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效,希望與衆不同,受到別人的注目、羨慕,成爲衆人的焦點。
〖主要特質〗:自信、活力充沛、風趣幽默、滿有把握、處世圓滑、積極進取、美麗形象
〖生活風格〗:愛數說自己成就,逃避失敗,按著長遠目標過活。
〖人際關系〗:
成就型(Achiever)你精力充沛,總是動力過人,因爲你有很強的爭勝欲望!你喜歡接受挑戰,會把你自己的價值與成就連成一線。成就型的你會全心全意去追求一個目標,因爲你相信「天下沒有不可能的事」。動力十足的你,最好做leader帶領其他人啦!
〖自戀、炫耀〗
第叁型的人傾向看自己成爲頗大、頗重要的,所以有一點點的自戀、自我膨脹。所以你們都會把自己最好的一面給友人看,甚至極端時,會在朋友面前撒謊,以求「保持」自己在朋水心目中的形象。很多時,第叁型真正的實力往往沒有那麼強,因爲他們的表達實有一點點誇張。
〖害怕親密〗
第叁型的你很害怕親密關系,不是說你們會沒有朋友,只是當關系進深的時候,你可能會因怕真面目被看見而避開、逃掉。所以,親密/好朋友關系對第叁型說並不容易建立,因爲他們害怕被人看見自己的真面目,也因此很難開放自己與人坦誠交往。第叁型的你好勝心頗強,通常認爲自己不能在朋友面前「認衰」,所以會表現得「很棒很棒」的,但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是十全十美的完人啊!當能容許自己以真面目視人,你的生活將很快樂!
〖基本恐懼〗:沒有成就,一事無成
〖基本欲望〗:感覺有價值,被接受
普賢菩薩:梵音名號Samantabhadra ,或 Vishvabhadra。音譯叁曼多跋陀羅菩薩、叁曼陀菩薩。又作遍吉普賢菩薩菩薩。《華嚴經·普賢行願品》卷四十,說普賢菩薩十種廣大之行願,即:禮敬諸佛、稱贊如來、廣修供養、忏悔業障、隨喜功德、請轉*輪、請佛住世、常隨佛學、恒順衆生、普皆回向。經中一一述此十大願,明其功德無量,臨命終時,得此願王引導,往生阿彌陀佛極樂世界。然此十大願爲一切菩薩行願之標幟,故亦稱普賢之願海。以此菩薩之廣大行願,一般稱爲大行普賢菩薩。
第四型:藝術型,自我型(Artist/Inpidualist)【緣覺菩薩潛質】
【欲望特質】:追求獨特
〖基本困思〗:我若不是獨特的,就沒有人會愛我。
〖主要特征〗:情緒化,追求浪漫,懼怕被人拒絕,覺得別人不明白自己,強烈占有欲,我行我素生活風格:愛講不開心的事,易憂郁、妒忌,生活追尋感覺好;很珍惜自己的愛和情感,所以想好好地滋養它們,並用最美、最特殊的方式來表達。他們想創造出獨一無二、與衆不同的形象和作品,所以不停地自我察覺、自我反省,以及自我探索。
〖主要特質〗:易受情緒影響、傾向追求不尋常、藝術性而富有意義的事物、多幻想,認爲死亡、苦難、悲劇才是極具價值和真實的生命、對美感的敏銳可見于獨特的衣著,及對布置環境的品味顯出他的獨特性、極具創造力、過分情緒化、容易沮喪或消沈、常覺生命是一個悲劇、對人若即若離,怕親密的關系令人發現自己不完美就會離他而去。
〖生活風格〗:愛講不開心的事,易憂郁、妒忌,生活追尋感覺好。
〖人際關系〗:
自我型(Inpidualist)曾否有人跟你說,你有藝術家的脾氣?這個自我型就正正是藝術家的性格-多愁善感及想像力豐富,會常沈醉于自己的想像世界裏。另一方面,由于你是感情主導的人,有些工作你不喜歡就可能不會做,不會考慮責任的問題。
〖嫉妒、比較〗
自我型的你們其實都有點「藝術家脾氣」,對吧!自憐、覺得自己與其他人不一樣、喜歡沈醉于自己的想象世界……很多時,第四型的表現會比較抽離,都是因爲跟身邊人比較,覺得自己不同,其他人不會明白,又覺得其他人都擁有很多你們沒有的東西,所以在現實的社交圈子裏很難得到滿足。
〖自我沈醉、自憐〗
由于從現實生活中得不到滿足,自我型的朋友都會在幻想裏建構自己的世界,製造一些moody的環境,好讓自己的情緒得以發泄出來。不過,這樣一來,自我型的人都顯得比較情緒化,令其他人更不能明白你們,更孤立起來。所以你們要小心,不要讓自己過分脫節啊!
〖基本恐懼〗:沒有獨特的自我感受或存在意義
〖基本欲望〗:尋找自我,在內在經驗中找到自我認同
緣覺:又稱獨覺,辟支佛,指獨自悟道之修行者。即于現在身中,不禀佛教,無師獨悟,性樂寂靜而不事說法教化之聖者。依天臺教義,緣覺與獨覺不同:有一類行者,聞佛說十二因緣之理,因而覺悟者,名爲緣覺。另一類是生于無佛之世,無從聞法,但以宿世修學力故,能于諸法生滅的演變中,悟世間無常,而斷無明心想。或在山間林下,見飛花落葉外景,以一念相應慧,豁破無明者,皆名獨覺。
第五型:智慧型,思想型(Thinker/Observer) 【文殊菩薩潛質】
【欲望特質】:追求知識
〖基本困思〗:我若沒有知識,就沒有人會愛我。
〖主要特征〗:冷眼看世界,抽離情感,喜歡思考分析,要知很多,但缺乏行動,對物質生活要求不高,喜歡精神生活,不善表達內心感受;想藉由獲取更多的知識,來了解環境,面對周遭的事物。他們想找出事情的脈絡與原理,做爲行動的准則。有了知識,他們才敢行動,也才會有安全感。
〖主要特質〗:溫文儒雅 、有學問、條理分明、表達含蓄、拙於詞令、沈默內向、冷漠疏離、欠缺活力、反應緩慢。
〖生活風格〗:愛觀察、批評,把自己抽離,每天有看不完的書。
〖人際關系〗:
理智型(Thinker)你是個很冷靜的人,總想跟身邊的人和事保持一段距離,也不會讓情緒。很多時,你都會先做旁觀者,後才可投入參與。另外,你也需要充分的私人空間和高度的私隱,否則你會覺得很焦慮,不安定!你也很有機會成爲專家,例如電腦啦,漫畫啦,時裝啦,因爲你對知識是非常熱愛的!
〖好辨、抽離〗
思想型的人常常觀察身邊的事,卻很少參與,所以感情投入也很少。還有,他們好辨,很執著,卻少有「辨輸」的空間和量度。對知識的執著固然重要,但經驗生活中所得的體會也非常可貴,希望你們取得平衡,得到最多!
〖基本恐懼〗:無能,無知
〖基本欲望〗:能幹,知識豐富
文殊菩薩:音譯文殊師利或曼殊師利。意譯:妙德,妙吉祥。又譯:妙首,普首,濡首,敬首。曼殊是妙之意,師利是吉祥之意,簡稱爲文殊。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爲釋迦牟尼佛的左、右脅侍,他們合稱爲“釋家叁尊”。又此二菩薩與釋迦牟尼佛的法身佛毗盧遮那如來在一起時被稱爲華嚴叁聖,文殊菩薩智慧、辯才第一,爲衆菩薩之首,被稱爲“大智文殊菩薩”。
第六型:忠誠型(Team Player/Loyalist) 【地藏菩薩潛質】
【欲望特質】:追求忠心
〖基本困思〗:我若不順從,就沒有人會愛我。
〖主要特征〗:做事小心謹慎,不輕易相信別人,多疑慮,喜歡群體生活,爲別人做事盡心盡力,不喜歡受人注視,安于現狀,不喜轉換新環境;相信權威、跟隨權威的引導行事,然而另一方面又容易反權威,性格充滿矛盾。他們的團體意識很強,需要親密感,需要被喜愛、被接納並得到安全的保障。
〖主要特質〗:忠誠、警覺、謹慎、機智、務實、守規 、紀律維持者。
〖生活風格〗:愛平和討論,懼怕權威,傳統可給予安全感,害怕成就、逃避問題。
〖人際關系〗:
忠誠型(Loyalist)你會是一個很好員工,因爲你很忠心盡責。安全感對你都很重要,因爲當遇到新的人和事,都會令你産生恐懼、不安的感覺。基于這種恐懼不安,凡事你都會作最壞打算,換句話說,你爲人都比較悲觀,也較易去逃避了事。
〖害怕、憂慮、猶豫〗
忠誠型的你們表現得忠誠,是因爲你們害怕,對很多事情皆憂慮,很多時都向壞處打算,所以做人很謹慎。同一原因,由于害怕做錯決定,所以當面對抉擇的時候,你們大都顯得很猶疑,心大心細。適當的憂慮能保護我們,但若過份憂慮則會阻礙我們前行!留意留意!
〖基本恐懼〗:得不到支援及指引,單憑一己的能力不能兼顧全部
〖基本欲望〗:得到支援及安全感
地藏菩薩:據《地藏菩薩本願經》講,過去無量劫前,有一位婆羅門種姓的女子,“其母信邪,常輕叁寶”,不久命終,魂神墮在無間地獄。婆羅門女知母生前不積善因,死後必墮惡趣,遂變賣家宅,供養佛寺。後受覺華定自在王如來指點,以念佛力來到地獄,見到鬼王無毒,得知因自己供養佛、寺並念佛之功德,使自己的母親以及其他地獄的罪人,得以脫離地獄之苦,超拔升天,婆羅門女便在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像前立弘誓願:“願我盡未來劫,應有罪苦衆生,廣設方便,使令解脫。”釋迦佛告訴文殊菩薩,當時的婆羅門女,就是現在的地藏菩薩。在經中,釋迦佛又爲我們講述了地藏菩薩種種的不可思議行願。地藏菩薩恒以“地獄未空,誓不成佛”爲誓願。使衆生只要念誦其名號,禮拜供奉其像,就能得到無量功德、獲得救度。經中又描述了地藏菩薩受釋迦牟尼佛的囑托,在釋迦滅度後、彌勒佛降生前的無佛之世,留住世間,教化衆生度脫沈淪于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人、天諸六道中的衆生。
第七型:活躍型,開朗型(Enthusiast)【濟公活佛潛質】
【欲望特質】:追求快樂
〖基本困思〗:我若不帶來歡樂,就沒有人會愛我。
〖主要特征〗:樂觀,要新鮮感,追上潮流,不喜承受壓力,怕負面情緒;想過愉快的生活,想創新、自娛娛人,渴望過比較享受的生活,…
《內心解讀 叁、本來分:洞悉內心世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