叁、勸修空性利自他 (一)悟空能淨自心田
151.故于諸空法 何有得與失 誰人恭敬我 誰複輕蔑我
152.苦樂由何生 何足憂與喜 若于性中覓 孰爲愛所愛
153.細究此世人 誰將辭此世 孰生孰當生 孰爲親與友
154.1何不齊受持 一切似虛空
這部份是研討「世間八法」:在一切「自性皆空」的諸法上,有什麼東西可以真實地「得到」和「失去」呢?
* 有誰真實地恭敬我呢?
* 還是有誰真實地輕視侮辱我?
* 「苦樂」是從哪裏産生的呢?
* 到底有什麼事物值得高興或哀愁?
* 如果在諸法的真實性中尋求,誰是貪愛者?
* 所貪愛的又是什麼呢?
* 如果我們細加探究,這些活生生的世人,誰將在這世界上真實地死亡呢?將出生的和已出生的到底又是誰?
* 到底什麼是真實的親戚和朋友呢?
* 既然一切諸法都像虛空一般空洞虛寂,那麼何不和我一同受持這究竟的空性見呢?
當你了解空性時,對世間八法的追求就會自自然然地消失!因爲這些都是假的,苦、樂是從哪裏來的呢?沒有一個「極端的苦或樂」存在,我們的高興和理解空性者的高興是不一樣的。我們的高興滲雜著許多貪欲的成份,而理解空性者的快樂則是充滿空性慧見的快樂!
我們執著我們的快樂、一刻都不想失去它。
因此它反而變成我們痛苦的因,
你們要仔細地觀察啊!
在我認識的人群中,能夠不執著世間八法者--> 微乎其微。大家都想著如何提高自己的身份、如何擴大自己的財勢,假如我是一位上班族,那麼我的心裏就估算著「我什麼時候會升課長、什麼時候可以當經理、總經理...」。而一位從政者的話,心裏就想著:「我如何才能成爲鄉長、縣長」,然後拉攏親信、集聚人脈想著更上一層樓的事情。
即使自認爲是「修行者」或「高僧們」,現在也是越來越世俗化了。假如我是個喇嘛,就想成爲堪布,然後想盡辦法要當仁波切、大法王、提高自己的聲譽、集聚眷屬。于是法王們拚命地認證自己傳承下的轉世仁波切,以增加自己的人脈。
猶如:世俗社會一樣地競爭!老實講,我實在不應該老是去掘這些瘡疤。但身爲你們的老師,我就有義務告訴你們事實的真相。現在這種情況很多!你們不用煩惱「將來還會不會有轉世活佛?」活佛會越來越多啦!更離譜的,現在的活佛還住世,竟然就又有小活佛誕生了,那麼就有人抗議說「這個活佛還沒有往生哪!」
認證者就回答:「沒問題,他是身、囗、意其中之一再轉世的!」照這個說法,那麼身、囗、意如果不夠用,還有功德和事業身可以轉世哪!隨著衆生的需求活佛會越來越多!大家要知道:
* 從法爾上來講,我們的本性都是一樣的。
* 「輪回」就像「大海湧」出的一個浪頭而已。
* 那麼這次「輪回」湧出的浪和「下一個輪回所湧出的浪」是不是同一撮水呢?
* 不一定!因此轉世的高僧並不一定是他前一世的翻鑄。
* 但多多少少有一點因緣,要不然前一世高僧的名字怎麼會用在他的身上呢?
* 可是如果轉世活佛真是前世高僧的翻版的話,那他的修行應該越來越好才對!我們嘉榮的喇嘛說:「怎麼越修行越退步呢?」
* 所以我們就自我解嘲說:「這是我們業力不淨啦!所以才會一直看到對方的缺點。」
* 然而,這個說法一樣會出現下面的矛盾:「那麼一個殺生者是不是也可以被認證爲轉世活佛呢?」
* 殺生也只是我們業力不淨所見到的面向而已!
哈,不是!轉世認證是時代因素使然,這是爲了維持傳承所做出來的權宜辦法。所以大家不要見到所謂的活佛就一味不究理地崇拜,在事情還未弄清楚前,還是平淡一點比較好。我們都是人,一樣都有貪、嗔、癡等等負面的情緒,因此值得我們尊敬的人是心思非常單純的人。
當然,最值得尊敬的是智慧和慈悲兼備的人,但,智慧是很難獲得的,所以善良的人還是很值得我們尊敬的。
爲什麼高僧們不怕死亡呢?因爲他們知道沒有真實的出生和死亡,而我們認爲生和死都是真真實實地存在著。所以我們才會非常地怕死,要知道:「無生則無滅!」
既然沒有人是真實的出生,當然就沒有人真實地死亡,既然生、死皆空,當然這世間就沒有真實的冤家和親朋,一切法皆空洞虛假,無有真實。
從前嘎達亞那尊者去化緣,看到一個施主懷抱著兒子、津津有味地吃著魚肉,並且用石頭打正在啃食骨頭的母狗,尊者以神通力觀察知道:
* 那位施主正在吃的那條「魚」是他「父親」的轉世。
* 而被打的「母狗」則是他往生的「母親」。
* 前世的「冤家」轉生做他「兒子」讓他抱在懷裏。
于是尊者說:
囗食父肉打其母,懷抱殺己之怨仇,
妻子啃食丈夫骨,輪回之法誠稀有。
* 世事無常!前世和今世的變化這麼大。但,如果你仔細地觀察的話,你也會發現:「即使今世之中也是如此」。親如手足的兄弟,爲了微薄的家産而反目成仇之事時有所聞,我們從小疼愛有加的小孩,長大之後,卻成爲打父殺母的冤家也大有人在。
* 而一輩子吵鬧爭鬥的鄰居,幾十年後成爲兒女親家,而密切地往來者,更不乏其人。或許,今天的敵人成爲他日助我成就的因素也說不定,這世間充滿著變數。所以我們要如何確定「誰是我真實的親人?誰是我永遠的敵人呢?」
* 大家都希望別人能尊重自己,可是我卻很害怕別人太重視我,他越重視我,對我的期望就越高。萬一那天我不能如他所願,那不是很糟糕嗎?會不會因此而産生嗔恨呢?
大家平淡一點、只要不要傷害就好了;我們都對自己的小孩非常好,可是偶爾你們也要反觀一下:「到底我是對他好呢?還是對我自己好?你對他好的真正目的是什麼?是不是爲了滿足自己的欲望呢?」
請你仔細想想:「自己的行爲是否真正地在利益他人呢?」
孩子沒考一百分,可是大家都很快樂,那也很好!如果孩子每次都考一百分。可是一家人卻很辛苦、孩子也很不快樂,那麼這個一百分的意義在那裏呢?大家要深思!高僧們沒有貪愛親人、嗔恨仇敵等等粗重的情緒,然而我們世人都熱愛親人、努力調伏仇敵。我們希望我的家族越來越大,我的團體、我的國家越來越興旺。因此在惡鬥中虛耗一生。
當我們了解空性時就沒有分別心,我們就不會去執著這些虛假的冤家親朋。就如同旁觀電視螢幕上的分分合合,絲毫不會牽動這些粗重的情緒一樣,能夠心處寂靜的人才能得到真正的快樂。所以寂天菩薩說:
「爲什麼不跟我一樣修習空性呢?」
現在我們佛教界推行菩薩道,推行得非常好。但,對空性的修行已經漸趨沒落了,我真的不知道這種現象到底是好還是不好,我們努力地行善固然是件好事,可是你對于佛法的概念模糊的話,那麼你如何使自己得到究竟的利益呢?當你無法利益自己時,你如何利益別人呢?
當你對佛法無法明徹地了解時,那麼你努力推廣的也只是自己的意念而已,利益別人是很有限的。古時候的修行者們只會憂慮自己沒有因緣修習佛法,而不會憂慮自己無力推廣佛法。
如果修行者必須爲推廣佛法而煩惱的話,那麼娑婆教主釋迦牟尼佛的煩惱還了得嗎?那麼聞聲救苦的觀世音菩薩是不是每天都有理不完的煩惱呢?他們時時刻刻都要爲六道衆生的苦痛而煩惱,這樣的思想合理嗎?所以修行者們利益衆生應該是任運自在的、凡事順其自然不會執著。
寂天菩薩在「那蘭陀佛學院」每天除了吃飯、睡覺以外,什麼事也不做,別人不了解、以爲他懶惰。想要把他趕走,其實他已經證悟空性了,所以當然可以很輕松地過日子!可是,這樣的修行不是我們一般人可以做到的。
以前我們在西藏時,法本是非常稀少的,可是現在卻變成很多了,有一個基金會印了好多四大教派的法本免費供大衆取閱,不可否認,印經書是件非常有功德的事,但是你們不要誤認爲「那是究竟!」!一般人都認爲「修行者什麼都不做是自私自利的行爲!」其實,這個觀念是錯誤的!你們仔細想想:
既然外在一切皆是虛妄,那麼還有什麼事情值得你做呢?
一直以來,我都很羨慕「現駐嘉榮佛學院」的顯潘(阿根)堪布,他真的修行很好。是我們修行的典範!怎麼說呢?他對佛法的聞思與實修非常地精進,爲人非常地謙虛、很隨和。他非常地滿足于目前的狀態、一點兒也沒有擴大自己的野心。
他跟我說:減少擴大自己的想法,就可以過得很快樂!
各位要知道:「妄想擴大自我,是我們不快樂的主因!」你不要一直想把自己弄大,如果你的能力夠的話,即使你自視甚小,大家還是會尊重你。要不然,即便大家都尊你爲「大」,你也不會大到哪裏去。你還是那個小不點兒,表面上的大小、高低都無法改變事實。
各位要學習滿足自己的現況!
有些西藏的上師說:「了解佛法大圓滿的密訣,才是人生最有意義的事!」爲什麼這樣說呢?因爲它是不可言喻的,無法和別人分享,所以它才是我們可以獨占的財産。
索甲仁波切說:今生給自己最大的禮物是禅修!
這裏的禅修是指「對空性的禅修」而非一般的靜修。佛法最高境界的禅修是我們今生能夠給自己的最大禮物!
要不然我們一輩子辛苦的積聚,到頭來還是空,那些豐厚的錢財名聞只能利益短暫的今生而已,來世呢?萬般帶不走,徒留業隨身!我們要是能了解佛法的究竟的話,那麼我們就不只能利益今生,盡未來世我們都將受到這個法益的滋潤,所以說:「悟空能淨自心田!」
(二)悟空能興無緣悲 1、從輪回過患開示大悲…
《《入菩薩行》講解 第九品 智慧(續九)》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