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試說菩提心(續智)▪P2

  ..續本文上一頁苦恩,③生子忘憂恩,④咽苦吐甘恩,⑤回幹就濕恩,⑥哺乳養育恩,⑦洗濯不淨恩,⑧遠行憶念恩,⑨深加體恤恩,⑩究競憐憫恩。總之母親爲廠子女,一切痛苦悉皆忍受,—切艱難悉皆擔荷,—切利樂悉皆給予,今生母親如此,過去、未來的母親亦複如是。

  報恩:知母、念恩的日的就是爲廠報恩,怎仟報恩呢

  經雲:“百善孝爲先,”孝就是報恩,儒家講傳宗接代是爲大孝,然究現實,觀之非也,常有兒孫滿堂者之老人,卻衣食無著,病痛無人問,又是否衣食住金錢等供養就是報恩呢

  《佛說父母恩重難報經》說:“假使有人,左肩擔父,右肩擔母,研皮至骨,穿骨至髓,繞須彌山,經百千劫,血流沒踝,猶不能報父母深思。”痛徹心髓的作法尚不足以報恩,何況外在的物質呢

  物質只能與父母暫時享樂,並不能助父母度過生死的長夜,觀諸世間唯有佛法才能濟母跳出生死牢籠,獲得究竟快樂,所以真正的報恩是以法雨滋潤母親的心田。當這種強烈的求報恩之心生起時,就能速疾引發悲心。

  2、菩提心的正修——慈、悲、增上意樂

  經過前面知母、念恩、求報恩的修習,進一步就要修慈、修悲。慈悲是修學菩提心的關鍵,因經中說菩提心不從禅定中生,亦不從般若智中生,而是從大悲中生。按照修學的次第,慈悲爲慈心與悲心兩種。

  所謂慈心就是用種種好處利益一切衆生,使衆生得到快樂、幸福。慈心的力量很大,佛世時就常以慈心戰勝外道邪魔,如降惡龍度迦葉,降狂象破達多之陰謀。《寶鬘論》贊歎道:“每日二時施,叁百罐飲食,然不及須臾,修慈福一分,天人皆慈愛,彼等恒守護,喜樂多安樂,毒刀不能害。無勞事得成,當生梵世間,設未能解脫,得慈法八德。”可見慈心不僅能降伏邪神險毒,而且能增進無量的功德。

  如何引起,強化慈心呢

  要數數思惟有情之苦,不管世間之樂還是出世間解脫之樂悉皆缺乏,由是欲與樂之心便自然生起。

  悲心,悲即拔苦,僅僅與衆生之樂還不能解決究竟之問題,即慈心不能根除衆生痛苦的根源。這譬如拿錢給一位因賭而輸光家産的好賭之徒,雖呵使他獲得快樂,但你不教他徹底改掉好賭之習慣,他依然會很快走上老路。這就光有慈心還不夠,還要用悲心去幫助他拔除生苦之根。而究竟的拔苦,便是“令一切衆生同入無余涅槃而滅度之”,這才能真實利益衆生,拔濟衆生的苦難,達到徹底與樂之目的。

  悲心的修習,即想念自己最親最愛的母親還在受無明的蒙騙,墮在生死輪回的苦海中苦苦掙紮,無有依靠,自己悲傷難忍,欲想方設法予以解救。此心修習到若見一切有情受苦,就自然生起令他離苦的心,如同慈母見幼兒之苦而自己心痛一樣,此時悲才圓滿,名大悲心。

  增上意樂:發菩提心就是要濟度一切衆生,要荷負此重擔,僅生起“願他離苦”之悲心還不夠,必須要有—種強有力的慈悲行願力。有了這種願力才能不問路途,的遙遠艱苦,時間的漫長,衆生的多少,才能發起地藏菩薩“地獄未空誓不成佛”的勇猛大願、大行。若菩薩不具備如此強烈的願心,就人不了地獄,也救不了地獄衆生,猶如要救落水之人必須要有勇氣跳入水中,站在岸邊搖手呼喊是無濟于事的,所以菩薩要度衆生就要到苦難的人間來。但這並不等于說菩薩不厭離這個苦難的世間,而是因菩薩受大悲願力支配,爲利有情,故不畏在叁界受苦。聲聞亦具慈悲心腸,但意志力薄弱,故而他雖也想助衆生“離苦得樂”,卻終不敢跳人生死大海之中,只是望洋興歎,這于衆生無利。菩薩因具足增上意樂,故能激起種種實際行動,子衆生以實利。

  3、求證菩提心果

  經過以上數數修習,對衆生有廠真切體會,能視衆生之苦爲自己之苦,視衆生之樂爲自己之樂後,就能堅固起廣度一切衆生的悲心願。但是發現自己能力還不夠,而世間上除了大智的佛陀有能力任運度生,徹底做利生事業外,其余沒有哪一位宗教家,哪一位賢者偉人能做到,電更不是學問、政治、藝術等辦得到的。由是對圓滿的佛果生起決定的求證之心就是願菩提心成就。

  二、自他相換法:所謂自他相換不是說要把他想成是我,把他的眼耳等認爲是我的眼耳,而是通過深觀廠知—切苦難都是愛執自己而起,一切圓滿功德皆爲愛執他而生,是故從內心改換愛著自己舍棄他的位置,發起愛他如己,棄自如他之心。《入行論》說:“若有欲速疾,救護自及他,彼應自他換,密勝應受行。”可知這種方法易于成就,但必須要有強盛的洞察力、觀想力,非—般機小者能達,故此處不洋結語

  上所述菩提心的內容與修行方法主要流傳于藏地,漢地似乎除密宗外,其它宗派雖也倡導發菩提心,然而都缺乏周密的理淪和修習次第。沒有菩提心所修的一切佛法必落入小乘,也正由于此,中國漢地大乘才被一些有識之士和小乘學者批評爲——言大乘理行小乘事。所以作爲漢地的佛教徒要圓滿菩薩道,要使中國成爲名符其實的大乘佛國,就不能不重視菩提心的修習。要糾正教團之時弊,弘揚菩提心則爲當務之急。

  最後筆者真誠的希望與諸同道共同修學菩提心,光揚菩提心,以此來報答父母、師長乃至諸佛之恩,莊嚴國土。

  

  

《試說菩提心(續智)》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