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浅谈树立密宗正见(智觉)▪P2

  ..续本文上一页佛教里的密宗,却在中土兴旺流行。

  另外还有西藏的喇嘛教,也是佛教的密宗,是由印度直接传人西藏的。佛教未传人前,有旧教日嘣薄,惟利用咒语以止雪雹禽虫诸害,无任何教理,迨佛教传人逐渐改革。相传周赧王时佛教已输进西藏,到东晋时藏汗多里隆赞立,有天雨四箱之瑞。嗣印度有五僧至,汗以为师,开四箱得四门教法:一百拜忏悔经,二舍利金塔,三六字大明咒之玉刻,四法教轨则,即密教莲花宗之法也。至唐初,藏汗苏朗司登娶唐文成公主及尼波罗王女为妃,二妃皆崇佛,汗建大昭寺、小昭寺及布达拉宫,佛事益盛。至苏朗司登第五世时藏地雪雹为患,命使清北印度莲花生大师人藏,上师为侨赏弥罗国人,与来我国传密法之开元三大士,皆受法于龙智菩萨。既入藏现渚神异,除诸灾害。藏人靡不尊奉。后藏汗因毗摩罗之说,乃明定秘密中道莲花部为西藏唯一不二之国教,而尊莲花生为开祖,以莲花生皆衣幻:故名红衣派。国教成立未几,即遭藏汗朗格达磨之厄,待毗啰母吉鲁赞继位,乃兴复如故。迨南末高宗时,有密勒闩巴,修习苦行,严持戒律,咸颂称为最胜苦行者,扩张红教颇力。元初有发思巴上师,年十五,闻世祖名德,驰见深契,尊为大元帝师,依梵文制蒙古字。晋封DB法王,统摄诸国佛教。上师乃广遣其弟于传布红衣派之佛教,东渐海,西乃欧罗巴,南至南洋群岛,北括西北利亚,无不遐被,而蒙古之佛教,实兴起于是。然红衣派以极盛之后,教域辽阔,教徒杂滥,亦随元代而沦替矣。宗喀巴,元末明初人,出家莲花部学法,入雪山苦行,又学于甘丹派,洞知红衣派之流弊。人称藏之智者。与之改革,染黄衣以别红,其教旨别无差异,唯以矫正红衣派末流之弊,极注重戒律、德行,融各派精华于一炉。五百余年来前后藏内外蒙殆皆在黄衣派教权支配下,而满族之文教,亦胥出于是,可谓盛矣。

  蒙人原是无文化的,占领统一中原之后,乃吸取西藏文化,作为自己的文化,于是西藏的佛教密宗盛极一时。唐时西藏文化发达,有赖唐太宗幼女文成公主-T;嫁藏王之功。所以说蒙人的文化,与汉人有很大的关系。唯当时元朝的密教或称喇嘛教,凡是喇嘛皆朝廷命官或是大员国师之流,其权势甚大。凡信教者亦多为朝廷命官,并有禁令不准在民间向普通百姓传授密教真言。明朱元璋建国,因有感于皇觉寺崇拜密坛,恐他人求之亦可建国为帝,严禁密教于民间流行。至于大清建国,其文化与藏文化甚为接近,按“满洲”二字,即由藏文化殊利而来,满人崇拜的喇嘛教,那就是佛教密宗。至雍正年间尤加尊崇密教,并赐雍和宫为喇嘛寺院。清末民初,密宗方从帝王之手解禁,于是东密,藏密接踵来汉。但传人民间,迄今汉土民间有密宗传播仅是晚近五十多年的事。

  以上略淡了密宗史,我们如果不透过历史就无法了解密宗的根源和发展,不透过历史我们就无法了解密宗真正的精神和确凿性。真实的历史是铁的证据,它可以帮助我们对密宗有一个正确真实的认识,可以改变我们头脑中很多错误的观点,树立起正确的知见。

  (二)密宗教义略述:

  一切宗教、学术、哲学之中,最博大精深而又最符合真理的,是佛法。在佛法中,当以密乘尤为微妙。佛法久被一般螺蛳蚌蛤类所覆障,以至于被外界误认为是消极的,而密乘尤被误会,认为是鬼神之教、咒禁之术、惑乱人心等巫法。有些人对于佛学,有相当的认识,他们认为佛教的理论是具有不可磨灭的价值,至于佛教的形式却被看做迷信。而佛法是整体的,他的仪式行持都是根据他的教理而建立的。密乘是以教相(教理)事相(行法)两部分成立的。他的教相和显教的中观瑜伽一样,有龙树系的胎藏界系,有无著系的金刚界系。他的理论,可以说是斐然成章,因而他的事相,电可以说是确有根据。我们为弘扬密乘解除误会起见,不可不研究密宗的教义。

  密宗最重要的精义有六大、四曼、三密、两界。如图表示:

  地大

  水大

  六大 火大 理体 体

  风大

  空大

  识大——智体

  

  大曼荼

  四曼荼 法曼荼 相

  羯摩曼荼罗

  三昧耶曼陀

  身密——结印契

  三密 口密——诵真言 用

  意密——观字义

  三密相应,则本尊之三密与行者之三密,交互加持成不思议妙用,如实知自心,现生作佛。

  详细的说,密宗的教义,是从金刚界,胎藏界两部成立。金刚有坚固和利用两种意义:坚固是说自体坚固,一切物不能破坏;利用是说智用锐利,能摧破一切物,比喻本有坚固的智慧,虽然没在生死之泥中,不朽不坏,还能摧破—切烦恼,发挥真实之光明。所以,金刚界是智差别的法门,他的曼荼罗,是九会转开的竖门建立。胎藏有含藏和隐覆两种意义。含藏是说理体具足一切功德,像母胎含藏子体;隐覆是说理体隐覆在烦恼里面,象子体隐覆在母胎,所以胎藏界是理平等的法门,他的曼茶罗是横门流出,迷悟杂乱,十界具足。然而这二种不过是观察的不同,二而不二,不二而二。

  曼荼罗旧译为坛,新译为轮圆具足。表圆满具备法界海所有万德。金刚界曼茶罗和胎藏界曼茶罗的主尊,都是大日如来。所谓大日如来,是“毗卢遮那”的译语。全称是“摩诃毗卢遮那左坦他讹多”,这个如来,是一切如来普门总德。从竖差别门看起来,诸佛菩萨,从此尊出生。假如从横平等门看,就—.—切森罗万象,皆是遍法界身。所以如来是宇宙的全部,同时是宇宙发源的本体,同时又是总辖这个宇宙全部的主体,宣说真言密教的教主。而从体相用三方面看他,就是六大体大,四曼相大,三密用大。他的体就是宇宙万有,当体是六大法身;他的当相,是大三法羯四种曼荼罗;他的活动,是身口意三密相应。

  所谓“六大”,即地、水、火、风、空、识。这六法,是宇宙万有的实体,诸法缘起的本源。法界诸法,无一不是这六法所成,这六法周遍—切法界,造作有情非情,所以叫做大。法界诸法,不过是五蕴,也就是色心二法。现在把色一种开做五大,把受等四蕴合做一个识大。这里地、水、火、风、空五大,本有常住,凡圣一如,所以是本有胎藏界的理法身。识,有情智迷悟之别,所以是始成金刚界的智法身。这六大举一全收,浅谈树立密宗正见 75各各互具圆融,如光与光,相即而不相碍。

  六大是宇宙万有的本体,有本体必定有现象。“四曼”就是一切现象的分类。所谓大曼荼罗,总摄世出世一切有情;三昧耶曼荼罗,总摄世出世一切非情法;法曼荼罗,总摄世出世一切音声言语以及文字;羯摩曼荼罗,总摄世出世一切威仪事业。“切万有,没有一种不具备这四曼的差别相。而这四曼,各各互相涉入,彼此摄持。

  “六大四曼”,是宇宙万有的本体与他的现象,“三密”是他的作用,三密和通常所谓身、口、意三业相同。之所以叫他做三密,是因为它是甚深微妙的作业的缘故。

  三密有佛界三密,众生界三密两种意义。前一种是理上的三密,后一种是实践上的三密约佛界而言:六大法界的体相,是身密;他的一切音声,是语密;周遍的识大,是意密。约众生而言:手结印契,是身密;口诵真言,是语密;心入本尊三摩地,是意密。这三种摄尽一切万有的作用,也是互相涉入,彼此摄持。

  (三)密宗的修持

  显教重视的是教法,而密宗却非常重视修持。教法与修持可以说是截然不同的两件事,只有理论而无实践配合是无法成功的,如佛言:“说食不饱”,就说明学佛证果,不是专靠理论,除理沦之外,必定要靠修持,密教就强调这点。如果我们按密宗的修持方法去刻苦修行,就能真正“如人饮水,冷暖白知”,那么我们头脑中对密宗的邪知邪见也自然会消除。但是,我们又怎样的来修持密宗呢

  1.三密加持:手结契印,是身密;口诵真言,是语密;心观实相,是意密。如来三密身口意之三业,本来平等,身等于口,口等于意,皆遍法界。谓法与佛平等之三密,一切之形色为身密,一切之声音为语密,,一切之理为意密。密者并不是秘密的事,乃是法与佛自证之境,无凡圣之分,而谓之密。就凡夫修持而言,观之三密,即与如来之三密周备无尽之德用,依三密加持力,有灭罪障、除病患等无量之不可思议功德。

  凡夫虽具佛之三密,但因惑染而不能证之,所以佛以大悲心,使众生行佛平等之三密,身持大日之行,口诵大日之言,意观大日之心。行此三密,则为大日如来之三密所加持,于是众生之三业与如来之三密,入我我入,无二无别,是谓三密相应即身成佛之动力。

  2、四瑜伽法:此法又称大手印,是密教修持的最高峰。

  A、专—瑜伽:对治气息调顺,其方法分为“所缘依”与“无所缘依”二种。所谓所缘,分为身外与身内,身外者注意两目,视前面适当位置的物体,不论物为染污或清净,终以无反光作用,使月有所专,令心不动,而达到止息妄念的目的。身内者,不用外视而用内视,以,乙缘咒语之字,或缘想心“中脉”中有一明点,此即观第八识。如是缘于心内者,亦名观想。所谓无所缘,是指无明妄念为修持之大忌,视之为寇,一觉醒妄念生时,历声呼“呸”以立断之,是名初住。再进于妄念显现时,不加整治,所谓知而不随,任运而住,不取不舍,勿助勿念,是名中住。继之妄念起时,虽知而不动心。旋而知之之念亦无,有物刺体毫无感受,是名后住。于是外观五尘,内观五根,以断住与动之根,而专——瑜伽之事功至此达成。

  B、离戏瑜伽:以一切语言文字,均为戏论,若似禅宗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此瑜伽有三义:①三时观察:依过去、现在、未来三时之心观察。谓过去心已灭,未来心未至,而现在之心,求其形相又不可得,如是观一切法皆无实义,仅是内心所施设的名言而已。②有无观察:复观自心为有实体之“有”而成,或为…

《浅谈树立密宗正见(智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