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樣才有力氣打人啊,要保護自己啊,不然一副矮冬瓜的模樣,馬上就被劈成二半,丟下去熬湯。所以他們爲了女朋友吵得不可開交,驅使,甘受驅使。所以我們人很無知、很幼稚,到大學時我已經學佛了,參加舞會的心境就不一樣了,參加舞會時,就帶著念珠去了,帶著念珠去度化衆生了,去到那裏都念: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所以那時侯就清清楚楚了!所以我一生不曾跳過舞,不曾跳過舞,不過看他們如何擺動我就會跳了,那個很簡單,也沒什麼困難的,我只是不跳而已,因爲那也沒什麼意思,佛也教我們不能跳舞,所以不行。所以甘受驅使就是完全的受到欲望的引誘,內心的煩惱控製不住。【便勞他世尊從叁昧起,】所以要麻煩世尊由定慧叁昧而起,叁昧就是正定,佛入于這個定當中而起,當然佛是不起啦,只是說麻煩世尊,麻煩世尊由叁昧起,【種種苦口】苦口婆心,【勸令寢息,】【寢】就是止,趕緊停止這種錯誤的追求。【莫向外求,與佛無二。】所以我才說,學佛的人實在是很福氣、很幸福,幸福的家庭,所以學佛的人可以唱:我的家庭真可愛……..學佛的人才能唱這首歌,若是一般人唱是沒有用的,唱完沒多久就打架了。學佛的人若是唱:我的家庭真可愛,這就名副其實,因爲人人都有智慧,這太好了!像我們這個大家庭,我雖然沒有娶老婆,但是有叁十幾個孩子,有叁十幾個孩子,叁十幾個孩子都很乖,孩子都很乖,我這個當父親的人,我也不必操勞煩心,所以我的家庭真可愛。我現在要叫法觀,以後我們叁十幾個法師來唱這首歌,我們這個家庭太可愛了,大家都有智慧,大家都知道有生死,不會彼此幹擾,不然你看我這裏的徒弟,有哪個會打呼小叫的,你們看過嗎?沒看過嘛,是不是?就算吵架也不會讓你們看見。所以說學佛的人,就是有這種好處。所以我一直很歡喜,我常常說,我的生命已經很有價值了,我已經活得很有意義了,我已經活得非常非常的有價值了,就算我病苦再嚴重,我都很歡喜、很歡喜,爲什麼?就聽到佛法了嘛,那有什麼話講呢?看到祖師大德的這個經典,他吃的苦比我們更多。莫向外求,你就與佛無二。所以有一些信徒常會問:師父你有沒有欠缺什麼?我說:我沒有欠缺什麼。師父你想清楚,你還欠缺什麼?我說:就缺你用功念佛了!就是這樣而已,不然還缺什麼呢?不然換我問你:我還欠缺什麼?對不對?人到無求品自高啊,一個人對世間已經無所求了。【故雲開佛知見。】【吾亦勸一切人,】【于自心中常開佛之知見。】【世人心邪,】邪就是有所求的意思,因爲追求于外境,所以【愚迷造罪,】【口善心惡,】爲什麼說心是惡呢?【貪嗔嫉妒,】【讒佞】就是拍馬屁;這個佞打得不太像,讒佞,我慢,把自己擡得很高,自尊心,把自己擡得很高。【侵人害物,】這個【侵】就是傷人,傷害人家,動不動就傷害人家,我摸摸我自己的良心,我一生一世,我從來不傷害任何人,包括害我的人,師父到今天能夠做到我心裏沒有恨,我歡喜的接受,我能夠做到這樣,但是我無法做到像佛一樣還要去度他,想得美!你想害死我,我還要去度你?想聽就自己來,我只能做到這樣而已,因爲我不是聖人,沒辦法!你們要是有那種修養,有人要害死你,你還願意去度他,那我就沒辦法,你們去,費盡心機要害死我,還要我去度你,門兒都沒有!想聽就自己來。【自開衆生知見。】【若能正心,常生智慧,】你若能端正你的心,常常産生智慧,【關照自心,】【止惡行善,是自開佛之知見。】【汝須念念開佛知見,】【勿開衆生知見。】開佛知見是無所著,開衆生知見就是有所著,處處有障礙。【開佛知見,即是出世。】【開衆生知見,即是世見。】世見就是生滅啊、錯誤啊。【汝若但勞勞執念】勞勞意思就是說,你若是很勤勞,勞勞就是勞而再勞,就是很勤勞的用功,誦這個《妙法蓮華經》但是還執著自己的功德,這個念頭還放不下,你勞勞,你一直勤勞的念經,但是一直執著你念經的功德,所以傲視別人,【以爲功課者,】來當作自己的功課,以爲當誦這個《妙法蓮華經》當作是自己的功課,【何異牦牛愛尾。】這個牦牛我見過耶,在錄影帶裏面見過,在喜馬拉雅山上啊,這個海拔一、二千公尺,都有一種牦牛,這個牦牛這個尾巴很漂亮,很漂亮!這個牦牛就算你摸遍它全身,或是摸肚子都沒關系,或是摸摸牛頭也沒關系,唯獨不能踩到那一只尾巴,你要是踩到那一只尾巴,它一轉頭馬上就要戳你,爲什麼?那只尾巴就是它的生命,尾巴就是它的生命,這牦牛啊,你摸遍它全身都沒關系,就是不能摸到那只尾巴,摸到那只尾巴,就會要你的命,轉頭就要戳你了。所以就是執著的意思,牦牛愛尾就是很執著,很執著。【達曰:若然者,】【但得解義,不勞誦經耶?】若是這樣說,我了解道理就行了,我也不必誦經了。【師曰:經有何過,】經典有什麼過失呢?你誦經有什麼妨礙呢?了解道理的人,誦經怎麼會妨礙你呢?經有何過呢?經典有什麼錯誤呢?【豈障汝念?】怎麼會有障礙你念經呢?你念經還是照常念啊。【只爲迷悟在人,】 【損益由己。】損就是不善于應用叫做損,益,由心悟道的人叫做益。所以,【口誦心行,即是轉經。】口這樣念,心確實按照經典這樣去做,這就是轉經【口誦心不行,】你只是嘴上一直誦經………心中貪嗔癡、嫉妒、我慢不除,這樣就是被經典所傳,【即是被經轉。】聽吾偈曰:【聽吾偈曰:】【心迷法華轉,】心若是迷惑,你就是被《法華經》轉了,因爲你在誦經,自己認爲很了不起,【心悟轉法華,】《楞嚴經》裏面說:【若能轉物,即同如來。】你若是轉,你就跟佛一樣,心若悟,你就轉《法華》,心若不悟,你整天誦經也沒有用,沒有用!【誦經久不明,】誦經這麼久了,道理竟然不懂,【與義作冤家】,跟《法華經》的道理相遠背,作冤家,仇家就是作冤家,【與義作仇家。】與《妙法蓮華經》作冤家。《妙法蓮華經》是開、示、悟、入啊,而你現在是貪嗔癡具足,你卻執著經典,認爲你很了不起,佛是教你放下,你卻是執著,這樣豈不是與道理相反嗎?經典是要令你悟入,不是只讓你誦念的,你要誦念也無妨,你只要能悟入,誦經也無礙,與道理做這個冤家。【無念念即正,有念念成邪,】你若是無念,這個念就是正念,你若是有念,念念就變邪念,意思是說無念、無所著的念,這才是正念,有所執著的念,念念就變成邪,因爲每一念你都放不下,那麼你就落入生死的生滅法中。 【有無俱不計,】有念、無念完全放下,【長禦白牛車。】長禦,【禦】就是駕著,白牛車之【白】就是本來的清淨的意思,牛車就表示能夠忍辱負重。那麼白牛車這是出自《法華經》,《法華經》上,有羊車、有鹿車、有牛車、有大白牛車,叁乘叫做羊車、鹿車、牛車,一乘的、無上乘頓悟,這叫做大白牛車,就是實相法,諸佛之本,諸佛之本,叫白牛車。這個白是諸色之本,這個白色的色彩,你要調配什麼都可以,本性妙用無窮,就如同白色配任何的色都可以,白,白色是諸色之本。長禦白牛車;你就永遠的可以控製你本來的面目,永遠的顯現你清淨的本性,用白牛車來比喻人的本來面目。【達聞偈,】法達聽到六祖說此偈頌,【不覺悲泣,】不覺悲泣,非常感動,【言下大悟】所以大悟之人還是會哭泣的,歡喜的哭泣,得未曾有,言下大悟!【而告師曰:】【法達從昔已來,】法達從過去以來,【實未曾轉法華,】不曾轉過《法華》,雖然誦經誦了一千部,【乃被法華轉。】以此爲我慢嘛。【再啓曰:】又再請問:【經雲諸大聲聞乃至菩薩】【皆盡思共度量不能測佛智。】【今令凡夫但悟自心,便名佛之知見。】【自非上根,未免疑謗。】【又經說叁車,】【羊鹿之車,與白牛之車,】【如何區別?】【願和尚再垂開示。】【師曰:】【經意分明,】只因你自己迷了而已,【汝自迷背。】【諸叁乘人不能測佛智者,】【患在度量也。】【患】,就是錯在他用這個衡量的心,因爲度量簡單來說就不是用本性,用什麼呢?用意識,而意識是累積的經驗,當然我法二執就無法斷。所以一者是不可思議的本性,一者是有量的意識,那麼當然是無法測度的。所以【饒伊】【饒】就是就算是他【盡思共推,】饒伊就是說就算他盡其思維去推論,【轉加 遠。】只會離得愈遠,因爲本性不是你用推測所能及的。【佛本爲凡夫說,】佛本來爲凡夫而說,【不爲佛說。】我們在誦經也是一樣,所以外道常常說他不執著文字,笑我們佛教徒誦經,經典是佛說的,你爲什麼又誦給佛陀聽呢?不是!誦經是誦給自己聽。【此理若不肯信者,】這種道理若是不肯信,【從他退席。】【殊不知坐卻白牛車,】因爲你不肯信,你就退席,也就是退道,退席就是退道。你並不知道你本身你就是坐這個白牛車,意即佛乘就在你的心中,殊不知,你卻不知道,駕著這個白牛車,就在你現在你就開著白牛車啊。
《六祖壇經(8)》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