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就要告辭了。【師曰:返太速乎?】這樣是不是回去得太快了呢?【曰:本自非動,豈有速耶。】它本來就是不動的東西,怎能說快慢呢?!厲害!這個玄覺禅師太厲害了, 【永嘉禅宗證道歌】玄覺禅師! 【師曰:誰知非動?】什麼人知道它不動呢? 【曰:仁者自生分別。】是你自己産生分別。【師曰:汝甚得無生之意。】確實就是這樣。 【曰:無生豈有意耶?】他說:無生豈有意?【師曰:】六祖就說: 【無意,誰當分別?】【曰:分別亦非意。】雖分別也不是意,雖分別也是無生。 【師曰:善哉!少留一宿。】【時謂一宿覺。】所以就住了一晚,讓六祖印證看看他是不是開悟了,只有幾句話而已,前後差不多二分鍾而已,要是我們去就會繞一大圈搞了二、叁個小時,還不知道自己到底有沒有消息,最後還問一句:師父!我這樣到底有沒有開悟?我說:憑你這一點就沒有。搞了二、叁個小時,那有印證開悟,要搞二、叁個小時的?不用那麼久,幾句話就知道了。【後著證道歌,盛行于世。】下面,【禅者智隍。】有修禅的人叫做智隍禅師。【初參五祖。】自謂已得正受。】正受就是納法在心,繳納的【納】納法在心名正受,就是一切依法,心領受正法,正受就是以正知正見控製整個心、整個情緒,使他正確的感受這個正法,叫做正受。這個正受很重要,正受的先決條件必須正知正見,一定要先正知正見。智隍自己認爲是這樣,是不是如此,就要繼續看下去了。 【庵居長坐,積二十年。】 【庵】就是奉佛的小精舍,自己蓋一座精舍,【庵】就是蓋一座小精舍,庵居長坐,經常在靜坐,算是練不倒單,經過二十年。 【師弟子玄策】師就是六祖,有一個弟子叫玄策,也就是剛才那個,跟玄覺禅師一起來參訪六祖的玄策。【遊方至河塑,】河塑就是黃河的北岸叫做河塑,黃河之北叫做河塑。【聞隍之名,】【造庵問雲:】造庵就是自己坐在一間小茅棚裏面修行。【汝在此作什麼?】你在做什麼呢?【隍雲:入定。】修二十年了,他就說:我在入定 啊。因爲玄策是經過六祖的調配,調教出來的。【策雲:汝雲入定,】你說在入定,【爲有心人入耶無心入耶?】你是有心入定,或是無心入定?【若無心入者,】【一切無情草木瓦石應合得定。】 【若有心入者,】 【一切有情含識之流亦應得定。】你是用那一種心呢?【隍曰:】這個智隍禅師就說:【我正入定時,不見有有無之心。】沒有看到有一些有無之心。這個要這樣子念:不見有,有無之心,不見有,有無之心,沒有見到有無之心,所以上面那個【有】是連接 【不見】不見到有有無之心。我沒有見到那種有跟無的心。這句話說實在的,那個有是多余的,第一個 【有】是多余的,不見得有無之心,這樣就更清楚了。我正在入定之時,不見有無之心,有也不見,無也不見。【策雲:不見有有無之心,】你沒有見到有無之心,【即是常定。】你常常在定中,既然常在定中,【何有出入?】你既然不見有無,那麼就是應該常定啊,那爲什麼你講你是出定、入定呢?何有什麼入定、出定呢?常定就是沒有出入嘛,那伽常在定,無一不定時。所以沒有出入定,才叫做常定,你既然有入定、有出定,那裏是常定呢?何有出入?【若有出入,既非大定。】因爲你是生滅法嘛,有出有入,這是生滅法嘛,即非大定,大定,是沒有生滅的東西嘛,你有入定、有出定,那當然就不是大定了。【隍無對。】你看!啞口無言,住茅棚二十年,這樣有什麼用?要是照常這樣修下去,是不是到死也枉然?住茅棚二十年。所以我才告訴這些徒弟:你到底在急什麼?你一直要跑到山上去,急什麼東西?去住茅棚二十年,這樣有什麼用,也沒有師父開導,也不懂得心地法門,你看住茅棚二十年,那二十年是不是多余的?你看六祖門下的玄策大師,他親近六祖只不過是短暫的時間,就大徹大悟了,只問智隍一句話,就讓他啞口無言了,這是不是說明親近善知識是非常重要,能讓你節省無量的生命、時間、錯誤的東西。若有出入即非大定,隍無對,被問得啞口無言,二十幾年的修行,竟然被六祖的一個徒弟問得啞口無言。 【良久問曰:師嗣誰耶?】 【嗣】就是你到底親近誰啊?嗣,後代叫做嗣。你是哪一個師父的後代啊?也就是誰的徒弟啊?你的師父是誰啊?【策雲:我師曹溪六祖。】【隍雲:六祖以何爲禅定?】【策雲:我師所說,】【妙湛圓寂,體用如如。】這個要劃起來,要劃,這段要劃起來,劃到我喊停爲止。我們清淨不可思議的清潔本性,本來圓滿寂靜,體用都是如如, 用如如就是一切作用也是無相、也是無生,一切作用也是無生,也是如如不動。【五陰本空,】徹徹底底打破五陰,【六塵非有。】所以禅宗說了一句話:六塵不惡,還同正覺。六塵,我們這個五欲六塵,這個外面的六塵,不惡,它沒有壞啦,壞是你自己覺得的啦,六塵不惡,還同正覺。還是我們本來的面目。所以本性稱爲不垢不淨,我們若是看到一些事就說:那個不雅觀、那個不太好看。我問你:不太好看,你整個意識形態老是在想這件事,那一個工夫比較差?眼雖見色,你若是功夫到家,你看到什麼都一樣。當然儒家是說非禮勿視,不潔淨的東西不要看,禅宗就不一樣了,【六塵不惡,還同正覺。】沒有好與壞的東西,垢淨由你的心,如果因爲垢而開悟了,那就是變成淨了,對不對?那因爲淨而執著,那變成垢了,垢淨那有定論可談呢?對不對?塵或者是非塵,都是你的心的問題,當然凡夫是無法做到這樣,當然就遠離惡緣,當然你是無法做到,什麼境界都是如如不動,當然你就要遠離惡緣,只有這樣子而已,不然你還能怎麼辦?所以我才說:有時候,菩薩在做什麼事情,凡夫根本就看不懂。你若是了解的人:譬如我今天要是像濟公一樣,拿把扇子,左手又拿著一瓶XO,跑去那裏呢?跑去夜巴黎舞廳,這是假設來說,當然我是不可能去那種地方啦,拿把扇子大搖大擺的就走進去了。若是你們在舞廳碰見師父,你就明白:我太了解師父了,這是不可能的事。對不對?因爲你了解,這不可能執著這種東西,可是裏面的人就會稱我是現代濟公了,這不得了了,裏面要是剛好有記者,那就不得了了,不得了了!記者明天就會報導,Tomorrow morning open the newspaper . Is vevy famous monk 很出名的和尚,很出名的出家人,來舞廳、咖啡廳。這種東西其實怎麼會束縛師父,那有可能的事?別說能束縛得了我,就算你們也不會有什麼興趣,別說是我了,你們也沒有什麼興趣,對不對?那裏會有什麼值得追求的東西?所以說:【六塵不惡,還同正覺。】六塵非有,這本來就沒有的東西,本來就不是真實性的東西。【不出不入。】因爲執著你才有出入。【不定不亂。】繼續劃哦,【禅性】我們的本性,禅性,若是要修禅,禅的本性是什麼?它是 【無住。】它是離一切執著,無住就是無一切執著,【離住】離一切執著, 【禅寂。】進入空性的定力,【禅性無生,】當下無一切法,一絲不挂,一塵不染,【離生禅想。】離開那個我有禅定的想,不可以生一說:我在修禅。不能有這種念頭。離生禅想,離開生出一個我在修禅的這個觀念,這個是錯誤的。【心如虛空,亦無虛空之量。】劃到這個地方。你看!看六祖所說的話,那一個博士能說出這種話?博士再上去是超博士。【妙湛圓寂,體用如如,五陰本空,六塵非有。不出不入,不定不亂,禅性無住,離住禅寂,禅性無生,離生禅想。心如虛空,亦無虛空之量。】你那一個超博士講得出來,我馬上下跪跟他頂禮,馬上下跪頂禮,真的!他要是照本宣科,念出這一段,我就告訴他:六祖早就講過了,我是頂禮六祖,又不是頂禮你。對不對?【隍聞是說,】聽到這樣,【徑來谒師。】趕緊來拜訪六祖。【師問雲:】六祖就這樣說:【仁者何來?】你爲什麼來呢? 【隍具述前緣。】就說到之前的事,就像演電影在回憶時不用再演一次了,用快動作比較省時間,當當當,交代過去的情形,就是如何如何……這樣就交代完了,歌仔戲都是這麼演的。不然就是用比的,用比的較快。【師雲:】六祖說:【誠如所言。】就是像你所說的,【汝但心如虛空,不著空見,】你不要執著有一個空性的東西,空必須要 【應用無礙,動靜無心,】這句話很重要,把它劃起來,【心如虛空,不著空見,應用無礙,動靜無心。】動態、靜態完全無罣礙,【凡聖情忘,】也沒有凡夫的念頭,也沒有聖人的念頭,【能所俱泯,】沒有修禅的一個人,也沒有所定的一個心境,能所全部沒有,【性相如如,無不定時也。】劃到這裏。 【如虛空不著空見,應用無礙,動靜無心,凡聖情忘,能所俱泯,性相如如,無不定時也。】【隍于是大悟。】這句大悟在《壇經》裏,不知道念過幾遍了,不知道念過幾遍大悟了,可是都是別人,都不是我們,奇怪!我聽這麼久了,聽到這麼多遍大悟,到現在都還沒有機會親口說。 【二十年所得,心都無形響。】無形響,都沒有聽到半點消息。【其夜河北士庶】也就是河北的民衆,河北的民衆 【聞空中有聲雲:】【隍禅師今日得道。】智隍禅師今日得道。【隍後禮辭,】隍就是後來;智隍禅師後來禮六祖告假,告假,【複歸河北,】又回到河北, 【開化四衆。】【一僧問師雲:】【黃梅意旨,甚麼人得?】五祖的宗旨是什麼人得呢? 【師雲:會佛法人得。】了解佛法的人才能得。 【僧雲:】這個出家人說:【和尚還得否?】 【師雲:我不得。】我不得才叫做真得,要是得就完蛋了! 【僧雲:和尚爲什麼不得?】 【師雲:我不會佛法。】我不會佛法,佛法如果會的話,就不得了了,會變成一種執著了,我會佛法,我有佛法嘛,心中有一個我嘛,我不會佛法,心中連那個法都沒有,無挂無礙。所以古人說了一句話,說:盡他葉落花開,不問春寒秋熱。這句詩句就是大徹大悟之人的心境。任他葉落花開,不管他樹葉飄落,不管他花怎麼開,盡他,別人的 【他】、他人的 【他】,盡他葉落花開,不問。另外一句詩句:不問春寒秋熱,不管它是春天或是冬天的寒冷,或者是秋天,或者是夏天的熱,春寒秋熱就是春夏秋冬的名詞。所以:盡他葉落花開,不問春寒秋熱,一切保持如如不動。所以我們大門口要貼個: 【盡他凡聖賢人,不問阿貓阿狗。】把它貼上去、貼上去,不管他是什麼人,一律平等,完全平等。來參訪師父的人,差不多都是問一些飯後、茶飯泡茶聊天的話,我都不喜歡跟他們說話,有些人就寫信來罵我,說我很不慈悲。其實他問那個…都實在真的是…….譬如說今天有人來,還是問這些問題,說有人附在他身上,或是說有僵屍附身,還聽到僵屍在講話,附在他身上,他弟弟又剛往生就開始聯想,他是認爲這不是弟弟在講話。有些人則說有兩個鬼纏在他身上,問師父該怎麼辦?我說:是不是真有鬼纏身都不管他,第一、你要是身體強壯,陽氣旺盛,陰的東西就無法接近你。第二、就算假設說,真的有鬼纏身,你就買錄音帶,回去播放念佛號,一直拼命,一直念佛就好了,一直念佛嘛,對不對?我說:就算我今天一直跟你講講到明天,都是同樣的答案,我說:你要是有佛法的問題,你來問我,那麼師父還能回答你。像上次,有一個臺大的同學來問:頂禮恩師!我說:有什麼問題?敢問恩師,什麼叫做獅子奮迅如來?獅子奮迅叁昧是什麼意思?這就真的是佛法了。我說:獅子就是百獸之王, 奮迅就是很快,定慧均等,一切法都可以自在。頂禮恩師!感謝恩師開示。再頂禮就出去了,只有二分鍾而已。他不會一問就是一個多小時。所以我每次要下樓來,我就得像頑皮豹一樣,探頭探腦的,先看看有沒有人再溜下來,沒有人,還好沒有人,趕緊下來。有時還是會被撞見:師父啊!師父啊!不要叫我!師父我是要供養啦。若是要供養,還可以勉強一下,來來來!不然怎麼辦?下樓來收紅包,不然能怎麼辦?沒辦法、沒辦法!教這些徒弟也真沒用,回答不了的到最後就丟給我,像早上那個人,法觀搞不定他,就把他丟給我慧律,像那種人很簡單的就把他解決掉,這種事情就不用勞駕我,殺牛焉用雞刀?根本就不用師父出面。所以我每次要下樓來,我就很害怕,每一天要下樓到這個地方來,就是心驚膽跳,怕被圍住了,被圍住就問得沒完沒了。很奇怪,一些信徒也很奇怪,問其他法師他就不肯相信,就一定要問慧律法師,其他師父說的他就不相信,都不肯相信,一定要求師父印證一下。我就告訴你,對!對!剛才法師說得很正確,剛才法師說得很正確。所以說這些徒弟要稍微幫我擋一下,看不行的私下就把他解決掉,到101那裏就把他解決掉,不用再推給師父了。不過說真的,有些不是徒弟的問題,實在是因爲問題問不完。所以說佛法上的問題,要問就要問有助益的,每天遇到的問題,都是家庭的問題、離婚的問題,不然就是她能不能生的問題。師父啊!我預産期超過十一天了啦,怎麼辦啦?這實在是,我要是聽到這個,全身實在是……不會形容,連不會生的也要來找我?奇怪!預産期十一天,這跟我有什麼關系?哎喲!人家說婦産婆,我豈不是變成婦産公?這個衆生哦!他已經將法師神格化了,將法師當作是萬能的,什麼都行,以爲我幫她念些咒,她就生得出來了。錯誤!所以希望我們這裏聽經聞法的人,沒有問題就不要來問師父,多聽錄音帶,拜托、拜托!不要老是問那些問題。下面,【師一日欲濯所授之衣,】六祖有一天想要洗這件祖師衣,所授就是五祖所傳授下來的。【而無美泉。】那麼沒有甘泉,【因至寺後五裏許,】 【許】就是左右,【見山林繁茂,】瑞氣千條,瑞氣千條。從前演布袋戲劇都會營造這種背景,布袋戲,瑞氣千條,盤旋,【瑞氣盤旋。】 【師振錫卓地,】卓地就是著地,振錫,往地上一振, 【泉應聲而出。】往地上一擊,泉水就冒出來了!啧啧!我也有這種功夫,我去廚房打開水龍頭水就應手而出,雖然是自來水,也是出、也是出,只不過那是裝好管線的。【積以爲池。】往地上一擊之後,水冒出來就變成池水。 【乃跪膝浣衣石上。】浣就是洗衣,在石頭上洗衣服。 【忽有一僧來禮拜雲:】叫做方辯,雲:【方辯是西蜀人。】蜀是四川省的西邊叫做西蜀,就是叁國時代的西蜀,四川省的這個西蜀,四川省之西叫做西蜀。昨天,【昨于南天竺國】天竺就是印度,南印度叫做南天竺國。【見達磨大師,】可能還沒有入涅磐吧。【囑方辯速往唐土。】交代,交代這個方辯來中國。 【吾傳大迦葉正法眼藏】正法眼藏就是涅槃的妙心,實相無相,微妙的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這叫做正法眼藏。
《六祖壇經(10)》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