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無實體之“無”而成。若爲有而成,系屬于外境,抑或屬于內心,兩者所顯之形色,何以蓋是無所有。若由無實體之無而成,何以外境與內心,有種種顯現。所以若知有實體之有而成者,可稱之爲“有”,但推理深究之,則任何皆無,此乃在勝義谛言之爲“無”,自其所顯現而觀之,又非隨無實體之“無”邊,而在世俗谛言之爲“有”。由是離有、無二邊,不落常斷,是名中道。③一異觀察:謂複應觀察此心,爲——爲多,多即是異。若心爲一,五十—一心所之貪癡等的顯現,怎能說爲一
若心爲多,所顯現的一切法,怎能自性體空
于是離戲瑜伽于此遠二邊,是名極無住大手印。
C、一味瑜伽:以所顯現的諸法與心,皆等于同—一味地位。此類瑜伽又分爲:①,睡夢喻:指一切諸法,皆由心所現,謂夢中所現…—切唯心,心外更無外法,就現前顯之諸法,亦如癡如夢,于臼心外別無所有。所以應隨所顯之境坦然而住,是名無有別法,合成——味。②水冰喻:指一切所顯之法“現”與““空”體性雙融,即一切所顯現之境,亦爲無白性所成,所以爲空。雖說無自性所成,尚有種種現象之狀,又宛然如有,所以現與空雙融,若水與冰,而等于相同一味。③水波喻:以波從水可了達一切渚法,,,爲白忭空中所顯之—…切相。于是應知一真法界無不周遍,是名“—法顯多”,如水之與波,同等—味,內空外空無二差別。諸法如空性如水,互不相離,本來—體。
D、無修瑜伽:以抉擇—切法,皆具有俱生法身,所斷之煩惱已盡,而能斷之對治,亦隨之而盡,則應修之道亦盡。此外更無上乘地可修,所以名無修瑜伽,于是當得無住涅槃大手段,獲殊勝成就。
(四)、釋名相之疑
1、灌頂。密教之初步要門,第一大事是灌頂,故先須明灌頂之意義。夫人壇灌頂者,佛道同之軌則,顯密佛法之極意也。以法身佛五智之水,灌浴衆生之頂;法爾如是叁摩耶戒,無量無邊微塵數戒品,故能不轉凡身,直登大日覺皇之位。良以諸佛覺體,不離衆生心地,—切衆生,于心質中,有—分淨性,開發顯露,當體成佛。故灌頂之要,即是開發本有淨心之第一步。淨心既發覺已,自然具無量戒品,遠離惡因,便超惡果,此因果之正理也。雖十惡五逆,一受灌頂,而無始來生死罪惡皆盡,故成清淨法器者,實由灌頂之殊勝功能故。開發淨心,具足戒品則罪惡之業因既盡,罪業之果報自知,而精進修行必有成佛之希望,故曰即成清淨法器也。至于叁世因果之理,尤爲佛法中一定不移之鐵索,又受苦報有二義:一者末出生死,在凡夫道中,酬宿世報,則苦中之苦,無所逃越。二者已證聖果,還酬宿世之報,即樂中微苦,苦即無苦。又因果報應之業力,從強而牽,惡業強被惡趣所牽,道力強則爲佛護念。受灌頂者,能罪盡而成器者,能免罪除去造罪之因,必不遭惡果之報,此理勢所必然,無足疑者。如淨土宗帶業往生,迥超苦趣,亦修破壞因果例乎
密教灌頂,乃是開顯白心曼荼羅、本具恒河沙功德,從本以來,住于本不生際,在聖不增,在凡不減,法爾當恒,法爾具無量戒品,止惡修善,開顯本有;之淨菩提心是之謂究竟。菩提者覺也,覺因感覺果,爲成佛之法器,又有何因果不符之疑哉!
2、釋設像之疑。密教即事而真,法法皆是法界,故土木形像不異真佛,此所以尤重事相也。考密宗之設像,以金剛胎藏兩部曼荼羅之總爲本,所渭金剛界之叁十七尊,與胎藏界之十叁大院也。其中所列形像,不出叁種身:一曰白性輪身,端好莊嚴之佛像也。二曰正*輪身,柔和慈悲之菩薩相也。叁日教令輪身,忿怒可畏之明王相電。除此以外,皆非密教正意所應有者矣。密壇最上層,佛公佛母,而彌陀僅居下者,此或是理趣經此般曼茶羅之—段乎
誠不能以此爲密教之全部。密教之供像,如二部曼荼羅,欲知其詳,應深入研究,慎勿以道聽途說,而障蔽信心。密教之教理缜密,事相嚴重,其規模之整肅,與立義之周至,迥非局外人所能知也。因爲不明密義,誤以定慧不二之美名,變成男女交合之怪相。如此多麼可悲呀!至于裸體形象,並非侮淫。蓋熱帶之地,風俗于中原不同,即以歐美書中,亦常有裸體之書像,不足怪也。密教最重事相,故人壇行道,必須香湯淋浴,清淨無垢方可,少有不周,使獲罪譴。至于男女淫欲,尤所深戒。密教既以即身成佛爲期,哪有淫欲禽獸之。行,而能望淨菩提之果者之理!密教表德實相,以大嗔除“真,大貪除貪,是須精通密藏經書,方能窺其玄義,,
3、釋真言。真言密教之正統,以法身大日如來所說大日經,金剛頂經等爲所依。除此之外,雜部所攝,非正宗所取也。砍知真言之妙,不可不研究大口疏等,隨阿閉黎學梵文真言,法爾聲字,實相妙義,字字皆得道之源,字字皆成佛之母。如弘法大師聲字實相義,欽心真言密教者,其注意及之。又咒術神通,乃西天外道固有之技能,千余年前,印度宗教之能扪摸日月,吞吐風雲,無足爲怪;順彼凡情,密教中亦有是義。此所謂正人說邪法,邪法成正。如果誤解密教之旨,則無上二醍醐,反成巨毒,此所謂邪人說正法,正法亦成邪。欲求成佛發心學密,正統之兩部曼茶羅,已足得道而有余,何必涉雜部之隅,而舍法王之大寶!
4、釋印契之疑。即以左右十指作種種印相,以標示法界之性德。印者,印可決定義。契者,契約不改義。諸佛結法印,約不違其本誓,行者結之,決定必與諸佛之本誓一致。如《大疏》雲:行此法者,以印加持故,亦同如來法界身也。此印者,即是法界之標志。以此印故,標示法界之體,即名法界幢也。即各各密印,各各即是法界之標志。所謂兩手十指者,法界之全體也,兩部曼茶羅之總體。十指之屈伸離合,千差萬別,即法界森羅之差別,又曼荼羅諸尊之差別。若能如法結之,則行者之身密與本尊之身密一致。本尊之萬德悉來,成爲行者之所具。其德廣大不可思議,如《慈氏菩薩念誦法》雲,手印相者,謂誓教法。即如國王敕級印文驗,隨所行處,無人敢違乖。承此如來誓教法印,亦複如是。一切凡聖乃諸天龍惡魔鬼神,皆不能違越。又雲:若奉持者,雖在凡大,未斷煩惱,以法力故,隨所作處,等彼聖力,驅使諸賢聖及天龍八部一切鬼神,皆不敢違越。以法印力不思議也。又雲:若執法界印印于己身,即成本尊慈氏真言體印已印他,皆成本尊叁昧耶之身。雖凡愚不見,—切聖賢天龍八部諸鬼神及尾那夜迦。皆見本尊真身,諸護法明等爲此親近,俱相助成,悉地速得成就。
印契單稱印,真言稱明,合雲印明,此二如烏兩翼,缺一不可。
5、釋觀想,:觀想者,叁密中意密之作用。結印持明.必觀想其印明之意義,是曰觀想。A、入我我人觀:叁密中觀身密與本尊同體無二二之觀法但。觀本尊人我,我人本尊,本尊與我,無二平等,故名入我我入想。B、正念誦:誦本尊之真言,觀與本尊彼此涉入之觀法。C、字輪觀:觀意密與本尊無二二一體之觀法。D、叁密觀:橫觀行者與本尊彼此彼此涉及之觀法。E、五相成78 閩南佛學院學報身觀:入我我入、正念誦、字輪觀、橫觀行者與本尊無二無別此五相成身觀。F、五字嚴身觀:以阿傅羅賀怯五字,布行者身五處,莊嚴其身,修顯本有法身之觀想。G、阿字觀:易行易修速疾頓悟之妙法。
6、略釋即身成佛。即身成佛,所謂“身”就是我們人類具備前五識的“根身”。即身成佛,即是我們現有的“根身”而成佛。“成佛”的意義就是“轉識成智”。詳細說來,即身成佛就是我們的肉身,依顯教止觀的方法,轉賴耶與末那成就大圓鏡智與平等性智而證得法身,再依密教瑜伽部叁密瑜伽或無上瑜伽部生起次第的方法成就意生身或幻身,轉意識爲妙觀察智,完成上面兩個階段在某種意義下我們可以說他是已經成佛。然而大小乘的通義是要以化身成佛才算是證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同時,按照“智”的範圍說縱然完備以上兩個階段,仍然有一個成所作智末證得,所以不能承認他已圓證一:切智智。成佛化他的事業以後得智的成所作智爲主。這一智沒有完成,是無法認爲他已即身現證無上正等菩提的。
這前五識轉識成智的方法,也就是成就化身佛的方法,顯教的經論中沒有說明,密教下叁部的經軌也沒有這個法門。《攝大乘淪》以人因證明變化身非即白性身,所以已經證得法身,不能即渭已得化身,因此,要證化身一定要另有其他的方便。這種方便就內道說來只有無上瑜伽部修練現有根身的圓滿次第,這一次第就其內容研究起來,或者大同于外道修練根身的方法。然而這—次第密教經論處處誡示不能超越前二階段而修持,否則毫無果利可言。無上正等菩提以“智”爲主,沒有法報二身所具的智,單純修持前五識所依的根身,雖可以發生神通的作用,並不能顯現智慧的作用。前五識轉依的成所作智不依其他叁智不能單獨孤起,正象前五識不能離其他叁識單獨生起一樣。
因此一補特伽羅即身成佛,證得一切智智,圓備叁身四智的正軌,一定要以信願戒行積集聞思爲基礎,依大乘止觀證法空性而得法身;進依密部生起次第成就意生身;再依無上瑜伽部圓滿次第證金剛身。
至此,心證真實,四智圓滿,利生化他窮未來際。這叁個總階段是不能超越不能逆轉的。這叁個階段比較詳細的說明有宗喀巴大師的菩提真言二道次第。
這幾個名相,都是常人了知一些,但有些疑惑,今述之,以幫助對密宗有正確的了解、認識。
(五)密宗的勝義:
密宗之度生勝用,有數種特點,爲近代各宗所不及。今略述幾點:1、壇場莊嚴:光華燦爛的明珠,以破絮裹之,人雖面睹而不識;蘊德含才之長者。以褴褛衣之,人雖面睹而不顧也。佛法本了生脫死之大法,固不應炫而求售,然而生初機之信心,莊嚴實可收偉大之效果,密教壇場之莊嚴,令人睹相生敬生信生善,以較之近日執一句彌陀一句話頭,置莊嚴道場于不顧者實有其特長。2、儀軌不容紊亂:長壽法有長壽法之儀軌,綠度母有綠度母之儀軌,有條不紊,使學者心專志一,事理雙修,亦其特長。3、叁業相應:此在各宗之定義,固無不如是,然非嚴格者多,今此宗則叁業缺一不可,極其嚴格,亦其特長。4、事實:密宗之來中國,如善無畏、金剛智、不空叁藏等人,盡皆神迹昭著,見于史冊。5、傳授莊嚴:學不禀師,妄執己解,實爲敗教滅法之無聲,今此宗必須親相授受,不失傳承,比較之閱一二本佛經,而自稱爲法師者,護持法幢多矣!
叁、結束語
密宗是大乘佛教之一,對于密教的立場,時常有不少的人,生出很大的誤會,甚至打擊和誹謗。抱有這種見解的人,是不對的。密宗源于印度傳到中國,從中國傳到日本,是最博大精深最有宗教性的佛教究竟之宗。密宗在教理上,是最高最深奧的學問,因爲密宗裏面,有理智不二的哲學,有六大無礙的本體淪,有四曼的現象論,有叁密莊嚴的作用論,有象征主義的哲學淪和宗教論,有“即事而真”的真理論,這些教義是密宗所特有的。再由實證方面來講,密宗裏面有“即身成佛”的實證法,密宗的持咒不遜色于念佛的作用,身口意叁密相應的實證法是比律宗還要徹底的。禅宗的目標是“明心見性,即身是佛”;密宗的目標是“即事而真,即身是佛”。本來佛法是沒有高下的.各宗派的究竟真理是一樣的,但是各宗派的各自發揮,各各不同,各有各的特色。日本弘法大師,究竟把密宗的地位,判爲是“秘密莊嚴心”的境界,這是最高的地位,顯教是佛說的教理,密宗是佛所證的世界,所證境界是不容易懂的,所以叫做秘密。把這個不容易懂的世界,用了種種的方法,而要使我們去體會,這是秘密的特色。總之,在方法上,教理上,實行上,密宗本身都有發揮自己的特色,故這一“宗派的存在是很偉大的。密宗在佛教中的地位,略舉四點說明:第—,有統一大乘的特色;二,有哲學上的特色;叁,有宗教上的特色;四,有藝術上的特色。關于價值的問題是要在教理淪和實行淪裏面才能看出。密宗對于將來的世界,…定有很大的貢獻。現代社會最重積極救世的精神,密教有勇猛無畏的精神,正是積極救世的。
藏密的創立者,蓮花生大士曾授記:“鐵鳥升空,無上密味廣弘。”現在看來,這授汜逐漸應驗了。讓我們樹立起密宗正見,轉正*輪,利益衆生吧!
《淺談樹立密宗正見(智覺)》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