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了,他說:我的因緣盡了,他交代他的徒弟,我因爲一句話,向皇帝建議,皇帝不高興要砍我的頭,那麼很快就到了,師父,你怎麼知道,師父笑一笑,我先走了,先走一步了,皇帝來你就告訴他,勞駕派大兵來,勞駕他,說:很謝謝他,皇上的厚恩有因緣再報。也是一樣,他還是感念他的恩,然後就進去禅堂裏面一坐就走了,那個大兵來的時候,徒弟:哎呀,我師父請你們進去,泡茶在等你們,大兵一看,門一打開,坐著坐化。徒弟大家都嚇一跳,來沒有來,去沒有去,他統統清清楚楚,對不對?知己知彼百戰百勝,你說這種是小乘境界所能夠達到的嗎?怎麼說,大乘是非佛說,怎麼說大乘是外道,持咒是外道,修密,修禅,修這個什麼統統是外道,這小乘的看法實在是很難讓人家接受,都很少去深入這個大乘佛法的經典,胸量具足在觀照的功夫。他不是修無常就是修死,要不然就是修四念處。他只承認《阿含經》那《四阿含經》師父從頭看到。。看過了幾遍,他就是講這個,都是重複,無我,無我所,無色,無受想行識,都是一直重複,一直講無常,一直講無我,每個典故一點點,文章一點。所以這個禅淨密律如果你深入去研究,要花二十年去研究,叁十年都不一定能夠圓滿,但是我們要抓住我們適合的法門,抓住我們適合的法門,所以師父還是勸勸大家,你要念念佛。念佛,清淨心它就是禅,就算沒有大徹大悟,你也有往生的把握,爲什麼呢,我沒有念到開悟見性,至少我念佛可以把這個習氣放下,煩惱防下,我臨命終一心不亂,我至少可以到極樂世界去,你如果修小乘的,你沒有開悟,你就算你開悟了,證叁果阿羅漢,還要一番生死,證初果阿羅漢還要七番生死,他來,再去,來再去,七次,人間天上,天上人間,七番生死,往生極樂世界不必,凡夫身一生就成辦了,了解大乘圓滿佛法的人他絕對不敢忽視的,這些。。永明延壽大師是何等的人物。十二祖的徹悟大師是何等的人物,印光大師是何等的,,都是開悟的聖人。都反過來還是一心一意的念佛,就穩紮穩打,我做師父的人我不能告訴你一個沒有把握的法門,我告訴你一個沒有把握的法門,那你修修。。以後就走錯路了,那我有責任,我要告訴你一個最穩當的法門,從今天起,從現在起,你聽到一個正法。阿彌陀佛,這個佛號你執持下去,而誓死不改變,念念想要求生極樂世界。沒有往生來砍我的頭,如果你堅定你的意志。了生死易如反掌,就怕諸位沒有信心,底下,禅淨密律。同證之點,“方便多門,歸元無二”回到家是沒有兩個的,“法法平等,無有高下,證入遲速,全視能否,忘情去執”你要證入的遲速全部要看你是不是能夠忘情,情就是愛跟恨,去這個執,執就是我執跟法執。你能不能把世間的男女的愛恨放得下,能不能把對萬法的執著放得下,忘情,放得下,放得下愛恨,放得下我執,法執,“開佛知見,心言絕處,了了相應”心言絕處就是不可思,不可議,心的絕處就是不可思,言的絕處就是不可議,心言絕處就是不可思議,這個不可思議的佛的清淨圓滿覺相了了相應,此著實爲,萬法宗本,這個實相第一義是萬法的根本,“諸佛法要,微密難思,其智慧門,難解難入,爲什麼?因爲無生,無相,無念,無住,實在是不曉得從哪裏下手,大乘難就難在這個地方,小乘它有階位,所以入門有方便,大乘就是哪裏都是入,哪裏都不能入,沒有能入,所入,所以處處是,處處不是,悟則刹那間,迷則塵點劫。真常功德,無漏法身,甚深無量,唯佛證知。真常功德就是所謂的涅槃,無漏,漏就是煩惱,徹底的斷煩惱,斷無明的清淨法身,是甚深,是無量,只有佛跟佛能夠證知。“《法華經》雲,唯佛與佛,乃能究竟,諸法實相”,就是第一義谛,不生不滅,諸佛菩薩,因地修行,動經塵劫,塵劫就是塵點劫,每一個點當作一個劫,但是其實也是事相來講的,究竟理體在一念之間,龍女八歲成佛,其實在一念無生。塵點劫其實我們的生死是生得很冤枉死得也很冤枉,生的迷迷糊糊。是死得痛痛苦苦,衆生就是這樣子,爲什麼,沒有法,“上根利機,一聞千悟”就象六祖“超越見地”記住,超越見地就是沒有知見立知,見地就是安立一切的知見就是無明,一聞就千悟,爲什麼?哪裏都是緣起,哪裏都是性空,不是一聞千悟是什麼呢?哪裏都是會歸法的平等,緣起的千差萬別一下子就會歸性空的統一性,“圓頓了徹,皆爲多劫,漸修而成”爲什麼漸修呢?習氣難斷。拜佛拜了十幾年了,恩!碰到這個好吃的,也多吃一點點,雖然對這個往生沒有什麼很障礙。但是到極樂世界去,還沒有辦法見到諸佛菩薩的清淨法身,爲什麼,你還有無明在,所以你在這裏修學的在座諸位,我先講一句話,我們在這裏文殊講堂聽經的幾百個人,去極樂世界是每一個人的蓮花都不一樣,爲什麼,你聽經的功夫,開悟的境界也不一樣。出家,那品位就高,那麼在家品位,就看你個人,也有上品上生,象趙樸初這個,對佛教的貢獻之大,那是嚇死人,趙樸初老居士一天《心經》背一百遍,那個也是上品上生的,對佛教的貢獻是嚇死人的,那再來就看我們盡可能在叁寶門中好修福,所以說在座諸位,有的人去。。還有我們一定要了解凡聖同居土有九品,九品蓮,實報莊嚴土,方便有余土,還是有九品蓮。,那麼就究竟的這個常寂光淨土是沒有,但是方便說有九品,是爲了那些大菩薩所設立的,因爲絕對的清淨法身是無來,無去,無相的,不分這個階位的,漸修而成,“宿熏道種”,宿世所熏習的道種。在座諸位,如果你前世沒有熏習,你今生今世叫你來聽經也不可能,“教下修觀,縱能法悟,未盡余習”如果是依照語言,文字慢慢的去揣摩,去思維。那麼就算能夠悟,習氣還是不能斷,“百劫千修,叁祗可證。還要經過好長叁大阿僧祗劫,百劫修相好,潛修是暗地裏的觀照,叁大阿僧祗劫才可以證,“宗門頓悟”一刹那之間就頓悟,頓悟,但這是上根利器的人,“叁關洞徹”叁關,初參,不破初參不閉關,這個就是斷我執了,初參就是開悟,大開圓覺,可是無明還是在,那麼再來第二參呢?破這個無明,第叁關叫做末後牢關,是斷根本無明,末後牢關,就想皮跟肉一樣很難分,意識跟無明實在很難分,所以大部分人都卡在第叁關,肉跟皮實在分不清楚,什麼是意識,又什麼是清淨的本性,因爲是不二的東西,要強烈的分,實在分不出,除非觀照力很強,所以說叁關洞徹,“四智圓明,成所作智,妙觀察智,平等性智,大圓鏡智。斷惑證真,方了生死,像末之世,根器淺劣”像法,末法的時候根器是很陋劣的。“去聖時遙”,去聖人就是遠離聖人的時間太遙遠了,業障深重,像我們現在差不多都是這樣子,業障很深重的,說修行是不可能的,今天如果是日本的什麼柏原崇來,那就不得了了,那個女孩子就喧鬧不已,不得了,現在人是很奇怪的,這一半頭發裂開來,然後這邊是噴紅色的,這邊是噴白色的,要不然就把頭發弄得尖尖的像金字塔一樣,著在東京的街頭或者京都的街頭,在臺北的街頭也有這樣子,貫耳環的,還有把舌頭貫穿的,爲什麼要弄這樣子呢?你不曉得很痛苦呢?你們去文身過嗎?我看電視報道文身,那是很痛苦的表情,一只蝴蝶,關老爺,很奇怪,他爲什麼都沒有想到釋迦牟尼佛,是不是?人很奇怪,末法的時代,實在是衆生沒辦法了,要修行更難,所以,業障是很深重的,“未證無生,甯逃後有”後有就是將來的輪回,你還沒有證得這個無生法忍,你怎能逃過將來的輪回,“識心未盡”這個分別心沒有除掉,“總屬輪回”注意,識心,什麼叫識心,就是取舍心,取舍不斷就是輪回,你有沒有修行,就看你現在有沒有取舍,取舍讓一個人煩惱,讓一個人失去,失真,就象今天打開電視報道,有叁個人去搶錢,拿著槍去搶,搶錢以後,怎麼樣?開得很快,結果被一個大卡車一撞到,拖了幾百公尺,那車子也爛了,火也起來了,這次報道比較真實,把那個屍體全部照出來,一看,爲了那十多萬塊錢,叁條命,所以人實在是很悲哀,要是學佛,不要說十多萬,就是一千萬擺在你前面,你也不會動念,我是不會,你,我不曉得。有的就說,恩,師父,那很難講。一千萬我是不會動,我這個要讓我動,可能要上億的。所以這個識心未盡,總屬輪回,沒辦法,還是繼續的六道輪回,未出叁關,仍落叁界。欲界,色界,無色界,“煩惱未斷,轉生即迷”這一句話很重要的,我們要沒有斷煩惱,又沒有往生極樂世界,你慘了,一轉世就迷了,今天你哪一個人不聽到正法他可以自己覺悟的,NO!我告訴你,一個都沒有,包括美國總統,包括中華民國總統,包括那一些皇帝,沒有一個開悟的我告訴你,除了雍正皇帝開悟,雍正皇帝是開悟的人,他修行,修禅的,每天都用功,雍正在修行的時候,根據記載,他參的時候,那個師父當做不認識他,他有化作一個平民去參,他的上人故意說:我就告訴你,你七天沒有開悟,你自己了斷好了,他師父故意氣他,他哪裏知道,他上人是大徹大悟的人。他全身冒汗,我當皇帝從來沒有人敢對我這樣子的,要是我怎麼樣,我要殺掉這個和尚,後來觀照,觀照,七天以後,大徹大悟了,感謝他的恩師。明朝跟清朝很多都修禅還有密宗的,像明成祖就拜班禅,喇嘛這一類,都是以他爲國師。這明成祖每次要攻打的時候,這個密宗的上師就告訴他,不可以用這種方式的,就救了很多,很多的生靈。所以,如果做總統,來拜我做師父的話,我也告訴他:不可以用武力解決。轉生即迷。`“隔陰之昏,入胎之昧”隔陰就是轉世,就昏了,入胎之昧,你一進入母胎裏面就忘記前世了,“博地凡夫,安免隨流”怎能免這個生滅的流轉呢?“娑婆濁世,分段生死,壽命短促,惡緣纏繞”尤其是現在,惡緣是特別多,以前鄉村生活很單純,現在是惡緣纏繞,“衆苦逼迫,其心怯弱”一碰到苦了,就退道心了…
《宇宙萬有本體論(17)》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