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所緣
阿底峽尊者 曾經說過:「了解空性就會産生慈悲心!」爲什麼呢?因爲空性具備慈悲的精華,空性和慈悲如同水和濕一樣,是分不開的、無二無別!所以我們說:「空悲無二」。
然而我們要了解空性之前,首先要了解輪回的過患,輪回有什麼過患呢?最先我們要了解今生的過患,如果我們不了解今生的過患,那麼我們如何會産生慈悲心和出離心呢?
只有看到輪回真實面目的人,
才能産生真正的慈悲心和出離心,
要不然你怎樣做都是虛假的!
理由很簡單:假如你不認爲那些高官富豪有什麼可憐的話,你會同情他們的困境嗎?你會厭離這樣的生活嗎?不會,而且可能還羨慕不已!
(1)現生過患
154.2世人欲求樂 然由爭愛因 頻生煩亂喜
155.勤求生憂苦 互爭相殺戮 造罪艱困活
(2)後世過患
156.雖數至善趣 頻享衆歡樂 死已墮惡趣 久曆難忍苦
157.叁有多險地 于此易迷真 迷悟複相違 生時盡迷真
158.將曆難忍苦 無邊如大海 苦海善力微 壽命亦短促
雖然人們都想在今生獲得快樂,但由于不斷地爭鬥怨敵和熱愛親友,卻頻頻産生了極端煩、亂和歡喜的情緒,愚昧使人們盲目地追求導致憂苦的事物。並因此而與他人爭論、互相砍殺戮刺,活得這麼辛苦卻換來一身的罪業。
什麼是極端煩、亂和歡喜的情緒呢?
當你有能力消滅別人、打倒別人時,你就非常的高興。當你和你的親友被傷害、被打擊時,你就非常的嗔怒和痛苦。這就是極端的情緒。
我們爲追求現世的快樂,和別人勾心鬥角,讓自己身處到處充滿動機的世界。所以我們必須處處設防,謹防上當。當我們贊歎某人或诋毀某人時,都隱含推銷自己的意念、尋求支持的動機。人文越來越發達,卻競爭越來越激烈,大家彼此纏鬥熱此不疲。絲毫不感覺自己深陷困境之中,可是我們得到什麼呢?
一身罪業!我們的嫉妒、傲慢、嗔恨都由此中産生,它讓我們今世生活在孤寂、煩躁、忙碌充滿壓力的痛苦世界,然而「來生」呢?
雖然因往昔的福德,而屢次投生在人天善趣,而且又在善道中頻頻享受歡樂,但死後仍難免感受惡報而長久經曆難以忍受的痛苦。總之,叁界中充滿了墮落的危險,而且置身其中,被無明所蒙蔽很難了解諸法的真實性(空性)。再說,「悟真解脫」的反面就是「執實而輪回」,而我有生之年又難以究明諸法的真實性,所以我將經曆的痛苦一定無法譬喻。
就像大海一樣無有邊際,在叁界的苦海裏,我修善的能力一定很弱。在那兒,我的壽命也一定很短促。
爲什麼我們對空性的法義沒有興趣呢?
因爲前世未結下這個因緣,以前老上師爲我們講解《入中論》時,跟我們說過很多遍:『他小時跟在老喇嘛們身邊玩耍時,聽到「吾瑪」這句話時-眼淚直流、心生歡喜,他想「怎麼有一個牛奶的法,這麼好?」』
藏語「吾瑪」是中觀、「歐瑪」是牛奶,音很類似,小孩子雖然不懂什麼是「吾瑪」,但他一聽到就心生歡喜,爲什麼會這樣呢?前世因緣啦!而我們正好相反。我們喜歡八卦而對「空」沒有興趣,這就是根器不足啦!我們一般不會相信「空」可以對治煩惱,我們比較相信「這個咒語」很有效、很有加持力等等。
前幾天,臺中有位居士因爲兒子生重病,很煩惱,所以他到一個漢人主持的密宗壇城去請法,那個住持告訴他:「沒問題,我有辦法,事業不好就念**咒語,身體不好就念**咒語」。結果並不如預期,這樣的做法大家都喜歡,因爲它很簡單。可是,各位不要輕易地就相信了,其實,這種效果是很有限的!
一切有爲法都只是暫時性的作用而已,就好像我們胃痛吃的止痛藥,那只是具用暫時的麻醉作用。它無法去除我們的病根,而「空性」對治煩惱的能力是絕對的。問題是我們有沒有能力用得上!根器不足才會對「法」恐懼,我們說「恐懼」並不是指像看到「妖魔神鬼」感到害怕的那種恐懼。而是指對「法」沒興趣、沒信心!
念阿彌陀佛很簡單,我們就信、就認真念、很高興地念,然而「空」是什麼?明白「空」完全無法跟別人炫耀,了解它幹嘛呢?沒有興趣、不了解,這就是對「法」的恐懼!從這裏我們就可以看出來:「我們一直以來都是爲了別人而活!」
當這個「法」對外境産生不了擴張的作用時,我們就沒有興趣。當它無法成爲我們炫耀的工具時,我們不會對它心生歡喜。了解空性只是自己明白而已,沒有一點點擴充自我的價值。所以大家都忽略這樣的妙法。很多人喜歡學習打手印,而那些會打手印的人也覺得自己很了不起。這真是愚癡的人!你想:「會打手印有什麼了不起呢?那些舞者們都很會打哪!」要知道:「佛法的重點是內心的境界!」
我們如果想學習佛法的精華,那麼探討「中觀」是必要的,「中觀」四百頌中說:
「雖然今世無法涅槃,但來世一定會成就!」在釋迦牟尼佛的時代,有些人坐下聽法時是凡夫,可是當他要離開坐墊時,已成聖者!爲什麼會成就如此迅速呢?他的前世曾經探討過「中觀」啦!
所以我常常說:「了不了解佛法,要看你對法爾的部份了解多少?」而不是常常挂在嘴上說:「這是因緣啦!」了解佛法並不是具有神通、做大禮拜、供養、布施、儀軌的精通等等,對佛法要義的明白才是真正了解佛法。所以不是你很聰明、你學問很好,就可以了解佛法的,了解佛法一定要有前世的因!
因此我常說:「雖然我們有爲數衆多的喇嘛,但真正精通中觀部份的人卻不多,我對佛法並不是非常地精通。在這裏我也只是盡我的能力來跟各位講解而已。」
有些佛學院培育出來的喇嘛有幾千人,但,能夠精通佛法的人卻屈指可數。這真的要具有前世因緣才可能有如此成就。因此盡管我們現在聽不懂,但請千萬別輕易地放棄。
瑜伽四百頌中說:
假如你對空性産生一點點的猶豫,
這個猶豫也會成爲你解脫輪回的因!
換句話說:盡管你的無明如天上的烏雲那般厚,但你只要對「萬物是否實有」産生些許的疑問,這個疑問自然會使你的無明變薄。所以對空性的聞思即使只有一點點也很有功德!「智慧品」一開始就說:
「此前諸要目,佛爲智慧說,故欲息苦者,當修空性慧!」也是同樣的意思。
我們沈淪在輪回之中的痛苦是無法言喻的,我們從小刻苦讀書,長大後辛苦賺錢、娶妻生子、養家活囗、爲兒女的課業煩心。兒女長大之後又爲他們的家庭操勞,甚至有些人已經很富有了,可是他們每天還是爲錢而煩惱,我告訴他們說:
「你往下看就好了嘛!往下比你會比較快樂,如果你一直往上比的話,那麼你永遠都是窮人、痛苦!」
然而,煩惱總是無邊無盡、循環不已、至死方休,在這無邊的煩惱苦海裏,你一天能空出多少時間修行呢?除去吃飯、睡覺的時間之外,還要工作賺錢、交際應酬、做家事、督促小孩的課業.這樣算下來,你還有多少空余的時間呢?
我想,如果一天能有一個小時應該就很不錯了。而我們的生命是這樣地短促,你們仔細地想過沒有:「到底我們一生當中能有多少時間修習善法呢?」所以高僧們雖然在偏僻的地方打坐,可是他眼見衆生是這樣混混噩噩的過日子。當然會對我們心生悲愍!那麼,他爲什麼不出來爲大衆說法呢?大家無法接受!
要衆生接受就要造作、迎合衆生的意向,可是如果必須這樣做的話,他會感到很辛苦,爲什麼呢?因爲他還未證悟!所以他無法任運自在,當他只是知道卻未完全證悟時,他就無法隨順衆生而不生煩惱,只有完全證悟的高僧才能隨順衆生而沒有痛苦。因此不了解「空」而要隨順衆生、慈悲衆生都難免滲雜些微世俗的味道,要知道,只有證悟空性才能産生真正的慈悲!
(3)暇滿難得
159.汲汲爲身命 強忍饑疲苦 昏眠受他害 伴愚行無義
160.無義命速逝 觀慧極難得 此生有何法 除滅散亂習
161.今生魔亦勤 誘墮大惡趣 今生邪道多 難卻正法疑
162.暇滿難再得 佛世難複值 惑流不易斷 嗚呼苦相續
爲了活命和健康而努力工作,我們必須忍受饑渴和疲乏的痛苦,又需睡眠以恢複疲勞。有時還會受人傷害,甚至還要陪伴愚友,去做些無聊的俗事,這樣無意義的一生一下子就過去了。
而觀察空性真理的智慧,卻很難獲得,除了空慧以外,今生還有什麼方法,可以斷除「無始以來執實而生」的散亂習氣呢?現世裏,妖魔鬼怪正努力地誘使我們墮落非常可怕的惡趣,世間上也充斥著顛倒惑人的邪見,因此很難使人消除對空性正法的疑慮。
有些人從早一直工作到晚沒得休息,只爲糊囗而已。爲什麼會這樣呢?生活的壓力越來越大,到處都是競爭。爲了得到些許的好處,我們有時必須彼此互相傷害。有時要和自己的意向相違去做些不喜歡的事,這些是從哪裏來的呢?自找的啦!爲了生存要那麼辛苦,真可憐!
我們常常聽到:「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這是可憐人的見解,要知道,凡事操之在己!如果你不是那麼執著現實世界的實有、或者一直想要擴大自我,你怎麼會不自在呢?心靈無止盡的饑渴,當然會使自己掉入無法自拔的萬丈深淵,所以說這句「身不由己」的可憐人,永遠無法得到快樂。每天都要看別人的臉色、觀測別人的風向,很可憐!
從前有些高僧完全不在乎別人的觀感,但他卻很有名。可是這種人現在越來越少了,尼泊爾的甲遮仁波切就是這樣。他從來不去見哪一個大法王,所以這些大法王就會來拜訪他。可是即使大法王來了他也不准備迎接的儀式,人家邀請的時候、他不去。人家沒有請他時,他卻突然出現。修法時,有時只穿條短褲就上法座,行爲怪異突兀。
…
《《入菩薩行》講解 第九品 智慧(續九)》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