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始終心要(明哲法師)▪P4

  ..續本文上一頁觀察四谛,即念聲聞法界也。或與四禅八定,以及上品十善相應,即念天法界也。若與五戒相應,即念人法界也。若修戒善等法,兼懷嗔慢勝負之心者,即落阿修羅法界。若以緩軟心,念下品十惡,即墮畜生法界。或以緩急相半心,與中品十惡相應,即墮餓鬼法界。若以猛熾心,與上品十惡相應,即墮地獄法界。此十法界,本于一真,由一真法界,而開爲十法界。而十法界,仍不出一心之所造。隨起一心,必落一界。而一界顯起,九界冥伏。非是沒有。所謂心無二用,善起必惡伏,即伏亦必理具。故知一念雖落一界,而一念之中,實具足十界。以一一界必各互含。是則十界,即有百界。一界各具十如,則百界即有千如。介爾一心,炳然頓具。惟一念體圓名爲理具。雖起一念,即名事造。而理必有事,斷無事外之理。有事必有理,斷無理外之事。而其事皆圓具于一念心中。所謂無不從此法界流,無不還歸此法界也。推原百界,起于十界,而十界本于一真。由真如不守自性,開爲根、塵、識十八界。因根塵識相接,而百法齊開。因此一法界,開爲十法界。十界即具,百界朗列,由微至著,自簡而繁,轉展相因,可得而數焉。故曰:略則根塵識界,廣則百界千如。處中而言即五位百法也。但非八種心識,則十八界與百法,均不成立。二者不立,即十法界之義不成。而八種心識,仍不外乎一念心性。一念之所包者廣,故曰體大。此中谛理也。這就是中谛道理。中谛統攝一切法,有緣、無緣,可說不可說,有爲法、無爲法,中谛都包括了,打破一切相對,統一它們。並不是在色法外有一個中谛,它是在真谛和俗谛當中,含在這其中,統一的並不是另外,不是叁個,是我們在叁個當中具足一體的,具足叁種智慧,具足叁谛。空也好,有也好,都是我們的內心現相。所以中谛統一切法,有爲法,無爲法全包括了。我們知道了起一個念頭就沒離開十法界。無論上品十惡、中品十惡、下品十惡等,都是根據你起這念頭的嚴重程度,得到的果也不同。比方說看一人不高興,生出嗔恨心。看到一個人不順眼便打仗,殺戮。這兩種就不一樣,生嗔恨心罵打不要緊,打仗殺戮罪過大,惡業重就會墮地獄。這就是根據個人業識,造的業輕重,再到十法界,四聖六凡。我們每天看心,觀我們的思想,愛什麼,討厭什麼,到什麼程度,要有一個正確的態度。我們看到有人偷東西,還有的人偷東西後把人一刀殺死。同樣犯罪,但犯罪種類不一樣,造業受苦多大也不一樣。念佛也是如此。有的人馬馬乎乎,叁天打魚兩天曬網。想起來念,忘了就不念了。或者高興就念,不高興就不念。這樣能生西方嗎?難說,萬一造業了,恐怕要下地獄吧。有的人精心念佛,行走不忘,什麼時候也念佛,真是八風吹不動。有人罵,有人打,無所謂,隨它去不管它。一心念佛,不爲外境所轉。不是像有的人也精心念佛,可是兒子要上大學,學費還沒准備好,怎麼辦呢?起緣把佛忘了,不念了,這還是沒做到一心不亂。要念到什麼程度呢?佛來也不驚。魔來魔斬,佛來佛斬。銀臺來接引,我們還不去呢。要金臺來接引,要阿彌陀佛來接引我們。人死,它是要住中陰的,但念佛人不走中陰,生西方不走中陰。爲什麼呢?念佛念的好,花開見佛,當下就生西方極樂世界,還走什麼中陰呢?!不走中陰的有叁種人:一種是當下生西方,得念佛叁昧的人;第二是造極大惡業的,一死馬上墮到地獄;第叁修禅定的人成就了,當下入法界。中谛道理很多。簡單講中谛統一切萬有,統一切而不即于一切,也不離于一切。宇宙萬有,沒有離開空間。世界上最大不過天地,佛教包括這天地,涵蓋乾坤,心包太虛,量周沙界,捉不到摸不到。你修行還要體會到有說不出來的存在,這就是真理,是圓融的。這跟捉摸不一樣。我們打坐入定後沒有睡覺,還有一個靈覺存在著,那就是你真心的體現。根據這真心的程度,生西方極樂世界就是這個真心,顯出來的真心,顯出來的極樂世界。佛在你心中,極樂世界在你心中,念阿彌陀佛一句,莊嚴一句,在你心中生西方還能沒把握嗎?生西方極樂世界是你自己心中的極樂世界,又不是另外的、新造的,我們一定搞清楚。爲什麼能生西方呢?因爲我們跟阿彌陀佛的願法相應。阿彌陀佛是我們的本尊。他發的願生西方極樂世界好,我也發願生西方極樂世界好。阿彌陀佛無量光,無量壽。我就修無量光無量壽。無量光、無量壽充滿宇宙了,你還再到哪去找極樂世界呢?質變了。人生如夢啊!做夢時什麼都有,醒來呢?我們要把夢裏的世界都了了。什麼兒女、高官、財産等都丟了。這樣無挂礙,一心修行生西方極樂世界,當下見阿彌陀佛,觀音、大勢至菩薩都來了。有人說辦不到。你不相信,你不試一試,能辦到嗎?現在世界發展的如此迅速。人類能上天入地,能發明創造,但高科技救不了你的命。要想脫離六道輪回,除了佛法沒有第二條路可行。佛法是公開的覺法,就是要我們覺心、淨化心靈。把功名利祿看淡了,個人有力造福于人民,有能力貢獻于社會,發菩提心,修菩薩道。天臺宗的宗旨,是成佛的心要。體會到了成佛就快了。八萬四千法門,顯宗、密宗都是方便法。什麼好?什麼不好?你的根基相應了就好,不相應就不好。對口味就行,不要執著。人本來具有佛性,只是業障太深厚,顯現不出來。我們修行的差別就在于業障的深厚。根基不同,修行的程度、迷度也不同。同是人,前一輩子人家修行,修了好幾輩子。你這一輩才修行,成果就是不一樣嘛!有時念佛,人家一朝就解決了,你呢?念叁天也不行。業障重,人就差那麼一點。另外再看你智慧開的早晚,你得到大乘法,有智慧當下扣住真心,明白這個道理,上品上生。什麼是核心?真心就是佛法核心。奉勸各位居士們,多學習,多看經典,相信真理,充實個人,要有信心,信解行證,多修加行,多做功德,多念佛。念佛時間就是成佛時間。

  

《始終心要(明哲法師)》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