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禅——主體的顯現(李詩斌)▪P3

  ..續本文上一頁認識的目的。他們隱隱約約感覺到有一種東西是他們要認識的最後目的,但又沒有辦法說清,只能用“理念”,“自在之物”與“意志”來替代,其實這就是我們的主體。

  二千多年前,古希臘石柱上刻著一句警言:“認識你自己”。人類的認識世界程度與人類認識自己程度相關;同時。人類揭示世界的深度與人類自己和自身複雜性的驚訝程度有關。我們人具有世界的特性,這是毫無疑問的。在第一章中,筆者已經提過我們的身體是世界的客體,是直接的客體,這特殊的客體是和世界相通的,真正認識自己就能導致認識世界。赫拉克利特在殘篇中寫道:“當他深入到他自己的本性中去時,世界的本性也就顯露在他的眼前。”⑩尼采也說:“就這樣滿懷信心地邁著堅定的步伐,沿著這條智慧之路前進!不管你的情況怎樣,都要用經驗之泉爲你服務!抛開對你本質的不滿,原諒你的自我:因爲在每種情況下你身邊都有一條上有百根橫木的梯子可以讓你登上認識之路。”(21)除了自己之外,我們再沒有別的通向認識世界的途徑。

  正因爲人是自然派生的,是自然的一部份,所以部分之中必然能反映“整體”。人是宇宙變易這條大鏈條中的必然一環,宇宙的一切法則也注定會在人的身上起作用,宇宙的一切奧秘也必定能在人的身上發現,作爲有意識而同其它生物區別的人身上,光這一點感知,我們就可以說禅宗的“萬法從自性生”是真理。這樣我們也不難理會莊子說的:“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歸一”是什麼意思了。

  與此相反,科學而系統地研究物質世界,雖然很重要但卻似乎只是第二意義的,通過這種方法作爲現象世界是超越不了的。因爲,各種事物各呈其“自在”與“現象”。當我們進行事物的研究時,我們是站在事物的外面,只能闡述其“現象”而不能闡述其“自在”。當我們研究自身的時候,我們既是“現象,又是“自在”。我們不但可以描繪現象,最重要的是我們同時能把握住“自在”,通過自身的“自在”,我們就可以認識到宇宙的“自在”。

  在“禅”提醒我們注重主體之時,字宙學與人類學最終是溶合一體。這種思想大約在《易經》産生以前就是中華民族的寶貴遺産.當代科學研究越來越注意到這種思想的重要意義,耗散結構理論創始人普利高津說:“在經典物理學中,觀察者置身于體系之外,當體系本身被認爲服從確定論規律時,他是進行判斷的人。換句話說,我們有一個“決定者”,他是“自由的”,同時還有一些體系成員,它們是個體或組織,必須遵從某些主體規範。現在,我們已經離這種二分法越來越遠了。我們知道,用玻爾NiesBohr)的名言來說,我們既是演員又是觀衆,不僅在人文科學中是這樣,在物理學中也是如此。代替“現在即意味著將來”的觀念結構,我們正步入一個世界,在其中將來是未決的,在其中時間是一種結構,我們所有人都可以參與這當中去。”(22)

  在科學轉變的時代,“禅”爲我們指明了一條大道,從深層上觀察,“禅——主體”使人重新獲得創造性,把人從教條中解放出來,抛棄人的自我異化,這是一種巨大的哲學嘗試。

  人類在宏觀上已經可以使火箭飛離太陽系;在微觀上,人類視野已可以觀察到比原子電子更小的微粒,在人類征服宇宙的同時,人類也同時被宇宙所征服;我們在改造自然的同時,我們同時也在破壞自然;我們想使人類生活更物質些,我們同時被物質所異化。人與世界的背反,全部取決于人與世界的二分法,這種對抗越來越使人類陷入困境。

  在困境中,人類爲物質欲所趨,心被外界事物所迷,拼命向外求覓,得來全是一場夢幻泡影。“人是什麼

  ”,“生命與世界的意義又是什麼

  ”這種在困境中絕望的提問,全部可以歸結一句話“佛性是什麼

  ”。禅抓住了這一點,它向我們顯示恢複人類文明進程中失調的一系列平衡,並幫助我們加深對宇宙更深的認識,身與心,體驗與思辯在禅中渾然一體了,禅恢複了人的主體在世界的地位。

  當我們自性自悟的時候,我們的主體已經顯現,禅向人類顯示自救的曙光,讓我們徹底自悟吧。

  注釋

  ①叔本華《作爲意志和表象的世界》,頁25。

  ②康德《純粹理性批判》A本,頁70。

  ③康德《純粹理性批判》A本,第71頁。

  ④尼科裏斯,普利高津合著《探索複雜性》序言。

  ⑤叔本華《論自在之物的可認識性》。

  ⑥《西方哲學原著選讀》上卷,第23頁。

  ⑦叔本華《作爲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第177頁。

  ⑧叔本華《作爲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第151頁。

  ⑨《大慈恩與叁藏法師傳》卷一。

  ⑩《六祖法寶壇經注釋》。

  (11)《六祖法寶壇經淺釋》。

  (12)《六祖法寶壇經淺釋》。

  (13)《壇經》定慧晶第四。

  (14)《壇經》定慧品第四。

  (15)《壇經》忏悔品第六。

  (16)鈴木大拙《禅學入門》,第96頁。

  (17)《頓悟入道要門論》。

  (18)《壇經》行由晶第一。

  (19)王陽明《全書》卷叁。

  (20)引自威廉·卡佩爾的《前蘇格拉底時代》。

  (21)尼采《人性的,太人性的》卷一。

  (22)尼科裏期,普利高津合著《探索複雜性》

  

  

《禅——主體的顯現(李詩斌)》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