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在層次上有所不同,所以就發生很多爭論,上堂課講過:中觀師認爲「外在萬物都是虛假的」,實有論者則質問「既然一切皆虛而不實,那麼供養如幻的佛如何能産生功德呢?」
中觀師回答他們說「以如幻的供品供養如幻的佛可以生出如幻的功德,就像你所主張-->以實有的供品供養實有的佛能生實有的功德一樣!」就功德而言,不論你以真實心或如幻心供養,所得功德都沒有差別,差別只在執實或如幻看待的概念差別而已;既然這樣,那麼幻人殺幻人有沒有罪過呢?
11.幻人行殺施 無心無罪福 于有幻心者 則生幻罪福
12.諸咒無情識 不生如幻心 種種因緣生 種種如幻物
13.1一緣生一切 畢竟此非有
13.2勝義若涅槃 世俗悉輪回
14.1則佛亦輪回 菩提行何用
14.2諸緣若未絕 縱幻亦不滅
15.1諸緣若斷絕 俗中亦不生
【答】(接上一講次)幻人殺幻人,或「幻人行幻施」等行爲,因爲「做」和「受者」皆無心。所以沒有「罪」「福」可言。
但是,有「如幻之心」者殺了「如幻的人」或作了「幻施」,就會生出如幻的罪根或福德。變出「幻人」的「幻物」和咒術是無情之物,沒有能力「緣生如幻」的有情心識。
* 但是,種種「適當因緣和合」的時候,卻會産生種種與因緣同性質的「如幻」事物。
* 不過若說:「單因獨緣」而能産生一切現象,這種情形絕對不可能存在。
* 以前,幻術師是很厲害的。他們可以灑豆成兵...那麼我們殺了這些幻化出來的人有沒有罪過呢?因爲「被殺的幻化人」沒有心,所以沒有殺人的罪過。
--> 但還是有「嗔恨心」和「暴力」行爲的罪過。
* 我們不論是造「惡業」或「善業」,都一樣要具備很多條件。就如:法官在判決罪犯時,要根據他犯案的「動機」「情境」「行爲」「結果」等諸多條件,才能下判決一樣。
* 同理,我們「破殺戒」的時候,也要具備四個條件:
o (1)殺人
--> 如:比丘的根本戒「殺其他生物是犯殺戒,不是破殺戒」
o (2)要有殺人的動機
--> 如果你只是爲了想教訓他而打他,結果他卻死了,這不算具足破殺戒的條件。
o (3)行爲上要有殺的行爲
o (4)他死了,你覺得很滿意;
具足以上這四個因素才算破殺戒,因爲「幻化人沒有心」,所以沒有殺人的罪過,但其他的罪過還是有的。同理,我們供養幻化人,也一樣有功德。
「心」才能創造「心」。
* 「無情識的咒術」所變幻出來的「幻化物」。
* 雖然具備人或動物的形體,卻沒有心。
* 但你不要因此而主觀地認爲:「它們沒有心,所以不是衆生,因此對它們的一切行爲沒有罪福可言!」
你們以爲「有心」和「沒有心」的差別在那裏呢?
* 就「勝義谛」來說「沒有差別!」。
* 因爲「心」本來就是幻化的,它沒有自性、念念變異。所以它所緣生的世界也是瞬息萬變的。
* 因緣具足時,外在萬法都可以創造出來。
* 但無情識的東西創造不出有情識之物。
* 無明我執的煩惱才有能力創造心。
* 「有心」和「沒有心」只是因緣上的差別而已。
* 「心」既然是幻化的,那麼它所緣生的罪福就無真實可言。那麼我們「人」和幻術師所幻出來的「幻化人」。
有何差別呢?沒有差別!都是幻化的,差別只是「一個是有心的幻化人」、「一個是沒有心的幻化人」而已!
我們種下「一粒種子」可得到「一粒種子」的果。
不可能種下「一粒種子」會得到「一大堆種子」的果。
世上也不可能有一種藥可以解決所有的病痛,所以單因獨緣要産生一切現象是不可能的。
【問】如果說,在勝義上,一切法都是「自性涅槃」,而在世俗上則完全呈現輪回假相的話,那麼入涅槃的佛陀,豈不也在輪回之中了?果真如此,修菩提行又有什麼用呢?
我們知道「一切衆生本來就是佛」,所以一切法都是「自性涅槃」,然而在現象上卻出現生老病死。六道輪回刹那變化,這種輪回的現象其實只是假象而已。不管「涅槃」或「輪回」它們的本質都是一樣的。勝義谛和世俗谛是一體的兩面,所以實有論者才會提出疑問:「則佛亦輪回,菩提行何用?」
【答】不然,如果各種「業惑因緣」尚未斷絕,那麼輪回的現象縱然虛幻,也不會消滅。如果各種「業惑因緣」斷絕,而入了滅谛涅槃,那麼即使在世俗中也不會緣生輪回的幻象。勝義上「諸法自性涅槃」不同于佛的「滅谛涅槃」。
* 「自性涅槃」是「人人本具的佛性」,也就是我們的如來藏。
* 而「滅谛涅槃」是「去除貪嗔癡之後,所得的涅槃」。
* 「如來藏」是我們內心的本質,我們現在已經離它很遠很遠了,遠到幾乎已經不知道它的存在。等到你累積足夠的福慧資糧,而了解到你內心的本質時,那麼你「認識它以前」和「認識它以後」,我們的本質沒有任何差別。
但是自從你認識它之後,你就再也不會不認識它了。因爲你已經了解它。
譬如說:暗室中有一條花繩子,我們在黑暗中以爲它是一條蛇,所以被它驚嚇到,此時如果有人提來一盞燈,當你看清楚-原來它只是一條花繩子而已,並不是毒蛇!那麼從此以後,不論什麼時候,或什麼人用什麼方法嚇唬你,你都不會回到原先恐懼的狀態。因爲你已經了解它了。
* 同理,當我們了解心的本質時,就再也不會回到輪回裏面。
* 所謂「回到輪回」是什麼意思呢?
* 回到先前痛苦的狀況或環境。
打個比喻說:假如我和佛陀同時遇到一個「令一般人都感到非常痛苦的事情」,我因此感到很痛苦。可是佛陀一點也不會感到痛苦,爲什麼呢?因爲他已經看到事實的真相。因此再也沒有任何事情令他感到恐懼、傷心和痛苦了。
再打個比喻:把「滅谛涅槃」和「自性涅槃」說得更清楚一點:
--> 「滅谛涅槃」就好像白天「萬裏無雲的晴空」。
--> 而「自性涅槃」則是「雲層上面的晴空」。
--> 只因浮雲遮眼,所以我們暫時看不到雲層上面的晴空。
--> 所講的「自性」就是「雲層上面那個晴空」。
--> 「自性涅槃」是我們本具(未認識)的如來藏。
--> 而「滅谛涅槃」是「去除二障之後的涅槃」(已去除遮塵的如來藏)
要分清楚!
當我們各種「業惑因緣」還沒斷絕時,就會有各種輪回的假象出現。但如果已經入了「滅谛涅槃」以後,那麼就不會有任何輪回的幻覺。
就好像「幻術師缺乏了工具和材料」,他如何能變出東西來呢?同樣地,入了滅谛涅槃的佛陀已經「沒有進入輪回的因」了,所以他不會産生進入「輪回的幻覺」。在世俗中他不會「緣生輪回」的現象的話,那麼在勝義上更不會顯現!
所以說:「勝義上諸法自性涅槃不同于佛的滅谛涅槃」。
以上是以理論破「實有宗」的二谛觀。如果有任何疑問,可以拿出來探討,接下來是以理論破「唯識宗」的二谛觀:
《《入菩薩行》講解 第九品 智慧(續一)》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