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他自己也说:「因为是我啦!所以大家才会认为这是大成就者的行为,如果换成其他的法师或法王的话,那就会成为大家的笑柄!」所以尽管这样作怪,其实他本身是非常清楚的,他非常自在。不听任何规仪的指挥,所以就一位悟空者而言,没有由己不由己的问题。就好像油随着水的波浪而流,可是永远不会混在一起!
嘎玛仁波切曾经说过:「刚来台湾的最初一、两年,虽然物质比较丰富,但施主们不顺的时候,我们也跟着烦恼得很辛苦。后来才想开了,如果每天都这样子烦恼的话,那么大家就都别活了。」
这里的「魔」是指一些「生前具有法力,却未具慈悲心」的人。
* 由于他们的业力还不足于使他转生地狱。
* 所以他们就留在人间伤害众生。
* 在西藏,有一种叫「甲播」的魔。
* 他在成为魔之前,是修行者,持咒、打坐,很厉害。
* 但他缺乏空性和慈悲心,因为他前生的修持,使他的法力特别强大。所以当他为害修行者时,一般都很难对治。
* 就好像:一个怀有绝世武功的坏人为害人间一样。
* 有些教派在关于修护法方面一直争议不断,有些人认为这些具有法力的「护法」是妖魔,他们常常都会伤害修行者。
* 有些佛学者年纪轻轻就往生了。而且死法很凄惨。
* 所以这些魔,一般人是调伏不了的。
* 他们前辈子一生都在修炼、法力强大。只因为他们没有调伏自己的心,所以才会为祸人间,因此你想用诵经、持咒、观修本尊的方法去调伏他们是无法成办的。
* 这些他比你更内行,唯一能调伏他们的--> 只有慈悲!
以前有一位高僧在某寂静处安住,一个魔从远方知道-这位高僧正在修法而向他飞来,高僧以他的神通力也知道「有一个魔扑向他而来」。于是修本尊法,当他修生起次第来观想本尊时,这个魔幻化成「阿弥陀佛」坐在他本尊的上面。修行者于是心生慈悲的想:「你这个魔真是可怜,我再怎样修本尊都无法调伏你,往昔以来你到底伤害多少众生?到底造了多少业?」由于这个原故,他顶上的阿弥陀佛就变成一只鸽子飞走了,调伏恶魔的力量,不是来自于修本尊法,而是心中涌现的慈悲心。
魔力高强可以坐在本尊之上,只有慈悲心才能调伏一切众生!
为什么说:「今生魔亦勤,诱堕大恶趣」呢?
很多恶魔想要障碍人们成就正法,尤其是修行越高的人所遇的障碍就越大。例如 释迦牟尼佛在菩提迦耶成道时,也遇到很多障碍,因为这些恶魔害怕佛陀成就之后无法对付他,他将来会利益很多人。所以障碍佛陀成就。
在西藏,很多修行很好的修行者寿命都不是很长,为什么会这样子呢?出现魔碍啦!然而,这些对高僧而言,他们不会觉得「这有什么损失!」他们本来对死亡就没有恐惧,但以众生来说:「这真是损失惨重!」
这些妖魔如何诱使我们堕落恶趣呢?
很多妖魔会在你的梦中,或定中幻化成上师、佛菩萨的形象,告诉你一些不如法的事情,譬如「你已经成就了」、「你已经远离障碍达到不二的境界!」倒黑为白、胡说一通。所以修行者不会注重感应,因为根本不清楚哪个底是妖魔还是佛菩萨?不知道、很难分别,所以唯一对治的办法就是不要去注重它!
现实里,上师我们看得到、可以沟通,为什么不向他请教呢?为什么要去高兴梦中所见的幻影呢?愚痴!中国人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佛法兴盛的地方,魔法就很猖獗!大家对幻觉不要执着!我们对空性有疑虑是很正常的,因此请各位千万不要灰心、千万别放弃!
「暇满的人身」很难失而复得,虽得人身也很难值遇佛陀出世,纵值佛化,要断除烦恼的浊流也很不容易,唉!痛苦就这样永远不断地跟随着可怜的众生。「暇满人身难得」在「菩提心利益」已经讲过了,这里不再复述,我们的生命就像秋天的天空一样,变化莫测。又如顺流而下的河水-一刻也不曾停息。
如果你真的想脱离轮回的话,那么空性是唯一能对治我们的无明和散乱习气的教法,大家要勤修空性见才不会浪费暇满难得的人身。
(4)缘生兴悲
163.轮回虽极苦 痴故不自觉 众生溺苦流 呜呼堪悲愍
164.如人数沭浴 复数入火中 如是虽极苦 犹自引为乐
165.如是诸众生 度日若无死 今生遭弑杀 后世堕恶趣
2、开示无缘大悲意相
166.自集福德云 何时方能降 利生安乐雨 为众息苦火
167.何时心无缘 诚敬集福德 于执有众生 开示空性理
我们一般人都把「痛苦」当成「快乐」地守护,所以「轮回」虽然是如此地痛苦,但愚痴的众生却毫不自觉。对于那些沈沦在痛苦洪流中的众生,的确是应该对他们心生悲愍而志求无上菩提!
我们要如何才能产生真正的慈悲心呢?
首先我们要了解痛苦,如果你对痛苦认识不清的话,那么你如何悲愍他人呢?譬如:你面对一位达官显贵,你根本不了解他的痛苦、你怎么慈悲他呢?你羡慕他都来不及,你看他多威风!要什么有什么、大家都那么尊敬他,可是高僧们却不这么想,整天忙着经营世间名利才是最可悲的。所以他会可怜这些人,而我们见假相以为真,如何才能真正见到众生的苦呢?
如何才能平等地慈悲一切众生呢?
你喜欢这样的世界,你怎么会想厌离这个世界呢?你不想离开这个世界当然就会执着在这儿,那么你如何脱离轮回呢?
例如:有些外道人士为了追求解脱,竟然一再沐浴身体,又一再走入火堆之中,虽然他们处在极端的痛苦之中,但是仍然自豪地引以为荣,真是可悲!此外,还有些人悠哉游哉地过日子,彷佛就像根本没有老死一般,这些可怜的众生被死神处死之后,都将堕落恶趣遭受难忍的痛苦。
外道一再沐浴身体,又一再走入火堆之中,以此为求解脱之道,这和我们一般人常常吃大餐,然后又怕太胖而减肥断食的情况很类似。或和佛教徒做大礼拜、或者一般人为游乐而长途旅行情况差不多-快乐和痛苦的情况循环地发生。
你们现在一定在说:「旅游怎么会苦呢?」你们想想:搬着一大堆行李又是车又是船又是飞机,又热又渴,有时甚至还要挨饿,不辛苦吗?累毙了!还没去时想要去玩,去了又很烦,永远都是苦。
正如第一品第28颂所说:「众生欲除苦,奈何苦更增」,所以高僧们不为外境吸引,就是这个原故。其实真的没有什么,事情本来就这样,没有什么可好奇的,今年我去了九寨沟。那里原本只是一个安静的河谷而已,现在人山人海好多人来旅游,他们走路坐车坐飞机,花了好几天的功夫才到那儿,做什么呢?看山、看水啦!如此而已,我觉得我们人真的是好可怜喔!笨啦!做生意的人当然会一直在那儿宣扬这里有多好、多好,这只是赚钱手段。其实,住在那儿的原住民他们才懒得看哪!
无聊!为什么同样的事物看法会迥然不同呢?因为世间的事物没有一个真实的好或不好啦!有时候我们为了让那些热心的居士们高兴,我们就说:「我第一次」,其实对我而言:「没什么不同」,但,他们听到「我第一次」就特别高兴,因为我终于可以给你「第一次的感受」了!可是各位要知道:你在乎感受,感受却永远没完没了,这样你如何可以得到真正的快乐呢?
大家要学习没有感受的快乐!」
「没有感受」的「快乐」既不用花钱、又不用奔波劳顿,呆在家里就很快乐,这不是很好吗?你们也不要以为做大礼拜不苦喔!在西藏,很多人从家乡沿途一直做大礼拜一直拜到拉萨,一千多公里没有空过。这是要忍受很多痛苦的。但大家必须知道「这样的礼拜也不是究竟,最究竟的礼拜是安住在空性之中!」
因做大礼拜而心生骄慢的人很多,所以大家要了解「做大礼拜也只是为了累积福德资粮,以便了解究竟真理的助缘而已!」有些众生勤奋地做些无意义地苦修、有些众生不见棺材不掉泪,根本不知无常随时随地随侍在侧。有些众生根本不相信因果轮回的道理,所以高僧们才会感叹道:「可悲!众生!」
因此生起愍念众生的大慈悲心。
寂天菩萨感叹道:「我要到什么时候才能从自己所修集的福德云中,飘降下广大无边的安乐甘霖,消除众生饱受三界苦火燃烧的折磨呢?我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心无所缘、意现明空,随缘虔敬地修集清净的福德资粮,并对心有所缘而受苦的芸芸众生,开示诸法缘生无自性的空性真理呢?」
「自集福德云,何时方能降,利生安乐雨,为众息苦火」
--> 是希望自己的福德能够庇荫众生得到暂时的歇息和安乐的祈祷。
「何时心无缘,诚敬集福德,于执有众生,开示空性理」
--> 是希望众生得到永恒的快乐,「心无所缘」是没有执着。
「意现明空」是充满智慧的光明,而「意」本身则是空。为什么要为众生开示空性的道理呢?因为,只有证悟空性才能了脱生死、得到永恒的利益。
《入菩萨行》「智慧品」到此结束!
各位要知道「了解空性才能脱离轮回!」
* 我们想要更进一步地了解佛法的话,「空性」是无可避免的课题。
* 一般,我们依靠「虔诚心」可以得到暂时的安乐。
* 但一旦遇到逆缘时,就有浓得化不开的心结。
* 只有「了解空性」才能消除我们所有的疑惑!
不管到任何地方,
只有「心中的上师」才可以永恒地伴随我们。
这个「心中的上师」就是--> 智慧,
其余不论是任何事物,都是因缘聚合而成,
都将崩灭、离散。
有人说:「上师,我要一直跟随你学习!」可是大家要知道:
* 我们这个肉体是「业力因缘」形成的,它会衰老、消失,如何才能和上师不分开呢?
* 学习上师的智慧!当你了解空性时、当上师的智慧和你的智慧无二无别时,你就不用一天到晚黏在上师身边、或者担心上师会离开你。
* 因为你的智慧和上师的智慧是一样的。
* 假如 释迦牟尼佛到我们这个地方来,你也无需一定要见到他。
* 因为只有了解空性才能和释尊无二无别地在一起。
* 你现在去见他,也只是见到他的肉体而已。对你产生的利益实在很有限。
* 「了解空性」就能远离对死亡的恐惧和一切事物的苦恼。今生我们有缘结识这样殊胜的佛法,是非常荣幸的。现在我们虽然不能彻底地了解,但希望能借此因缘能让我们来生有能力解佛法的究竟真谛!
问答篇
【请问堪布】「明空」和「现空」是什么意思?
【答】「现空」的「现」是显现的现象。
* 「空」是本体空。
* 「明空」的「明」是光明,智慧的意思。
* 「空」也是表示「本体空」「明空」「现空」「见空」「乐空」都是同义词。
【请问堪布】我们说「智慧」就是了解空的见地,那么「明」是智慧,「空」也是智慧对不对?
【答】对!
「空」是无实有的意思。
「明」的意思是-->了解「空」不是水干掉了的空,而是它「具备光明」的意思。
【请问堪布】外道他们一再沐浴身体又一再走入火堆之中,以此为求解脱之道,这和我们燃指供佛、做大礼拜有何不同?
【答】有很大的不同!行为不同、动机不同。燃指供佛、做大礼拜,并不是为了佛陀的需要而供、而拜的。这些行为是为了训练我们减少对身体的执着,及对治我们的傲慢心而做的。
【请问堪布】师父,假如外道这样做可以让他很快乐呢?我们行一切法不是都是为了获得快乐吗?如果这样能使他们快乐有何不可呢?
【答】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没有意义地折磨自己啦!」无意义的行苦和受苦并把它当成快乐,是我们众生的本性。行者们为了得到「乐」及「乐因」而修行,很多人都自认「自己是在做暂时及究竟都有利益的事」。但是,我们根器和想法不同。所以虽然真理只有一个,然而,因为根器不同,因此就形成了众多宗教。至于自己是属于哪一个宗教呢?将来能否遇到真正了解究竟真理的宗教,那就要看自己的因缘和福报了。
【请问堪布】师父,我知道不久前有位基督教的教友往生时,他的遗体缩到只剩一肘高,这是不是他明白空性的原故?
【答】他有没有明白空性我不知道,但,这是很好的瑞相啦!
《入菩萨行》第九品 智慧
《《入菩萨行》讲解 第九品 智慧(续九)》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