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略談對叁性思想的認識(心悟)

  略談對叁性思想的認識

  心悟

  內容簡介:叁性思想是唯識宗的核心理論,作者在將叁性思想進行分析的基礎上,闡述了叁性與中道、唯識的關系,以及悟入叁性的方法和它對現實生活的指導意義。

  關鍵詞: 遍計所執性、依他起性、圓成實性、中道

  作者簡介:釋心悟,比丘尼,閩南佛學院第六屆屆畢業生。

  前言

  叁性思想是唯識宗的核心理論,也是整個佛法的綱要。叁性概括了整個佛法,如太虛大師所著的《唯識總抉擇談》, 即是用叁性的思想來抉擇大乘佛法叁個體系的。他說:大乘叁系中的中觀宗般若思想,是立足于遍計所執性,因中觀宗破而不立,橫掃一切,故專講空;唯識宗是根據依他起建立的,故專講有;真常唯心系講真心、如來藏,故立足于圓成實。由此說明叁性包括一切佛法。

   叁性思想不但總攝一切佛法,而且是對宇宙萬有一切法的總結和歸納。宇宙萬法森羅萬象,佛法中常以不同方式予以概括和說明。如《瑜伽師地論》講七百六十法,《百法明門論》講五位百法,《俱舍論》講五位七十五法,還有諸經論講五蘊、十二處、 十八界等等,這些都是對一切法的歸納。此叁相揭示了一切法的現象和本質,具體顯示了雜染和清淨,真實與虛妄,生死和涅槃給我們開辟了怎樣除去執著,體見真如的一條修證道路,可謂是別具一格的示教方法。佛法要義,釋尊本懷均以叁性攝盡無遺。下面謹將叁性的內容、關系、有無及斷證等分別加以闡述。

  一、叁性內容

  叁性亦稱叁相,即指遍計所執相、依他起相和圓成實相而言。

  所謂遍計所執相“謂一切法假相安立自性差別,乃至爲令隨起言說。”即是說一切法都是因緣和合而起,無有實體,只不過是隨著有情妄識分別執著名言概念,假立的我法自性或說假我,或說實我,或說有色,或說無色等我法差別,乃令世間有情隨起言說。凡迷衆生,不了緣生幻相,事事執著,處處愚迷,這一味計執的我法之相就是遍計所執相。如看到一支筆,就認爲它是實有存在的,進而又分別它的好壞,是張叁或是李四的等等,對這支因緣和合的筆作種種差別尋思和錯誤的判斷,由此隨境而轉,這就是凡夫的遍計所執相。

  所謂依他起相;“謂一切法緣生自性則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謂無明緣行乃至招集純大苦聚。”此即說明了世間萬法都是由因緣條件和合而生起。緣生法的生起,必定有依待,即此有故彼有義,因爲有了此法方有彼法之産生,絕無單獨獨立存在的。如有了學校,方有學生,而後才有老師等。這就是緣生的道理。

  其實,緣起思想並非唯識宗所獨有,其它許多宗派也談緣起,如華嚴宗講法界緣起,天臺宗講真如緣起,中觀宗講性空緣起等。各家雖皆講緣起,但卻各有差別。特別值得注意的是:中觀宗與唯識宗所講的緣起有著本質的區別。中觀宗之緣起,沒有一定的因緣條件,同時也是無自性的。唯識宗的緣起,有特定的因緣,“緣起”是依他起自性。心法,心所有法等都屬依他起的範疇。如唯識所講之“種子”,必待六緣方能生起。諸識生起也各有因緣,所謂:“眼識九緣生,耳識唯從八,鼻舌身叁七,後叁五叁四,若加等無間,從頭各加一。”唯識思想是這樣,世間萬法亦然。如一幢房子乃鋼筋、水泥、石磚、人工等緣助成;一粒谷種,需要陽光雨露,人工培植方能生根發芽,開發結果;吾人乃由父精母血以及業識叁緣和合方能出生乃至父母培養,社會教育才能長大成人等等。觀照世間萬象,無不是依緣而生的依他起相,不是自然而成的,須待緣方生。

  所謂圓成實相,“即一切法的平等真如”。圓爲圓滿,成即成就,實就是真實。圓成實也就是圓滿成就真實的理體。它是諸法的實相,是離言絕慮,超越尋思,遍一切一味的勝義谛相,是不生不滅,本來如此,法爾如是的諸法本來面目。《叁十頌》雲:“圓成實于彼,常遠離前性。”彼,即指依他起性;前性,即指遍計所執性。此即是說,圓成實就是在依他起相上離卻了遍計所執顯的真實相狀。如《無性攝論》雲:“沒有變異而爲清淨所緣善法最勝的實性。”《成實論》雲:“叁空所顯圓滿成就的真實性。”這些都是圓成實相。

  這叁性的道理正如經中幻比喻一樣。如善幻師集諸草林葉,瓦礫沙石等,現作種種象身馬身等。此象身馬身都是由諸草葉等緣配合而成,比喻依他起性。然有愚癡衆生,無所知曉,于此緣生的幻化事等牛身馬身深生執著,認爲實有這牛馬身等,由此而成遍計所執相。若能體悟到這牛馬本身只不過是依各種草木樹葉等幻化而成的假相,則能悟到真實相——也就是圓成實相。

  二、叁性間的關系

  經雲:“相名相應以爲緣故,遍計所執相而可了知;依他起上遍計所執以爲緣故,依他起相而可了知;依他起上遍計所執相無執以爲緣故,圓成實相而可了知。”由此可知,遍計所執是建立在依他起上,而依他起也是建立在遍計所執相上,圓成實乃是建立在前二者的基礎上的,可見此叁相的成立是相依相待,互爲依存。何以故?因吾人所認識的依他起法上的緣生法屬能所取相,故要依名取相,故要依名取相,如執實名實相,名相相應則成遍計執。以名相應的遍計執爲緣,方能了知依他起相。遍計執是依他有,依他起又因遍計執生,沒有遍計執,也就沒有依他起的現前,故遍計執是依他起的因。如蓋一座寺院,首先要考慮設計,設計的形狀規模,繼而策劃施工的方案等,然後方正式施工。因有這苦心的謀劃爲前提,方有這依他上的寶刹輝映,故說依他起是建立在遍計執上的。又是圓成實是諸法的實體,假若在緣生法上以達其幻化不實,除去遍計執,現顯諸法的真實,就可圓證圓成實,故說圓成實是依遍計執和依他起而成立的。

  由以上叁相之間互相依待的關系,可見叁者是非一非異的關系。《成唯識論》雲;“此叁爲異耶,爲不異耶,應說俱非,無別體故,妄執緣起,真義別故。”這即是說明叁相的關系,既不可說是一也不可說是異。因叁者沒有分別自體可得,故非二;因妄執、緣起、真義有差別,故非一。又《叁十頌》雲;“故此于依他,非一非不異。如無常等性,非不見此彼。”即是說明圓成實既然是在依他

  上遠離遍計執,則這依他起與圓成實既非一也非異。

  因圓成實是諸法的實體,依他起是諸法的現象,實體是現象的實體,現象是實體的現象,故叁者非異雖無別異但體相有別,實體是實體,現象是現象,故二者不可說是一。假定認爲二者是異,則真如實體就不應是依他現象的實體性。事實不然,故二者非異。又假定二者是一,依他起是無常,則此圓成實也應是無,然事實相反,故非一。此依他起和圓成實非一非異之理,就好比經中常說色等諸法與無常、苦、空、無我等共相的非一非異關系一樣。因無常性是諸法共相,是遍于色等諸法的,而色等諸法又不離無常性,故二者不異無常性是共相色等諸法是別相,共相與別相又決然不同,故二者非一。《成唯識論》雲:“無常等性,與行等法異應彼非無常等,不異此應非彼共相。”這就是說,假定認爲無常等性與色等諸法有差別,則色等諸法就不應屬于無常性。事實上,無常等就是色等的無常,故不可說二者有異。又若說二者無差別,則無常性就不應是色等諸法的共相。可事實不然,色等是別相,無常等是共相,故不可說二者是一。若二者是一,則應俱通淨非淨境。可事實並非如此,因圓成實是根本智所緣之清淨境界,通于淨境;而依他起雖是後得智所緣之清淨境,但也是凡夫染汙慧所緣之非淨境,故二者非一。以上雖只強調依他起與圓成實的非一非異但也是說明叁性的非一非異關系的。若叁性相望時,可說爲非一非異。因叁性不是全然隔離的叁種物體,在一一諸法上,皆可說具有叁性。如桌子,是由人工、木料、釘子等衆緣和合而成的物體,即是依他起性。若錯認此桌子是實實在在永恒不變的東西,則成遍計執。如在依他起的桌子上常遠離虛妄錯誤的執著,則能體悟諸法實相的圓成實性。在一一法上,叁性沒有別體,故不異。但遍計執是從妄執情見上而言,依他起是在因緣所生法上而說的,圓成實則是在依他起法上遠離遍計執而顯的真如實性,叁者性質不同,故不能說其是一。由此證知,叁性實乃非一非異的關系。

  叁、叁性的有無之辨別

  經雲:“遍計執是無相之法屬無,依他起是雜染法,圓成實是清淨相法是有。《辨中邊論》“許于叁自性,惟一常非有,一有而不真,一有無真實”正顯此意。此即是說,在叁自性中,遍計所執相唯獨是沒有的,依他起雖有而不是真實,圓成實相是由無遍計執所顯的真實,是有的。何以如此說呢?因遍計所執是于依他起上假名安立的影像,似龜毛兔角的虛幻不實。如在黑夜中執繩爲蛇,而心生大恐怖,此蛇就是遍計執相,然這蛇根本就不存在,只不過是吾人于依他起的繩上所起的一種錯誤認識。故說此遍計執相是真實沒有的。

  又依他起相雖是幻有、假有,但因緣組合的現象世界畢竟存在,如山河大地,宇宙萬有皆活生生的呈現于吾人面前,你能說它是沒有的嗎?如果說緣起的法不存在,那吾人五蘊假合之身生病時,就不會有痛苦,饑餓時也不應想吃東西。事實恰巧相反,四大不調時,就會苦不堪言,疼痛難當,叁天不食,就會饑腸镳镳難以支撐下去。雖然吾人的病苦等是因緣所生的假相,但它的確是存在的事實,故不能明其無。若說沒有,則否定了緣生法的存在。否定了緣起,也就等于否定了因果,那吾人造惡既不會下地獄,修善也不能得到解脫,這不成了斷滅空,一滅永滅了嗎?故不能否認佛法所說之緣起定律是沒有的。

  又圓成實是在依他起法上除去遍計執所顯的真如,它雖是無形無相,不可思議的境界,但它是遍一切一味相,平等一如的普遍真理。只要你對萬事萬物都不起執著,保持平等無分別的自在心態,你就能親身體會到圓成實的真實妙用。不過,…

《略談對叁性思想的認識(心悟)》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