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六祖壇經(3)▪P4

  ..續本文上一頁是這個智慧心。【一即一切】你這個智慧心運用于一切行住坐臥,去來自由,爲什麼

  既有智慧的心,運用在這個世間,連死他都看得開,我們人最怕的就是死,連死他都看得開,你看!來去自由,別說你誹謗他,就算你贊欽他,他也是一樣。我也常說:凡夫就是整天替別人煩惱,呈者是整天替自己煩惱:我的生死;我的智慧是不是發出來了?所以我常說:衆生替人煩惱,還是免費的,沒有他的事,他也是整天煩惱。【去來自由,心體無滯,】心的本體,體就是我們的本性,心的清淨心從來沒有停頓。滯就是不通,無滯就是沒有不通,心體無滯,他的本性縱橫萬千,【即是般若。】就是般若。簡單來說,你是不是有明心見性?障礙不了你,就是有明心見性;障礙得了你,你就還未悟得。動態當中,沒有失去本性;靜態當中,沒有失去智慧心,這就是你本來的面目。【善知識!一切般若智,】【皆從自性而生,不從外入,】簡單來說,就是要自己悟,不能只靠別人一直教我們、一直教我們,我也常告訴諸位,我教這些徒弟,我早就對他們做過比喻,我這些徒弟,我都這樣告訴他們:你們要自觀自照,才能夠自在。徒弟若是整天都靠師父逼著在旁邊教的話,那就像判死刑,變成沒有用的徒弟,撿角,廢物了。那有人這樣的?佛陀那有整天跟在徒弟身旁逼他修行的,沒有人這樣子的。我都跟徒弟講得很清楚:你們心中有油,無量智慧的油,裏面有一支燈芯,你要自己觀照,啪,要將它點亮,自己的智慧要點燃。譬如說,你不將室內的燈火點燃,屋外的燈光雖然往裏面一直照,你始終不點亮油燈,自己不肯點燃,我就算一直照明,用很強烈的燈光照射,那盞油燈能夠點燃嗎?我問你!還是不能點燃,沒有作用。就是說我們每一個人都有智慧,每一個徒弟都有智慧,你要自觀自照自在,你不要整天只想靠師父,想了生死一定要靠自己。這間道場你想想看,每一個人都用智慧觀照,這些徒弟叁十幾個人散發出來的,大家都是本性的功夫,師父都不用講他們,我也不用太管他們,他就會把自己管得妥妥當當的,我老人家就長伸兩腳臥,睡到八點、九點,安閑無事,爲什麼?徒弟自己就會把自己管得清清楚楚了。這才是厲害,這才是真正厲害的師父,若是需要師父整天盯在後面,像這種徒弟也沒什麼用了,沒什麼用,沒什麼作用了,這種人教到死去活來也是沒有用,徒弟自己要會自動拜佛,自動修行,而不是整天還要師父喊他:法覺啊!去拜佛了!還要拜托他,拿香去請他,那就完了,這樣就淒慘了!教到這種徒弟也沒有用了。該做的事情做完、辦妥了,你就應該去拜佛,公事公辦,在家人也是這樣,你的般若智慧,我也告訴過你們,你本來就是具足,你今天來聽經聞法你就了解,要藉著善知識引導你,然後要自己點燃,點燃這一刹那就是自觀,自己觀照,自照,再來你就自在,我們就是缺少這種功夫,沒有自觀、沒有自照,當然你就不自在,一切般若智慧皆由本性出來,本性而生。不從外入,不能藉由外力,要自己點燃,點燃你心中的智慧,【莫錯用意,【不要用功用錯了,只是一直拼命拜佛、一直拼命拜佛,煩惱卻不斷,本性的功夫要拿出來,無是無非、無善無惡,無對立法,【名爲真性自用。】這才是真正本性的自用。一真一切真,【一真一切真,心量大事,不行小道。】心量大事,不行小道,指空心靜坐,百無所思,叫做小道,那個就不成器,小道叫做不成氣候,永遠不會成功,小道,空心靜坐。【口莫終日說空,心中不修此行。】不修此行,不修般若行,【恰似凡人自稱國王,終不可得。】【非吾弟子。】不是我的弟子。

  

【善知識!何名般若?】什麼叫做般若呢?【唐言智慧也。】智慧,【一切處所,】就是空間;【一切時中】就是時間,一切空間,一切時間,【念念不愚,】每一個念頭都不愚癡,那一種情形之下,才稱爲不愚癡呢?就是具足正知正見的人,才稱爲不愚癡,具足智慧之心的人,就是沒有愚癡。【常行智慧,即是般若行。】我們在修行,都是早上拼,晚上也拼,念咒念一整天、用功打佛七,什麼叫做修行嗎?【念念】不愚,是每一個念頭呢,是每一個念頭都在用功呢!現在這種用功不只是定早課跟晚課而已,是每一個念頭,起心動念都要注意,是不是真正的智慧呢?所以智慧心就是無所著的心,無所求的心。【一念愚,即般若絕。】我們一念愚癡,貪瞋癡若生起,般若智慧就消失。【一念智,即般若生。】我們若是有智慧,般若就産生。【世人愚迷,不見般若。】【口說般若,】嘴上說般若,【心中常愚。】爲什麼心中常愚呢?因爲我們過去錯誤的見解。一直習慣于自己的看法,而一直存在到今天。簡單來說,我們人就是死不認帳。有一個人偷牽扯了一頭牛,偷牽了別人一頭牛,被官府抓到了,抓到時問他:你爲什麼偷牽扯人家的牛?他說:我沒有啊,我哪有偷牽牛?你明明就偷牽了牛,還說你沒有?他就說了:我說看樹幹上綁了一條繩子,我只是牽這條繩子來,我怎麼知道繩子後面會跟著一頭牛?反正明明是偷牽牛,他就狡辯只是要拉繩子,很會強辯。有一個竊賊偷東西被逮到了,法官就拍板問了:你爲什麼作賊?他說:我沒有啊,來!把證明調出來,叁個證人就出來了,法官問:他是不是賊?證人說:是啊,你看!有一個人說你是賊了。又問:他是不是賊啊,是啊!第二個人說:是啊,他是賊啊。第叁個也說:他是賊啊。叁個人都說你是賊,你還有什麼話說?他說:報告判官!我可以調六個人來,證明我不是賊。就叫他的朋友來,證明他不是賊,若是要比賽人多,就用這樣比賽了。所以我們人都想掩蓋無知,明明不對就不對,還常常要假借理由、爭辯。沒辦法,所以說:心中常愚。所以放縱我們的習慣、放縱我們的錯誤。【當自言我修般若,】【念念說空,不識真空。】念念,我們講經說法,若是對人開示都說是空,但是不識真空,他不了解真空的本性是什麼?真空,什麼叫真空?要注意!絕對的境界,沒有任何條件的解脫,叫做真空,不借重任何條件,不在任何的環境之下,他都可以解脫,並不是說今天我環境好、我心情好才叫做解脫。所以說開悟的聖者,輪刀上陣一樣見性,刀在頭上飛來飛去,他照常是明心見性,爲什麼?他證悟了畢竟空,無四相,無我相、無人相、無衆生相、無壽者相,輪刀上陣,同樣明心見性。所以真空就是不必藉著任何條件,他絕對解脫,當下就是解脫。而我們就是藉著什麼呢?藉著因緣:藉著好的條件、環境,心情比較好,所以真空叫做絕對的解脫。【般若無形相,】般若是無形相的東西,【智慧心即是。】什麼叫般若?般若是無形相的,智慧心就是我們的般若,簡單來說,你若是有智慧,你就是般若。這個智慧就是四個字能解決,【無著無求】名智慧,對這個世間無所求、對這個世間無所著,無所求、無所著,就是構成最大的智慧。用這四個字才能形容智慧心。【若作如是解,即名般若智。】【何名波羅蜜?】這是印度語,西國語就是印度,印度在中國的西邊,從前中國稱爲東震,或是稱爲神州,【此西國語,】【唐言到彼岸,】到彼岸就是智慧之岸,我們在此岸,此岸就是生死之岸;彼岸就是清淨涅槃之岸,到彼岸。【解義離生滅,著境生滅起。】他這句話意思:解義離生滅,就是說悟當下就是這個道理,了解這個道理,當下你就要離開生滅無常的執著。解義離生滅,解,你若是體悟到空的道理,你當下就要趕緊離開生滅,當然你若離開生滅就不著相,當然你若不著相,一切法就無障礙。

  

《六祖壇經(3)》全文閱讀結束。

✿ 继续阅读 ▪ 六祖壇經(4)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