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了,他说:我的因缘尽了,他交代他的徒弟,我因为一句话,向皇帝建议,皇帝不高兴要砍我的头,那么很快就到了,师父,你怎么知道,师父笑一笑,我先走了,先走一步了,皇帝来你就告诉他,劳驾派大兵来,劳驾他,说:很谢谢他,皇上的厚恩有因缘再报。也是一样,他还是感念他的恩,然后就进去禅堂里面一坐就走了,那个大兵来的时候,徒弟:哎呀,我师父请你们进去,泡茶在等你们,大兵一看,门一打开,坐着坐化。徒弟大家都吓一跳,来没有来,去没有去,他统统清清楚楚,对不对?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你说这种是小乘境界所能够达到的吗?怎么说,大乘是非佛说,怎么说大乘是外道,持咒是外道,修密,修禅,修这个什么统统是外道,这小乘的看法实在是很难让人家接受,都很少去深入这个大乘佛法的经典,胸量具足在观照的功夫。他不是修无常就是修死,要不然就是修四念处。他只承认《阿含经》那《四阿含经》师父从头看到。。看过了几遍,他就是讲这个,都是重复,无我,无我所,无色,无受想行识,都是一直重复,一直讲无常,一直讲无我,每个典故一点点,文章一点。所以这个禅净密律如果你深入去研究,要花二十年去研究,三十年都不一定能够圆满,但是我们要抓住我们适合的法门,抓住我们适合的法门,所以师父还是劝劝大家,你要念念佛。念佛,清净心它就是禅,就算没有大彻大悟,你也有往生的把握,为什么呢,我没有念到开悟见性,至少我念佛可以把这个习气放下,烦恼防下,我临命终一心不乱,我至少可以到极乐世界去,你如果修小乘的,你没有开悟,你就算你开悟了,证三果阿罗汉,还要一番生死,证初果阿罗汉还要七番生死,他来,再去,来再去,七次,人间天上,天上人间,七番生死,往生极乐世界不必,凡夫身一生就成办了,了解大乘圆满佛法的人他绝对不敢忽视的,这些。。永明延寿大师是何等的人物。十二祖的彻悟大师是何等的人物,印光大师是何等的,,都是开悟的圣人。都反过来还是一心一意的念佛,就稳扎稳打,我做师父的人我不能告诉你一个没有把握的法门,我告诉你一个没有把握的法门,那你修修。。以后就走错路了,那我有责任,我要告诉你一个最稳当的法门,从今天起,从现在起,你听到一个正法。阿弥陀佛,这个佛号你执持下去,而誓死不改变,念念想要求生极乐世界。没有往生来砍我的头,如果你坚定你的意志。了生死易如反掌,就怕诸位没有信心,底下,禅净密律。同证之点,“方便多门,归元无二”回到家是没有两个的,“法法平等,无有高下,证入迟速,全视能否,忘情去执”你要证入的迟速全部要看你是不是能够忘情,情就是爱跟恨,去这个执,执就是我执跟法执。你能不能把世间的男女的爱恨放得下,能不能把对万法的执著放得下,忘情,放得下,放得下爱恨,放得下我执,法执,“开佛知见,心言绝处,了了相应”心言绝处就是不可思,不可议,心的绝处就是不可思,言的绝处就是不可议,心言绝处就是不可思议,这个不可思议的佛的清净圆满觉相了了相应,此着实为,万法宗本,这个实相第一义是万法的根本,“诸佛法要,微密难思,其智慧门,难解难入,为什么?因为无生,无相,无念,无住,实在是不晓得从哪里下手,大乘难就难在这个地方,小乘它有阶位,所以入门有方便,大乘就是哪里都是入,哪里都不能入,没有能入,所入,所以处处是,处处不是,悟则刹那间,迷则尘点劫。真常功德,无漏法身,甚深无量,唯佛证知。真常功德就是所谓的涅槃,无漏,漏就是烦恼,彻底的断烦恼,断无明的清净法身,是甚深,是无量,只有佛跟佛能够证知。“《法华经》云,唯佛与佛,乃能究竟,诸法实相”,就是第一义谛,不生不灭,诸佛菩萨,因地修行,动经尘劫,尘劫就是尘点劫,每一个点当作一个劫,但是其实也是事相来讲的,究竟理体在一念之间,龙女八岁成佛,其实在一念无生。尘点劫其实我们的生死是生得很冤枉死得也很冤枉,生的迷迷糊糊。是死得痛痛苦苦,众生就是这样子,为什么,没有法,“上根利机,一闻千悟”就象六祖“超越见地”记住,超越见地就是没有知见立知,见地就是安立一切的知见就是无明,一闻就千悟,为什么?哪里都是缘起,哪里都是性空,不是一闻千悟是什么呢?哪里都是会归法的平等,缘起的千差万别一下子就会归性空的统一性,“圆顿了彻,皆为多劫,渐修而成”为什么渐修呢?习气难断。拜佛拜了十几年了,恩!碰到这个好吃的,也多吃一点点,虽然对这个往生没有什么很障碍。但是到极乐世界去,还没有办法见到诸佛菩萨的清净法身,为什么,你还有无明在,所以你在这里修学的在座诸位,我先讲一句话,我们在这里文殊讲堂听经的几百个人,去极乐世界是每一个人的莲花都不一样,为什么,你听经的功夫,开悟的境界也不一样。出家,那品位就高,那么在家品位,就看你个人,也有上品上生,象赵朴初这个,对佛教的贡献之大,那是吓死人,赵朴初老居士一天《心经》背一百遍,那个也是上品上生的,对佛教的贡献是吓死人的,那再来就看我们尽可能在三宝门中好修福,所以说在座诸位,有的人去。。还有我们一定要了解凡圣同居土有九品,九品莲,实报庄严土,方便有余土,还是有九品莲。,那么就究竟的这个常寂光净土是没有,但是方便说有九品,是为了那些大菩萨所设立的,因为绝对的清净法身是无来,无去,无相的,不分这个阶位的,渐修而成,“宿熏道种”,宿世所熏习的道种。在座诸位,如果你前世没有熏习,你今生今世叫你来听经也不可能,“教下修观,纵能法悟,未尽余习”如果是依照语言,文字慢慢的去揣摩,去思维。那么就算能够悟,习气还是不能断,“百劫千修,三祗可证。还要经过好长三大阿僧祗劫,百劫修相好,潜修是暗地里的观照,三大阿僧祗劫才可以证,“宗门顿悟”一刹那之间就顿悟,顿悟,但这是上根利器的人,“三关洞彻”三关,初参,不破初参不闭关,这个就是断我执了,初参就是开悟,大开圆觉,可是无明还是在,那么再来第二参呢?破这个无明,第三关叫做末后牢关,是断根本无明,末后牢关,就想皮跟肉一样很难分,意识跟无明实在很难分,所以大部分人都卡在第三关,肉跟皮实在分不清楚,什么是意识,又什么是清净的本性,因为是不二的东西,要强烈的分,实在分不出,除非观照力很强,所以说三关洞彻,“四智圆明,成所作智,妙观察智,平等性智,大圆镜智。断惑证真,方了生死,像末之世,根器浅劣”像法,末法的时候根器是很陋劣的。“去圣时遥”,去圣人就是远离圣人的时间太遥远了,业障深重,像我们现在差不多都是这样子,业障很深重的,说修行是不可能的,今天如果是日本的什么柏原崇来,那就不得了了,那个女孩子就喧闹不已,不得了,现在人是很奇怪的,这一半头发裂开来,然后这边是喷红色的,这边是喷白色的,要不然就把头发弄得尖尖的像金字塔一样,着在东京的街头或者京都的街头,在台北的街头也有这样子,贯耳环的,还有把舌头贯穿的,为什么要弄这样子呢?你不晓得很痛苦呢?你们去文身过吗?我看电视报道文身,那是很痛苦的表情,一只蝴蝶,关老爷,很奇怪,他为什么都没有想到释迦牟尼佛,是不是?人很奇怪,末法的时代,实在是众生没办法了,要修行更难,所以,业障是很深重的,“未证无生,宁逃后有”后有就是将来的轮回,你还没有证得这个无生法忍,你怎能逃过将来的轮回,“识心未尽”这个分别心没有除掉,“总属轮回”注意,识心,什么叫识心,就是取舍心,取舍不断就是轮回,你有没有修行,就看你现在有没有取舍,取舍让一个人烦恼,让一个人失去,失真,就象今天打开电视报道,有三个人去抢钱,拿着枪去抢,抢钱以后,怎么样?开得很快,结果被一个大卡车一撞到,拖了几百公尺,那车子也烂了,火也起来了,这次报道比较真实,把那个尸体全部照出来,一看,为了那十多万块钱,三条命,所以人实在是很悲哀,要是学佛,不要说十多万,就是一千万摆在你前面,你也不会动念,我是不会,你,我不晓得。有的就说,恩,师父,那很难讲。一千万我是不会动,我这个要让我动,可能要上亿的。所以这个识心未尽,总属轮回,没办法,还是继续的六道轮回,未出三关,仍落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烦恼未断,转生即迷”这一句话很重要的,我们要没有断烦恼,又没有往生极乐世界,你惨了,一转世就迷了,今天你哪一个人不听到正法他可以自己觉悟的,NO!我告诉你,一个都没有,包括美国总统,包括中华民国总统,包括那一些皇帝,没有一个开悟的我告诉你,除了雍正皇帝开悟,雍正皇帝是开悟的人,他修行,修禅的,每天都用功,雍正在修行的时候,根据记载,他参的时候,那个师父当做不认识他,他有化作一个平民去参,他的上人故意说:我就告诉你,你七天没有开悟,你自己了断好了,他师父故意气他,他哪里知道,他上人是大彻大悟的人。他全身冒汗,我当皇帝从来没有人敢对我这样子的,要是我怎么样,我要杀掉这个和尚,后来观照,观照,七天以后,大彻大悟了,感谢他的恩师。明朝跟清朝很多都修禅还有密宗的,像明成祖就拜班禅,喇嘛这一类,都是以他为国师。这明成祖每次要攻打的时候,这个密宗的上师就告诉他,不可以用这种方式的,就救了很多,很多的生灵。所以,如果做总统,来拜我做师父的话,我也告诉他:不可以用武力解决。转生即迷。`“隔阴之昏,入胎之昧”隔阴就是转世,就昏了,入胎之昧,你一进入母胎里面就忘记前世了,“博地凡夫,安免随流”怎能免这个生灭的流转呢?“娑婆浊世,分段生死,寿命短促,恶缘缠绕”尤其是现在,恶缘是特别多,以前乡村生活很单纯,现在是恶缘缠绕,“众苦逼迫,其心怯弱”一碰到苦了,就退道心了…
《宇宙万有本体论(17)》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