰恰是障蔽妙明真心现前的。许多人完全没有觉醒到其害处之深,还惯性地以为必然,乃至麻木不仁,非常可怜!

  神奇怪异浑如梦,光怪陆离亦枉然,莫要心外求法。以圣洁的文字来追寻忘失了的正念,事实、真理又何曾遮蔽呢?只不过是无明迷惑了眼睛罢了。

  当执著分别开始的时候,圣洁已经消失。此是把握圣洁灵感的当下如实的描述,读者的心态应该在当下远离凡情俗见的污染,才能与本质相见,否则只是亵渎。请不要污染……

  自己生死自己了,个人业障个人消。

  人人本有无尽藏,何须数他家中宝?

  面对疯子,我们不应该是嘲笑和厌恶,应该有更多智慧性的观照和同情,乃至于由此产生人道主义的深刻怜悯。病态的心理让人难以解脱,当没有佛陀的智慧时,是难以深刻地看破假相的。一切世间皆是染着的,不论如何伪装,总是很难跳出假相的执著分别的。必须勇敢地面对生命的缺失,才能更好地去完善它。佛性是圣洁的,但人性是复杂的。看破人性的假相,才能彻悟佛性的清净。

  贪爱生时嗔恨潜在,爱之深恨之切皆因无明故。

  患得患失的苦恼实在是一种身心的困扰,它来自于当下忘失了无常无我的正念,故此涅槃解脱似乎非常遥远。当人没法透破假相的虚幻时,总是活在贪嗔苦恼间的。它是难以真正自由无碍地展现生命的本质的。

  欲望是无常生灭的,不论它是如何地以借口来美化或者是赤裸地展现本质的丑陋,它都是无常生灭、缘起无实的。只要具足正念的观照清楚,不要追随放纵,也不要自虐恐惧,更无须于此间徘徊,平静地如实地注视其生灭即可以了。生起的终究会消失,生灭无定,缘起性空,不执不著无住地面对,自是清凉自在的。当下无须恐慌(嗔恨)也不要迷失放纵(贪爱),这皆是无明忘失了正念的原故。

  没有明白无常苦空、缘起无我时,醒梦之间又何曾不是总在梦中呢?大觉世尊彻悟真理时,才是真正地从梦中醒来矣!

  执著他人的是非就是我们自由的地狱。这里的自由超越了表象的善恶的有限分别,它是生命的真实本质。莫名的恐慌来自于忽然之间没法抓着。当没有看破放下的时候,人总是害怕失去什么,但谁又何曾拥有过什么呢?不要站在人的角度来评论宇宙,宇宙不需要语言,语言只能是苍白无力的徒然,因为宇宙本身就是如此的宇宙无言,但无言的宇宙超越了有无的言,一切言皆是多余,因为本来如此……

  唯有真正的超越凡情俗见的局限,才能真正深刻地体会佛法。以凡情俗见来看待佛法,那只能是污染,永远都是肤浅的、可笑的、颠倒的。

  生死只是人的一种概念……

  企图以粗俗浅薄的凡情俗见的惯性来探讨真理,那永远是徒劳的。

  当没有了恐慌时,黑暗又何曾不是光明呢?

  当有所挂碍时,光明又何曾不是黑暗呢?

  不懂佛法、凡情俗见严重的人说佛法怎么怎么是,怎么怎么非,那只不过是肤浅、庸俗、低级、颠倒、可笑、可怜的而已!佛法的不可思议岂是陋劣的心所可想象的?

  其实我们所谓的面貌只不过是一层微薄的皮肤,它同时盛产着污垢、汗水和油脂乃至于酸臭,所谓的美丑的执著和分别你不觉是非常肤浅和可笑吗?这一层微薄的皮啊!它让多少人颠倒苦恼……多少争斗、多少哭笑啊!

  活着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怕活着;死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怕死去。生死因为害怕,所以无法真正地去面对和了解,故此也就难以把握和圆满,最后也就只能放纵、自虐或麻木不仁乃至于总是生活于患得患失中……“我懂什么”的意思即是我不懂什么,有懂即有所不懂。

  楞严经曰:“知见立知,斯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

  人贵自知之明。明白、勇于认识自己的缺失,乃是走向圆满的开始,不自卑无傲慢、谦虚、诚实、谨慎、自信地探讨真理,乃是一种平静良好的心态。

  尽人事以顺缘份,所谓随缘自在也。

  随缘不是不努力,而是观机缘而行事,带有洞察入微的智慧。

  所谓无为而无不为,故此自在。无所住行一切善事,是以一种建立在如实观照宇宙人生真理(缘起因果和空性本质即缘起性空)的态度来面对社会人生的行为方式,它远离消极悲观、不做事等死、无可奈何的态度和盲目乐观、不切实际、幻想空想的行为方式。正因如此才能从容自在、挥洒自如了。

  执著于平静并不是究竟的解脱。若能以平静的心来观照真理(所谓定慧等持),从而达到究竟坚固的彻悟五蕴皆空时,才能真正的度一切苦厄。

  善知识虽然是指路者,但如果只见有相的善知识,那依然会痛苦,甚至于被“善知识”的名相所束缚。必须见到无相的善知识,如此才是解脱的。善知识的五蕴之身终是生灭无常、不离苦空缘起的,但善知识的智慧、慈悲心地、法身慧命却是不可思议的。你见到的是什么呢?若然明白,则地、水、火、风、空、识皆妙用无方矣。吽!

  清心寡欲,道风纯朴。好大喜功,虚伪百出。

  清心寡欲,民风俭朴;好大喜功,狡诈百出。

  追求五欲,贪恋尘境,不明无常,自寻困扰。若能端正净眼、观见本性,则天下太平!

  自作聪明,我执严重者,往往多造口业,刻薄寡德矣!自信谦虚,默修功德,不务虚名;无诸戏论,断诸习气。乃真明白人!

  当我们遇到苦难者时,要力所能及地去救助,践行无我大悲的智慧布施,即使是没法在当时的情况下援手,也要虔诚地祈祷诸佛菩萨的加持,让苦难远离众生、让众生释怨往生极乐净土,持咒、念佛等回向。总之要具足出离心和慈悲善念,明白真理圣谛之重要。回向:从自身亲友乃至整个宇宙、无量众生,当下都充满我们无尽的祝福和回向。

  看过太多的生离死别,看过太多的悲欢离合,即使是世间曾经说着海枯石烂,到头来又有多少患难与共呢?一切都如此的脆弱不堪,但永远不变的是阿弥陀佛大悲大愿的救度。

  知足寡欲无所求莫妄求,有助德行之提高。修行《佛说八大人觉经》有助道业之增长。

  经常反省问自身:道德、才识、智慧,气节、人格、精神,思想、学识、慈悲,究竟有何进步?

  虔诚得加持,忏悔得清净。出离得解脱,正念消业障。

  若能到无是非地,自是安好。然何处是无是非地呢?出门即皆是非地。未出门又何曾不是是非地?心有是非,山林荒岭、闹市、静室又如何安好呢?

  谦虚清净,诚敬至极。

  傲慢无知,终归浅薄。

  身心清净,诚敬至极。

  感应遂通,本来如此。

  凡情俗见死绝,智慧慈悲具足。

  看破放下,大死大活。

  一切皆是无常的,发生什么事情皆是因缘,只要明白因果业力的不虚就可以了。

  至诚恳切,持好戒律。

  谦虚恭敬,礼让本分。

  莫贪瞋痴,注意口业。

  信愿具足,老实念佛。

  出离心切,真菩提行。

  如此这般,真大智慧。

  持好戒律,不违因果。起心动念常观照,贪瞋无住远愚痴,不近外道诸邪见。正信、正见、正念、正精进。守好本分,尽好责任。孝养父母,尊敬师长。修好口德行慈悲,功德回向诸众生,离苦得乐共往生。

  

《正道光辉 甘露》全文阅读结束。

✿ 继续阅读 ▪ 觉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