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入菩萨行》讲解 第九品 智慧(续九)▪P2

  ..续本文上一页所缘

   阿底峡尊者 曾经说过:「了解空性就会产生慈悲心!」为什么呢?因为空性具备慈悲的精华,空性和慈悲如同水和湿一样,是分不开的、无二无别!所以我们说:「空悲无二」。

   然而我们要了解空性之前,首先要了解轮回的过患,轮回有什么过患呢?最先我们要了解今生的过患,如果我们不了解今生的过患,那么我们如何会产生慈悲心和出离心呢?

   只有看到轮回真实面目的人,

   才能产生真正的慈悲心和出离心,

   要不然你怎样做都是虚假的!

   理由很简单:假如你不认为那些高官富豪有什么可怜的话,你会同情他们的困境吗?你会厌离这样的生活吗?不会,而且可能还羡慕不已!

   (1)现生过患

   154.2世人欲求乐 然由争爱因 频生烦乱喜

   155.勤求生忧苦 互争相杀戮 造罪艰困活

   (2)后世过患

   156.虽数至善趣 频享众欢乐 死已堕恶趣 久历难忍苦

   157.三有多险地 于此易迷真 迷悟复相违 生时尽迷真

   158.将历难忍苦 无边如大海 苦海善力微 寿命亦短促

   虽然人们都想在今生获得快乐,但由于不断地争斗怨敌和热爱亲友,却频频产生了极端烦、乱和欢喜的情绪,愚昧使人们盲目地追求导致忧苦的事物。并因此而与他人争论、互相砍杀戮刺,活得这么辛苦却换来一身的罪业。

   什么是极端烦、乱和欢喜的情绪呢?

   当你有能力消灭别人、打倒别人时,你就非常的高兴。当你和你的亲友被伤害、被打击时,你就非常的嗔怒和痛苦。这就是极端的情绪。

   我们为追求现世的快乐,和别人勾心斗角,让自己身处到处充满动机的世界。所以我们必须处处设防,谨防上当。当我们赞叹某人或诋毁某人时,都隐含推销自己的意念、寻求支持的动机。人文越来越发达,却竞争越来越激烈,大家彼此缠斗热此不疲。丝毫不感觉自己深陷困境之中,可是我们得到什么呢?

   一身罪业!我们的嫉妒、傲慢、嗔恨都由此中产生,它让我们今世生活在孤寂、烦躁、忙碌充满压力的痛苦世界,然而「来生」呢?

   虽然因往昔的福德,而屡次投生在人天善趣,而且又在善道中频频享受欢乐,但死后仍难免感受恶报而长久经历难以忍受的痛苦。总之,三界中充满了堕落的危险,而且置身其中,被无明所蒙蔽很难了解诸法的真实性(空性)。再说,「悟真解脱」的反面就是「执实而轮回」,而我有生之年又难以究明诸法的真实性,所以我将经历的痛苦一定无法譬喻。

   就像大海一样无有边际,在三界的苦海里,我修善的能力一定很弱。在那儿,我的寿命也一定很短促。

   为什么我们对空性的法义没有兴趣呢?

   因为前世未结下这个因缘,以前老上师为我们讲解《入中论》时,跟我们说过很多遍:『他小时跟在老喇嘛们身边玩耍时,听到「吾玛」这句话时-眼泪直流、心生欢喜,他想「怎么有一个牛奶的法,这么好?」』

   藏语「吾玛」是中观、「欧玛」是牛奶,音很类似,小孩子虽然不懂什么是「吾玛」,但他一听到就心生欢喜,为什么会这样呢?前世因缘啦!而我们正好相反。我们喜欢八卦而对「空」没有兴趣,这就是根器不足啦!我们一般不会相信「空」可以对治烦恼,我们比较相信「这个咒语」很有效、很有加持力等等。

   前几天,台中有位居士因为儿子生重病,很烦恼,所以他到一个汉人主持的密宗坛城去请法,那个住持告诉他:「没问题,我有办法,事业不好就念**咒语,身体不好就念**咒语」。结果并不如预期,这样的做法大家都喜欢,因为它很简单。可是,各位不要轻易地就相信了,其实,这种效果是很有限的!

   一切有为法都只是暂时性的作用而已,就好像我们胃痛吃的止痛药,那只是具用暂时的麻醉作用。它无法去除我们的病根,而「空性」对治烦恼的能力是绝对的。问题是我们有没有能力用得上!根器不足才会对「法」恐惧,我们说「恐惧」并不是指像看到「妖魔神鬼」感到害怕的那种恐惧。而是指对「法」没兴趣、没信心!

   念阿弥陀佛很简单,我们就信、就认真念、很高兴地念,然而「空」是什么?明白「空」完全无法跟别人炫耀,了解它干嘛呢?没有兴趣、不了解,这就是对「法」的恐惧!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来:「我们一直以来都是为了别人而活!」

   当这个「法」对外境产生不了扩张的作用时,我们就没有兴趣。当它无法成为我们炫耀的工具时,我们不会对它心生欢喜。了解空性只是自己明白而已,没有一点点扩充自我的价值。所以大家都忽略这样的妙法。很多人喜欢学习打手印,而那些会打手印的人也觉得自己很了不起。这真是愚痴的人!你想:「会打手印有什么了不起呢?那些舞者们都很会打哪!」要知道:「佛法的重点是内心的境界!」

   我们如果想学习佛法的精华,那么探讨「中观」是必要的,「中观」四百颂中说:

   「虽然今世无法涅槃,但来世一定会成就!」在释迦牟尼佛的时代,有些人坐下听法时是凡夫,可是当他要离开坐垫时,已成圣者!为什么会成就如此迅速呢?他的前世曾经探讨过「中观」啦!

   所以我常常说:「了不了解佛法,要看你对法尔的部份了解多少?」而不是常常挂在嘴上说:「这是因缘啦!」了解佛法并不是具有神通、做大礼拜、供养、布施、仪轨的精通等等,对佛法要义的明白才是真正了解佛法。所以不是你很聪明、你学问很好,就可以了解佛法的,了解佛法一定要有前世的因!

   因此我常说:「虽然我们有为数众多的喇嘛,但真正精通中观部份的人却不多,我对佛法并不是非常地精通。在这里我也只是尽我的能力来跟各位讲解而已。」

   有些佛学院培育出来的喇嘛有几千人,但,能够精通佛法的人却屈指可数。这真的要具有前世因缘才可能有如此成就。因此尽管我们现在听不懂,但请千万别轻易地放弃。

   瑜伽四百颂中说:

   假如你对空性产生一点点的犹豫,

   这个犹豫也会成为你解脱轮回的因!

   换句话说:尽管你的无明如天上的乌云那般厚,但你只要对「万物是否实有」产生些许的疑问,这个疑问自然会使你的无明变薄。所以对空性的闻思即使只有一点点也很有功德!「智慧品」一开始就说:

   「此前诸要目,佛为智慧说,故欲息苦者,当修空性慧!」也是同样的意思。

   我们沉沦在轮回之中的痛苦是无法言喻的,我们从小刻苦读书,长大后辛苦赚钱、娶妻生子、养家活囗、为儿女的课业烦心。儿女长大之后又为他们的家庭操劳,甚至有些人已经很富有了,可是他们每天还是为钱而烦恼,我告诉他们说:

   「你往下看就好了嘛!往下比你会比较快乐,如果你一直往上比的话,那么你永远都是穷人、痛苦!」

   然而,烦恼总是无边无尽、循环不已、至死方休,在这无边的烦恼苦海里,你一天能空出多少时间修行呢?除去吃饭、睡觉的时间之外,还要工作赚钱、交际应酬、做家事、督促小孩的课业.这样算下来,你还有多少空余的时间呢?

   我想,如果一天能有一个小时应该就很不错了。而我们的生命是这样地短促,你们仔细地想过没有:「到底我们一生当中能有多少时间修习善法呢?」所以高僧们虽然在偏僻的地方打坐,可是他眼见众生是这样混混噩噩的过日子。当然会对我们心生悲愍!那么,他为什么不出来为大众说法呢?大家无法接受!

   要众生接受就要造作、迎合众生的意向,可是如果必须这样做的话,他会感到很辛苦,为什么呢?因为他还未证悟!所以他无法任运自在,当他只是知道却未完全证悟时,他就无法随顺众生而不生烦恼,只有完全证悟的高僧才能随顺众生而没有痛苦。因此不了解「空」而要随顺众生、慈悲众生都难免渗杂些微世俗的味道,要知道,只有证悟空性才能产生真正的慈悲!

   (3)暇满难得

   159.汲汲为身命 强忍饥疲苦 昏眠受他害 伴愚行无义

   160.无义命速逝 观慧极难得 此生有何法 除灭散乱习

   161.今生魔亦勤 诱堕大恶趣 今生邪道多 难却正法疑

   162.暇满难再得 佛世难复值 惑流不易断 呜呼苦相续

   为了活命和健康而努力工作,我们必须忍受饥渴和疲乏的痛苦,又需睡眠以恢复疲劳。有时还会受人伤害,甚至还要陪伴愚友,去做些无聊的俗事,这样无意义的一生一下子就过去了。

   而观察空性真理的智慧,却很难获得,除了空慧以外,今生还有什么方法,可以断除「无始以来执实而生」的散乱习气呢?现世里,妖魔鬼怪正努力地诱使我们堕落非常可怕的恶趣,世间上也充斥着颠倒惑人的邪见,因此很难使人消除对空性正法的疑虑。

   有些人从早一直工作到晚没得休息,只为糊囗而已。为什么会这样呢?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大,到处都是竞争。为了得到些许的好处,我们有时必须彼此互相伤害。有时要和自己的意向相违去做些不喜欢的事,这些是从哪里来的呢?自找的啦!为了生存要那么辛苦,真可怜!

   我们常常听到:「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这是可怜人的见解,要知道,凡事操之在己!如果你不是那么执着现实世界的实有、或者一直想要扩大自我,你怎么会不自在呢?心灵无止尽的饥渴,当然会使自己掉入无法自拔的万丈深渊,所以说这句「身不由己」的可怜人,永远无法得到快乐。每天都要看别人的脸色、观测别人的风向,很可怜!

   从前有些高僧完全不在乎别人的观感,但他却很有名。可是这种人现在越来越少了,尼泊尔的甲遮仁波切就是这样。他从来不去见哪一个大法王,所以这些大法王就会来拜访他。可是即使大法王来了他也不准备迎接的仪式,人家邀请的时候、他不去。人家没有请他时,他却突然出现。修法时,有时只穿条短裤就上法座,行为怪异突兀。

   …

《《入菩萨行》讲解 第九品 智慧(续九)》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