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都是空無自性,“不著諸法,虛幻之相”,絕對不執著萬法這虛幻之相,也“不觀諸法,如如之性”,觀就有能所觀就有所觀,立這個能所,知見立知,是無明本,“以諸法性,即同真際”,這些法性就同于不生不滅的真實的境界,真如自性,清淨圓明,非漏,非無漏,這個非就要講不能說,不可說,清淨圓明的真如自性,不能說它有煩惱,也不能說他沒有煩惱,爲什麼,你說它有煩惱那就不能成佛,你說他沒有煩惱,可是我們透過無明又變成煩惱的衆生,所以它不是漏跟無漏,“非善不善”,它也不是善跟不善,“非寂不寂”,它也不是寂跟不寂,寂就是靜,不寂就是動,簡單講就是不能講它是靜也不能講它是動,因爲它無相可得,“非我無我”,沒有一個我也沒有一個無我,漏,無漏,善,不善,寂,不寂,我,無我都是對立的,清淨圓明的真如自性,沒有這個對立的名相。沒有,它只有絕對的心性,“非即遠離,非不遠離”,這個即遠離就是一定要,沒有說一定要遠離這個外境,但是凡夫一直著境,佛有不得不說到阿蘭若處,所以非不遠離,有時候要方便說,有時候要究竟義,很難拿捏到百分之百,有時候對這個人要善巧方便說,有的人對這個根器利的要真實說,所以非即遠離,非不遠離,不能說一定要遠離外境,但也不能說不遠離外境。看時間看因緣,此都是方便說,“非即遍知,非不遍知”,即遍知就是有心,並沒有一種東西它叫做正遍知,我們所謂的正遍知不是有一種東西就叫做正遍知,因爲是佛陀他是證無上正等正覺叫做正遍知,沒有一種東西叫做遍知,因爲它不是物,非有一物叫做遍知這樣的名詞,如果你了悟了自心,就不離假相。所以假相就變成實相,因爲與實相心相應就非不遍知,也不能說沒有一個心不遍知,就是佛來講,他到哪裏都是正遍知,就是佛來講,他到哪裏都是正遍知。八十六頁,真正的境界是“畢竟無說”,所以“絕諸名言,舍卻一切,內外身心”,舍掉什麼呢,六根的“見聞覺知”,這個“生滅意識”心,所以說舍卻一切,內外身心,見聞覺知的六根的生滅意識心,以及“外境”之“善惡”之境界,和內在的要舍掉,連內在的“思量分別”心統統要放下,“菩提涅槃”,要放下有菩提可求,有涅槃可得,要放下,這些統統要放下,“真如解脫”,還要放下,有真如能證,有解脫能了,有“凡情”或者是有“聖解”之見,統統要放下,爲什麼。這些都是著相,就是“滿腹葛藤”,葛藤就是騰攀來攀去,剪不斷,理還亂就是滿腹葛藤,所以他這些都是隨著一貫的一直叫你放下,畢竟無說,絕諸名言,放下一切內外身心,放下哪些呢?放下見聞覺知的生滅意識心,放下外面的善境界,惡境界,放下內在第六意識的思量分別心。放下求菩提的心,放下涅槃可得的心,放下真如能知的心,放下解脫能了的心,放下凡情,放下聖解,這些都是滿腹的葛藤統統放下,這個放下從頭放到底,遠離依他,依他就是緣起,遠離不是說遠遠的離開,不是,這個離就是放下,遠是指徹底,要徹底的放下,抛下,緣起的假相,我們現在統統是緣起的,每一分,每一秒統統是因緣生因緣滅的東西,統統要放下,何以故,沒有真實性,以及“遍計所執”,遍計是周遍計度,到那裏都是執著,因爲我們內在的心執著就是一種陰影,這個陰影很可怕的,你碰到這樣子的人一點辦法都沒有,住你家隔壁的,只要你車子一停到他家門口就把你打爛,一天到晚他就是罵,其實這個還不錯,象美國那個兩個高中生拿了機關槍到操場去,不分青紅皂白的就開槍就射殺,人家跪在他前面一直跟他求饒,照樣開槍,選在什麼日子,選在希特勒的生日,希特勒的生日開槍一下子打死二十五個,最後飲彈自盡,心理的不健康,要講什麼,跟他無冤無仇拿起來就橫掃,一句話都沒說,怎麼死的他也不知道,聽到槍聲大作統統跑,有一個體育老師爲了掩護自己中彈他還救了六十條人命,那個老師現在被奉爲英雄,他不顧自己的生命就學生,那一片狼籍。一打起來屍體統統是血。機關槍拿起來達 達,死二十四個,很可怕,所以人的一念之間弄錯了,所造的業那是無量無邊,如果一個皇帝一念弄錯了,漫山遍野都是屍體,只要下一道命令,殺,統統宰掉。所以我要發願,願我生生世世不當國王,不當皇帝,不當老佛爺,不當皇阿媽,這一當弄錯了,完蛋了,一句命令下去橫屍遍野,一弄錯了還不完的。也不要當什麼格格,那個統統不要,要是沒有往生,願生生世世都出家修行,大轉*輪普度衆生,但是還是看因緣,搞不好,下輩子一出生是黑皮膚的,出生在非洲怎麼長這個樣子,這個明明不是我的胸部,怎麼這麼黑還長毛,出生就長毛,跑到非洲去了,麻煩大了,然後做泰山整天繩子從這邊拉到那邊,撞到樹馬上昏到。所以說這個要趕快修行,趕快了生死,要碰到娑婆世界,你碰到那個殺手,一點辦法都沒有,你講話的余地都。。。二話不說就死掉了,遍計執。所以遠離依他起性緣起法,以及遠離周遍計度,這個就是叁自性裏面的兩個性,依他起性,遍計所執性,遠離執著遠離依他緣起的假相,“如自山頂,懸崖撒手”,放手,意思就是說從山頂放手一直到底,簡單講如果你現在通身放下舍生命不動一個執著的念頭,就是這個境界,從山頂馬上掉下來,如果你現在諸位能夠聽師父的話,連生命都放得下,這世間沒有什麼東西難得倒你的,就是抓去槍斃你也是正念現前,全身也不會發抖,爲什麼,別有洞天,到極樂世界去多好,底下說:“放身舍命”,就不需要恐懼了,“落于空亡,無處撈摸”無處撈摸意思就是沒有一個地方可以撈起來,摸就是碰得到的,意思就是說如自山頂,就象從山頂怎麼樣?懸崖撒手一放通身放下,放身一舍命你不需要恐懼,落于空亡,連那個空性都要放下叫做空亡,無處撈摸,沒有一個東西可以讓你執著,無撈摸處表示絕對,法如虛空,落入空亡就是連那個空性都不執著,就是“大休大歇,令淨裸裸”,把清淨的心性,裸裸就是徹底的顯露出來,就是沒有遮。對不對?就是沒有遮遮掩掩的東西,讓它赤裸裸的顯現出來,大休大歇,“根塵盡離,能所皆泯。叁際懼舍,心如虛空,則盡法界,皆是覺性”,這個就是修行的幾句非常重要的根本,就全部看這幾句,大休就是徹底的休就是放下,大歇就是使心能夠安住在休息的狀態,大休息大歇息,歇就是菩提,只要讓心放下,休也是放下,歇還是放下,根塵盡離,不著于根不著于塵統統放下,能的心,所的境統統要減,叁際,過去,現在,未來,統統舍。心如虛空,則盡法界都是覺性,哪裏都是覺性,你如果覺性一開采出來的時候你就欣賞了你生命的陽光,從內心裏面遍滿整個光明,鳥叫,你也很法喜,百花開也很法喜,所有的樹木都枯黃進入寒冬,你也充滿著喜悅,何以故,已經是心淨了不是塵淨了,已經是清淨的心境了,看哪裏都是,所以日本的信徒說師父,到我們日本來看櫻花,日本這裏看很漂亮,很漂亮又怎麼樣呢?去看,看了,能怎麼樣?回來還不是大呼小叫的,你看了櫻花能改變嗎?回來還是一樣,碰到事情暴跳如雷,那櫻花還是一樣,對不對?你慢慢的觀想,慧律法師講起來,就是好象比較不通人情,可是我講的都是事實,看了櫻花怎麼樣,很快樂,回來要是沒櫻花看很苦惱,自己再畫幾幅畫,不了解這個是虛妄的東西,所以要看自己的心境,心要是美的話,哇,那個很漂亮,山坡開滿了杜鵑花,淡淡的叁月天,杜鵑花開在山坡上(歌詞),都是很美的心境,杜鵑花統統掉光了,我們也告訴他,萬法都是生滅無常的,內心認同它,也認同也認同這個色身就是,也認同這個死亡,所有偉大的人都在無常的遊戲規則裏面要結束生命,我也沒有例外,那就不會恐懼死亡,所以對這個世界的了解跟認同,有助于我們對死亡的恐懼,或者是得失,迷茫,取舍的放下,覺性就出來了,覺性出來就是這樣子,是不是,碰到什麼事情,你就會活得很愉快,你要碰到那些惡劣的人你就遠離,實在沒有辦法遠離,面對他你就同情他,對不對?他一直要傷害我們,你沒辦法逃過那就是你的命,譬如說你們是夫妻沒辦法,是不是,那就一定要過這種日子,所以說很多地方沒辦法改變的就會變成很無奈,但是與其你無奈,不如用般若智慧,這是每一個人遭遇業力都不一樣,不必怨恨,我們要接受他,底下說“萬象森羅”,“無非”都是“自心”,“當知不空,須從空出”,我們要了解不空在旁邊寫妙有,如果你要得到這個妙有,一定要從空出發,就是你一定要看透這個世間萬法皆空,那個時候你再來做方便度衆生的工作那叫做不空,不空方便它還是空,空可以顯現不空的方便法,所以“七識命根,末那無明,令其大死,清淨法身”,“光明寶藏,而後複蘇”。七識就是唯識學裏面講的第七識,這是執著的根本有我執跟法執,我見,我慢,我愛,我癡,統統是一個我,第七意識乃是吾人命根,命根的旁邊寫個非生命之命根,意思就是說這是執著的根本,不叫做命根,這是命根,這不是我們生命的命,這是指執著的根本,這個七識命根意思就是七識這個我法二執不除,你的執著沒有辦法斷,就象命根一樣沒有辦法斷掉,所以這個叫做七識命根,在唯識學講第七識的我法二執,要是不除你的命根一直存在,就是這個執著性都一直存在,猶如命根不斷,末那無明,末那就是第七意識,末那第七意識的無明,令其大死,大死就是把我執打死,把法執也打死,讓這個執著死掉就不執著了,不執著清淨的法身就顯現,我們的內在光明寶藏就馬上複蘇過來,“曆曆明明,了了常知,廓若太虛”,廓,這個範圍就像太虛空,“無有邊際,不著無見,不滯空知”,不著一個無也不停滯在這個空,“不沈無記”,就是不落入無記,無記就是非善非惡,無記就叫做無記空,內心裏面保持一個迷迷糊糊的狀態這個叫做無記空,也“不入”外道的“斷滅”,就斷滅空,所以不著無見是外道,不滯空知這是二乘人,不沈無記就是不落入無明,無記就是不落入無明,無記就是無明,雖然不是善不是惡,還是迷糊狀態,也不落入無明,也不落入外道的斷滅空,“心若馳散,即當攝來”,安“住于正念”,此“真如體性”是“譴無可譴”,你怎麼譴呢,一切法都是真如,何以故,哪裏都是空,譬如說那個人你很恨他,那個人你把他觀照看看,沒有一個讓你可恨的人,因爲他也是幾根骨頭四大所構成的,沒有一個這種東西,當下就是真實就解脫,你不必逃避遠離這個仇敵,你看那個人很壞很惡劣很討厭,那是你的修養不夠,心性的功夫不夠,心性的功夫夠當下就是真心的顯現,沒有什麼讓你執著的對象,也沒有讓你討厭的對象,就象你能執著的心,能惡劣,討厭他的心也沒有。你也找不到,找來找去覓心了不可得,這個時候真心就顯現出來,一切都是真的,以一切法,悉皆真如,“立無可立”,也沒有立也無可立,“以一切法,皆同如故“,如就是如實就是空的意思,“對待諸法”,對待諸法就是有光明就有黑暗,有天就有地,有男就有女,有你就有我,有能就有所,有性就有相這個叫做對待法,對待法就是對立法,“凡夫見二,智者了達”。當體即空,“其性無二”,能執著的一個我是空,所執著的一個境界還是空,內空,外空,本來無二空,對不對?我是緣起無自性,對方還是緣起無自性,在緣起的角度來講我跟他跟你不同,在空性的角度來講,我跟你是一樣的,都是畢竟空的都是平等的,不是哪一個皇帝大,皇帝把衣服脫起來洗澡不是跟我一樣大嗎?誰大還不曉得,對不對?我們悟道的人就比他更大,要是他不悟道,他胸量比我們更小。我們常常講總統,總統多偉大,總統進去洗澡脫光光的,沒什麼好看的,他也總統,是不是,有一天死了火化以後總統就是這一堆骨灰了,誰大,誰小,沒有,所以你要看到大官也不必去拍馬屁,我們教授都是這樣講的,其性無二,所以轉來轉去的統統是一樣的,也沒有什麼大也沒有什麼小,所以說你看這個女人,就很奇怪,對不對,每家報紙登媚登峰最佳女主角,每天都是爲了一個皮膚,你看,都是什麼影星,歌星,現在幾十公斤,我們開始來做叁個月,半年,就瘦到幾公斤幾公斤,那瘦了以後。。胖要不要死,空無自性,瘦的還是空無自性,對不對?不是都一樣嗎?很自然嘛,是不是?大就大,小就小,那有什麼關系呢?沒辦法結婚了,最壞的還是男人,男人要不是這樣子壞眼睛,我們也不要去媚登峰,花了那麼多錢,一斤豬肉才幾十塊,對不對?我瘦了一斤,搞了好幾萬還沒有瘦下來,快瘦下來了,有跑到超市去又胖起來,弄了好久錢賺不到,瘦身有的人還可以打賭的,所以說其性不二,我們弄清楚了世間就是這麼一回事情,哪個人漂亮哪個人醜統統一樣,“無二之性,即是實性,但盡凡情,別無聖解”。你只要放下凡夫的情執,也沒有所謂聖人的見解,爲什麼,沒有,“若作見解,分別名相,即是不見”,如果你用一個分別心分別這個假的名相就是不見法,“諸法實相”,就是無空相,如果你分別名相,你就不見諸法的實相,所以“以有不覺,妄想心故,你沒有去發現這個正是妄想心,你分別名相就是妄想分別,所以“爲說真覺,若離不覺。則無真覺”,一定要方便說,爲了說真覺如果離開一個不覺則沒有真覺,如果放下一個不覺就沒有真覺可說,不覺就是衆生,真覺就是佛,這一句話就是如果離開衆生就沒有佛,這一句話就是這個意思,爲說真覺,爲了說真正的覺悟怎麼樣,就是方便,如果離開了衆生的不覺,則沒有佛的真覺,離開衆生就找不到佛,“自相可說,無所棲泊,即是佛行”,自相可說就是沒有真覺自相可說,無自相可說,所以這一句是套在上面那一句的,則無真覺自相可說,無所棲泊,沒有什麼任何可以依靠的,沒有能所叫做棲泊。沒有能所也就是行佛之行,“離即是法”,放下,離就是知道法,歇就是法,大休就是法,“知離者佛”,知道趕快放下那些分別見,顛倒見,執著,因爲都是緣起的假相,你拼死命的去搞,結果搞到後來你還是累積了一些妄語相而已,“若離于念,名爲得入”,離開可分別心,執著心,你就是得入佛法。
八十八頁,“離言妙旨,冷暖自知”。離開這個離言的妙旨,是冷暖自知,離言就是實相,實相的妙旨要離一切語言,不可思議的宗旨心法,你就知道冷暖自知。冷暖自知就是唯證相應,只有證到那個境界你才知道。
《宇宙萬有本體論(12)》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