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相應的資源,資源從何而來?雖然人們有能力探尋各種資源,但最好的旅遊資源還是曆史中保留下來的傳統的東西。事實上,在今天的中國,沒有比佛教文化更好的旅遊資源了。其實,發展佛教旅遊觀光事業也許是目前佛教文化資源開發的一個最現實也最易見實效的途徑和方法。這也是因爲包括佛教在內的傳統文化長期被邊緣化,人們對它缺乏基本的認識和理解,短時期要人們對佛教文化資源的博大精深有深刻的理解和把握並給予很好的開發運用是不現實的,而且今天人們能看得見的佛教存在也主要是一些有形的東西,比如佛教寺院、建築、神像、石刻、法器、經書、法事活動等,而這些有形的文化資源也正好是具有極大觀光價值的資源。讓人們去直觀地感受到佛教恢弘精致的建築、莊嚴神聖的神像、完美多樣的藝術、充滿內涵的儀式、博大精深的經典等豐富多樣的內容,並得到心靈的洗禮和淨化,也是非常有意義的觀光項目,可以使身心都得到頤養。當然,在這過程中,也可以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並有利于佛教事業的發展和整個社會的發展。
4、發展佛教文化養生事業
開發佛教文化資源還可以借助佛教的養生保健資源發展佛教文化養生事業。佛教雖然也包含大量的養生保健的理論和方法,甚至在醫學上也有不小的貢獻,但佛教組織畢竟不是社會醫療保健機構,所以並不適合像建立醫院、診所那樣的醫療衛生機構,而更適合的是從思想文化的角度來開展文化養生事業。所謂文化養生就是主要從思想價值的角度來調整人的身心以促進人的身心健康。實際上這也是佛教的優長所在。而佛教文化養生事業的開展則可以采取讀經班、禅修、佛教文化夏令營、佛教生活體驗等方式。
5、發展佛教慈善公益事業
佛教文化資源開發還有一個重要的途徑和方法就是大力發展佛教慈善公益事業。通過建立各種佛教慈善公益組織,激發佛教界和社會各界的愛心,將更多的社會資源吸引到慈善公益事業上,使更多的人得到關愛和幫助。可以說,在當前,大力發展佛教慈善公益事業既是和諧社會建設的急切需要,也是佛教事業發展本身的需要,因爲佛教精神和價值的體現絕不僅僅是在寺院的講經說法中,更應該體現在對社會大衆的關愛和幫助中,而最好的方式就是開展佛教慈善公益事業。在這方面,臺灣佛教界堪爲典範,值得我們好好借鑒學習。
四、佛教文化資源開發應堅持的幾個原則
在當前的佛教文化資源的開發中,應該說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暴露出了一系列問題,爲了更好地搞好佛教文化資源開發,我以爲堅持以下四個基本原則是必要的:
第一,佛教文化資源開發應以佛教界爲主導,以佛教事業爲根本依托,以弘揚佛法爲根本宗旨。
佛教文化資源開發不應該是佛教文化資源的外部運用,而應該是佛教事業發展的自然結果。事實上,要使佛教文化資源成爲當今社會取之不盡的精神源泉,就必須有佛教事業作爲其依托,這樣,佛教文化資源才是具有現實承載基礎的文化存在,而不會是一種虛幻的空中樓閣,它也才有活水源頭,才有現實生命力和現實魅力。所以,開發佛教文化資源必須以佛教界爲主導,以發展佛教事業爲根本,以弘揚佛法爲根本宗旨。事實上,只有通過佛教界的努力,使佛教事業得到健康發展,佛教文化資源也才可能成爲真正有價值的精神資源,其文化資源的真正意義和價值也才有可能有效地開發出來。那種以爲可以不依托佛教界,不發展佛教事業,而僅僅依賴一些外在的捷徑就可以有效地開發佛教文化資源的想法是幼稚錯誤的,按這樣的思路來開發最終也是不可能成功的,甚至會損害佛教,損害佛教文化資源,還可能把它搞成一種負的文化資源。
第二,佛教文化資源開發應嚴格按照佛教的精神和價值進行,堅決避免商業化傾向。
佛教文化資源開發從根本上說是佛教精神和價值的弘揚,而不僅僅是佛教現實資源的功利運用。所以佛教文化資源的開發必須遵循佛教的精神和價值進行,以弘法利生、服務大衆爲根本宗旨,避免將其作爲一種單純營利的商業活動。佛教文化資源開發只能在佛教精神和價值的弘揚中自然地帶來現實利益,而不是人爲地去追求現實利益。如果把佛教文化資源的開發看成是佛教文化資源的功利運用,變成一種純粹的商業活動,最終必然會演變成一種利用佛教,消耗佛教,最終損害佛教的活動,從而使佛教文化資源開發成爲一種短期的,無持續性的破壞性開發。這是佛教文化資源開發中最應該避免的傾向。
第叁,佛教文化資源開發應多方面配套進行,注重綜合效應。
佛教文化資源包含了多個方面,而且它們之間是相互關聯的,所以佛教文化資源開發不應該只是某一方面的單一開發,而應該從多個方面進行配套開發。這樣不僅整體的開發成本會大大降低,避免某些佛教文化資源的浪費,更重要的是它能使佛教文化資源得到完整的運用,産生更好的社會綜合效應,真正體現佛教的完整社會功能,使其爲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做出它應有的貢獻。今天許多地方所做的佛教文化資源的單一旅遊開發顯然值得進一步豐富完善。
第四,佛教文化資源開發應堅持在繼承保護基礎上進行開發。
佛教文化資源是寶貴的傳統曆史資源,它具有曆史的唯一性和不可再生性,尤其是一些有形的佛教文化資源更是如此。如果我們不尊重它,不保護它,而毫無顧忌地開發運用,必然導致它的被消耗,被損傷,被破壞,甚至導致它的消失。這種狀況是我們所不願看到的,也是決不能允許的。正因爲如此,所以佛教文化資源的開發應堅持繼承和保護優先的原則,先原原本本地將佛教文化資源繼承保護下來,在不損害、不改變的前提條件下進行資源的開發運用。如果有可能導致資源的損傷和破壞,甯願暫時不開發,除非找到有效的保護方法和機製。不能提倡先開發再保護或在保護中開發,特別要警惕開發建設中所帶來的對傳統佛教文化資源的破壞,更要堅決避免爲了短期利益而進行的破壞性開發。
《佛教文化資源開發探討(楊玉輝)》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