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入菩薩行》講解 第六品 安忍(續五)▪P3

  ..續本文上一頁受布施的對象品格不好,現在他沒有錢,沒辦法做壞事。

  * 如果你給他很多錢,使他有能力去做壞事的話。

  * 那麼這個布施的功德就會被打折扣。

  * 布施需要善巧,不是他要什麼就給他什麼!

  尊敬衆生可以得到什麼功德呢?

  它可以讓你得到美好的名聲、受用富足、受人恭敬和贊歎、更重要是可以使得別人快樂自己也快樂...

  假如:我們常常生氣,那麼會使得別人不舒服,自己日子也難過。

  比如:

  * 一個家庭或團體當中,有一個人常常心情不好、生氣,那麼他周圍的人怎麼會快樂得起來呢?

  * 如果我們的團體中有一個非常快樂的人,毫無疑問地大家處在一起的感覺就輕松多了!

  * 我們的磁場會互相影響。

  * 但也要注意不要爲了讓別人快樂而讓自己痛苦過度喔!

  * 因爲我們現在還是凡夫嘛,我怕你們如果這樣做會維持不了多久。

  * 不要說爲別人而受苦,現在我們爲了小孩、親人的衣食、享受而忙碌,日久也難免不耐煩而抱怨、發脾氣...

  * 如果我們發了脾氣,那麼功德就會消失。

  * 所以最好的做法是「讓自己快樂,別人也快樂」。

  * 其次是「自己受一點點苦,讓別人快樂」。

  * 至于「要讓自己受很大痛苦而讓別人快樂」那就要看你有沒有這個能力了。

  * 如果沒有能力就不要太勉強自己啦!

  * 凡事盡力而爲、順其自然就可以了。

  如果一個人的心情、脾氣一直都保持得很好,自然而然地容貌就越發舒泰。大家都會越來越覺得「你長得好看」。假若一個人天生相好的人卻脾氣暴躁,那麼剛開始,別人可能會因爲容貌而接近他。但相處久了,我想誰也不願意去自討苦吃,相貌平凡卻脾氣好的人,剛開始可能無法馬上引起他人的特別好感。可是相處以後魅力就會漸漸顯露出來,大家都會喜歡和他在一起。

  仁波切說:「剛到臺灣時,看到立法院那幾位女立委各各都是年輕貌美的,想不到只有幾年功夫就已經光華不似當年了」,可能是立法院一直爭吵不休的關系。所以人就老得特別快,因此我認爲要保持美貌最好的方式是修安忍啦!假使你老是生氣,那麼即使你塗了很多高級的化妝品來爲自己的容顔增添顔色,可是有誰會真心地喜歡你呢?

  一個笑囗常開的人,別人自然樂于親近,不但可以獲得美好名聲也心情好,心情好自然就身體健康、長壽,來世也能生爲一個受用不盡的大國王。這些都是「修安忍的功德」。

  所有的佛法都是爲了讓我們得到智慧、産生菩提心的。而要讓我們的菩提心增長,首先就要消除自私自利的心態。

  要如何消除自私心呢?

  首先我們要安忍衆生的傷害,不要對衆生發脾氣!

  我們要慈悲衆生之前,首先要消除對衆生的嗔恨心。所以說「沒有一個比修行安忍更難行的功德,沒有一個比嗔恨更嚴重的罪過」。修行安忍雖然困難,但它的功德卻是深廣的。不要抱怨說「他障礙我學佛法」「他障礙我行善布施、修塔蓋廟」...我們爲了修行佛法而嗔恨別人。

  這完全是錯誤的觀念,身處逆境的當下修習安忍,是累積福報最好的方法,我們常常被世間八法所利用。

  世間八法

  1.得到錢財時就開心

  2.得不到錢財時就嗔恨

  3.過得快樂就覺得很好

  4.過得不快樂就覺得很不好

  5.得到贊歎就高興

  6.受毀謗就不高興

  7.有名聲時就高興

  8.沒名聲時就不高興

  所以我們每天幾乎都在「世間八法」裏面打滾。

  * 你們想想:佛法與世間法怎麼分別呢?

  * 仔細觀察我們的動機就知道「你是否別人贊歎你,你就高興?」

  「你是不是別人不贊歎你,你就不高興?」...

  假如:有以上八項心態就是「世間法」。如果動機上沒有以上八種因素存在,就是「佛法」。

  我常說:「物質文明地區的人受世間八法影響非常嚴重」,怎麼說呢?你看看,哄他一下就可以讓人很開心,即使我們言不由衷地說「你變年輕了!」「你變漂亮了!」...諸如此類的謊言也可以讓人很高興。你可以因此要求他請客、或者心甘情願爲你做事...

  相對地,假如我們說過一次「對方很不喜歡聽」的實話,可能他就會記仇一輩子也說不定!這個社會變得怕對方不高興就連實話都不敢說了。這是受「世間法過度汙染」的結果,我們都認爲自己很聰明。其實是越來越沒有智慧。

  我們熱衷享受「世間八法」的味道-->別人的贊歎、名聲、錢財..就開心,這是因爲我們心情不好而來的。心情不好的時候,「嗔恨」「欲望」就會産生,欲望就是貪心,你們不要認爲只有「嗔恨」是由心情不好而來的。

  要知道「貪心」也是,比如:說我現在手中有一百元,可是心裏卻想擁有一百萬,人心不足,心情當然不好。

  對治「嗔恨」和「貪欲」最好的方法就是安忍。

  《入行論》最大的特色是「安忍品」

  「智慧品」講解「空性」。但空性在「中觀」裏講解很多。但「安忍」除了「入行論」以外,很少「經」「論」談到它。想要了解修習安忍的善巧和方法,講解最多的是「入行論」,大家要把握!

  我講解「安忍品」時,都沒有念誦藏文的根本頌。依照我們西藏的傳統,不但要講授論義,而且要囗傳根本頌。我知道有些學員有種種原因無法每次都來上課,沒辦法得到完整的囗傳,但也有很多學員都沒有缺課。我希望這些人都能得到完整的囗傳,這個囗傳從 寂天菩薩傳法以來,傳承沒有間斷地傳到你們這裏。你們得到囗傳之後,將來對于看經書或者聽聞佛法都會得到佛菩薩的加持力。

  囗傳有兩種:

  1.教授囗傳 2.只有囗傳

  我們現在是「教授囗傳」,除了「念根本頌」之外還講解「論義」,從小時候到現在我向不同的上師學過六、七遍《入行論》。講解教授是第四次。我從老上師 突丹丘吉劄巴和其他教授那裏得到這份殊勝的加持力,我現在就囗傳給你們,我用藏語念根本誦你們好好的聽!

  我們今天除了照平日的儀軌念頌回向文之外,我們要再念誦「入行論」第十品的「回向」,以後你們不會回向時,就按照這個回向文做回向。

  回向文

  造此入行論 所生諸福善 回願諸衆生 悉入菩薩行

  周遍諸方所 身心病苦者 願彼因吾福 得樂如大海

  願彼盡輪回 終不失安樂 願彼皆獲得 菩薩相續樂

  願諸世間界 所有諸地獄 彼中衆有情 悉獲極樂喜

  願彼寒獄暖 亦願菩薩雲 飄降無邊水 清涼炙熱苦

  願彼劍葉林 悉成美樂園 鐵刺樹枝幹 鹹長如意枝

  願獄成樂園 飾以鷗鵝雁 悅音美飛禽 芬芳大蓮池

  願煨成寶聚 燒鐵成晶地 布畏衆合山 成佛無量宮

  岩漿石兵器 悉成散花雨 刀兵相砍殺 化爲互投花

  陷溺似火燃 無極大河衆 皮肉熔蝕盡 骨露水仙白

  願彼因吾福 得獲妙色身 閑浴天池中 天女共悠遊

  雲何獄中隼 卒鹫頓生懼 誰有此妙力 除暗生歡喜

  思已望空際 喜見金剛手 願以此欣喜 遠罪隨密迹

  願獄有情見 香水拌花雨 自天迅飄降 熄滅熾獄火

  安樂意喜足 心思何因緣 思時望空際 喜見聖觀音

  願獄衆有情 歡呼見文殊 友朋速來此 吾上有文殊

  五髻光燦燦 已生菩提心 力能滅諸苦 引樂護衆生

  令畏盡消除 誰願舍彼去 彼居悅意宮 天女齊歌頌

  著冠百天神 齊禮蓮足前 花雨淋髻頂 悲淚潤慈目

  複願獄有情 以吾善根力 悉見普賢等 無礙菩薩雲

  飄降芬芳雨 清涼複安樂 見已彼等衆 由衷生歡喜

  願彼諸旁生 免遭強食畏 複願餓鬼獲 北俱盧人樂

  願聖觀世音 手出甘露乳 飽足餓鬼衆 永浴恒清涼

  願盲見形色 聾者常聞聲 如彼摩耶女 孕婦産無礙

  願裸獲衣裳 饑者得足食 渴者得淨水 妙味諸甘飲

  願貧得財富 苦者享安樂 願彼絕望者 振奮意永固

  願諸病有情 速脫疾病苦 亦願衆生疾 畢竟永不生

  願畏無所懼 縛者得解脫 弱者力強壯 心思互饒益

  願諸營商賈 處處皆安樂 所求一切利 無勞悉成辦

  願諸航行者 成辦意所願 安抵河海岸 親友共歡聚

  願迷荒郊者 幸遇諸商旅 無有盜虎懼 無倦順利行

  願天慈守護 無路險難處 老弱無怙者 愚癡顛狂徒

  願脫無暇難 具信慈愛慧 食用悉富饒 時時憶宿命

  受用願無盡 猶如虛空藏 無诤亦無害 自在享天年

  願卑寒微士 容光悉煥發 苦行憔悴者 健朗形莊嚴

  願世嬌弱女 悉成男子漢 寒門晉顯貴 慢者轉謙遜

  願諸有情衆 因吾諸福德 悉斷一切惡 常樂福善行

  願不舍覺心 委身菩提行 諸佛恒提攜 斷盡諸魔業

  願諸有情衆 萬壽永無疆 安樂度時日 不聞死殁名

  願于諸方所 遍長如意林 充滿佛佛子 所宣妙法音

  普願十方地 無礫無荊棘 平坦如舒掌 柔軟似琉璃

  願諸菩薩衆 安住聞法眷 各以妙功德 莊嚴佛道場

  願諸有情衆 相續恒聽聞 鳥樹虛空明 所出妙法音

  願彼常值佛 以及諸佛子 並以無邊雲 獻供衆生師

  願天降時雨 五谷悉豐收 仁王如法行 世事皆興隆

  願藥具速效 咒語鹹靈驗 空行羅刹等 悉具慈悲心

  願衆無苦痛 無病未造罪 無懼不遭輕 畢竟無不樂

  願諸伽藍寺 讀誦以興盛 僧伽常和合 僧事悉成辦

  願欲學比丘 悉住阿蘭若 斷諸散亂已 輕安堪修善

  願尼得利養 斷诤遠諸害 如是衆僧尼 戒圓無缺憾

  犯者願生悔 時時忏罪業 壽盡生善趣 不複失禁戒

  願智受尊崇 化緣皆得足 身心悉清淨 令譽遍諸方

  願離惡趣苦 以及諸艱困 複以勝天身 迅速成正覺

  願諸有情衆 殷鸹供諸佛 依佛無邊福 恒常獲安樂

  菩薩願如意 成辦衆生利 有情願悉得 怙主慈護念

  獨覺聲聞衆 願獲涅槃樂

  未登極喜前 願蒙文殊恩 常憶己宿命 出家恒爲僧

  願吾菲飲食 維生充體能 世世願恒得 圓滿寂靜處

  何世欲閱藏 或欲問法義 願我無礙障 面見文殊尊

  爲于十方際 成辦有情利 吾行願得如 文殊圓滿行

  乃至有虛空 以及衆生住 願吾住世間 盡除衆生苦

  衆生諸苦痛 願悉報吾身 願因菩薩德 衆生享安樂

  願除苦良藥 一切安樂源 教法得護持 長久住世間

  禮敬文殊尊 恩生吾善心 亦禮善知識 恩長吾叁學

  禮敬文殊尊 恩生吾善心 亦禮善知識 恩長吾叁學

  禮敬文殊尊 恩生吾善心 亦禮善知識 恩長吾叁學

  我們剛剛將今年講解、聽聞《入行論》及過去一切行善、修行、將來所要修行的功德都回向給十方衆生!我們希望所有衆生今生都能夠身體健康、精神快樂,來世都能夠得到人天的福報、暇滿人身、能夠遇到好的善知識、殊勝的佛法、未來能夠得到佛的果位。

  希望今年透過《入行論》的課程,能夠使諸位對于殊勝的佛法和菩薩修行的方式多了解一些些,雖然我的中文並不是很流利,謝謝大家還是很耐心地聽課。但,希望大家不要停了課就不看書了,我們需要重複、重複地複習再複習。

  以前,巴祝仁波切也是一再重複地接受《入行論》的課程,所以我們也應該要不斷地複習。這樣子才能將佛法融入我們的心中。現在我在講課你們都聽得懂。但爲什麼遇到事情時,卻沒辦法有效的運用呢?

  原因在哪裏呢?這是佛法和我們的心分離的原故!佛法和我們的心爲什麼沒辦法融合呢?那是我們沒有不斷地複習和思惟的原故!所以我們不但要認真地作功課,還要看書、思惟,我們可以常常像剛剛那樣子念誦《入行論》,這樣子做就會對菩薩的修行比較熟悉一些。

  《入菩薩行》第六品 安忍

  

《《入菩薩行》講解 第六品 安忍(續五)》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