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劝修空性利自他 (一)悟空能净自心田
151.故于诸空法 何有得与失 谁人恭敬我 谁复轻蔑我
152.苦乐由何生 何足忧与喜 若于性中觅 孰为爱所爱
153.细究此世人 谁将辞此世 孰生孰当生 孰为亲与友
154.1何不齐受持 一切似虚空
这部份是研讨「世间八法」:在一切「自性皆空」的诸法上,有什么东西可以真实地「得到」和「失去」呢?
* 有谁真实地恭敬我呢?
* 还是有谁真实地轻视侮辱我?
* 「苦乐」是从哪里产生的呢?
* 到底有什么事物值得高兴或哀愁?
* 如果在诸法的真实性中寻求,谁是贪爱者?
* 所贪爱的又是什么呢?
* 如果我们细加探究,这些活生生的世人,谁将在这世界上真实地死亡呢?将出生的和已出生的到底又是谁?
* 到底什么是真实的亲戚和朋友呢?
* 既然一切诸法都像虚空一般空洞虚寂,那么何不和我一同受持这究竟的空性见呢?
当你了解空性时,对世间八法的追求就会自自然然地消失!因为这些都是假的,苦、乐是从哪里来的呢?没有一个「极端的苦或乐」存在,我们的高兴和理解空性者的高兴是不一样的。我们的高兴渗杂着许多贪欲的成份,而理解空性者的快乐则是充满空性慧见的快乐!
我们执着我们的快乐、一刻都不想失去它。
因此它反而变成我们痛苦的因,
你们要仔细地观察啊!
在我认识的人群中,能够不执着世间八法者--> 微乎其微。大家都想着如何提高自己的身份、如何扩大自己的财势,假如我是一位上班族,那么我的心里就估算着「我什么时候会升课长、什么时候可以当经理、总经理...」。而一位从政者的话,心里就想着:「我如何才能成为乡长、县长」,然后拉拢亲信、集聚人脉想着更上一层楼的事情。
即使自认为是「修行者」或「高僧们」,现在也是越来越世俗化了。假如我是个喇嘛,就想成为堪布,然后想尽办法要当仁波切、大法王、提高自己的声誉、集聚眷属。于是法王们拚命地认证自己传承下的转世仁波切,以增加自己的人脉。
犹如:世俗社会一样地竞争!老实讲,我实在不应该老是去掘这些疮疤。但身为你们的老师,我就有义务告诉你们事实的真相。现在这种情况很多!你们不用烦恼「将来还会不会有转世活佛?」活佛会越来越多啦!更离谱的,现在的活佛还住世,竟然就又有小活佛诞生了,那么就有人抗议说「这个活佛还没有往生哪!」
认证者就回答:「没问题,他是身、囗、意其中之一再转世的!」照这个说法,那么身、囗、意如果不够用,还有功德和事业身可以转世哪!随着众生的需求活佛会越来越多!大家要知道:
* 从法尔上来讲,我们的本性都是一样的。
* 「轮回」就像「大海涌」出的一个浪头而已。
* 那么这次「轮回」涌出的浪和「下一个轮回所涌出的浪」是不是同一撮水呢?
* 不一定!因此转世的高僧并不一定是他前一世的翻铸。
* 但多多少少有一点因缘,要不然前一世高僧的名字怎么会用在他的身上呢?
* 可是如果转世活佛真是前世高僧的翻版的话,那他的修行应该越来越好才对!我们嘉荣的喇嘛说:「怎么越修行越退步呢?」
* 所以我们就自我解嘲说:「这是我们业力不净啦!所以才会一直看到对方的缺点。」
* 然而,这个说法一样会出现下面的矛盾:「那么一个杀生者是不是也可以被认证为转世活佛呢?」
* 杀生也只是我们业力不净所见到的面向而已!
哈,不是!转世认证是时代因素使然,这是为了维持传承所做出来的权宜办法。所以大家不要见到所谓的活佛就一味不究理地崇拜,在事情还未弄清楚前,还是平淡一点比较好。我们都是人,一样都有贪、嗔、痴等等负面的情绪,因此值得我们尊敬的人是心思非常单纯的人。
当然,最值得尊敬的是智慧和慈悲兼备的人,但,智慧是很难获得的,所以善良的人还是很值得我们尊敬的。
为什么高僧们不怕死亡呢?因为他们知道没有真实的出生和死亡,而我们认为生和死都是真真实实地存在着。所以我们才会非常地怕死,要知道:「无生则无灭!」
既然没有人是真实的出生,当然就没有人真实地死亡,既然生、死皆空,当然这世间就没有真实的冤家和亲朋,一切法皆空洞虚假,无有真实。
从前嘎达亚那尊者去化缘,看到一个施主怀抱着儿子、津津有味地吃着鱼肉,并且用石头打正在啃食骨头的母狗,尊者以神通力观察知道:
* 那位施主正在吃的那条「鱼」是他「父亲」的转世。
* 而被打的「母狗」则是他往生的「母亲」。
* 前世的「冤家」转生做他「儿子」让他抱在怀里。
于是尊者说:
囗食父肉打其母,怀抱杀己之怨仇,
妻子啃食丈夫骨,轮回之法诚稀有。
* 世事无常!前世和今世的变化这么大。但,如果你仔细地观察的话,你也会发现:「即使今世之中也是如此」。亲如手足的兄弟,为了微薄的家产而反目成仇之事时有所闻,我们从小疼爱有加的小孩,长大之后,却成为打父杀母的冤家也大有人在。
* 而一辈子吵闹争斗的邻居,几十年后成为儿女亲家,而密切地往来者,更不乏其人。或许,今天的敌人成为他日助我成就的因素也说不定,这世间充满着变数。所以我们要如何确定「谁是我真实的亲人?谁是我永远的敌人呢?」
* 大家都希望别人能尊重自己,可是我却很害怕别人太重视我,他越重视我,对我的期望就越高。万一那天我不能如他所愿,那不是很糟糕吗?会不会因此而产生嗔恨呢?
大家平淡一点、只要不要伤害就好了;我们都对自己的小孩非常好,可是偶尔你们也要反观一下:「到底我是对他好呢?还是对我自己好?你对他好的真正目的是什么?是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呢?」
请你仔细想想:「自己的行为是否真正地在利益他人呢?」
孩子没考一百分,可是大家都很快乐,那也很好!如果孩子每次都考一百分。可是一家人却很辛苦、孩子也很不快乐,那么这个一百分的意义在那里呢?大家要深思!高僧们没有贪爱亲人、嗔恨仇敌等等粗重的情绪,然而我们世人都热爱亲人、努力调伏仇敌。我们希望我的家族越来越大,我的团体、我的国家越来越兴旺。因此在恶斗中虚耗一生。
当我们了解空性时就没有分别心,我们就不会去执着这些虚假的冤家亲朋。就如同旁观电视萤幕上的分分合合,丝毫不会牵动这些粗重的情绪一样,能够心处寂静的人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所以寂天菩萨说:
「为什么不跟我一样修习空性呢?」
现在我们佛教界推行菩萨道,推行得非常好。但,对空性的修行已经渐趋没落了,我真的不知道这种现象到底是好还是不好,我们努力地行善固然是件好事,可是你对于佛法的概念模糊的话,那么你如何使自己得到究竟的利益呢?当你无法利益自己时,你如何利益别人呢?
当你对佛法无法明彻地了解时,那么你努力推广的也只是自己的意念而已,利益别人是很有限的。古时候的修行者们只会忧虑自己没有因缘修习佛法,而不会忧虑自己无力推广佛法。
如果修行者必须为推广佛法而烦恼的话,那么娑婆教主释迦牟尼佛的烦恼还了得吗?那么闻声救苦的观世音菩萨是不是每天都有理不完的烦恼呢?他们时时刻刻都要为六道众生的苦痛而烦恼,这样的思想合理吗?所以修行者们利益众生应该是任运自在的、凡事顺其自然不会执着。
寂天菩萨在「那兰陀佛学院」每天除了吃饭、睡觉以外,什么事也不做,别人不了解、以为他懒惰。想要把他赶走,其实他已经证悟空性了,所以当然可以很轻松地过日子!可是,这样的修行不是我们一般人可以做到的。
以前我们在西藏时,法本是非常稀少的,可是现在却变成很多了,有一个基金会印了好多四大教派的法本免费供大众取阅,不可否认,印经书是件非常有功德的事,但是你们不要误认为「那是究竟!」!一般人都认为「修行者什么都不做是自私自利的行为!」其实,这个观念是错误的!你们仔细想想:
既然外在一切皆是虚妄,那么还有什么事情值得你做呢?
一直以来,我都很羡慕「现驻嘉荣佛学院」的显潘(阿根)堪布,他真的修行很好。是我们修行的典范!怎么说呢?他对佛法的闻思与实修非常地精进,为人非常地谦虚、很随和。他非常地满足于目前的状态、一点儿也没有扩大自己的野心。
他跟我说:减少扩大自己的想法,就可以过得很快乐!
各位要知道:「妄想扩大自我,是我们不快乐的主因!」你不要一直想把自己弄大,如果你的能力够的话,即使你自视甚小,大家还是会尊重你。要不然,即便大家都尊你为「大」,你也不会大到哪里去。你还是那个小不点儿,表面上的大小、高低都无法改变事实。
各位要学习满足自己的现况!
有些西藏的上师说:「了解佛法大圆满的密诀,才是人生最有意义的事!」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它是不可言喻的,无法和别人分享,所以它才是我们可以独占的财产。
索甲仁波切说:今生给自己最大的礼物是禅修!
这里的禅修是指「对空性的禅修」而非一般的静修。佛法最高境界的禅修是我们今生能够给自己的最大礼物!
要不然我们一辈子辛苦的积聚,到头来还是空,那些丰厚的钱财名闻只能利益短暂的今生而已,来世呢?万般带不走,徒留业随身!我们要是能了解佛法的究竟的话,那么我们就不只能利益今生,尽未来世我们都将受到这个法益的滋润,所以说:「悟空能净自心田!」
(二)悟空能兴无缘悲 1、从轮回过患开示大悲…
《《入菩萨行》讲解 第九品 智慧(续九)》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