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唯識種子管見(朗誠)▪P3

  ..續本文上一頁屬于記憶層面的種子相應現行。于是,諸識通力合作,變現自己的相分,大腦內部便呈現出清晰或模糊的畫面。清晰與否視睡眠的深淺度而定。適當深度的睡眠是種子現行的有利條件,不夠深度的睡眠則不能形成夢。

  爲了糾正那種一貫偏頗的見解,我們有必要將較清晰的夢作個詳細的剖析。有不少曾學過唯識的人認爲夢只是前五塵落謝的影子,更有人認爲第六識不參與夢的活動——大多數人還是相信有個夢位意識,可事實告訴我們這種看法十分主觀。凡是有過談自己的夢如同講故事一樣這種經驗的人都會知道,好多時候,即使是在撲朔迷離的夢思裏,我們也象在白天一樣,六根全用——除非與生俱來的六根缺壞,如生而俱盲者在夢裏就沒有光明和圖案——只從事著待人接物,吃喝拉撒等事務。令人驚詫的是,也有進退維谷的困境和令人興奮的場面,以及與這相應的情緒激動。換言之,在夢裏,我們不僅能聽、善講、會哭、可以思考,連自己自私的觀念也恍然猶存。可見,夢的活動是諸識都在各司其識,而講夢只爲五塵落謝的影子或第六識不參與活動則表明結論的片面和武斷。

  誠然,夢的大部分內容是五塵落謝的影子,可忽略了其中精神活動的內容必然使夢只是支離破碎的記憶反影,因而也就會遺漏另一類主要由思考——日有所思,夜有所夢——的慣性而引起的夢。其實比較起來,這類夢出現的頻率較高,而且意義十“分重大,有許多科學家、思想家就在這類夢中完成了發明和解答了白天絞盡腦汁都不曾想出的問題。比如德國化學家凱庫勒在夢中悟出苯環結構;波爾受夢的啓示而發現原子模型結構;還有美國赫威電在夢中完成了縫紉機的發明;還據說,上海電話8位編碼開始運用邏輯思維演算,經千萬次失敗後,發明者朱其駿夢中奇遇“五”和“6”……盡管這種被稱爲創造與智慧夢與夢者的意識活動和文化修養有極大聯系——因爲我們可以斷定文盲決不會作出科學發現的夢,白癡也決不會“夢筆生花”而寫出千古不朽的詩篇——但其間一定有五塵落謝的影子所形成種子的一道程序,原因是這個程序是現實活動畫面形成意象的必經心理過程。

  (叁)簡析特殊的夢

  只要我們注意—下自己的夢,往往將會發現大多數的夢都不是順理成章和很有邏輯性的安排,相反不少的夢還具有荒誕離奇的特性。之所以如此,筆者認爲其原因除了想象的豐富或貧乏外,重要的還是由于這一點:不管是在睡眠中還是在清醒的時候,人們的第七識總是相續不斷的。它的特性是以自我爲中心,産生自私和要強等觀念,同時又不乏虛榮感。因此,在夢中,凡是有不順其意旨者——羞于見人的情境——便會施之以壓製或者粉飾的手段,其過程卻由于識體本身的隱晦而無法令夢者體驗到。第聲;識在夢中雖有一席重要之地,但比起白天來它畢竟只能是其中的一部分,也不及白天強烈,頂多只繼續白天的思維本能地微弱地反映或思考,缺乏全權支配意念的作用。因此,夢境就在我執的監督下自行組合,很自然地也就不太合情合理,組合可能是錯亂的張冠李戴,也可能是令人大感不解的顛倒、神奇。

  如前所述,只有深度的睡眠才能形成圖像清晰的夢,淺度的睡眠是不易成夢的,即使有也只是些模糊的片斷,醒來便忘。而那些清晰的夢能被夢者記住,原因之一就在于夢中也能形成種子,同時正是由于夢境也能熏成種子,“夢中夢”才變得可以理解。這類夢並不少見。它的形成除利用夢中所成的種子而外,還比一般的夢多一層求生本能的自我意識的暗示:“這是在做夢。”尤其在夢者身陷淪境.需要拯救的時候,這種暗示更爲常見。每當夢位意識有所暗示之後,自然也就予以形象化,結果使夢者覺得在夢中又在做夢。屬于這類情況的還有那些在夢中“故地重遊”的境頭。其實,種子只在夢中現行一次,感覺上重複只是夢位意識的反複。

  另外,還有一類頗令人感到不可思議的先見夢,如果不在這裏簡單提一提有人一定會有意見;因爲這種夢既不是不存在,也不是絕無僅有。遠的不講,就以近代發生的——件奇事爲例。民國四公之一的張伯駒,在高齡八十二歲時竟然爲當時健在的梅蘭方夫人福芝芳女士在夢中作挽聯:“芷氣同芳,人室藝蘭成眷屬,還珠全鏡,升天梅福是神仙。”對仗工巧,確實驚人。結果,刁;久梅夫人病逝。這又是爲什麼呢

  竊以爲還是應該除相信預感外求助于種子說對夢的影響這層關系。形成這種夢的種子相當久遠,一般是提前幾十年,或一生、多生,由于它們的現行時期即將到來,便從賴耶中以——種極微細的心理活動而脫離出來,浮到意識的表面,表現爲前瞻意識而形成夢,預兆以後真正的現行。但是,不是所有的給人預測與感悟的夢都是即將現行的過去種子所形成,也不是任何即將現行的種子都應該有預見性的夢産生,或許非人的力量也是導致這類夢形成的原因之一。

  (四)夢的遺忘原因初探

  對于夢的遺;忘原因,弗氏認爲是一種常人無法知曉的下意識動機(壓抑)在作怪。他的理由是,夢的內容可能十分清晰,但于其中涉及自己不光彩或不愉快的事情,天性的虛榮心和害羞將它們攔在意識的深層,醒來就忘。對此,筆者頗不以爲然。只要人們承認曾經有過內容不光彩或不愉快的夢,僅僅是由于羞于啓齒——隱瞞而不是遺忘——便可以說明這種觀點不完全正確。這就是講,夢的遺忘真正原因應該到夢的形成過程上找。

  在談“夢中夢”的時候,我們知道醒來便忘的夢是沒有形成種子,因此,可以說絕大多數醒來便忘的夢境的暗淡朦胧,內容的無淡無奇和零亂不堪,它們不可能影響到第七、第八識,也就很難形成記憶。至于那些曾經出現過的雜亂模糊的片斷也在思維恢複正常運轉之前消失得一幹二淨。當然,不是說形成記憶的夢就永世不忘,因爲嚴格講來,夢中熏成的種子只能相當于白天的短暫記憶。那些很久仍然能想起的夢是由于夢者在覺醒之後不久通過複述或{子細回憶,重新加深了印象的緣故。

  叁 結束語

  綜上所述,種子本身既可以是單純的,也可以有複雜的類型和繁多的數量。它的熏習過程既能作爲心理發展的前提,又能揭示夢形成的原因和過程;既可以說明娑婆世界的延續,又可以解決從娑婆世界到任何一個解脫世界的問題。

  然而,求知的確不易,已知一點,未知—片。所以圍繞種子的問題還有很多,尤其是按照“學以致修”的宗教觀點來講,還應該在衆生解脫方面的詳細情形和巨大意義著重談。可是,由于筆者膚淺的專業知識和幾乎等于零的修持體驗,加上對現代心理學一鱗半爪的了解,不僅沒有辦法使得此一專題的研究達到應有的深度——事實上極其膚淺,許多方面只是蜻蜒點水式唯識種子管見的點到即是——而且也不可能把研究的領域大到令人滿意的面面俱到。爲了抛磚引玉,筆者仍願意以自己在種子與解脫這一問題上的幼稚看法來結束本文。

  筆者以爲,從一個薄地凡夫到大覺佛陀,中間只存在著種子的“轉化”,即有漏種子轉化爲無漏種子,而不是一味地發展無漏種子,斷除有漏種子有漏無漏,正如“煩惱即菩提”,無有二體。《成唯識論》卷二說:“由此如來,第八淨識,唯常舊種,非新受熏”。顯然這是講,任何一位衆生從初發心到最後圓證菩提,在其中漫長艱辛的修行曆程中,主要的任務就是用善念、善行來熏習固有的有漏種子,使之“轉染成淨”並與無漏種共同得到培植,直趨正道,達到佛果淨圓的目的。

  注釋:

  ①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論)P103

  ②熊十力著《佛學名相通釋)P18—19

  ③《成唯識論》卷五十二

  ④⑤⑥朱德生編《西方哲學原著選讀)P477

  主要參考書目:

  1、《瑜伽師地論》有關章節

  2、《成唯識論》有關章節

  3、《成唯識論述記》有關章節

  4、《佛家名相通釋》熊十力著 版社出版,1985中國大百科全書出

  5、《精神分析引論》弗洛伊德著,商務印書館1987

  6、《夢的解析》弗洛伊德著,商務印書館1987

  7、《意識的限度》·(德國)波佩爾,北大出版社1995

  8、《西方哲學原著選讀》朱德生編,商務印書館 1982

  9、《說夢》周冠生著,《文彙報》第叁版,1996年9月

  

  

《唯識種子管見(朗誠)》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