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入菩萨行》讲解 第十品 回向

  第十品 回向

   龙钦巴大师说过:「不管修任何法门,前行、正行、结行缺一不可!」

   「前行」「正行」的部份我们都已经圆满了,今天晚上我们要讲解「结行」的部份。

   我们知道「要成佛必须具足福德资粮和智慧资粮!」

   * 前面「第一品」到「第八品」都是讲解「集聚福德资粮」的部分。

   * 而「第九品」则是「修智慧资粮」的法门。

   这两种资粮可以让我们得到究竟佛果--> 法身和色身。但各位要知道:「即使你努力的修持前面的教法,但如果你缺少”回向”的助缘的话,那么你还是无法究竟成佛!」

   首先,我们要来探讨的是「回向和发愿有什么差别?」

   「回向」是要具功德的。

   * 例如:你刚修完八关斋戒,或者布施、大礼拜...等等功课,你要将这个功德施于所有众生,希望他们得到暂时的利益和究竟的快乐,这个就叫「回向」。

   「发愿」则是不需要功德的。

   * 你可以随时随地的发愿:「希望所有众生早得佛果、希望众生都能得到人天福报」等等。

   * 所以「发愿」之前,并不需要做善事。

   * 而「回向」之前一定要做善事!

   但不管怎么说,缺少好的「回向」和「发愿」会有很多过患。为什么呢?有四种「容易耗尽功德」的行为:

   1.不管你做过多少善事,如果你未将功德做回向的话,功德就很容易耗尽(消失精光)。「安忍品」说过:「若心有嗔恚,安乐不久住」。换句话说,为什么「一念嗔心起」会「火烧功德林」呢?这都是没有「回向」的原故。

   2.偏差的回向

   --> 不论你修多少善法,如果你将所有的功德都回向自己的人天福报或「权势欲」这种自私的范畴的话,当然功德也容易耗尽。

   --> 要小心!很多恶魔就是因为这种偏差的回向而转生的。西藏有一种力量强大的恶魔:甲播,就是因为他前生勤奋地修法,而没有调伏自心所产生的。

   3.炫耀自己所修的善法

   --> 这种「傲慢心」和「名利心」也容易耗尽累积的功德。

   4.让别人产生后悔的心态

   --> 例如: 别人精勤地持咒,或做大礼拜...等等善法,你却在旁边说风凉话、让人退失信心。这当然对自己所集聚的功德也会有损。

   以上就是耗尽功德的四种「因」。但如果你修了善法之后,都正确地做了「功德回向」的话,以上的过患就不会产生!

   那么「回向」有什么功德呢?

   1.可以使自己的功德增长

   -->《智慧不尽经》中说:「回向的功德就像一滴水溶入大海一般,大海未干之前,这滴功德永远没有完尽,直到成佛!」

   2.不管修任何法都成为成佛的因,不会很容易就耗尽。

   -->「回向」的重点在哪里呢?真心的放弃!任何利益都要毫不吝啬地布施给众生,我们请佛菩萨替我们回向是可以的。但心态上要「放下」。

   古印度有一个叫「扬巴坚」的地方,非常富庶。有一次他们邀请佛陀和阿罗汉们到他们的村庄来应供,就在应供的前一天晚上,很多饿鬼道的众生来到在佛陀的面前,它们向佛陀请求说:「能不能将扬巴坚人供佛的功德回向给我们?」

   佛陀问说:「为什么呢?」饿鬼答道:「我们是扬巴坚地区人民的祖先,现在因为前世的业力转生到饿鬼道中受苦!」

   佛陀于是说:「明天你们到扬巴坚来,我会把功德回向给你们!」

   饿鬼答道:「我们身形丑陋,所以不敢出现在人们的面前!」

   佛陀回答说:「为什么做恶业的当时没有羞愧心?为什么果报成熟了才来不好意思呢?如果你们来扬巴坚的话,我就将功德回向给你们,如果你们不来的话,那么这个功德就无法回向给你们!」

   所以饿鬼们只好硬着头皮跟着佛陀到扬巴坚,善男信女们看到饿鬼们都吓得想要逃走,于是佛陀就说:「不要害怕!这些饿鬼都是你们往生的亲友,他们生前努力累积财物留下来供你们享用,他们生前不舍得吃、不舍得用、吝于布施...使得他们往生后转生饿鬼道,你们的享用来自于他们的经营,你们供养的功德可以回向给他们吗?」

   扬巴坚的人民答应道:「当然可以!」所以佛陀就把功德回向给这些饿鬼众生,使他们得到暂时的安乐。

   因此,「回向」之前要先有放弃利益的心态!

   一、总回向

    1.造此入行论 所生诸福善 回愿诸众生 悉入菩萨行

   写作这部《入菩萨行》论所能获得的一切福善功德,我愿将它完全回向给所有的众生,希望他们都加入菩萨六度的利生行列!

   「回向」时,我们要观想:

   1 坛城上面,有很多的佛菩萨做为我们的证人。

   2 谁要「回向」呢?寂天菩萨是因讲述这部论而做「回向」,我们则是探讨这部论而「回向」。「回向」的人是我们。

   3 为谁「回向」呢?十方众生、亲戚朋友、冤亲债主...希望他们都能得到快乐!这里为什么说:「希望他们都加入菩萨六度的利生行列」而不直接希望他们得到佛的果位呢?因为没有因就没有果,回向成佛的因,将来他们自自然然就可以成佛,回向「因」或回向「果」都是一样的。

   以上是关于回向的重点,接下来我们来学习寂天菩萨的回向:

   二、别回向 (一)回向他利

   1、回向世间众生(1)总愿离苦得乐

    2.周遍诸方所 身心病苦者 愿彼因吾福 得乐如大海

   3.愿彼尽轮回 终不失安乐 愿彼皆获得 菩萨相续乐

   --> 无论在任何地方,所有一切身心遭受病苦的众生,愿他们因我的福德善业,获得像大海一般广阔的喜悦和安乐!

   --> 愿他们在轮回期间,始终不失「世间短暂的安乐」!

   --> 也希望一切众生都获得「菩萨相续不断」的无漏大乐!

   --> 任何「有众生的地方」就有「痛苦」!所以此时此刻,很多众生都很痛苦,有的心灵痛苦、有的身体痛苦...不胜枚举。所以我们发愿:

   --> 希望借由我探讨《入行论》的功德能使他们得到安乐、

   --> 愿一切众生远离苦及苦因。

   这种怀抱慈悲心的「回向」,功德是非常强大的。所以「回向」时,「慈悲心」不可或离。

   以前,无著菩萨修弥勒佛时,因为业力的关系使他十二年苦修而不得见果。后来也是由于他的慈悲心才得以面见弥勒本尊的。他因为怜悯一只下半身长满脓疮却犹对自己狂吠不已的母狗,想要为它清理下半身的脓疮和蛆,所以弯下腰用舌头去顸那只母狗的下半身。就在此刻,弥勒菩萨显现了,这是什么原故呢?因为他强烈的慈悲心使得所有的障碍都消失了,所以我们回向时绝对不要离开慈悲心!

   什么是「世间短暂的安乐」呢?

   --> 世间享受五妙欲的快乐。

   那么什么是「菩萨相续不断的无漏大乐」呢?

   不是借由身体的享受而得到的快乐。它是由于理解空性、了解心的本质之后,所获得的快乐,也就是「永恒的快乐」。

   (2)别愿除恶趣苦 A.愿除地狱苦

   (A)自然除

   4.愿诸世间界 所有诸地狱 彼中众有情 悉获极乐喜

   5.愿彼寒狱暖 亦愿菩萨云 飘降无边水 清凉炙热苦

   6.愿彼剑叶林 悉成美乐园 铁刺树枝干 咸长如意枝

   7.愿狱成乐园 饰以鸥鹅雁 悦音美飞禽 芬芳大莲池

   8.愿煨成宝聚 烧铁成晶地 布畏众合山 成佛无量宫

   9.岩浆石兵器 悉成散花雨 刀兵相砍杀 化为互投花

   10.陷溺似火燃 无极大河众 皮肉熔蚀尽 骨露水仙白

   愿彼因吾福 得获妙色身 闲浴天池中 天女共悠游

   --> 在浩瀚无边的宇宙中,种种深邃的地狱里,愿其中一切苦难的有情都因为获得极乐世界的安乐而欢喜!

   愿 「寒冰地狱」中受冻的有情都得到温暖!

   愿 菩萨从广大的福德资粮云中飘下无边的甘露雨水,清凉「灼热地狱」有情的炙热痛苦!

   愿 「刀剑地狱」中恐怖的剑叶树林,都变成「帝释天」赏心悦目的乐园!

   愿 其中铁刺树的树干,都长出如意宝树的枝叶和珍果!

   愿 充满各种恐怖恶鸟的「阿鼻地狱」变成乐园,其中点缀着水鸥、野雁、天鹅以及发出各种悦耳音声的飞禽,和芳香四溢的广大莲花池!

   愿 「煨坑地狱」中炙热的炭灰变成珍宝聚,灼烧地狱中烧烫的铁板变成清凉的水晶地!

   愿「众合地狱」中挤人成泥的众合山,都化为充满如来的广大供佛殿!

   愿「复活地狱」中堕落的岩浆、火石和刀箭,今后都变成令人喜悦的缤纷花雨!

   愿 其中以刀兵互相砍杀的战斗,从此都化成相互掷香花的游戏!

   「无极大河地狱」中的苦难有情,都沈溺在沸腾的强酸所形成的大河中,所有的皮肉都被熔蚀一空,露出水仙般白晰的枯骨,愿他们因我行善修福的功德都能如愿获得美妙的天趣之身,悠闲地浸浴在清凉无比的天池里,和天女们一起忘情地嬉游!

   「地狱」大略有十八种分类:八寒狱、八热狱、独一地狱、近边狱。

   「八热地狱」周边各有塘煨坑、烂尸泥、利刀原、剑叶林、铁柱山等五个地狱。这五个地狱就是「近边狱」。

   「地狱众生」大多由于「嗔恨心」转生的。

   而「贪欲」则让众生转生「饿鬼道」。

   「无知」让众生转生畜生道。

   「贪、嗔、痴」让我们下堕三恶道!这部份「大圆满前行」说得很清楚,所以这里我们就不再讲了。

   (B)因菩萨而除

   11.云何狱中隼 卒鹫顿生惧 谁有此妙力 除暗生欢喜

   思已望空际 喜见金刚手 愿以此欣喜 远罪随密迹

   12.愿狱有情见 香水拌花雨 自天迅飘降 熄灭炽狱火

   安乐意喜足 心思何因缘 思时望空际 喜见圣观音

   13.愿狱众有情…

《《入菩萨行》讲解 第十品 回向》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