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祖複曰:】五祖又這樣講了,又再說了:】昔達磨大師初來此土,】【人未之信,故傳此衣以爲信禮】,也就是說,五祖現在要傳衣給六祖,現在他就解釋傳衣的因緣,爲什麼要傳衣跟缽呢?過去達磨祖師在梁武帝時來到中國,人們一般並不了解他的功夫到哪裏,下一代的人也無法相信他是祖師大德,所以因爲人不信,因此就藉著傳衣跟缽來作爲相信的東西,證明確有其事。上次有人要叫我接天臺、接華嚴、接禅宗,也不記得要我接幾種祖師了。他都有一張用布寫的,用布寫著第一代祖師、第二代祖師、第叁代……傳到現在不知道第幾代了,要叫我接,我說:接哪個?還是認真講經比較重要。也不是說接到哪個,就表示生死已經自在了,當然那是一種表信、相信,對過去的一種尊重,不然大家都能自稱是第幾代祖師了,因此爲了使人相信,所以就這樣傳下來,到今天還是這樣相傳,到目前來說,還是這樣傳下來。所以】代代相承】。】法則以心傳心】,法必須以心來印心,】皆令】自悟自解】。】這四個字也是對修行很重要的。但是我們都是依靠別人,現在六祖爲我們開示:五祖也對我們開示,教我們自己開悟,意思就是說,智慧就是存在我們自心,你要自己悟,自己去解。簡單來說,繩子是自己打結的,你就要由內心自己解,自悟自解,這才是究竟的。】自古佛佛惟傳本體,】自過去以來,佛皆傳本性的東西,唯有這個佛性明心見性,佛性清淨心的東西,就是我們本來的面目。】師師密付本心。】每一代祖師密付,一代傳一代、一代傳一代,交代下來的就是什麼呢?就是我們這個本性,本心就是我們清淨的本性。衣爲爭端,衣有時候是門爭的開始,你要如何證明這個人有沒有開悟呢?所以認爲拿到祖師衣的人,就認爲非常光榮,事實上下他本身若沒有大徹大悟,拿這件衣也沒有用。但是沒有幾個人有這種修養,他明明沒有開悟,他拿到祖師衣,他也是能夠炫耀。或是大德供養,這個師父若是不知道,無法印證他是不是有大徹大悟,就將衣傳給他,而這個人名利心未斷,既然名利心未斷,當他拿到衣缽後,大家知道他接到衣缽了,就認爲:這個人絕對很有修行。因爲衣是表示信物,就開始爭著供養。有些人爲了大德供養,要受人尊重,就搶那件衣,搶來搶去結果搶破了。有幾個真正有德行的人會說:我本身沒有大徹大悟,我拿這件衣,只是徒有其表,這樣也不適合,我只求能安貧、平凡的,安頓叁餐飽食就行了,因爲我們沒有大徹大悟,拿這件袈裟只是壞聖人信物,破壞了聖人的信物,我看沒有幾個人有這種修養。遇到賢人、自我慚愧的人,當然這就沒有問題,信物對他就沒什麼作用。但是無慚無愧的出家人,無慚無愧的出家衆,他拿到這個就去斂財,斂財騙衆生:我得到祖師衣了。然後衆生就很盲從、盲從。臺灣本身就是這樣,現在盲從的人就是很多。】衣爲爭端,止汝勿傳。】【止】就是到你這一代就停止了,你就不要再傳衣跟缽了,再傳下去的話,】若傳此衣,命如懸絲。】懸絲就是用一根細線,像女人的頭發很長用來綁東西,用細長的頭發來綁東西,輕輕一扯就斷了,命如懸絲,性命隨時都會消失,性命很容易就消失了。譬如我現在能夠很安心的睡覺,因爲拿到祖師衣跟衣缽,我就是第幾代祖師了,衣缽老是放在身旁,有一天會被誰殺死也不知道,沒多久就被人到處追殺了。所以這種東西,若傳此衣,命如懸絲。不需要!什麼人大徹大悟,就由什麼人得,有能者得之,有德者得之,你有能力的人,自然就能得到。所以我都不必接什麼祖師,都不必,平平凡凡的念佛,念佛到極樂世界。就算讓我做大叢林的祖師,若是不能了生死,拿這個也沒有用。就算送我一百張獎狀;或是祖師衣領了一百件,在八個宗派都是祖師,成爲八宗共祖好了,都尊稱我爲祖師,那也沒有用,生死的東西,不是看衣跟缽的東西,生死的東西,是要看真正的功夫。我們若是有這種共識,對外表的東西就不重要。想要紅祖師衣還不簡單,一件幾百元而已,自己去買就行了。須速去,】汝須速去,】要趕緊離去,五祖就告訴六祖:你要趕緊離開,】恐人害汝。】【能曰:】惠能這樣說:】向甚處去?】要往哪裏走呢?】祖雲:】五祖說:】逢懷則止,遇會則藏。】【懷】就是懷集縣,懷集這個集就是苦集滅道的】集】,懷集縣,你若是遇到懷集縣,你就趕緊停止。遇會則藏,你若是遇到四會縣,一二叁四的】四】四會縣,你就趕緊躲藏起來,這個就是你的因緣。】惠能叁更領得衣缽雲:】惠能,】能本是南中人,】惠能本來是南中,本來是嶺南人,嶺南人,獦獠獦獠,上星期有念過,這星期忘記念了。南中嶺南人這個獦獠,畜生的意思,不開化的民族。】久不知此山路,】他雖然開悟明心見性,那是本性的東西,不過對路並不熟,你若是要講本性,他樣樣都明白,不過他不識路,不知道山路要怎麼走,】如何出得江口?】要怎麼走才能通到江口呢?】五祖言:】【汝不須憂,】你不用煩惱,】吾自送汝。祖相送直至九江。】五祖就送六祖來到九江,】驿邊有一雙船子,】驿邊,這個】驿】是有一個典故的,過去的時候馬這樣跑跑……跑了二十公裏、叁十公裏,馬兒會累需要休息,要休息時就停下來喝水,現在所謂停在這個客棧、休息站,】驿】用現在的高速公路上來說,就是稱爲休息站。那麼要是以現在的海邊來說稱爲渡船頭。驿邊有一雙船只,就是說沿著海岸有渡船,那裏就是要上船的站,渡船頭。驿邊有一只船子,船的意思。五祖令惠能上船,】祖令惠能上船,】五祖就將橹,橹就是搖船的那個槳,叫做橹。橹自搖,】五祖把舻橹自搖。】自己要來劃動這只船。】惠能言:】【請和尚坐,】【弟子合搖橹。】【合】就是來幫忙,二人來幫忙搖這個槳,船都有槳。】五祖雲:合是吾渡汝,】這個要注意,這個】合】跟上面那個合意思又不同了,這個合是】應該】,應該是我來度你才對啊。所以連搖船都有禅機,邊搖個船都有禅機。五祖說他要搖船,六祖說:來!我來幫忙。五祖說:應該是我度你才對,因爲你會開悟是我教化你的,開示給你聽的。】能雲:】【迷時師度,悟了自度。】【度名雖一,用處不同。】祖師都是這樣,迷時師度,悟了時都自己度,像現在的衆生就不一樣了,都緊跟著,跟得緊緊的,他沒有說要自己自度,他都只想靠師父,只想靠師父:反正我全交給師傅就對了,師父你若是幫我超度,我就把財産登記給你。我就要一直等一直等,等他死了來領財産,這就是衆生的相,現在都是這樣,自己不修,只想靠師傅度他。而祖師是說,迷時當然是師父來度;悟到自己的本性,當然是要自己度。所以上次我才告訴諸位,我的東西就是你心中的東西;你心中的東西就是諸佛的東西,諸佛菩薩的東西就是祖師的東西;祖師的東西就是我心中的東西,完全無二無別,度名雖一,用處不同。】惠能生在邊方,】可見當時廣東省曹溪那個地方,也就是廣東省這個地方,這個獦獠,嶺南這個地方,是非常的邊地、沒落。因爲當時不像北京或是南京,或是大都會。因此惠能生在邊方,】語音不正,】語音不正就是連說話都不是很清楚。若是說話不是很清楚的我們這裏也很多,高雄、嘉義的國語語音不正,都是這樣,都是這樣:】我我我】【我們我們大家都是中國人】,有些人不會說,照理說是:大家都是一家人,他卻講成:我們大家都是人。所以文法不正確,語音了不正。所以有些人在講國語哦,還是別講,講臺語反而比較正確。】蒙師付法,今已得悟,】師父慈悲付法衣給我,我已經得悟,】只合自性自度。】【祖雲:如是如是。】【以後佛法由汝大行。】大行就是大興盛,大興盛,不是說你很會修行,不是這個意思。以後佛法由你大興,】汝去叁年,吾方逝世。】你看叁年後的事,五祖已經知道叁年後他要入涅磐了,很厲害!大徹大悟的人,何時要回去都知道,修行已經修到無所著了。吾方逝世。】汝今好去,】【努力向南,】也就是你現在要趕緊離去的意思,認真向南走,】不宜速說,】不能急急忙忙的就要講經說法,因爲若沒有遇到因緣,你硬是要講經說法,有時會破壞因緣,性命很可能就消失了。】佛法難起。】佛法不容易宣說,難起就是不容易宣說,】能辭違祖已,】辭,告辭,向五祖告辭,】發足南行。】發足就是啓程,南行就是往南一直走。】兩月中間,至大瘐嶺,】必須要二個月,這必須要以二個月的路程,才能到江西的大瘐嶺,也就是要走二個月,不論是坐船、走路,這樣輾轉跋涉。所以這個就是說:你向南走,需要二個月的時間,你才能達到江西的大瘐嶺。】五祖歸,數日不上堂。】既沒有過堂、也沒有上禅堂,完全沒有,】衆疑詣問曰:】奇怪了!】和尚少病少惱否?】師父爲什麼都沒有出來呢?五祖就說了,】曰:病即無,】生病倒是沒有,】衣法已南矣!】已經傳到南方了,生病倒是沒有,衣跟法已經傳到南方了。】問:誰人傳授?】是什麼人接受這種傳授,接受五祖的衣缽呢?】曰:能者得之。】惠能這個人得去了。】衆乃知焉。】大家都知道了。】逐後數百人來,】逐就是追逐,在後追趕的有數百人,只爲有拿件衣服,要是我就丟給他,我就幹脆自己去買一件,這麼辛苦,幾百人搶這件衣服,太辛苦了!去流通處買到處都有。大陸可能沒有流通處,現在流通處很方便,想做祖師,衣服隔壁買就有了。】欲奪衣缽。】幾百個人都想奪這個衣跟缽,有一個俗姓:有一個出家人,】一僧俗姓陳,】姓陳,名叫做惠明,】名惠明,】還未出家以前,】先是四品將軍,】就是還未出家以前是做四品將軍,從前的將軍總共分爲九品,九品將軍,他是第四品。那麼】性行粗造。】做將軍的人大多好殺,粗魯人,粗魯的人。性行粗造,他的行爲、個性都是很粗造,是個粗魯人。】極意參尋,】極意就是盡意,參就是參究追尋,就是說他…
《六祖壇經(2)》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