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宇宙萬有本體論(17)▪P3

  ..續本文上一頁,你看,學佛一年很精進的,他以前聽師父演講以後回去自己點香。無論如何我就是犧牲我的生命,我一定,慧律法師上課我一定要來,學佛一年,佛在眼前,叁年以後,每個禮拜來一天,學佛叁年,佛在西天,還不錯,還看到佛,還有一點點希望,學佛十年,化爲雲煙,就結束了,十年,沒看到人了,那個居士沒看到人了,我現在講的不光是在家居士,那些發願要永遠跟著師父的跑第一個,我們不好意思泄人家的氣。他跑第一的,我是永遠不會離開師父的,那個都會跑第一的,真的,他要離開一定有他的理由,因爲佛法很好講話嘛,他來的時候他就說“師父,你是大善知識,善知識難遇呀,如佛住世,我舍生命決不離開,離開的時候就會說”啊,萬法因緣生,因緣滅嘛!有緣則聚,無緣則散嘛,師父,是不是呀,怎麼說就怎麼對,講來也對,講去也統統對,你就是怎麼講,他統統對,也不能說他不對,都是這樣子,反正法法是平等的嘛,是不是?還好我不是靠這些徒弟過日子,對不對?我常常講以前文殊講堂只有我一個人嘛。我還是這樣撐下來的,是不是,所以沒有差別,惡緣纏繞,衆苦逼迫,其心怯弱。不值佛世,終致退墮。沒有碰到佛一定會退的,“漂流業海,迷途久谙”久谙就是不明,漂流這個業海,迷途久谙,“生死海”是很“深”的,很難突破的,“菩提路遠,若不求生,他方佛土,仗佛攝護”攝受來衛護我們“功行難圓”所以我常常說有時候要靠自己,有時候靠佛,有時候靠佛力,有時候要靠自力。你不要講得很大聲,我了生死要靠自力,你不靠佛力,我告訴你是很難,很難的,要靠佛菩薩加被的,所以給你們那個咒輪,那個就是往生的 passport你們千萬要帶著,那裏面師父爲了加持這個,弄了多久的時間,就是 什麼好的都給大家,多少人感應啊,多少人念一念,助念八個鍾頭,臉都發黑,放到胸口又得到大的感應,這個就是給大家一個助緣而已,有時候靠自力,有時候靠佛力。記住,你是凡夫,我也是凡夫,要靠佛力,不靠佛力是功行難圓,很難圓滿,“錯過此生,永淪叁界,”想到這一句就很恐怖了,“差之一念,失乎累劫”如果你差之一念,意思就是你就差那麼一點,就是你因循苟且的度過了這一生,這一念精進心提不起來,再來就不是這樣子了,失乎累劫,那就要時間很長,很長的了,這不是像聯考,今年考不上,明年再來考,它還有給你機會的,很難的哦,今生今世要死了,來世就不曉得能不能碰到大善知識,“四大各離,將何所靠”地水火風一離,怎麼靠,靠什麼呢?“不常見佛,恐遇羅刹,”這些妖魔鬼怪尤其是現在的外道,特別的興盛,“不生淨土,恐墮地獄”所以我們要常思地獄苦,要常常思維這個地獄是很苦的,精進勇猛的念佛,“不托蓮胞,恐入馬腹”你不進入極樂世界的蓮胞裏面,恐怕就會投胎變成馬,馬就苦了,讓人騎還要被打。“叁惡道苦,易入難出,人道惡濁”,我們現在就是這樣子,“天福易盡”就算你生天,福報盡了,業果所牽“怎麼樣”“誠難回避”你還是逃不掉的,所以還是要精進求生極樂世界,如果聽到了佛法,而不去精進會怎麼樣呢?“一誤百誤”,一走錯路了,就更多的錯誤就現前了,“甘心苦趣”哎呀,自己這個狹劣的心不願意解脫,心還是一直處于六道輪回,“束手無救,實可寒心”這樣想起來,實在是讓人家寒心,怎麼不趕快精進用功呢?“虛空無盡,法界無盡,淨土穢土,亦皆無盡”,有清淨的莊嚴國土,就有痛苦的世界,“十方淨土,勝妙莊嚴,衆生生者,俱得不退”就是阿裨拔至,十方淨土,有的求生東方琉璃世界,有的求生彌勒淨土,有的求生西方極樂世界 ,但是以西方極樂世界是最容易進去的,也最容易修行的,也最殊勝,最莊嚴的,所以十方淨土是勝妙莊嚴,衆生生者,俱得不退轉,“《起信論》這麼說”“當知如來,有勝方便,攝護信心”怕你退失道心,來,先到我極樂世界來念佛,怎麼樣?“謂以專意,念佛因緣,隨願往生”你真的一心一意求生極樂世界,你就一定可以得到往生,就是隨願得生,“他方佛土”他方的世界,“常見于佛”我們到了極樂世界或者是到他方世界就可以成佛,就可以“永離惡道,世尊慈憫,觀機施教”觀察一切衆生的根器,然後把這個布施出去,“曲垂方便”什麼叫做曲垂?委屈了佛陀,爲什麼?大家沒有辦法,悟到一實相的道理,一實相的道理要大根器,所以只好委屈佛陀,垂憫衆生,開方便門,“開捷徑門”這個徑就是直,這個捷徑就是直截了當,“于所顯示,種種淨土”在他所講的經典裏面,顯示的種種淨土,“獨于西方,彌陀淨土”一而再,再而叁的相勸,叫做“諄諄相勸”誠懇的勸告我們要求生極樂世界 ,一點都不要動搖,要專,“昭示最詳”昭示就是明示。最清楚。。“彌陀大願,憐念衆生,攝諸群品,”群品就是種種種類的衆生,“如母憶子”就像母親想念她的兒子,母親想念他的兒子沒有用,要是兒子不想念母親呢,也沒有用“衆生果能,信願持名”信,願,行,叁資糧,持名就是行,要能夠“憶佛念佛”要常常想佛,諸佛無相,以衆生心爲相。你憶念佛,佛就。。因緣成熟佛就來你心中,顯現給你看,那就憶佛念佛,“如子憶母,二憶念深,不相乖異”乖就是違背,兩個人不謀而合,能夠銜接相應,沒有互相背道而弛,叫做不相乖異,乖異當然是背道而馳,然後兩個人沒有背道而馳,那當然就是很相應了,“感應道交,即蒙攝受,一生取辦”今生今世就可以了生死,就可以怎麼樣,“入如來地”“以凡夫心,投佛覺海,至簡至易,至圓至頓”因爲太簡單了,因爲太容易了,大家變成不相信淨土法門,不相信淨土法門,尤其學過一些佛法的人或者是小乘,或者是學過其他宗派的,都嗤之以鼻,不但不相信淨土還譏笑,誹謗,這個看多了,連大乘有的人都批評這個淨土法門,嗤之以鼻,在那邊偷笑,笑我們修淨土法門很笨,至簡至易,太容易修行了,至又圓滿,又頓,又立刻,這個頓悟的頓,又立刻可以見效。

《宇宙萬有本體論(17)》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