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淺談樹立密宗正見(智覺)▪P2

  ..續本文上一頁佛教裏的密宗,卻在中土興旺流行。

  另外還有西藏的喇嘛教,也是佛教的密宗,是由印度直接傳人西藏的。佛教未傳人前,有舊教日嘣薄,惟利用咒語以止雪雹禽蟲諸害,無任何教理,迨佛教傳人逐漸改革。相傳周赧王時佛教已輸進西藏,到東晉時藏汗多裏隆贊立,有天雨四箱之瑞。嗣印度有五僧至,汗以爲師,開四箱得四門教法:一百拜忏悔經,二舍利金塔,叁六字大明咒之玉刻,四法教軌則,即密教蓮花宗之法也。至唐初,藏汗蘇朗司登娶唐文成公主及尼波羅王女爲妃,二妃皆崇佛,汗建大昭寺、小昭寺及布達拉宮,佛事益盛。至蘇朗司登第五世時藏地雪雹爲患,命使清北印度蓮花生大師人藏,上師爲僑賞彌羅國人,與來我國傳密法之開元叁大士,皆受法于龍智菩薩。既入藏現渚神異,除諸災害。藏人靡不尊奉。後藏汗因毗摩羅之說,乃明定秘密中道蓮花部爲西藏唯一不二之國教,而尊蓮花生爲開祖,以蓮花生皆衣幻:故名紅衣派。國教成立未幾,即遭藏汗朗格達磨之厄,待毗啰母吉魯贊繼位,乃興複如故。迨南末高宗時,有密勒闩巴,修習苦行,嚴持戒律,鹹頌稱爲最勝苦行者,擴張紅教頗力。元初有發思巴上師,年十五,聞世祖名德,馳見深契,尊爲大元帝師,依梵文製蒙古字。晉封DB法王,統攝諸國佛教。上師乃廣遣其弟于傳布紅衣派之佛教,東漸海,西乃歐羅巴,南至南洋群島,北括西北利亞,無不遐被,而蒙古之佛教,實興起于是。然紅衣派以極盛之後,教域遼闊,教徒雜濫,亦隨元代而淪替矣。宗喀巴,元末明初人,出家蓮花部學法,入雪山苦行,又學于甘丹派,洞知紅衣派之流弊。人稱藏之智者。與之改革,染黃衣以別紅,其教旨別無差異,唯以矯正紅衣派末流之弊,極注重戒律、德行,融各派精華于一爐。五百余年來前後藏內外蒙殆皆在黃衣派教權支配下,而滿族之文教,亦胥出于是,可謂盛矣。

  蒙人原是無文化的,占領統一中原之後,乃吸取西藏文化,作爲自己的文化,于是西藏的佛教密宗盛極一時。唐時西藏文化發達,有賴唐太宗幼女文成公主-T;嫁藏王之功。所以說蒙人的文化,與漢人有很大的關系。唯當時元朝的密教或稱喇嘛教,凡是喇嘛皆朝廷命官或是大員國師之流,其權勢甚大。凡信教者亦多爲朝廷命官,並有禁令不准在民間向普通百姓傳授密教真言。明朱元璋建國,因有感于皇覺寺崇拜密壇,恐他人求之亦可建國爲帝,嚴禁密教于民間流行。至于大清建國,其文化與藏文化甚爲接近,按“滿洲”二字,即由藏文化殊利而來,滿人崇拜的喇嘛教,那就是佛教密宗。至雍正年間尤加尊崇密教,並賜雍和宮爲喇嘛寺院。清末民初,密宗方從帝王之手解禁,于是東密,藏密接踵來漢。但傳人民間,迄今漢土民間有密宗傳播僅是晚近五十多年的事。

  以上略淡了密宗史,我們如果不透過曆史就無法了解密宗的根源和發展,不透過曆史我們就無法了解密宗真正的精神和確鑿性。真實的曆史是鐵的證據,它可以幫助我們對密宗有一個正確真實的認識,可以改變我們頭腦中很多錯誤的觀點,樹立起正確的知見。

  (二)密宗教義略述:

  一切宗教、學術、哲學之中,最博大精深而又最符合真理的,是佛法。在佛法中,當以密乘尤爲微妙。佛法久被一般螺蛳蚌蛤類所覆障,以至于被外界誤認爲是消極的,而密乘尤被誤會,認爲是鬼神之教、咒禁之術、惑亂人心等巫法。有些人對于佛學,有相當的認識,他們認爲佛教的理論是具有不可磨滅的價值,至于佛教的形式卻被看做迷信。而佛法是整體的,他的儀式行持都是根據他的教理而建立的。密乘是以教相(教理)事相(行法)兩部分成立的。他的教相和顯教的中觀瑜伽一樣,有龍樹系的胎藏界系,有無著系的金剛界系。他的理論,可以說是斐然成章,因而他的事相,電可以說是確有根據。我們爲弘揚密乘解除誤會起見,不可不研究密宗的教義。

  密宗最重要的精義有六大、四曼、叁密、兩界。如圖表示:

  地大

  水大

  六大 火大 理體 體

  風大

  空大

  識大——智體

  

  大曼荼

  四曼荼 法曼荼 相

  羯摩曼荼羅

  叁昧耶曼陀

  身密——結印契

  叁密 口密——誦真言 用

  意密——觀字義

  叁密相應,則本尊之叁密與行者之叁密,交互加持成不思議妙用,如實知自心,現生作佛。

  詳細的說,密宗的教義,是從金剛界,胎藏界兩部成立。金剛有堅固和利用兩種意義:堅固是說自體堅固,一切物不能破壞;利用是說智用銳利,能摧破一切物,比喻本有堅固的智慧,雖然沒在生死之泥中,不朽不壞,還能摧破—切煩惱,發揮真實之光明。所以,金剛界是智差別的法門,他的曼荼羅,是九會轉開的豎門建立。胎藏有含藏和隱覆兩種意義。含藏是說理體具足一切功德,像母胎含藏子體;隱覆是說理體隱覆在煩惱裏面,象子體隱覆在母胎,所以胎藏界是理平等的法門,他的曼茶羅是橫門流出,迷悟雜亂,十界具足。然而這二種不過是觀察的不同,二而不二,不二而二。

  曼荼羅舊譯爲壇,新譯爲輪圓具足。表圓滿具備法界海所有萬德。金剛界曼茶羅和胎藏界曼茶羅的主尊,都是大日如來。所謂大日如來,是“毗盧遮那”的譯語。全稱是“摩诃毗盧遮那左坦他訛多”,這個如來,是一切如來普門總德。從豎差別門看起來,諸佛菩薩,從此尊出生。假如從橫平等門看,就—.—切森羅萬象,皆是遍法界身。所以如來是宇宙的全部,同時是宇宙發源的本體,同時又是總轄這個宇宙全部的主體,宣說真言密教的教主。而從體相用叁方面看他,就是六大體大,四曼相大,叁密用大。他的體就是宇宙萬有,當體是六大法身;他的當相,是大叁法羯四種曼荼羅;他的活動,是身口意叁密相應。

  所謂“六大”,即地、水、火、風、空、識。這六法,是宇宙萬有的實體,諸法緣起的本源。法界諸法,無一不是這六法所成,這六法周遍—切法界,造作有情非情,所以叫做大。法界諸法,不過是五蘊,也就是色心二法。現在把色一種開做五大,把受等四蘊合做一個識大。這裏地、水、火、風、空五大,本有常住,凡聖一如,所以是本有胎藏界的理法身。識,有情智迷悟之別,所以是始成金剛界的智法身。這六大舉一全收,淺談樹立密宗正見 75各各互具圓融,如光與光,相即而不相礙。

  六大是宇宙萬有的本體,有本體必定有現象。“四曼”就是一切現象的分類。所謂大曼荼羅,總攝世出世一切有情;叁昧耶曼荼羅,總攝世出世一切非情法;法曼荼羅,總攝世出世一切音聲言語以及文字;羯摩曼荼羅,總攝世出世一切威儀事業。“切萬有,沒有一種不具備這四曼的差別相。而這四曼,各各互相涉入,彼此攝持。

  “六大四曼”,是宇宙萬有的本體與他的現象,“叁密”是他的作用,叁密和通常所謂身、口、意叁業相同。之所以叫他做叁密,是因爲它是甚深微妙的作業的緣故。

  叁密有佛界叁密,衆生界叁密兩種意義。前一種是理上的叁密,後一種是實踐上的叁密約佛界而言:六大法界的體相,是身密;他的一切音聲,是語密;周遍的識大,是意密。約衆生而言:手結印契,是身密;口誦真言,是語密;心入本尊叁摩地,是意密。這叁種攝盡一切萬有的作用,也是互相涉入,彼此攝持。

  (叁)密宗的修持

  顯教重視的是教法,而密宗卻非常重視修持。教法與修持可以說是截然不同的兩件事,只有理論而無實踐配合是無法成功的,如佛言:“說食不飽”,就說明學佛證果,不是專靠理論,除理淪之外,必定要靠修持,密教就強調這點。如果我們按密宗的修持方法去刻苦修行,就能真正“如人飲水,冷暖白知”,那麼我們頭腦中對密宗的邪知邪見也自然會消除。但是,我們又怎樣的來修持密宗呢

  1.叁密加持:手結契印,是身密;口誦真言,是語密;心觀實相,是意密。如來叁密身口意之叁業,本來平等,身等于口,口等于意,皆遍法界。謂法與佛平等之叁密,一切之形色爲身密,一切之聲音爲語密,,一切之理爲意密。密者並不是秘密的事,乃是法與佛自證之境,無凡聖之分,而謂之密。就凡夫修持而言,觀之叁密,即與如來之叁密周備無盡之德用,依叁密加持力,有滅罪障、除病患等無量之不可思議功德。

  凡夫雖具佛之叁密,但因惑染而不能證之,所以佛以大悲心,使衆生行佛平等之叁密,身持大日之行,口誦大日之言,意觀大日之心。行此叁密,則爲大日如來之叁密所加持,于是衆生之叁業與如來之叁密,入我我入,無二無別,是謂叁密相應即身成佛之動力。

  2、四瑜伽法:此法又稱大手印,是密教修持的最高峰。

  A、專—瑜伽:對治氣息調順,其方法分爲“所緣依”與“無所緣依”二種。所謂所緣,分爲身外與身內,身外者注意兩目,視前面適當位置的物體,不論物爲染汙或清淨,終以無反光作用,使月有所專,令心不動,而達到止息妄念的目的。身內者,不用外視而用內視,以,乙緣咒語之字,或緣想心“中脈”中有一明點,此即觀第八識。如是緣于心內者,亦名觀想。所謂無所緣,是指無明妄念爲修持之大忌,視之爲寇,一覺醒妄念生時,曆聲呼“呸”以立斷之,是名初住。再進于妄念顯現時,不加整治,所謂知而不隨,任運而住,不取不舍,勿助勿念,是名中住。繼之妄念起時,雖知而不動心。旋而知之之念亦無,有物刺體毫無感受,是名後住。于是外觀五塵,內觀五根,以斷住與動之根,而專——瑜伽之事功至此達成。

  B、離戲瑜伽:以一切語言文字,均爲戲論,若似禅宗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此瑜伽有叁義:①叁時觀察:依過去、現在、未來叁時之心觀察。謂過去心已滅,未來心未至,而現在之心,求其形相又不可得,如是觀一切法皆無實義,僅是內心所施設的名言而已。②有無觀察:複觀自心爲有實體之“有”而成,或爲…

《淺談樹立密宗正見(智覺)》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