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常道德《如何做一位好兒女,好家長》
2008.1.26-27廣東省湛江市觀音古寺
一、 倫常之一——道與本份
諸位法師,諸位同修,阿彌陀佛!大家好!
今天下午我們就講講“倫常”。
倫常不但是在家庭上有,在家庭以外的公司單位都有。倫常就談到輩份了,包括家庭的長輩和晚輩之分,公司單位的領導、工作人員和員工之分。如果人沒有在這方面上分清楚,就叫做亂道。
所謂“倫常”就是道。道是固定不變的,理是可以變化的。所謂“道理”,你所講的理離不開道,叫做有道理;你所講的理離開道了,叫做無理。道是絕對而行,理是相對而說。
比如在高速路上,爲什麼要有一條黃線呢?黃線是規定行駛的本份,告訴我們不要占道。在家庭也是一樣,如果理解了輩份,那麼長輩對晚輩要有愛心,晚輩對長輩要有感恩心。愛心是付出的,感恩是接受的。(掌聲)
寺廟的出家人也一樣,師父是我們的師長。父母雖然生養我們的命,但是不能成就我們生命的了脫,師長就是能成就我們生命的了脫。(掌聲)所以父母和師長應該是同等的尊重。從解脫道上講,應該是師長比父母更重要。沒有師長,就找不到解脫的路,所以師長是我們生命解脫的指路明燈。(掌聲)父母生養我們的身命,師長是成就我們的慧命。真正的解脫是慧命的解脫,色身始終都要報廢。
如果我們沒有尊師重道,乃至你天天在師父身邊,因爲你沒有半分厘毫的感恩心,你永遠找不到解脫之路,結果你還是在師父身邊墮落地獄。所以倫常是我們非常要講究的。如果沒有倫常,你就不知道自己的本份。本份就是道。
完善自己的本份就叫做還債,也叫做了果報,也叫做了道!(掌聲)
到我們發揮本份了才是爲人師表。如果自己的本份不能發揮,你能完善本份到位,那僅僅是了道,不能成爲人間師長。如果你能跨越到圓滿本份了,你才成爲人天之師。
所以我們在倫常上沒有做到位,就等于沒有道,盡管你也念經念咒。當然,我們念一句佛號就能橫超叁界,但是大家應該想到,如果我們沒有尊重阿彌陀佛,你能有因緣橫超叁界嗎?
所以尊重先輩、尊重長輩是做人的基礎。如果我們沒有把做人的基礎打好,就難有成人之道。做人的基礎是起步,成人之道是緣分遍天下。
所以我們說家庭教育很關鍵。家庭教育做得好,就表示這個家庭有家風;家庭的教育不好,叫做沒有家風。在寺廟就講道風。
老祖宗在家庭來講,要規範家風;父母應該宣揚家風;子女應該遵守家風,也叫做完善家風。在寺廟也是這樣,曆代祖師,特別是開山祖師建寺規範道風,後來人就要宣揚道風、繼承道風。
如果我們沒有往這方面去努力,那你念經念咒有什麼目的啊?解脫之路在哪裏啊?沒有路可解脫。
二、 倫常之二——老人道
在家庭,老祖宗的稱呼是怎麼來的呢?我們有孫子了,就叫做老祖宗了。
成爲老祖宗以後,要理解到自己的本份是以德來規範家風。如果你不以德來規範家風,那麼這個家就叫做無德之家。
從青年、中年到老年,你經過社會生活的考驗,明白到做人的道理,有良好的豐富經驗傳播給你的後代,就叫做有德的老祖宗;如果年紀大了,什麼經驗都沒有,什麼方法都沒有,這樣的老祖宗叫做糊塗的老祖宗。(掌聲)
那麼糊塗的老祖宗給家庭造成什麼呢?我們中國人有一句話“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崽打地洞”。意思就是說,有什麼樣的老祖宗就有什麼樣的後代。有德的老祖宗,後代就一代超一代;無德的老祖宗,後代就一代不如一代。(掌聲)
那麼德是怎麼定位呢?老祖宗的德,是要做到擔當一家的過,承受一家的過,改良一家的過,封閉一家的過。(掌聲)如果老人不但不做好,反過來把一家的過往外宣揚,這就叫做老祖宗無德。如果不但不生慚愧的心,還反過來罵自己的後代,那就是缺德。
缺德,家庭就爆發災難;無德,就給家庭帶來很大的矛盾。無德的老祖宗會造成家庭的煩惱,缺德的老祖宗會造成家庭的災難。
德,就是要規範一家的行爲,首先自己要做到位。自己沒有做好榜樣,就把一家領壞了,等于上梁不正下梁歪。(掌聲)
生命在家庭裏面的關系是,家庭等于一棵樹,老祖宗是樹根,父母是樹幹,子孫是樹的果。如果老祖宗不行了,樹幹也不行樹果也不行了。(掌聲)所以說,一家好不好,關鍵是老祖宗。大家聽得明白嗎?(衆答:明白。)
老祖宗做得好就給一家帶來興旺發達,後代一代超一代;如果老祖宗沒有完善本份,都是過份,那就給後代一代不如一代。過份嚴重的時候就永遠沒有後代了。
大家都很重視風水,我講的這些道理是人心的風水,願望我們重視這方面。人做好了,在哪裏風水都好;人沒有做好,找到良好的風水,也變成凶的風水,最後造成災難更加大。過去風水先生也有這麼一句話:福人等福地,福地等來人。所以真正的風水就是良心!(掌聲)
叁、 倫常之叁——父母道
當父母的怎麼做?這要從青年講起來。青年人要想成家立業,你先想好成就立業是爲了什麼?如果沒有明白這個道理,我認爲應該暫時不要成家,把成家的道理弄明白了再成家。
我認爲成家的基本目的是兩個方面:第一是爲了傳宗接代,讓生命有良好的繼承;第二是爲了生活上的互相照顧。最關鍵是爲了照顧好雙方的父母。因爲把父母照顧好,生命才有良好的靠山。(掌聲)
所以成家要做到:後有靠山,前有發展。前有發展就是後代,靠山就是孝順父母,這就是成家立業的基本條件。(掌聲)
如果沒有依證這些道理來成家,可以說建立家庭的青年男女,那就是等于玩弄生命。(掌聲)生命是珍貴、稀有、難得的!如果自己沒有珍惜生命,誰幫你珍惜啊?所以自己要珍惜自己的生命。
成家立業這個過程應該怎麼理解呢?那就是緣份。如果沒有從緣份去理解,那成家的條件不能成立。對方能跟你結合成家,那就表示對方跟你有緣份。既然有緣分,那生命與生命之間第一就應該互相尊重,第二是互相原諒。這是和合家庭的基本條件!(掌聲)
如果成家立業了還想擡高架子,一個比一個擡得高,這樣的家庭就是矛盾的家庭,不會得到安詳。成家立業就應該沒有架子,人人爭取把架子放在地平線上。因爲把架子放在地平線上才得到安全。如果把架子擡高,擡得越高摔得越重。(掌聲)
把架子放下以後,要給家庭帶來和氣,就必然要有良好的溝通。有了良好的溝通,才能達成共識,這樣家庭就和氣了。如果家庭裏面丈夫做的事不給妻子知道,妻子做的事情不給丈夫知道,一旦事情爆發,矛盾就升級了。這樣的家庭是危險的家庭。
在家庭裏,男人有男人的本份,女人有女人的本份。人與人之間雖然權利平等,但是禮節千萬不能平等。平等是享受平等、權利平等,男人能吃兩碗飯,女人也應該有權利享受兩碗飯,絕對不能有規定男人多吃,女人少吃。(掌聲)
但是在禮節上如果平等的話,就失去男女各自的本份了。男人要完善男人的事,女人要完善女人的事;男人要說男人的話,女人要說女人的話。這樣叫做各守本份、各正其位。如果不守本份了,就叫做占位了。占位就有矛盾,過份就有災難!(掌聲)
人的身體健康跟家庭和睦與否非常有關。因爲家和萬事興,如果家不和諧就是煩惱家庭。煩惱的家庭,首先是人不健康,第二事業不興旺,第叁生活不協調。
所以守本份的家庭叫做第一等家庭;如果做到一半,一半做不到,叫做中等家庭;下等家庭是根本沒有守本份,所以矛盾也多、災難也大;劣等家庭問題就更加大了,不但有災難,還造成後代沒有了。
在一個單位裏面,或者在一個寺廟裏面,也是同一個道理。如果單位的領導無德,這個單位一定要敗;一個寺廟的老祖宗無德,這個寺廟的香火也不旺,也造成後代勾心鬥角。所以想要後代好,首先要糾正自己、規範自己;自己有德了,才感召天地;感召天地了,就能有緣分統領大衆。(掌聲)
如果大家光光去想:“念哪一部經好啊?”都沒有照經上說的去做,這樣哪一部經都不好。如果能做得到的時候,每一部經都好,所以一切唯心造。
諸位善男善女,我們學佛的目的是了脫生死。大家真正明白 “了脫生死”這四個字怎麼說嗎?
了脫,首先最基本就是完善本份,究竟的了脫是圓滿本份。生與死都能快樂、安詳,做得到就叫做了脫生死。如果我們把叁藏十二部都念完了,沒有做到快樂安詳,就永遠不能了脫生死。
了脫生死應該是以做到爲標准。成佛不是光講就能成的,如果光講就能成那叫做講佛,不叫做成佛。成佛是要做出來啊!成佛是要做的,要完善圓滿的。
所以五大菩薩當中,彌勒菩薩爲什麼叫做“當來下生彌勒尊佛”?他是表達人來到世間要做什麼人——就是要做快樂人;做快樂人,也要有個經過,首先在家庭要做個孝順的人,就是地藏王菩薩;然後在社會當中,做個有愛心和奉獻的人,就是觀世音菩薩!(掌聲)
那麼,要做到這幾個層次,如果沒有理解的時候就做不到啊!所以要拜師求知學問。那麼第叁步就要做到:尊師重道、奉侍師長、依教奉行。這就是普賢菩薩。
當我們跟老師學到東西了,我們就有緣份完善家庭和服務社會。做到位了,有經驗了,自然就成爲 “學爲人師、行爲世範”。這就是文殊菩薩的智慧!
剛才我已經講了,成家立業目的之一是爲了傳宗接代。現在有些青年人雖然成家,不想生小孩,那不知道他成家爲了什麼?因爲繁衍後代家庭才有繼承人,社會才有人才。(掌聲)
如果人人都不生小孩,那也不行。但是光想生小孩,對後代沒有責任心,這是非常之罪過。因爲人對生命沒有責任心,可以說連畜生都不如。(掌聲)生一個小孩,就要養好一個小孩,教育好一個小孩。小孩應…
《倫常道德 如何做一位好兒女,好家長》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