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是这个智慧心。【一即一切】你这个智慧心运用于一切行住坐卧,去来自由,为什么
既有智慧的心,运用在这个世间,连死他都看得开,我们人最怕的就是死,连死他都看得开,你看!来去自由,别说你诽谤他,就算你赞钦他,他也是一样。我也常说:凡夫就是整天替别人烦恼,呈者是整天替自己烦恼:我的生死;我的智慧是不是发出来了?所以我常说:众生替人烦恼,还是免费的,没有他的事,他也是整天烦恼。【去来自由,心体无滞,】心的本体,体就是我们的本性,心的清净心从来没有停顿。滞就是不通,无滞就是没有不通,心体无滞,他的本性纵横万千,【即是般若。】就是般若。简单来说,你是不是有明心见性?障碍不了你,就是有明心见性;障碍得了你,你就还未悟得。动态当中,没有失去本性;静态当中,没有失去智慧心,这就是你本来的面目。【善知识!一切般若智,】【皆从自性而生,不从外入,】简单来说,就是要自己悟,不能只靠别人一直教我们、一直教我们,我也常告诉诸位,我教这些徒弟,我早就对他们做过比喻,我这些徒弟,我都这样告诉他们:你们要自观自照,才能够自在。徒弟若是整天都靠师父逼着在旁边教的话,那就像判死刑,变成没有用的徒弟,捡角,废物了。那有人这样的?佛陀那有整天跟在徒弟身旁逼他修行的,没有人这样子的。我都跟徒弟讲得很清楚:你们心中有油,无量智慧的油,里面有一支灯芯,你要自己观照,啪,要将它点亮,自己的智慧要点燃。譬如说,你不将室内的灯火点燃,屋外的灯光虽然往里面一直照,你始终不点亮油灯,自己不肯点燃,我就算一直照明,用很强烈的灯光照射,那盏油灯能够点燃吗?我问你!还是不能点燃,没有作用。就是说我们每一个人都有智慧,每一个徒弟都有智慧,你要自观自照自在,你不要整天只想靠师父,想了生死一定要靠自己。这间道场你想想看,每一个人都用智慧观照,这些徒弟三十几个人散发出来的,大家都是本性的功夫,师父都不用讲他们,我也不用太管他们,他就会把自己管得妥妥当当的,我老人家就长伸两脚卧,睡到八点、九点,安闲无事,为什么?徒弟自己就会把自己管得清清楚楚了。这才是厉害,这才是真正厉害的师父,若是需要师父整天盯在后面,像这种徒弟也没什么用了,没什么用,没什么作用了,这种人教到死去活来也是没有用,徒弟自己要会自动拜佛,自动修行,而不是整天还要师父喊他:法觉啊!去拜佛了!还要拜托他,拿香去请他,那就完了,这样就凄惨了!教到这种徒弟也没有用了。该做的事情做完、办妥了,你就应该去拜佛,公事公办,在家人也是这样,你的般若智慧,我也告诉过你们,你本来就是具足,你今天来听经闻法你就了解,要藉着善知识引导你,然后要自己点燃,点燃这一刹那就是自观,自己观照,自照,再来你就自在,我们就是缺少这种功夫,没有自观、没有自照,当然你就不自在,一切般若智慧皆由本性出来,本性而生。不从外入,不能藉由外力,要自己点燃,点燃你心中的智慧,【莫错用意,【不要用功用错了,只是一直拼命拜佛、一直拼命拜佛,烦恼却不断,本性的功夫要拿出来,无是无非、无善无恶,无对立法,【名为真性自用。】这才是真正本性的自用。一真一切真,【一真一切真,心量大事,不行小道。】心量大事,不行小道,指空心静坐,百无所思,叫做小道,那个就不成器,小道叫做不成气候,永远不会成功,小道,空心静坐。【口莫终日说空,心中不修此行。】不修此行,不修般若行,【恰似凡人自称国王,终不可得。】【非吾弟子。】不是我的弟子。
【善知识!何名般若?】什么叫做般若呢?【唐言智慧也。】智慧,【一切处所,】就是空间;【一切时中】就是时间,一切空间,一切时间,【念念不愚,】每一个念头都不愚痴,那一种情形之下,才称为不愚痴呢?就是具足正知正见的人,才称为不愚痴,具足智慧之心的人,就是没有愚痴。【常行智慧,即是般若行。】我们在修行,都是早上拼,晚上也拼,念咒念一整天、用功打佛七,什么叫做修行吗?【念念】不愚,是每一个念头呢,是每一个念头都在用功呢!现在这种用功不只是定早课跟晚课而已,是每一个念头,起心动念都要注意,是不是真正的智慧呢?所以智慧心就是无所着的心,无所求的心。【一念愚,即般若绝。】我们一念愚痴,贪瞋痴若生起,般若智慧就消失。【一念智,即般若生。】我们若是有智慧,般若就产生。【世人愚迷,不见般若。】【口说般若,】嘴上说般若,【心中常愚。】为什么心中常愚呢?因为我们过去错误的见解。一直习惯于自己的看法,而一直存在到今天。简单来说,我们人就是死不认帐。有一个人偷牵扯了一头牛,偷牵了别人一头牛,被官府抓到了,抓到时问他:你为什么偷牵扯人家的牛?他说:我没有啊,我哪有偷牵牛?你明明就偷牵了牛,还说你没有?他就说了:我说看树干上绑了一条绳子,我只是牵这条绳子来,我怎么知道绳子后面会跟着一头牛?反正明明是偷牵牛,他就狡辩只是要拉绳子,很会强辩。有一个窃贼偷东西被逮到了,法官就拍板问了:你为什么作贼?他说:我没有啊,来!把证明调出来,三个证人就出来了,法官问:他是不是贼?证人说:是啊,你看!有一个人说你是贼了。又问:他是不是贼啊,是啊!第二个人说:是啊,他是贼啊。第三个也说:他是贼啊。三个人都说你是贼,你还有什么话说?他说:报告判官!我可以调六个人来,证明我不是贼。就叫他的朋友来,证明他不是贼,若是要比赛人多,就用这样比赛了。所以我们人都想掩盖无知,明明不对就不对,还常常要假借理由、争辩。没办法,所以说:心中常愚。所以放纵我们的习惯、放纵我们的错误。【当自言我修般若,】【念念说空,不识真空。】念念,我们讲经说法,若是对人开示都说是空,但是不识真空,他不了解真空的本性是什么?真空,什么叫真空?要注意!绝对的境界,没有任何条件的解脱,叫做真空,不借重任何条件,不在任何的环境之下,他都可以解脱,并不是说今天我环境好、我心情好才叫做解脱。所以说开悟的圣者,轮刀上阵一样见性,刀在头上飞来飞去,他照常是明心见性,为什么?他证悟了毕竟空,无四相,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轮刀上阵,同样明心见性。所以真空就是不必藉着任何条件,他绝对解脱,当下就是解脱。而我们就是藉着什么呢?藉着因缘:藉着好的条件、环境,心情比较好,所以真空叫做绝对的解脱。【般若无形相,】般若是无形相的东西,【智慧心即是。】什么叫般若?般若是无形相的,智慧心就是我们的般若,简单来说,你若是有智慧,你就是般若。这个智慧就是四个字能解决,【无着无求】名智慧,对这个世间无所求、对这个世间无所着,无所求、无所着,就是构成最大的智慧。用这四个字才能形容智慧心。【若作如是解,即名般若智。】【何名波罗蜜?】这是印度语,西国语就是印度,印度在中国的西边,从前中国称为东震,或是称为神州,【此西国语,】【唐言到彼岸,】到彼岸就是智慧之岸,我们在此岸,此岸就是生死之岸;彼岸就是清净涅槃之岸,到彼岸。【解义离生灭,着境生灭起。】他这句话意思:解义离生灭,就是说悟当下就是这个道理,了解这个道理,当下你就要离开生灭无常的执着。解义离生灭,解,你若是体悟到空的道理,你当下就要赶紧离开生灭,当然你若离开生灭就不着相,当然你若不着相,一切法就无障碍。
《六祖坛经(3)》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