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的聖者能讓像這樣充滿暴力的人自然臣服,所以密勒日巴尊者就沒有修安忍的對境。阿底峽尊者也是一樣,尊者爲了建立修安忍的對境必須養一只猴子,沒有人會主動來傷害一位修行的菩薩,所以他們沒有修安忍的對境。
不要說是人!就是凶猛的野獸也一樣不會去傷害他們,自古以來有很多高僧在森林中修行,爲什麼他們不會遭到野獸的侵害呢?因爲他們的內心充滿慈悲和善良,他們沒有傷害任何生物的心。所以也就不會有任何生物去攻擊他們。
我們一般人爲何老覺得「別人在傷害我」呢?自己有問題啦!我們自己要檢討,我們可能不會故意去傷害別人,但是粗心大意傷害了人卻不知道,所以別人才會反擊!
* 這世上,修布施的對象:乞丐,很多。
* 但是修忍的外緣:怨害者,卻很少。
* 如果你不向外結怨傷害別人,別人很少會主動來傷害你的。
* 因此,修忍的敵緣十分珍貴難得。它就像出現在窮人家中的如意寶藏。
正因爲他們是助成菩提行的良伴,所以我應該喜歡我的仇敵。再者,「安忍」的德行是「敵我共同完成」的。
所以一切修習安忍的功德果報,
首先應當奉獻給我的敵人,
因爲他們才是修忍的主緣。
些康巴契布是西藏很有名的大師,他有很多財産和侍者,他常常說:「上師是土登」,爲什麼呢?土登是什麼人?土登是一位大強盜!土登把他的財産都搶光了,因此去除了他對財物的貪戀執著,他感恩這位強盜使他有修安忍的機會,所以說土登是他的上師。
109.謂無助忍想 故敵非應供 則亦不應供 正法修善因
110.謂敵思爲害 故彼非應供 若如醫利我 雲何修安忍
111.既依極嗔心 乃堪修堅忍 故敵是忍因 應供如正法
【講解】如果說,仇敵只有傷害的動機,並沒有助我修習安忍的想法,所以根本不值得供養;那麼你也不該供養指引你解脫的教法,因爲正法也沒有絲毫助你修善的意願。
如果說,教法沒有傷害我的意念,所以我供養教法,而仇敵有傷害我的嗔心,所以我不應該供養仇敵。但是,如果敵人也像醫生一樣只利益我而不傷害我,那麼我又怎麼有機會修習安忍呢?
正因爲須要依靠「嗔害心強烈的仇敵」,我們才能修成高度的忍耐,只有仇敵才是我們修習難行安忍功德的最隹助緣。所以仇敵值得我們像供養正法一般地供養。
我們目前是沒有辦法做到「要供養我們的仇敵」這樣的行爲。但至少我們要做到「不嗔恨仇敵」,經過慢慢的自我訓練之後,我們就漸漸地可以做到感恩他、贊美他、供養他..,修行安忍有很多功德我們應該身體力行。
佛法和世間法不一樣!
雖然你們不是很喜歡聽,但是我還是要一再地重複地講,因爲只有這樣你們才會進步。不然我們每天和世間人混在一起就很容易忘忽佛法,我們都不喜歡佛法的真面目,我們爲佛法僞飾很多莊嚴的飾物。有如我們爲了保護身體,而爲身體穿著很多層華貴的衣服一樣,可是只有聽聞真正的佛法才會對我們有幫助。
你們仔細想想,如果佛法和世間法一樣,那麼我們不是早就成佛了嗎?世間人不是早就得到快樂了嗎?爲什麼世間人煩惱這麼多呢?爲什麼修行人是這樣的快樂?這是兩條不同的路!修行並不是要改變環境。
寂天菩薩教導我們的都是心態方面的修行,我們一般人對敵人都非常地感冒。可是修行者卻要感恩敵人,和我們的想法正好顛倒!好幾億劫以來,我們不斷地輪回轉世,我們爲好聽的聲音、好吃的食物、好看的衣物...永不停竭地追求外在的事物,透過我們的眼、耳、鼻、舌、身感受短暫的快樂,這是不永久的!
* 你不斷地追求,它不斷地消失,你追求得越快,它消失得也越快,不是嗎?
* 現在科技發達,我們很快地可以追求到我們欲求的物質,但我們的快樂是不是消失得比古時候要來得快呢?
* 我們打開電視可以看得到全世界的美景,這對古時候的人來說是不可能的事。在臺灣我們可以吃到全世界的美食,你們滿足了嗎?沒有!
* 你們會希望多還要更多、好還要再好,追求外在所建立的快樂什麼時候能滿足呢?
* 追求外在的事物永遠沒完沒了,佛陀教導我們向內心追求快樂,認識我們內心原本具有的快樂,那才是永遠不會消失的快樂!
* 希望我們透過修行,讓真正的佛法能深植我們的心裏,這樣我們才有能力對治我們的煩惱,痛苦才會消失智慧也才能增長,智慧增長就會有快樂。
問答篇
【請問堪布】「我們都要以感恩的心來面對的仇敵嗎?」
【答】沒錯啦!感恩他傷害我們、感恩他虐待我們...
但感恩的時候心裏,要確確實實地知道我們修「安忍的功德」,並且明明白白地知道仇敵這樣的作爲,是他內心中的煩惱升起的。他自己也控製不了,所以我才要修安忍。
我補充一下,我們要感恩仇敵的先決條件是「我們要有能力接受」,如果我們沒有能力接受他帶給我們的痛苦而說要感恩仇敵,那是一個大謊話。
【請問堪布】如果我們承受不了那個痛苦而不忍耐的話,那麼仇敵的嗔恨心是不是又要增強了呢?那麼,我們不是又造罪了嗎?
【答】當然!我們跟他一樣是造業。
打個比喻:假如我手裏拿的是一杯濃咖啡,而我是一位很愛喝咖啡的人。我說這杯咖啡又香又濃,真好喝!我感恩這杯咖啡是有道理的,但如果我的體質不適合喝咖啡,喝了它我會全身發抖、整夜都睡不著。那麼如果我說「我感恩這杯咖啡」。
那是一個謊言!同樣的道理,我們要感恩仇敵之前,我們必需要具有承擔受傷害的能力,如此我們才有感恩仇敵的能力。我們能從內心中由衷的感恩仇敵那表示我們並未受到他真實的傷害,我們承受得起這個傷害。
【請問堪布】如果我們承受不起仇敵的傷害,那我們要怎麼辦?
【答】遠離啦!所以小乘佛法是遠離貪、嗔、癡的環境,大乘佛法是面對它。並且偶爾也利用它修行,但,當我們無力承擔這個傷害時,就要選擇遠離它比較妥當。
《入行論》總共分十品。目前我們進行到第六品「安忍品」,第一品到第叁品是講授「如何讓菩提心産生」的方式,第四品到第六品是教導我們如何讓已産生的菩提心堅固不退轉。第七品到第九品主要講「如何使菩提心增長」的方法。第六品的主題是「如何去除嗔嗔恚、修行安忍及恭敬衆生」。
爲何要去除嗔恚呢?因爲它有非常大的罪過!
「一嗔能摧毀千劫所積聚」,所以我們要去除它、遠離它。
如何修行安忍呢?
自己或自己的親友遭受痛苦時,要安受苦忍、谛察法忍及耐怨害忍。
今晚要講解的主題是「恭敬衆生」
爲什麼我們要對衆生恭敬呢?
-->因爲恭敬衆生可以使諸佛歡喜,它是我們累積福報的來源。我們對衆生恭敬,或對衆生傷害,這其中的功過(功德與過失)有如天淵之別,所以我們要恭敬衆生。
《《入菩薩行》講解 第六品 安忍(續四)》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