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的圣者能让像这样充满暴力的人自然臣服,所以密勒日巴尊者就没有修安忍的对境。阿底峡尊者也是一样,尊者为了建立修安忍的对境必须养一只猴子,没有人会主动来伤害一位修行的菩萨,所以他们没有修安忍的对境。
不要说是人!就是凶猛的野兽也一样不会去伤害他们,自古以来有很多高僧在森林中修行,为什么他们不会遭到野兽的侵害呢?因为他们的内心充满慈悲和善良,他们没有伤害任何生物的心。所以也就不会有任何生物去攻击他们。
我们一般人为何老觉得「别人在伤害我」呢?自己有问题啦!我们自己要检讨,我们可能不会故意去伤害别人,但是粗心大意伤害了人却不知道,所以别人才会反击!
* 这世上,修布施的对象:乞丐,很多。
* 但是修忍的外缘:怨害者,却很少。
* 如果你不向外结怨伤害别人,别人很少会主动来伤害你的。
* 因此,修忍的敌缘十分珍贵难得。它就像出现在穷人家中的如意宝藏。
正因为他们是助成菩提行的良伴,所以我应该喜欢我的仇敌。再者,「安忍」的德行是「敌我共同完成」的。
所以一切修习安忍的功德果报,
首先应当奉献给我的敌人,
因为他们才是修忍的主缘。
些康巴契布是西藏很有名的大师,他有很多财产和侍者,他常常说:「上师是土登」,为什么呢?土登是什么人?土登是一位大强盗!土登把他的财产都抢光了,因此去除了他对财物的贪恋执著,他感恩这位强盗使他有修安忍的机会,所以说土登是他的上师。
109.谓无助忍想 故敌非应供 则亦不应供 正法修善因
110.谓敌思为害 故彼非应供 若如医利我 云何修安忍
111.既依极嗔心 乃堪修坚忍 故敌是忍因 应供如正法
【讲解】如果说,仇敌只有伤害的动机,并没有助我修习安忍的想法,所以根本不值得供养;那么你也不该供养指引你解脱的教法,因为正法也没有丝毫助你修善的意愿。
如果说,教法没有伤害我的意念,所以我供养教法,而仇敌有伤害我的嗔心,所以我不应该供养仇敌。但是,如果敌人也像医生一样只利益我而不伤害我,那么我又怎么有机会修习安忍呢?
正因为须要依靠「嗔害心强烈的仇敌」,我们才能修成高度的忍耐,只有仇敌才是我们修习难行安忍功德的最隹助缘。所以仇敌值得我们像供养正法一般地供养。
我们目前是没有办法做到「要供养我们的仇敌」这样的行为。但至少我们要做到「不嗔恨仇敌」,经过慢慢的自我训练之后,我们就渐渐地可以做到感恩他、赞美他、供养他..,修行安忍有很多功德我们应该身体力行。
佛法和世间法不一样!
虽然你们不是很喜欢听,但是我还是要一再地重复地讲,因为只有这样你们才会进步。不然我们每天和世间人混在一起就很容易忘忽佛法,我们都不喜欢佛法的真面目,我们为佛法伪饰很多庄严的饰物。有如我们为了保护身体,而为身体穿着很多层华贵的衣服一样,可是只有听闻真正的佛法才会对我们有帮助。
你们仔细想想,如果佛法和世间法一样,那么我们不是早就成佛了吗?世间人不是早就得到快乐了吗?为什么世间人烦恼这么多呢?为什么修行人是这样的快乐?这是两条不同的路!修行并不是要改变环境。
寂天菩萨教导我们的都是心态方面的修行,我们一般人对敌人都非常地感冒。可是修行者却要感恩敌人,和我们的想法正好颠倒!好几亿劫以来,我们不断地轮回转世,我们为好听的声音、好吃的食物、好看的衣物...永不停竭地追求外在的事物,透过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感受短暂的快乐,这是不永久的!
* 你不断地追求,它不断地消失,你追求得越快,它消失得也越快,不是吗?
* 现在科技发达,我们很快地可以追求到我们欲求的物质,但我们的快乐是不是消失得比古时候要来得快呢?
* 我们打开电视可以看得到全世界的美景,这对古时候的人来说是不可能的事。在台湾我们可以吃到全世界的美食,你们满足了吗?没有!
* 你们会希望多还要更多、好还要再好,追求外在所建立的快乐什么时候能满足呢?
* 追求外在的事物永远没完没了,佛陀教导我们向内心追求快乐,认识我们内心原本具有的快乐,那才是永远不会消失的快乐!
* 希望我们透过修行,让真正的佛法能深植我们的心里,这样我们才有能力对治我们的烦恼,痛苦才会消失智慧也才能增长,智慧增长就会有快乐。
问答篇
【请问堪布】「我们都要以感恩的心来面对的仇敌吗?」
【答】没错啦!感恩他伤害我们、感恩他虐待我们...
但感恩的时候心里,要确确实实地知道我们修「安忍的功德」,并且明明白白地知道仇敌这样的作为,是他内心中的烦恼升起的。他自己也控制不了,所以我才要修安忍。
我补充一下,我们要感恩仇敌的先决条件是「我们要有能力接受」,如果我们没有能力接受他带给我们的痛苦而说要感恩仇敌,那是一个大谎话。
【请问堪布】如果我们承受不了那个痛苦而不忍耐的话,那么仇敌的嗔恨心是不是又要增强了呢?那么,我们不是又造罪了吗?
【答】当然!我们跟他一样是造业。
打个比喻:假如我手里拿的是一杯浓咖啡,而我是一位很爱喝咖啡的人。我说这杯咖啡又香又浓,真好喝!我感恩这杯咖啡是有道理的,但如果我的体质不适合喝咖啡,喝了它我会全身发抖、整夜都睡不着。那么如果我说「我感恩这杯咖啡」。
那是一个谎言!同样的道理,我们要感恩仇敌之前,我们必需要具有承担受伤害的能力,如此我们才有感恩仇敌的能力。我们能从内心中由衷的感恩仇敌那表示我们并未受到他真实的伤害,我们承受得起这个伤害。
【请问堪布】如果我们承受不起仇敌的伤害,那我们要怎么办?
【答】远离啦!所以小乘佛法是远离贪、嗔、痴的环境,大乘佛法是面对它。并且偶尔也利用它修行,但,当我们无力承担这个伤害时,就要选择远离它比较妥当。
《入行论》总共分十品。目前我们进行到第六品「安忍品」,第一品到第三品是讲授「如何让菩提心产生」的方式,第四品到第六品是教导我们如何让已产生的菩提心坚固不退转。第七品到第九品主要讲「如何使菩提心增长」的方法。第六品的主题是「如何去除嗔嗔恚、修行安忍及恭敬众生」。
为何要去除嗔恚呢?因为它有非常大的罪过!
「一嗔能摧毁千劫所积聚」,所以我们要去除它、远离它。
如何修行安忍呢?
自己或自己的亲友遭受痛苦时,要安受苦忍、谛察法忍及耐怨害忍。
今晚要讲解的主题是「恭敬众生」
为什么我们要对众生恭敬呢?
-->因为恭敬众生可以使诸佛欢喜,它是我们累积福报的来源。我们对众生恭敬,或对众生伤害,这其中的功过(功德与过失)有如天渊之别,所以我们要恭敬众生。
《《入菩萨行》讲解 第六品 安忍(续四)》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