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福德緣生于自心」而非來自外在。
* 它的主要目的是爲了消除我們「對財物的執著」。而非佛需要供養,供養功德的主要來源是自心的動機。
* 而不是數目的多少。
* 例如:供養一百塊錢和供養一百萬元,我們說「供養金錢數目的大小不會和你所得福德的多寡成正比」。這就是佛法殊勝的地方。
* 有些不是很了解佛法的人常對人說:「你要怎麼怎麼供佛!不可以這樣、不可以那樣」。其實不需要這樣子!
只要你喜歡的東西都可以用來供佛,沒有什麼不行的。
* 我們用幻觀供佛一樣可以得到很多功德。
* 我們常聽到一些人說:「我要賺很多很多的錢,我要用這些錢做好事!」這是多麼辛苦!
* 我們在第一品中講到:「我們要將整個地球都供養諸佛」,如果做供養要努力的賺錢才能做到的話,那麼我們要賺幾億年才能賺到一個地球呢?
* 我們用「心」供養諸佛一樣可以得到福報,很難相信喔!
* 所以這些法對小乘的信徒是「密」的,這是大乘佛法!這些法的用意是在訓練我們的心態,讓我們心量寬闊、隨和。
* 目前我們的教育是偏執、主觀的,所以當別人的看法或作爲和我們不同時,我們就大驚小怪。
* 因此佛法用這種方式訓練我們。
* 以前我小乘的習氣比較重,不太相信這些教法。我總認爲《入行論》好誇張喔!講惡業時,好像人人都會下地獄似的。但一說到善業又好像人人升天有份、成佛有望!
* 哈,這是有可能的,無始以來我們都以「我」爲尊,思想是很偏狹的。現在大乘教法用很誇張的形式來訓練我們的心態,是很有意義的。
* 不然,你也可以反駁它!但你又說不出它哪裏不對。
* 現在我們講解「空性」,說這樣不是,說那樣也不行,反正語言無法表達,讓你心服囗服啦!把你的心弄得軟趴趴的,這時候再進入金剛乘的佛法,它將佛法的精華歸納起來,讓你一目了然。
* 小乘佛法是一對一的,對、錯非常地清楚。大乘佛法就不是這樣,只要對衆生有利的,就可以去做。有時候殺生、妄語也有開放,主要是動機是否慈悲,但要很小心!我們可以爲了救一百個人、免得這個惡人多傷人命而下地獄,而以慈悲心殺了他。可是我們也不可以隨便聽人家說「我以慈悲心殺人」就相信。事情不能光看表面,誰知道他的發心是善是惡呢?
* 一個菩薩才能這樣做。善、惡的動機只有自己明白,別人不清楚,由于我們的根器不足,所以感覺大乘的教法很複雜!經過「心」的訓練之後,那麼我們就可以自在地布施、行種種方便。
我們學佛是要越來越隨和,而不是製式越來越多、越難相處!
我們這樣做禮拜,也不管別人是否願意就要求別人和我們一樣地禮拜,難怪有些無神論者說:「佛教徒很難相處!」其實真正懂得佛法的人怎麼會難相處呢?難相處的是那些還不太懂佛法的人!那些人才會將自己的認知強加在別人的身上,有些新來的人說:「我不知道規矩!」沒有什麼懂不懂的,本來就沒有什麼規矩。
但團體之中一定要有紀律,就好像國家要有法律一樣,一個國家如果沒有法律的話,那不是盜賊四起了嗎?一樣地,團體如果缺乏紀律的話,那麼整個團體就會亂掉,但離開團體就沒有紀律的必要了。順其自然,在你沒有傷害別人的情況下,是開放的!
可是不可以「隨便」行事,「方便」和「隨便」不同!
佛陀從來沒有給過我們什麼東西!假如佛陀能給我們什麼的話,就有很多矛盾!佛陀從來沒有說過「我可以給你們什麼、什麼的!」他從來沒有爲我們分擔痛苦。假如他爲我們分擔痛苦的話,那麼造惡業的你一直祈求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你的痛苦應該會消失啊!怎麼會沒有呢?
依我看,上帝實在不是很聰明,他說:「所有的快樂和痛苦都是我給你們的!」而按比率來算,世界人囗中痛苦的人顯然要比快樂的人多很多,這表示什麼呢?上帝實在不是很慈悲啦!因爲他讓衆生痛苦的機會比較多啊!
顯然 釋迦牟尼佛就高明多了:「痛苦和快樂都是你們自己造的!但尋求快樂的方法我可以教你,學與不學要看你們自己。」
* 你供養「一百塊錢」和「一百萬元」所得果報的差別,是由于你自心的差別而産生的。
* 因此貧窮的修行者也一樣可以累積廣大的福德資糧。
* 所以真正供養並不是「外在可見」、「可數」的供養。
但爲什麼一般的教導會要求你布施財物呢?
* 這是方便說,這是順著衆生的思想做教化。
* 你們要相信經上所說:「供養現住的佛和供養已涅槃的佛功德相等」。
* 我們不要擔心「我沒有能力供養上師」。上師並沒有非要你的供養不可。他什麼都不缺!假如他缺的話,那是不是表示「你的能力比他強」呢?
* 因爲上師還需要你的護持和幫助!
* 現在佛教界流行有所謂的「護法」,他們的工作是保護及幫助上師弘法,而上師們也認爲有此必要,這是時代趨勢使然,以前的上師們也不認爲「這是需要的」。
* 他們不執著于外在的傳法,而是注重內在的修心,所以別人有興趣學他就教,別人沒有興趣聽他也不勉強。
* 身心自在什麼都不缺,而現在不同,傳法需要很多工作人員,這和選舉差不多,名義不同、內容一樣,所以我常常說:「上師需要你來保護的話,那你真是好厲害喔!你可以做上師的上師啦!」因爲上師是弱的,他需要你來保護!
* 要知道!上師是保護我們的!
保護我們什麼呢?
* 不是保護我們的金錢、財産...啦!
* 他保護我們的心靈、內心的智慧,教導我們離開痛苦的方法,解開我們心中的疑惑。
* 「因此就像你們以「執實心」供佛能得果報一樣,我們以「幻化觀供佛」也能獲致廣大的福報!」這裏所說的供養和以前「第二品」所講以幻觀作供養有點不一樣。
這裏的重點是「佛陀沒有心,我們供養他怎麼會有福報呢?」。
而前面的問題是:「外在的事物皆如夢如幻,我們以幻化的東西供養諸佛有福報嗎?」
爲什麼書上老是在這裏繞呢?因爲我們常常講,你們聽多了自然就會漸漸不再在乎外在的東西了,我們常常說「空」,習慣成自然時,我們就不會因爲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嗔恨、痛苦、累積惡業。
《《入菩薩行》講解 第九品 智慧(續叁)》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