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失了。”
在一般人的眼光,大都會以爲子貢做善不領賞金是廉潔的好事,子路接受贈牛是不高尚的事,但孔子的看法卻與衆不同,反而稱贊子路、責備子貢。這是孔子十分高明的地方。
所以判斷善事不可以根據表面的行爲,而要考慮它的流弊;不可只看現在,要看將來的結果;不可只看個人的得失,需看對大衆的影響。非善的其他例子多得很,例如:不應該的寬恕,過份稱贊別人,爲守小信而誤大事,寵愛小孩而成大患......等。(了凡四訓語譯)
六、偏善:以惡心來行善事,叫做“正中偏”。例如:明朝的宰相呂文懿公辭職返鄉後,鄉民都很尊重他。有一天一個鄉民酒醉後卻罵他一頓。當時他認爲那鄉民講酒話因此不去計較。沒想到一年後,這人愈變愈壞,終于犯上了死刑罪。呂公才後悔地說:“當初我的寬宏大量害了他,假如稍微給他教訓一下,也許那醉漢今天不效于犯了大惡。”
正善—以善心來行惡事,叫“偏中正”。例如某地有次饑荒,暴民白天公然搶糧。富家告到官府,官府卻一概不理,于是暴民便愈放肆,變本加厲,那富家逼不得已,只好私自懲治暴民,鄉裏才平靜下來,不教演成大亂。
七、半善—沒盡心盡力行善,又著善相。滿善—全心全力行善,不著善相。
譬如,從前有一位女子,到廟裏去燒香,想施舍家境又困難,找遍身上只發現兩文錢。她就把這兩文錢全部捐獻,但是廟裏面的住持高僧還親自替她誦經忏悔祈福,後來她被皇帝選入皇宮。她富貴以後就帶了數千金來原先那個廟裏捐獻,主持高僧只派徒弟替她祈福回向。因此她就問這是爲什麼。那高僧說:“以前你的施舍雖然小,但心意真切,非老僧親勞不足以報答。今天你捐獻的雖多,卻不如從前真誠,所以有人代勞就行了。”
八、大善—利在天下,雖少而大。小善—利在自己,雖多而小。
九、難善—以多年的積蓄施給可憐的窮人。易善—送小禮物給親朋好友。
十、急善—濟人危急,放生救命。緩善—撿路邊的小紙屑。
十一、悲善—雪中送炭,憐憫貧苦病人。敬善—恭敬父母尊長,良師聖賢。平等善—隨緣行善,不論對象的貧富愚智。
十二、常善—時常行善,精勤不懈。間善—心血來潮,偶而行善,忽勤忽怠。
△我們的善行或可稍停,善念則必定不可間斷。這道理還盼望諸君深思!
△每天都以十塊錢行善,其功德勝過每個月月底花叁百塊錢行善。因爲前者比較能夠養成習慣。
十叁、歪善—行善時我見未泯,善相不忘。圓善—行善時人我平等,不著名相。
十四、下善—關懷自己的子女或親友,本應如此。中善—關懷陌生人,勉強可以。上善—關照自己怨仇,難能可貴。
請注意:對父母師長聖賢不敬是大惡。對陌生人不敬是中惡。對怨仇不敬是小惡。
十五、淨善—沒有造作和企求的是淨善。染善—有所造作和企求的是染善。
△染善心裏有煩惱,功德福報少。淨善心裏沒有負擔,功德福報無量無邊。
第六章 改造命運的方法
甲、一般的方法
一、明辨善惡
一切凶苦都是由惡業來的。因此要避免倒黴的事情發生就必須不造惡業,。要不造惡業則必須明辨善惡。譬如要除去心地中的惡草,先得知道惡草長成什麼樣子。要在心地播種良善的好花,也需先了解好花的形態和灌溉的方法。
要判斷善惡最好以聖賢的經典爲主。例如:自知錄、太上感應篇、安士全書、文昌帝君陰骘文、業報差別經、在家律要廣集等都是值得精讀的好書。
下面舉一些實例來說明:
1、殺害一條人命是一百個過。沒殺死而生病是五十個過。殺害禽獸每一條命是十個過,害而不死是五個過。
2、墮胎是二十個過。
3、心中生起損害別人的念頭,每一人爲一個過。害人的事完成後,每一人爲十個過。
4、故意殺害有反抗能力的動物,每一條命是二十個過。誤殺則每一條命是五個過。
故意殺害沒有能力反抗的動物,每一條命是十個過。誤殺則每一條命是二個過。故意殺害小動物,每一條命是一個過。誤殺則每十條命是一個過。
故意殺害極微小的動物,每十條命是一個過。誤殺則每二十條命是一個過。
(自己親自去殺、叫別人殺、贊助別人毂、殺來吃或配藥、養大賣給別人殺......的罪相同。)
5、故意殺害對人類有害的動物,每一條命是一個過,誤殺每十條命是一個過。
6、看見別人殺害動物,不去援救,依照上面所記載的過失減少一半。(沒有辦法救的,不犯過。)
7、看見別人殺害動物,沒有辦法救而不生慈悲心,是二個過。
8、耕牛、家犬、家馬,老了或生病死掉以後,拿肉去賣錢,大條命是十個過,小條命是五個過。
9、用慘酷的方式去烹煮煎烤活生生的動物,使動物受極大的痛苦,每一條命是二十個過。例如活煮魚鼈螃蟹。
10、釣魚、打鳥等使動物受傷而沒有死,每一只動物五個過。因而致死的罪過與殺害動物一樣。
11、因爲做善事,例如修橋、鋪路、建寺、造塔等無意中誤傷到小蟲等動物,不算過。但仍需要忏悔或造福資薦。
12、把禽獸關在籠子裏,每一天一個過。
13、遇見窮苦、饑、餓、寒、凍的人,沒加以救濟。每一個人是一個過。(沒有錢財救濟者,不犯過。)
14、欺侮損害聾子、瞎子、病人、愚人、老人、小兒,每一人是十個過。
15、生重病的人來求救而不加以援救,每一個人是二個過。生小病的人向你求救而不加以援救,每一個人是一個過。(沒錢醫救,或不懂醫術的人不犯過)
16、看見別人有憂愁,不幫他解除,是一個過。反而心裏高興,是兩個過。更增加他的憂愁,是五個過。
17、看見別人損失利益,心生歡喜,是兩個過。
18、看見別人富貴,希望他貧窮下賤,五個過。
19、開饑荒時,囤積米糧,擡高米價,是五十過。
20、倚勢強占別人的田地房産,每值一百錢是十個過。賤價強買,每百錢是一個過。
21、放火焚燒山林,五十個過,假如因而損害到人,每一命五十個過,損害到禽獸,比照前述殺害動物罪論計。假如他焚燒山林的本意是要燒人,每燒死一條人命,一百個過。
22、挖掘別人墳墓,丟棄其遺骨,每一個墳墓是五十個過,把別人的墳墓弄平,每一個墳墓是十個過。
23、居高官輕易斷送了下屬的前程,每一個人叁十個過。
以上所舉的例子都是自知錄中有關仁慈方面的一部份而已,但它比起一般人所說的“仁”可要具體多了。
自知錄是明末高僧蓮池大師增訂太微仙君的功過格所成的。所以可靠性相當高。下面我再舉一些功過的例子如下:
1、被父母親責罵,生憤怒或憎恨心,一個過。
2、父母有過失,不能運用善巧的方法加以勸導。每一件事情一個過。
3、誦經每差一字一個過,漏一個字也是一個過。誦經時心中打妄念,五個過。想到惡事,十個過。講善事一個過。起身迎接賓客,二個過。不依照儀式隨便誦經,五個過。誦時發怒,十個過。罵人,二十個過。打人,叁十個過。吃葷辛後沒漱口就誦經,每誦一卷一個過。
4、平日吃肉,每吃一次一個過,吃耕牛、家犬、家馬的肉,每吃一次叁個過。六齋日吃肉,每吃一次二個過。食肉以後上佛殿,一個過。飲酒和五辛的過失同吃肉一樣。
5、開酒店,每來一個人喝酒就一個過。販賣屠刀、漁網、釣竿、殺蟲劑,每值一百錢一個過。
6、有功歸己,有過推給別人,每一件事兩個過。有過自己承認,有功讓給別人。每一件事二個善。
7、忍受別人無理打罵,每一件事一個善。
8、撿到東西送還原物主人,每值一百錢一個善。
9、與人相處,常爲別人著想,不爲自己著想,每一天一個善。只爲自己設想,不爲別人設想,每天一個過。
10、救病藥方,不肯傳給別人,每五個方一個過。
11、有恩不報,一件事情一個過。有怨必報,每一件事情一個過。報怨報得太過份,十個過。因而致死,一百個過。
有恩必報,一件事情一個善。有仇不報,每一件事一個善。
12、遺棄字紙,每十字一個過。
13、邀人賭博每一次一個過。勉強邀不好賭的人參加賭博,每一次五個過。設賭場抽頭,每抽一百錢兩個過。
14、勸導青年人除去煙酒嫖賭等壞習慣,每一人十個善。
15、見良家婦女美色起私心,二個過。
16、借人財物,如期而還,不過時日,一個善。
17、弟子有過不加以教誨,小事是一個過。大事是十個過。
18、隱人善,一件事一個過。揚人惡,一件事一個過。爲除害救人而說出別人的罪惡,不犯過。
二、察覺心念
我們應時時反省,檢點一天當中起了多少善念、多少惡念、多少無善無惡的雜念。好比農夫要使田地上的作物成長得順利,就必須常檢查田地中是否有雜草出生或野兔來偷食。所以古今中外的聖賢都教人檢察自己的心念、行爲和語言。例如:曾子每天反省叁次,宋朝太子的老師趙閱道每天的所作所爲,到了晚上,一定燒香禀告天帝,凡是不敢禀告蒼天的事情,絕不敢做出來。
時常察覺心念,才能進而止惡行善。這就是陳希夷先生在心相篇所說的
“知其善而守之,錦上添花。
知其惡而不爲,禍轉爲福。”
叁、忏悔業障
忏悔是舍棄惡業必經的過程。要除去惡業,必須先澈底明白惡業的害處,然後心中才會對壞事情深惡痛絕。這麼一來,要改過就容易多了。
忏悔等于是把心地中的雜草和毒樹的根部挖起來曬太陽。心地中的雜草和毒樹被連根拔起後,當然會枯萎而死。忏悔一定要向別人公開忏悔才有效果。自己一個人私底下躲在暗室裏忏悔,效果可就差多了。因爲罪惡這種東西很像樹根一樣,你越隱藏罪惡,越不敢把自己所犯的過錯告訴別人,那罪惡的根就越往下紮,而且越紮越緊。一旦你勇于向大衆承認錯誤,那罪惡的行爲就會立刻停止紮根或蔓延。所以佛…
《改造命運的原理與方法 (陳柏達居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