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就要告辞了。【师曰:返太速乎?】这样是不是回去得太快了呢?【曰:本自非动,岂有速耶。】它本来就是不动的东西,怎能说快慢呢?!厉害!这个玄觉禅师太厉害了, 【永嘉禅宗证道歌】玄觉禅师! 【师曰:谁知非动?】什么人知道它不动呢? 【曰:仁者自生分别。】是你自己产生分别。【师曰:汝甚得无生之意。】确实就是这样。 【曰:无生岂有意耶?】他说:无生岂有意?【师曰:】六祖就说: 【无意,谁当分别?】【曰:分别亦非意。】虽分别也不是意,虽分别也是无生。 【师曰:善哉!少留一宿。】【时谓一宿觉。】所以就住了一晚,让六祖印证看看他是不是开悟了,只有几句话而已,前后差不多二分钟而已,要是我们去就会绕一大圈搞了二、三个小时,还不知道自己到底有没有消息,最后还问一句:师父!我这样到底有没有开悟?我说:凭你这一点就没有。搞了二、三个小时,那有印证开悟,要搞二、三个小时的?不用那么久,几句话就知道了。【后著证道歌,盛行于世。】下面,【禅者智隍。】有修禅的人叫做智隍禅师。【初参五祖。】自谓已得正受。】正受就是纳法在心,缴纳的【纳】纳法在心名正受,就是一切依法,心领受正法,正受就是以正知正见控制整个心、整个情绪,使他正确的感受这个正法,叫做正受。这个正受很重要,正受的先决条件必须正知正见,一定要先正知正见。智隍自己认为是这样,是不是如此,就要继续看下去了。 【庵居长坐,积二十年。】 【庵】就是奉佛的小精舍,自己盖一座精舍,【庵】就是盖一座小精舍,庵居长坐,经常在静坐,算是练不倒单,经过二十年。 【师弟子玄策】师就是六祖,有一个弟子叫玄策,也就是刚才那个,跟玄觉禅师一起来参访六祖的玄策。【游方至河塑,】河塑就是黄河的北岸叫做河塑,黄河之北叫做河塑。【闻隍之名,】【造庵问云:】造庵就是自己坐在一间小茅棚里面修行。【汝在此作什么?】你在做什么呢?【隍云:入定。】修二十年了,他就说:我在入定 啊。因为玄策是经过六祖的调配,调教出来的。【策云:汝云入定,】你说在入定,【为有心人入耶无心入耶?】你是有心入定,或是无心入定?【若无心入者,】【一切无情草木瓦石应合得定。】 【若有心入者,】 【一切有情含识之流亦应得定。】你是用那一种心呢?【隍曰:】这个智隍禅师就说:【我正入定时,不见有有无之心。】没有看到有一些有无之心。这个要这样子念:不见有,有无之心,不见有,有无之心,没有见到有无之心,所以上面那个【有】是连接 【不见】不见到有有无之心。我没有见到那种有跟无的心。这句话说实在的,那个有是多余的,第一个 【有】是多余的,不见得有无之心,这样就更清楚了。我正在入定之时,不见有无之心,有也不见,无也不见。【策云:不见有有无之心,】你没有见到有无之心,【即是常定。】你常常在定中,既然常在定中,【何有出入?】你既然不见有无,那么就是应该常定啊,那为什么你讲你是出定、入定呢?何有什么入定、出定呢?常定就是没有出入嘛,那伽常在定,无一不定时。所以没有出入定,才叫做常定,你既然有入定、有出定,那里是常定呢?何有出入?【若有出入,既非大定。】因为你是生灭法嘛,有出有入,这是生灭法嘛,即非大定,大定,是没有生灭的东西嘛,你有入定、有出定,那当然就不是大定了。【隍无对。】你看!哑口无言,住茅棚二十年,这样有什么用?要是照常这样修下去,是不是到死也枉然?住茅棚二十年。所以我才告诉这些徒弟:你到底在急什么?你一直要跑到山上去,急什么东西?去住茅棚二十年,这样有什么用,也没有师父开导,也不懂得心地法门,你看住茅棚二十年,那二十年是不是多余的?你看六祖门下的玄策大师,他亲近六祖只不过是短暂的时间,就大彻大悟了,只问智隍一句话,就让他哑口无言了,这是不是说明亲近善知识是非常重要,能让你节省无量的生命、时间、错误的东西。若有出入即非大定,隍无对,被问得哑口无言,二十几年的修行,竟然被六祖的一个徒弟问得哑口无言。 【良久问曰:师嗣谁耶?】 【嗣】就是你到底亲近谁啊?嗣,后代叫做嗣。你是哪一个师父的后代啊?也就是谁的徒弟啊?你的师父是谁啊?【策云:我师曹溪六祖。】【隍云:六祖以何为禅定?】【策云:我师所说,】【妙湛圆寂,体用如如。】这个要划起来,要划,这段要划起来,划到我喊停为止。我们清净不可思议的清洁本性,本来圆满寂静,体用都是如如, 用如如就是一切作用也是无相、也是无生,一切作用也是无生,也是如如不动。【五阴本空,】彻彻底底打破五阴,【六尘非有。】所以禅宗说了一句话:六尘不恶,还同正觉。六尘,我们这个五欲六尘,这个外面的六尘,不恶,它没有坏啦,坏是你自己觉得的啦,六尘不恶,还同正觉。还是我们本来的面目。所以本性称为不垢不净,我们若是看到一些事就说:那个不雅观、那个不太好看。我问你:不太好看,你整个意识形态老是在想这件事,那一个工夫比较差?眼虽见色,你若是功夫到家,你看到什么都一样。当然儒家是说非礼勿视,不洁净的东西不要看,禅宗就不一样了,【六尘不恶,还同正觉。】没有好与坏的东西,垢净由你的心,如果因为垢而开悟了,那就是变成净了,对不对?那因为净而执著,那变成垢了,垢净那有定论可谈呢?对不对?尘或者是非尘,都是你的心的问题,当然凡夫是无法做到这样,当然就远离恶缘,当然你是无法做到,什么境界都是如如不动,当然你就要远离恶缘,只有这样子而已,不然你还能怎么办?所以我才说:有时候,菩萨在做什么事情,凡夫根本就看不懂。你若是了解的人:譬如我今天要是像济公一样,拿把扇子,左手又拿著一瓶XO,跑去那里呢?跑去夜巴黎舞厅,这是假设来说,当然我是不可能去那种地方啦,拿把扇子大摇大摆的就走进去了。若是你们在舞厅碰见师父,你就明白:我太了解师父了,这是不可能的事。对不对?因为你了解,这不可能执著这种东西,可是里面的人就会称我是现代济公了,这不得了了,里面要是刚好有记者,那就不得了了,不得了了!记者明天就会报导,Tomorrow morning open the newspaper . Is vevy famous monk 很出名的和尚,很出名的出家人,来舞厅、咖啡厅。这种东西其实怎么会束缚师父,那有可能的事?别说能束缚得了我,就算你们也不会有什么兴趣,别说是我了,你们也没有什么兴趣,对不对?那里会有什么值得追求的东西?所以说:【六尘不恶,还同正觉。】六尘非有,这本来就没有的东西,本来就不是真实性的东西。【不出不入。】因为执著你才有出入。【不定不乱。】继续划哦,【禅性】我们的本性,禅性,若是要修禅,禅的本性是什么?它是 【无住。】它是离一切执著,无住就是无一切执著,【离住】离一切执著, 【禅寂。】进入空性的定力,【禅性无生,】当下无一切法,一丝不挂,一尘不染,【离生禅想。】离开那个我有禅定的想,不可以生一说:我在修禅。不能有这种念头。离生禅想,离开生出一个我在修禅的这个观念,这个是错误的。【心如虚空,亦无虚空之量。】划到这个地方。你看!看六祖所说的话,那一个博士能说出这种话?博士再上去是超博士。【妙湛圆寂,体用如如,五阴本空,六尘非有。不出不入,不定不乱,禅性无住,离住禅寂,禅性无生,离生禅想。心如虚空,亦无虚空之量。】你那一个超博士讲得出来,我马上下跪跟他顶礼,马上下跪顶礼,真的!他要是照本宣科,念出这一段,我就告诉他:六祖早就讲过了,我是顶礼六祖,又不是顶礼你。对不对?【隍闻是说,】听到这样,【径来谒师。】赶紧来拜访六祖。【师问云:】六祖就这样说:【仁者何来?】你为什么来呢? 【隍具述前缘。】就说到之前的事,就像演电影在回忆时不用再演一次了,用快动作比较省时间,当当当,交代过去的情形,就是如何如何……这样就交代完了,歌仔戏都是这么演的。不然就是用比的,用比的较快。【师云:】六祖说:【诚如所言。】就是像你所说的,【汝但心如虚空,不著空见,】你不要执著有一个空性的东西,空必须要 【应用无碍,动静无心,】这句话很重要,把它划起来,【心如虚空,不著空见,应用无碍,动静无心。】动态、静态完全无罣碍,【凡圣情忘,】也没有凡夫的念头,也没有圣人的念头,【能所俱泯,】没有修禅的一个人,也没有所定的一个心境,能所全部没有,【性相如如,无不定时也。】划到这里。 【如虚空不著空见,应用无碍,动静无心,凡圣情忘,能所俱泯,性相如如,无不定时也。】【隍于是大悟。】这句大悟在《坛经》里,不知道念过几遍了,不知道念过几遍大悟了,可是都是别人,都不是我们,奇怪!我听这么久了,听到这么多遍大悟,到现在都还没有机会亲口说。 【二十年所得,心都无形响。】无形响,都没有听到半点消息。【其夜河北士庶】也就是河北的民众,河北的民众 【闻空中有声云:】【隍禅师今日得道。】智隍禅师今日得道。【隍后礼辞,】隍就是后来;智隍禅师后来礼六祖告假,告假,【复归河北,】又回到河北, 【开化四众。】【一僧问师云:】【黄梅意旨,甚么人得?】五祖的宗旨是什么人得呢? 【师云:会佛法人得。】了解佛法的人才能得。 【僧云:】这个出家人说:【和尚还得否?】 【师云:我不得。】我不得才叫做真得,要是得就完蛋了! 【僧云:和尚为什么不得?】 【师云:我不会佛法。】我不会佛法,佛法如果会的话,就不得了了,会变成一种执著了,我会佛法,我有佛法嘛,心中有一个我嘛,我不会佛法,心中连那个法都没有,无挂无碍。所以古人说了一句话,说:尽他叶落花开,不问春寒秋热。这句诗句就是大彻大悟之人的心境。任他叶落花开,不管他树叶飘落,不管他花怎么开,尽他,别人的 【他】、他人的 【他】,尽他叶落花开,不问。另外一句诗句:不问春寒秋热,不管它是春天或是冬天的寒冷,或者是秋天,或者是夏天的热,春寒秋热就是春夏秋冬的名词。所以:尽他叶落花开,不问春寒秋热,一切保持如如不动。所以我们大门口要贴个: 【尽他凡圣贤人,不问阿猫阿狗。】把它贴上去、贴上去,不管他是什么人,一律平等,完全平等。来参访师父的人,差不多都是问一些饭后、茶饭泡茶聊天的话,我都不喜欢跟他们说话,有些人就写信来骂我,说我很不慈悲。其实他问那个…都实在真的是…….譬如说今天有人来,还是问这些问题,说有人附在他身上,或是说有僵尸附身,还听到僵尸在讲话,附在他身上,他弟弟又刚往生就开始联想,他是认为这不是弟弟在讲话。有些人则说有两个鬼缠在他身上,问师父该怎么办?我说:是不是真有鬼缠身都不管他,第一、你要是身体强壮,阳气旺盛,阴的东西就无法接近你。第二、就算假设说,真的有鬼缠身,你就买录音带,回去播放念佛号,一直拼命,一直念佛就好了,一直念佛嘛,对不对?我说:就算我今天一直跟你讲讲到明天,都是同样的答案,我说:你要是有佛法的问题,你来问我,那么师父还能回答你。像上次,有一个台大的同学来问:顶礼恩师!我说:有什么问题?敢问恩师,什么叫做狮子奋迅如来?狮子奋迅三昧是什么意思?这就真的是佛法了。我说:狮子就是百兽之王, 奋迅就是很快,定慧均等,一切法都可以自在。顶礼恩师!感谢恩师开示。再顶礼就出去了,只有二分钟而已。他不会一问就是一个多小时。所以我每次要下楼来,我就得像顽皮豹一样,探头探脑的,先看看有没有人再溜下来,没有人,还好没有人,赶紧下来。有时还是会被撞见:师父啊!师父啊!不要叫我!师父我是要供养啦。若是要供养,还可以勉强一下,来来来!不然怎么办?下楼来收红包,不然能怎么办?没办法、没办法!教这些徒弟也真没用,回答不了的到最后就丢给我,像早上那个人,法观搞不定他,就把他丢给我慧律,像那种人很简单的就把他解决掉,这种事情就不用劳驾我,杀牛焉用鸡刀?根本就不用师父出面。所以我每次要下楼来,我就很害怕,每一天要下楼到这个地方来,就是心惊胆跳,怕被围住了,被围住就问得没完没了。很奇怪,一些信徒也很奇怪,问其他法师他就不肯相信,就一定要问慧律法师,其他师父说的他就不相信,都不肯相信,一定要求师父印证一下。我就告诉你,对!对!刚才法师说得很正确,刚才法师说得很正确。所以说这些徒弟要稍微帮我挡一下,看不行的私下就把他解决掉,到101那里就把他解决掉,不用再推给师父了。不过说真的,有些不是徒弟的问题,实在是因为问题问不完。所以说佛法上的问题,要问就要问有助益的,每天遇到的问题,都是家庭的问题、离婚的问题,不然就是她能不能生的问题。师父啊!我预产期超过十一天了啦,怎么办啦?这实在是,我要是听到这个,全身实在是……不会形容,连不会生的也要来找我?奇怪!预产期十一天,这跟我有什么关系?哎哟!人家说妇产婆,我岂不是变成妇产公?这个众生哦!他已经将法师神格化了,将法师当作是万能的,什么都行,以为我帮她念些咒,她就生得出来了。错误!所以希望我们这里听经闻法的人,没有问题就不要来问师父,多听录音带,拜托、拜托!不要老是问那些问题。下面,【师一日欲濯所授之衣,】六祖有一天想要洗这件祖师衣,所授就是五祖所传授下来的。【而无美泉。】那么没有甘泉,【因至寺后五里许,】 【许】就是左右,【见山林繁茂,】瑞气千条,瑞气千条。从前演布袋戏剧都会营造这种背景,布袋戏,瑞气千条,盘旋,【瑞气盘旋。】 【师振锡卓地,】卓地就是着地,振锡,往地上一振, 【泉应声而出。】往地上一击,泉水就冒出来了!啧啧!我也有这种功夫,我去厨房打开水龙头水就应手而出,虽然是自来水,也是出、也是出,只不过那是装好管线的。【积以为池。】往地上一击之后,水冒出来就变成池水。 【乃跪膝浣衣石上。】浣就是洗衣,在石头上洗衣服。 【忽有一僧来礼拜云:】叫做方辩,云:【方辩是西蜀人。】蜀是四川省的西边叫做西蜀,就是三国时代的西蜀,四川省的这个西蜀,四川省之西叫做西蜀。昨天,【昨于南天竺国】天竺就是印度,南印度叫做南天竺国。【见达磨大师,】可能还没有入涅磐吧。【嘱方辩速往唐土。】交代,交代这个方辩来中国。 【吾传大迦叶正法眼藏】正法眼藏就是涅槃的妙心,实相无相,微妙的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这叫做正法眼藏。
《六祖坛经(10)》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