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无实体之“无”而成。若为有而成,系属于外境,抑或属于内心,两者所显之形色,何以盖是无所有。若由无实体之无而成,何以外境与内心,有种种显现。所以若知有实体之有而成者,可称之为“有”,但推理深究之,则任何皆无,此乃在胜义谛言之为“无”,自其所显现而观之,又非随无实体之“无”边,而在世俗谛言之为“有”。由是离有、无二边,不落常断,是名中道。③一异观察:谓复应观察此心,为——为多,多即是异。若心为一,五十—一心所之贪痴等的显现,怎能说为一
若心为多,所显现的一切法,怎能自性体空
于是离戏瑜伽于此远二边,是名极无住大手印。
C、一味瑜伽:以所显现的诸法与心,皆等于同—一味地位。此类瑜伽又分为:①,睡梦喻:指一切诸法,皆由心所现,谓梦中所现…—切唯心,心外更无外法,就现前显之诸法,亦如痴如梦,于臼心外别无所有。所以应随所显之境坦然而住,是名无有别法,合成——味。②水冰喻:指一切所显之法“现”与““空”体性双融,即一切所显现之境,亦为无白性所成,所以为空。虽说无自性所成,尚有种种现象之状,又宛然如有,所以现与空双融,若水与冰,而等于相同一味。③水波喻:以波从水可了达一切渚法,,,为白忭空中所显之—…切相。于是应知一真法界无不周遍,是名“—法显多”,如水之与波,同等—味,内空外空无二差别。诸法如空性如水,互不相离,本来—体。
D、无修瑜伽:以抉择—切法,皆具有俱生法身,所断之烦恼已尽,而能断之对治,亦随之而尽,则应修之道亦尽。此外更无上乘地可修,所以名无修瑜伽,于是当得无住涅槃大手段,获殊胜成就。
(四)、释名相之疑
1、灌顶。密教之初步要门,第一大事是灌顶,故先须明灌顶之意义。夫人坛灌顶者,佛道同之轨则,显密佛法之极意也。以法身佛五智之水,灌浴众生之顶;法尔如是三摩耶戒,无量无边微尘数戒品,故能不转凡身,直登大日觉皇之位。良以诸佛觉体,不离众生心地,—切众生,于心质中,有—分净性,开发显露,当体成佛。故灌顶之要,即是开发本有净心之第一步。净心既发觉已,自然具无量戒品,远离恶因,便超恶果,此因果之正理也。虽十恶五逆,一受灌顶,而无始来生死罪恶皆尽,故成清净法器者,实由灌顶之殊胜功能故。开发净心,具足戒品则罪恶之业因既尽,罪业之果报自知,而精进修行必有成佛之希望,故曰即成清净法器也。至于三世因果之理,尤为佛法中一定不移之铁索,又受苦报有二义:一者末出生死,在凡夫道中,酬宿世报,则苦中之苦,无所逃越。二者已证圣果,还酬宿世之报,即乐中微苦,苦即无苦。又因果报应之业力,从强而牵,恶业强被恶趣所牵,道力强则为佛护念。受灌顶者,能罪尽而成器者,能免罪除去造罪之因,必不遭恶果之报,此理势所必然,无足疑者。如净土宗带业往生,迥超苦趣,亦修破坏因果例乎
密教灌顶,乃是开显白心曼荼罗、本具恒河沙功德,从本以来,住于本不生际,在圣不增,在凡不减,法尔当恒,法尔具无量戒品,止恶修善,开显本有;之净菩提心是之谓究竟。菩提者觉也,觉因感觉果,为成佛之法器,又有何因果不符之疑哉!
2、释设像之疑。密教即事而真,法法皆是法界,故土木形像不异真佛,此所以尤重事相也。考密宗之设像,以金刚胎藏两部曼荼罗之总为本,所渭金刚界之三十七尊,与胎藏界之十三大院也。其中所列形像,不出三种身:一曰白性轮身,端好庄严之佛像也。二曰正*轮身,柔和慈悲之菩萨相也。三日教令轮身,忿怒可畏之明王相电。除此以外,皆非密教正意所应有者矣。密坛最上层,佛公佛母,而弥陀仅居下者,此或是理趣经此般曼茶罗之—段乎
诚不能以此为密教之全部。密教之供像,如二部曼荼罗,欲知其详,应深入研究,慎勿以道听途说,而障蔽信心。密教之教理缜密,事相严重,其规模之整肃,与立义之周至,迥非局外人所能知也。因为不明密义,误以定慧不二之美名,变成男女交合之怪相。如此多么可悲呀!至于裸体形象,并非侮淫。盖热带之地,风俗于中原不同,即以欧美书中,亦常有裸体之书像,不足怪也。密教最重事相,故人坛行道,必须香汤淋浴,清净无垢方可,少有不周,使获罪谴。至于男女淫欲,尤所深戒。密教既以即身成佛为期,哪有淫欲禽兽之。行,而能望净菩提之果者之理!密教表德实相,以大嗔除“真,大贪除贪,是须精通密藏经书,方能窥其玄义,,
3、释真言。真言密教之正统,以法身大日如来所说大日经,金刚顶经等为所依。除此之外,杂部所摄,非正宗所取也。砍知真言之妙,不可不研究大口疏等,随阿闭黎学梵文真言,法尔声字,实相妙义,字字皆得道之源,字字皆成佛之母。如弘法大师声字实相义,钦心真言密教者,其注意及之。又咒术神通,乃西天外道固有之技能,千余年前,印度宗教之能扪摸日月,吞吐风云,无足为怪;顺彼凡情,密教中亦有是义。此所谓正人说邪法,邪法成正。如果误解密教之旨,则无上二醍醐,反成巨毒,此所谓邪人说正法,正法亦成邪。欲求成佛发心学密,正统之两部曼茶罗,已足得道而有余,何必涉杂部之隅,而舍法王之大宝!
4、释印契之疑。即以左右十指作种种印相,以标示法界之性德。印者,印可决定义。契者,契约不改义。诸佛结法印,约不违其本誓,行者结之,决定必与诸佛之本誓一致。如《大疏》云:行此法者,以印加持故,亦同如来法界身也。此印者,即是法界之标志。以此印故,标示法界之体,即名法界幢也。即各各密印,各各即是法界之标志。所谓两手十指者,法界之全体也,两部曼茶罗之总体。十指之屈伸离合,千差万别,即法界森罗之差别,又曼荼罗诸尊之差别。若能如法结之,则行者之身密与本尊之身密一致。本尊之万德悉来,成为行者之所具。其德广大不可思议,如《慈氏菩萨念诵法》云,手印相者,谓誓教法。即如国王敕级印文验,随所行处,无人敢违乖。承此如来誓教法印,亦复如是。一切凡圣乃诸天龙恶魔鬼神,皆不能违越。又云:若奉持者,虽在凡大,未断烦恼,以法力故,随所作处,等彼圣力,驱使诸贤圣及天龙八部一切鬼神,皆不敢违越。以法印力不思议也。又云:若执法界印印于己身,即成本尊慈氏真言体印已印他,皆成本尊三昧耶之身。虽凡愚不见,—切圣贤天龙八部诸鬼神及尾那夜迦。皆见本尊真身,诸护法明等为此亲近,俱相助成,悉地速得成就。
印契单称印,真言称明,合云印明,此二如乌两翼,缺一不可。
5、释观想,:观想者,三密中意密之作用。结印持明.必观想其印明之意义,是曰观想。A、入我我人观:三密中观身密与本尊同体无二二之观法但。观本尊人我,我人本尊,本尊与我,无二平等,故名入我我入想。B、正念诵:诵本尊之真言,观与本尊彼此涉入之观法。C、字轮观:观意密与本尊无二二一体之观法。D、三密观:横观行者与本尊彼此彼此涉及之观法。E、五相成78 闽南佛学院学报身观:入我我入、正念诵、字轮观、横观行者与本尊无二无别此五相成身观。F、五字严身观:以阿傅罗贺怯五字,布行者身五处,庄严其身,修显本有法身之观想。G、阿字观:易行易修速疾顿悟之妙法。
6、略释即身成佛。即身成佛,所谓“身”就是我们人类具备前五识的“根身”。即身成佛,即是我们现有的“根身”而成佛。“成佛”的意义就是“转识成智”。详细说来,即身成佛就是我们的肉身,依显教止观的方法,转赖耶与末那成就大圆镜智与平等性智而证得法身,再依密教瑜伽部三密瑜伽或无上瑜伽部生起次第的方法成就意生身或幻身,转意识为妙观察智,完成上面两个阶段在某种意义下我们可以说他是已经成佛。然而大小乘的通义是要以化身成佛才算是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同时,按照“智”的范围说纵然完备以上两个阶段,仍然有一个成所作智末证得,所以不能承认他已圆证一:切智智。成佛化他的事业以后得智的成所作智为主。这一智没有完成,是无法认为他已即身现证无上正等菩提的。
这前五识转识成智的方法,也就是成就化身佛的方法,显教的经论中没有说明,密教下三部的经轨也没有这个法门。《摄大乘沦》以人因证明变化身非即白性身,所以已经证得法身,不能即渭已得化身,因此,要证化身一定要另有其他的方便。这种方便就内道说来只有无上瑜伽部修练现有根身的圆满次第,这一次第就其内容研究起来,或者大同于外道修练根身的方法。然而这—次第密教经论处处诫示不能超越前二阶段而修持,否则毫无果利可言。无上正等菩提以“智”为主,没有法报二身所具的智,单纯修持前五识所依的根身,虽可以发生神通的作用,并不能显现智慧的作用。前五识转依的成所作智不依其他三智不能单独孤起,正象前五识不能离其他三识单独生起一样。
因此一补特伽罗即身成佛,证得一切智智,圆备三身四智的正轨,一定要以信愿戒行积集闻思为基础,依大乘止观证法空性而得法身;进依密部生起次第成就意生身;再依无上瑜伽部圆满次第证金刚身。
至此,心证真实,四智圆满,利生化他穷未来际。这三个总阶段是不能超越不能逆转的。这三个阶段比较详细的说明有宗喀巴大师的菩提真言二道次第。
这几个名相,都是常人了知一些,但有些疑惑,今述之,以帮助对密宗有正确的了解、认识。
(五)密宗的胜义:
密宗之度生胜用,有数种特点,为近代各宗所不及。今略述几点:1、坛场庄严:光华灿烂的明珠,以破絮裹之,人虽面睹而不识;蕴德含才之长者。以褴褛衣之,人虽面睹而不顾也。佛法本了生脱死之大法,固不应炫而求售,然而生初机之信心,庄严实可收伟大之效果,密教坛场之庄严,令人睹相生敬生信生善,以较之近日执一句弥陀一句话头,置庄严道场于不顾者实有其特长。2、仪轨不容紊乱:长寿法有长寿法之仪轨,绿度母有绿度母之仪轨,有条不紊,使学者心专志一,事理双修,亦其特长。3、三业相应:此在各宗之定义,固无不如是,然非严格者多,今此宗则三业缺一不可,极其严格,亦其特长。4、事实:密宗之来中国,如善无畏、金刚智、不空三藏等人,尽皆神迹昭著,见于史册。5、传授庄严:学不禀师,妄执己解,实为败教灭法之无声,今此宗必须亲相授受,不失传承,比较之阅一二本佛经,而自称为法师者,护持法幢多矣!
三、结束语
密宗是大乘佛教之一,对于密教的立场,时常有不少的人,生出很大的误会,甚至打击和诽谤。抱有这种见解的人,是不对的。密宗源于印度传到中国,从中国传到日本,是最博大精深最有宗教性的佛教究竟之宗。密宗在教理上,是最高最深奥的学问,因为密宗里面,有理智不二的哲学,有六大无碍的本体沦,有四曼的现象论,有三密庄严的作用论,有象征主义的哲学沦和宗教论,有“即事而真”的真理论,这些教义是密宗所特有的。再由实证方面来讲,密宗里面有“即身成佛”的实证法,密宗的持咒不逊色于念佛的作用,身口意三密相应的实证法是比律宗还要彻底的。禅宗的目标是“明心见性,即身是佛”;密宗的目标是“即事而真,即身是佛”。本来佛法是没有高下的.各宗派的究竟真理是一样的,但是各宗派的各自发挥,各各不同,各有各的特色。日本弘法大师,究竟把密宗的地位,判为是“秘密庄严心”的境界,这是最高的地位,显教是佛说的教理,密宗是佛所证的世界,所证境界是不容易懂的,所以叫做秘密。把这个不容易懂的世界,用了种种的方法,而要使我们去体会,这是秘密的特色。总之,在方法上,教理上,实行上,密宗本身都有发挥自己的特色,故这一“宗派的存在是很伟大的。密宗在佛教中的地位,略举四点说明:第—,有统一大乘的特色;二,有哲学上的特色;三,有宗教上的特色;四,有艺术上的特色。关于价值的问题是要在教理沦和实行沦里面才能看出。密宗对于将来的世界,…定有很大的贡献。现代社会最重积极救世的精神,密教有勇猛无畏的精神,正是积极救世的。
藏密的创立者,莲花生大士曾授记:“铁鸟升空,无上密味广弘。”现在看来,这授汜逐渐应验了。让我们树立起密宗正见,转正*轮,利益众生吧!
《浅谈树立密宗正见(智觉)》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