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准提法入門▪P10

  ..續本文上一頁十一章 准提密意

  “准提”就是清淨的意思,准提菩薩就是一切諸佛的功德總集,准提佛母就是阿彌陀佛及一切諸佛,准提佛國就是極樂世界及一切淨土。所以,極樂世界也稱作安養國、清泰國、清淨大海。

  准提神咒:嗡,折戾,主戾,准提,娑婆诃。

  “嗡”,是本初的意思;“折戾”,就是蓮花;“主戾”,就是無垢;“准提”,就是清淨。“折戾、主戾、准提”是指我們本具的“法身、報身、化身”叁身,也是我們所要修證的“根、道、果”。“娑婆诃”,是當下成就,當下具足,當下圓滿。

  大准提法的修持,就是讓我們認清本來面目,回歸本初的清淨,獲得本具的莊嚴。所有的生命情境,即使看似是悲劇的、無意義的、恐怖的,其實都是滋養我們身心生命的營養,端看我們會不會清明而快樂的享用。洞察到五欲之樂所帶來的苦,我們會生起深深的出離心;用心體悟到苦之源頭的莊嚴,我們會具足智慧心;致力于體悟大衆本具的莊嚴,就是全然的菩提心。

  對于志求解脫的修道人來說,當下的每一件事,都是我們修出離心和菩提心的最佳對境。當前的每一位生命,都是爲加持我們早日成就道業而示現的佛陀。發現自己本具的圓滿和莊嚴就是智慧,發現大衆本具的圓滿和莊嚴就是慈悲。發現自他本具的莊嚴,亦即解脫。

  佛陀說:“衆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所以,我們無明、苦難和墮落的假象背後,必有實相的莊嚴。相信或求證佛陀的教言,則必會發現莊嚴的存在和永恒。或許,就連那所謂的“無明、苦難和墮落”亦是來自、存在且將回歸于這份莊嚴。

  如實接納自己,以出離心體悟自己的莊嚴,謂之自度;如實接納衆生,以菩提心發現衆生的莊嚴,是謂度人。外在的事物是否會捆綁著我們,全然在于我們的內心。讓我們的內心完全開放,不否認自己的缺點和過失,亦體念他人的感受;既不認爲自己一無是處而失去內心的莊嚴,也懷著敬意看待他人當下的體驗;尊重自己和他人的洞見。《金剛經》雲:“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衆生,實無衆生得滅度者。”永嘉大師《證道歌》:“頓覺了,如來禅,六度萬行體中圓,夢裏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都是指,在自己的心地上用功夫。

  須知,修行出世解脫之法,從無違緣和障礙,有的只是上師和善知識。當我們感覺遇到違緣時,說明我們已經落入世間八法,此時要做的不是要改變現象,而應該透視它,看清它的本質,發現其本具的莊嚴所在。

  十方諸佛將以准提密法開啓我們的本有寶藏:一切萬法都是光明顯現,一切現象都是本來圓滿,一切天地萬物都是諸佛壇城,一切衆生都是如來不二化身。

  因爲空性的如來藏本具光明,所以如來藏的萬千幻化亦具光明。染汙的我執聽信了未來才是光明,所以得不到當下的解脫。如癫狂的演若達看不到自己的頭,到處驚慌奔走找尋;亦如黑熊堅信下一個棒子最大,筋疲力盡而抱憾終生。堅固的我執害怕失去自我,身處自性安樂之涅槃,卻在感受輪回的苦痛。如井底深深躲藏的青蛙,看不到廣袤的藍天蒼穹;亦如海面漂浮的泡沫,恐懼小我的破滅而無法融入浩瀚大海。著眼當下,不起此座,必能究竟成佛;打開心扉,日出東方,自會光照大千。

  無需改變,我們當下的一切都是完美顯現!如果願意改變,只是再換一種完美顯現!選定一種完美的顯現模式,我們會成爲他!發現顯現完美的過程,就是修行的次第;發現顯現之完美,就是悟道;現證完美之顯現,就是成道。這就是大准提無上瑜伽的修法,又名大圓滿、大手印、大方廣、心地法門!

  我們的化身與佛的化身,只有知見不同;

  我們的報身與佛的報身,只有覺受不同;

  我們的法身與佛的法身,沒有任何不同。

  解脫的境界不是諸佛菩薩的專利,是凡人都可以切身體驗的覺知。衆生的煩惱來源于認識不到自己的本有價值,看不清自己的當下狀態,卻貪戀于虛構的世俗目標,于是感官被扭曲和混亂。

  須知:修行就是修心,修心就是修感覺。轉錯覺爲正覺,就是轉識成智,就是即身成佛,就是現量證得。

  我們的精神、感官,是可以通過體悟和修行升級的,升級修正以後,其所知所感會越來越正確。就像哈勃望遠鏡也可以經過技術調整,而使拍下的照片從模糊到清晰一樣。

  佛說:“衆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佛陀的意思是:你本人此時此刻的當下,具足如來圓滿的智慧德相。

  對佛陀的如此教言,具上等信心的人,就是上等根器;中等信心的人,就是中等根器;下等信心的人,就是下等根器;沒有信心的人,就是不具根器。

  要提醒的是:遇到殊勝的佛法,機會非常難得。我們經常說福報——健康、發財、事業成功等等,但這不算什麼福報,即便是福報,也是微不足道的福報。真正的福報,是能接觸到佛法,而且有一點認識與體悟。所以我們要珍惜,聽聞、思考與修持是很重要的。

  

第十二章 淨觀圓滿

  大准提法的密乘修學要從淨觀五種圓滿入手,因密法的見修行果均樹立于五種圓滿之中。淨觀五種圓滿支分爲二:一爲依靠意念造作淨觀五種圓滿;二爲已證悟緣起性空及般若波羅蜜而自然呈現五種圓滿。次第根機者入定之時應盡量于相似緣起性空之見解中淨觀五種圓滿,出定之時則盡量依靠意念造作淨觀五種圓滿。

  一、上師圓滿:行道中淨觀上師爲准提佛母和阿彌陀佛。悟證究竟果實時,上師即爲能诠勝義之上師,乃心的本體,爲十方叁世一切諸佛菩薩之密意。未證悟見解之時,臨時看到不清淨之相,而對上師産生賢劣之分別心,當知皆由自心不清淨所致。

  二、眷屬圓滿:行道中淨觀衆生均爲男女菩薩。完全證悟究竟果實時,妙力顯現一切之相均爲本體之莊嚴,所見一切即爲本尊。未證悟見解之時,顯現嗔恨心等怨敵乃業力沈重所致,故需依靠不同的調整方式或對治之力斷絕煩惱。

  叁、法圓滿:行道中淨觀所修皆爲大乘法,具德上師和善知識所言一切皆應珍視爲殊勝教言。完全悟證究竟果法之時,從二種無明(俱生無明與遍計無明)中超越,遠離一切垢染戲論,有爲法。

  四、處圓滿:行道中淨觀地處爲西方極樂世界。證悟之時,妙力顯現一切之相無非刹土壇城,均爲本體之莊嚴。然未證悟者由于自身業力沈重,所見山河大地等只呈現不清淨之相。

  五、時圓滿:行道中淨觀爲超越過去、現在、未來叁時,爲第四大平等時。究竟悟證之時,恒時無有變遷,超越叁時,爲第四大平等時。

  祖師教言:“一切情器清淨剎,此中無有不淨相,了知萬物壇城輪,此乃密乘之誓言。”由此可見,行道過程中的淨觀五種圓滿實爲證悟究竟果實的方便,並因行果相應而能迅速成辦解脫。

  

第十叁章 上師瑜伽

  

大准提法最精髓的部分,就是上師瑜伽的修持。藉此,智慧可以自然且不費力地在我們心中顯現。上師瑜伽即是密乘之無上密意,究竟密意,圓滿密意。

  上師即佛亦即法,如是上師即僧衆,一切能作乃上師,師爲具德金剛持。

  

從各方面看來,我們的根本上師的功德與能力,和過去諸佛毫無差別,但他對我們顯示的慈悲則更偉大。因爲,他是真正指引我們解脫之道的人。我們應深深感念此獨特的恩慈,並永遠尊崇上師如同佛陀本人,上師集叁寶功德于一身。

  

過去、現在已證悟,或未來將證悟的諸佛,均靠依止上師而成就。一切法教中,最甚深的心地法門、大准提、大手印和大圓滿,其證悟乃是虔誠心,而非體力和智力上的造作。以堅定不移和專一的虔誠心視上師爲佛,其所作所行皆圓滿無瑕;然後,他的加持,亦即諸佛心性的智慧,將自然流瀉于我們。遵照其指示修行,當一切的疑雲與躊躇消釋時,他的悲光將照耀我們全身,讓我們充滿喜悅的暖流。

  

傳說中世界的統治者——轉輪聖王,不論去哪裏都隨身帶著奇妙的寶輪,以得到統治四大部洲的力量。同樣的,如果我們永遠保持虔誠心,它會帶給我們在解脫道上輕易前進的力量。如世尊所說:我永遠與虔誠者同在。如同湖面清澈澄淨時,最能映顯出月色的皎潔明亮般,當我們的信心堅定明澈時,上師的加持也會更強而有力。

  

經由上師的加持,可以最快速地獲得證悟。“上師之意爲佛,上師之語爲法,上師之身爲僧;上師具現諸佛智。”

  

將此銘記于心,如對本尊准提佛母般地向上師祈請:“上師心乃不變法身;上師語乃無盡報身;上師身乃大悲遍滿之化身;祈請四身本俱之上師。”

  

向與本尊准提佛母無二無別的上師祈請,是上師瑜伽的根本精華。“上師瑜伽”的字義是“與上師的本性合一”。將我們的心與上師的心融合爲一,是一切修行中最深奧的,也是證悟的最短捷徑。他是修道的生命力,也是總攝一切教法的修持法。藉由依止上師,過去一切菩薩得以生起菩提心,並證得圓滿果位。例如,常啼菩薩爲了懇求上師收他爲弟子,願意供養任何東西,甚至自己的血肉;而善財童子跟隨過的上師,超過一百四十叁位;禅宗二祖慧可,向上師斷臂求法。

  上師祈禱文:慈悲偉大的上師,我生命的航燈,您是如此完美而神聖,我要向您表達我的感恩和贊美。您源自光明的如來藏,是諸佛的光明化身,帶著偉大使命,賜予我智慧和能量。我卻沒有好好追隨您,導致證悟的延緩。對不起,請原諒!我非常愛您,今後我將以您爲榜樣,尊師如父,事師如佛,精進修行!祈願您一如既往地加持我,讓我時時感沐叁寶的慈悲,身語意融入佛陀的光明。

  

《准提法入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准提咒介紹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