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他自己也說:「因爲是我啦!所以大家才會認爲這是大成就者的行爲,如果換成其他的法師或法王的話,那就會成爲大家的笑柄!」所以盡管這樣作怪,其實他本身是非常清楚的,他非常自在。不聽任何規儀的指揮,所以就一位悟空者而言,沒有由己不由己的問題。就好像油隨著水的波浪而流,可是永遠不會混在一起!
嘎瑪仁波切曾經說過:「剛來臺灣的最初一、兩年,雖然物質比較豐富,但施主們不順的時候,我們也跟著煩惱得很辛苦。後來才想開了,如果每天都這樣子煩惱的話,那麼大家就都別活了。」
這裏的「魔」是指一些「生前具有法力,卻未具慈悲心」的人。
* 由于他們的業力還不足于使他轉生地獄。
* 所以他們就留在人間傷害衆生。
* 在西藏,有一種叫「甲播」的魔。
* 他在成爲魔之前,是修行者,持咒、打坐,很厲害。
* 但他缺乏空性和慈悲心,因爲他前生的修持,使他的法力特別強大。所以當他爲害修行者時,一般都很難對治。
* 就好像:一個懷有絕世武功的壞人爲害人間一樣。
* 有些教派在關于修護法方面一直爭議不斷,有些人認爲這些具有法力的「護法」是妖魔,他們常常都會傷害修行者。
* 有些佛學者年紀輕輕就往生了。而且死法很淒慘。
* 所以這些魔,一般人是調伏不了的。
* 他們前輩子一生都在修煉、法力強大。只因爲他們沒有調伏自己的心,所以才會爲禍人間,因此你想用誦經、持咒、觀修本尊的方法去調伏他們是無法成辦的。
* 這些他比你更內行,唯一能調伏他們的--> 只有慈悲!
以前有一位高僧在某寂靜處安住,一個魔從遠方知道-這位高僧正在修法而向他飛來,高僧以他的神通力也知道「有一個魔撲向他而來」。于是修本尊法,當他修生起次第來觀想本尊時,這個魔幻化成「阿彌陀佛」坐在他本尊的上面。修行者于是心生慈悲的想:「你這個魔真是可憐,我再怎樣修本尊都無法調伏你,往昔以來你到底傷害多少衆生?到底造了多少業?」由于這個原故,他頂上的阿彌陀佛就變成一只鴿子飛走了,調伏惡魔的力量,不是來自于修本尊法,而是心中湧現的慈悲心。
魔力高強可以坐在本尊之上,只有慈悲心才能調伏一切衆生!
爲什麼說:「今生魔亦勤,誘墮大惡趣」呢?
很多惡魔想要障礙人們成就正法,尤其是修行越高的人所遇的障礙就越大。例如 釋迦牟尼佛在菩提迦耶成道時,也遇到很多障礙,因爲這些惡魔害怕佛陀成就之後無法對付他,他將來會利益很多人。所以障礙佛陀成就。
在西藏,很多修行很好的修行者壽命都不是很長,爲什麼會這樣子呢?出現魔礙啦!然而,這些對高僧而言,他們不會覺得「這有什麼損失!」他們本來對死亡就沒有恐懼,但以衆生來說:「這真是損失慘重!」
這些妖魔如何誘使我們墮落惡趣呢?
很多妖魔會在你的夢中,或定中幻化成上師、佛菩薩的形象,告訴你一些不如法的事情,譬如「你已經成就了」、「你已經遠離障礙達到不二的境界!」倒黑爲白、胡說一通。所以修行者不會注重感應,因爲根本不清楚哪個底是妖魔還是佛菩薩?不知道、很難分別,所以唯一對治的辦法就是不要去注重它!
現實裏,上師我們看得到、可以溝通,爲什麼不向他請教呢?爲什麼要去高興夢中所見的幻影呢?愚癡!中國人說:「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佛法興盛的地方,魔法就很猖獗!大家對幻覺不要執著!我們對空性有疑慮是很正常的,因此請各位千萬不要灰心、千萬別放棄!
「暇滿的人身」很難失而複得,雖得人身也很難值遇佛陀出世,縱值佛化,要斷除煩惱的濁流也很不容易,唉!痛苦就這樣永遠不斷地跟隨著可憐的衆生。「暇滿人身難得」在「菩提心利益」已經講過了,這裏不再複述,我們的生命就像秋天的天空一樣,變化莫測。又如順流而下的河水-一刻也不曾停息。
如果你真的想脫離輪回的話,那麼空性是唯一能對治我們的無明和散亂習氣的教法,大家要勤修空性見才不會浪費暇滿難得的人身。
(4)緣生興悲
163.輪回雖極苦 癡故不自覺 衆生溺苦流 嗚呼堪悲愍
164.如人數沭浴 複數入火中 如是雖極苦 猶自引爲樂
165.如是諸衆生 度日若無死 今生遭弑殺 後世墮惡趣
2、開示無緣大悲意相
166.自集福德雲 何時方能降 利生安樂雨 爲衆息苦火
167.何時心無緣 誠敬集福德 于執有衆生 開示空性理
我們一般人都把「痛苦」當成「快樂」地守護,所以「輪回」雖然是如此地痛苦,但愚癡的衆生卻毫不自覺。對于那些沈淪在痛苦洪流中的衆生,的確是應該對他們心生悲愍而志求無上菩提!
我們要如何才能産生真正的慈悲心呢?
首先我們要了解痛苦,如果你對痛苦認識不清的話,那麼你如何悲愍他人呢?譬如:你面對一位達官顯貴,你根本不了解他的痛苦、你怎麼慈悲他呢?你羨慕他都來不及,你看他多威風!要什麼有什麼、大家都那麼尊敬他,可是高僧們卻不這麼想,整天忙著經營世間名利才是最可悲的。所以他會可憐這些人,而我們見假相以爲真,如何才能真正見到衆生的苦呢?
如何才能平等地慈悲一切衆生呢?
你喜歡這樣的世界,你怎麼會想厭離這個世界呢?你不想離開這個世界當然就會執著在這兒,那麼你如何脫離輪回呢?
例如:有些外道人士爲了追求解脫,竟然一再沐浴身體,又一再走入火堆之中,雖然他們處在極端的痛苦之中,但是仍然自豪地引以爲榮,真是可悲!此外,還有些人悠哉遊哉地過日子,彷佛就像根本沒有老死一般,這些可憐的衆生被死神處死之後,都將墮落惡趣遭受難忍的痛苦。
外道一再沐浴身體,又一再走入火堆之中,以此爲求解脫之道,這和我們一般人常常吃大餐,然後又怕太胖而減肥斷食的情況很類似。或和佛教徒做大禮拜、或者一般人爲遊樂而長途旅行情況差不多-快樂和痛苦的情況循環地發生。
你們現在一定在說:「旅遊怎麼會苦呢?」你們想想:搬著一大堆行李又是車又是船又是飛機,又熱又渴,有時甚至還要挨餓,不辛苦嗎?累斃了!還沒去時想要去玩,去了又很煩,永遠都是苦。
正如第一品第28頌所說:「衆生欲除苦,奈何苦更增」,所以高僧們不爲外境吸引,就是這個原故。其實真的沒有什麼,事情本來就這樣,沒有什麼可好奇的,今年我去了九寨溝。那裏原本只是一個安靜的河谷而已,現在人山人海好多人來旅遊,他們走路坐車坐飛機,花了好幾天的功夫才到那兒,做什麼呢?看山、看水啦!如此而已,我覺得我們人真的是好可憐喔!笨啦!做生意的人當然會一直在那兒宣揚這裏有多好、多好,這只是賺錢手段。其實,住在那兒的原住民他們才懶得看哪!
無聊!爲什麼同樣的事物看法會迥然不同呢?因爲世間的事物沒有一個真實的好或不好啦!有時候我們爲了讓那些熱心的居士們高興,我們就說:「我第一次」,其實對我而言:「沒什麼不同」,但,他們聽到「我第一次」就特別高興,因爲我終于可以給你「第一次的感受」了!可是各位要知道:你在乎感受,感受卻永遠沒完沒了,這樣你如何可以得到真正的快樂呢?
大家要學習沒有感受的快樂!」
「沒有感受」的「快樂」既不用花錢、又不用奔波勞頓,呆在家裏就很快樂,這不是很好嗎?你們也不要以爲做大禮拜不苦喔!在西藏,很多人從家鄉沿途一直做大禮拜一直拜到拉薩,一千多公裏沒有空過。這是要忍受很多痛苦的。但大家必須知道「這樣的禮拜也不是究竟,最究竟的禮拜是安住在空性之中!」
因做大禮拜而心生驕慢的人很多,所以大家要了解「做大禮拜也只是爲了累積福德資糧,以便了解究竟真理的助緣而已!」有些衆生勤奮地做些無意義地苦修、有些衆生不見棺材不掉淚,根本不知無常隨時隨地隨侍在側。有些衆生根本不相信因果輪回的道理,所以高僧們才會感歎道:「可悲!衆生!」
因此生起愍念衆生的大慈悲心。
寂天菩薩感歎道:「我要到什麼時候才能從自己所修集的福德雲中,飄降下廣大無邊的安樂甘霖,消除衆生飽受叁界苦火燃燒的折磨呢?我要到什麼時候才能心無所緣、意現明空,隨緣虔敬地修集清淨的福德資糧,並對心有所緣而受苦的芸芸衆生,開示諸法緣生無自性的空性真理呢?」
「自集福德雲,何時方能降,利生安樂雨,爲衆息苦火」
--> 是希望自己的福德能夠庇蔭衆生得到暫時的歇息和安樂的祈禱。
「何時心無緣,誠敬集福德,于執有衆生,開示空性理」
--> 是希望衆生得到永恒的快樂,「心無所緣」是沒有執著。
「意現明空」是充滿智慧的光明,而「意」本身則是空。爲什麼要爲衆生開示空性的道理呢?因爲,只有證悟空性才能了脫生死、得到永恒的利益。
《入菩薩行》「智慧品」到此結束!
各位要知道「了解空性才能脫離輪回!」
* 我們想要更進一步地了解佛法的話,「空性」是無可避免的課題。
* 一般,我們依靠「虔誠心」可以得到暫時的安樂。
* 但一旦遇到逆緣時,就有濃得化不開的心結。
* 只有「了解空性」才能消除我們所有的疑惑!
不管到任何地方,
只有「心中的上師」才可以永恒地伴隨我們。
這個「心中的上師」就是--> 智慧,
其余不論是任何事物,都是因緣聚合而成,
都將崩滅、離散。
有人說:「上師,我要一直跟隨你學習!」可是大家要知道:
* 我們這個肉體是「業力因緣」形成的,它會衰老、消失,如何才能和上師不分開呢?
* 學習上師的智慧!當你了解空性時、當上師的智慧和你的智慧無二無別時,你就不用一天到晚黏在上師身邊、或者擔心上師會離開你。
* 因爲你的智慧和上師的智慧是一樣的。
* 假如 釋迦牟尼佛到我們這個地方來,你也無需一定要見到他。
* 因爲只有了解空性才能和釋尊無二無別地在一起。
* 你現在去見他,也只是見到他的肉體而已。對你産生的利益實在很有限。
* 「了解空性」就能遠離對死亡的恐懼和一切事物的苦惱。今生我們有緣結識這樣殊勝的佛法,是非常榮幸的。現在我們雖然不能徹底地了解,但希望能借此因緣能讓我們來生有能力解佛法的究竟真谛!
問答篇
【請問堪布】「明空」和「現空」是什麼意思?
【答】「現空」的「現」是顯現的現象。
* 「空」是本體空。
* 「明空」的「明」是光明,智慧的意思。
* 「空」也是表示「本體空」「明空」「現空」「見空」「樂空」都是同義詞。
【請問堪布】我們說「智慧」就是了解空的見地,那麼「明」是智慧,「空」也是智慧對不對?
【答】對!
「空」是無實有的意思。
「明」的意思是-->了解「空」不是水幹掉了的空,而是它「具備光明」的意思。
【請問堪布】外道他們一再沐浴身體又一再走入火堆之中,以此爲求解脫之道,這和我們燃指供佛、做大禮拜有何不同?
【答】有很大的不同!行爲不同、動機不同。燃指供佛、做大禮拜,並不是爲了佛陀的需要而供、而拜的。這些行爲是爲了訓練我們減少對身體的執著,及對治我們的傲慢心而做的。
【請問堪布】師父,假如外道這樣做可以讓他很快樂呢?我們行一切法不是都是爲了獲得快樂嗎?如果這樣能使他們快樂有何不可呢?
【答】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沒有意義地折磨自己啦!」無意義的行苦和受苦並把它當成快樂,是我們衆生的本性。行者們爲了得到「樂」及「樂因」而修行,很多人都自認「自己是在做暫時及究竟都有利益的事」。但是,我們根器和想法不同。所以雖然真理只有一個,然而,因爲根器不同,因此就形成了衆多宗教。至于自己是屬于哪一個宗教呢?將來能否遇到真正了解究竟真理的宗教,那就要看自己的因緣和福報了。
【請問堪布】師父,我知道不久前有位基督教的教友往生時,他的遺體縮到只剩一肘高,這是不是他明白空性的原故?
【答】他有沒有明白空性我不知道,但,這是很好的瑞相啦!
《入菩薩行》第九品 智慧
《《入菩薩行》講解 第九品 智慧(續九)》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