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我嫉妒有德学的人。
* 甚至还会破坏我圆满福慧资粮的法行。
-->因此,如果现在有人处心积虑地想要毁谤我、破坏我的名誉,那么他不正是在努力地保护我,使我免堕落恶趣吗?
如果大家都是平凡人的话,就不会为了名和利而竞争。但,当我们的能力凸出,受到一些人的肯定及赞美时,那么傲慢心自然而然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升起,渐渐地也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当升起这种心态时,自然就会产生和同等能力的人竞争的心理。
* 假如:我们这个团体有一个很杰出的代言人。
* 而另一团体也有一个很杰出的代言人。
* 他们各自得到很多的赞美,那么无形中他们两个就会暗中比较对打。
* 名利争锋的,结果让许多时间消磨在无谓的杂事上。
* 不知不觉中,他们就没有时间闻思佛法了。
* 如果没有闻思的时间,那么修福就更没有办法了。
* 所谓修福就是禅坐,连一些仪式性的功课如大礼拜、念诵仪轨...等都没有时间。
* 哪里还能静下心来禅坐呢?满脑子都是世俗杂务!
* 如果你对这些俗务无法「如梦如幻」的看待,那么要不影响内心是很困难的!
* 被名、利、财、物世间八法所控制,这就是散乱,这样的结果会导致我们的「出离心」衰退。
难陀初皈依佛陀时,因为迷恋自己的爱妃而不愿受比丘戒,佛陀就带他去看一位年老色衰的老婆婆。佛陀问难陀道:「你觉得老婆婆美丽呢?还是你老婆美丽?」
难陀不假思索的回答:「当然是我老婆美丽。」
佛陀又问难陀要不要到天界看看?难陀回答:「好啊!」
于是佛陀就用神通力带难陀到天界,那里有无量宫殿清静庄严,处处都是俊男美女,充满五妙欲的欢乐,其中一处宫殿只有一位天女弹着琵琶迎接他。
难陀问道:「为什么这位天女没有伴侣呢?」陪同参观的天人回答说:「在人间有一位难陀的人受戒出家,他受戒的功德将使他投生天道,这是他的宫殿,这位天女就是他未来的伴侣。」
难陀满心欢喜的回到人间,佛陀问难陀:「这位天女与你的爱妃,哪位漂亮呢?」
难陀回答说:「天女的美貌和爱妃相比有如天地之别!」为了和天女长相厮守,难陀清静地持守戒律。但,这样一来其他受戒的比丘都远离他,难陀伤心地问佛陀说:「为什么他们都排挤我?」
佛陀回答:「比丘们为脱离轮回而受戒,你为投生天道而受戒,受戒的观念不同,所以他们无法和你亲近。」
可是放弃人间娇妻的难陀,他愿意受戒是因为他爱上天女的原故,所以说什么也不愿意改变观念。佛陀无奈地带难陀到地狱参观,地狱有各式各样可怕的刑具,其中一锅滚烫的铁水没有受刑人,难陀问道:「既然没有受刑的人,为什么要弄一锅这样的沸铁水呢?」
狱卒说:「人间有位名叫”难陀”的人,他受戒的功德使他享受天道五妙欲的欢乐,当他功德耗尽之后,这里就是他投生之处。」
受到如此惊吓的难陀,回到佛陀的面前说:「我愿意为脱离轮回而清静守戒」。
所以不管贪欲多重的人都是有办法度化的。
一样,嗔恨心很重的人,佛陀也有办法度化他。在古印度有一位名唤「索千坚」的人,嗜杀如命,他已经杀了九百九十九人了。只差一人就圆满他想杀千人的目标。他寻觅很久找不到目标下手,于是把念头动到他母亲的身上。正要下手的时候,佛陀来到这里并为他解说佛法,于是他跟随佛陀出家而且得到解脱的善果。
「周利盘陀」记性非常不好,无法学习佛法,佛陀亲自教他每天扫地时不断地念诵「扫尘除垢」「扫尘除垢」..可是地今天扫好了明天还是脏,上午扫好了下午还是脏。没完没了总是扫不乾净。日复一日,终于有一天壑然开朗证悟了,他知道尘垢于内不于外,内心的尘垢扫除之后外境自然清静。
所以我们知道「不管贪、嗔、痴有多严重的人都不会断佛的种性」。但,嫉妒心重的人是无法度化的,提婆达多非常聪明也具有神通,可是他嫉妒释迦牟尼佛得到众人的拥戴而自立门户。谤佛的结果使他趋于下流,佛陀也无法救度他。
由此可知嫉妒的过患无穷,
但,你知道它的祸源来自于何处吗?
它来自于别人无心的赞美!
这种无意义的恭维奉承,使我们对所有能力相当的人产生嫉恨,故而越有身份、地位、能力的人,越要谨慎地观照自心升起的种种意念。
* 毁谤能削弱我们的傲慢和嫉妒心,使我们减少进入恶趣的机会。
* 以「世间法」来说,毁谤使我们心情浮动,失却财利和名誉。
* 但以一个「修行者来说」,名、利是解脱的枷锁。当一个人不注重
「名」「利」时,什么东西可以绑缚他呢?
修行者认为毁谤者是自己最佳的保护人,如果我们能慈悲地对待毁谤者,那么我们就再也找不到能伤害我们的敌人了。
100.吾唯求解脱 无需利敬缚 于解束缚者 何故反生嗔
101.如我欲趣苦 然蒙佛加被 闭门不放行 云何反嗔彼
【讲解】假如我守戒是为了赢得别人的恭敬和赞叹的话,这就是世间法!
现在很多媒体都在挖名人的隐私,不择手段的偷拍事件层出不穷。其实我认为这没有什么可大惊小怪的。我们大部份人都表里不一,当自己躲在安全的角落时,我们就对别人的罪过大加责骂挞伐。为什么要如此地夸张效果呢?因为要表示自己清白啦!为什么媒体特别钟爱这些名人呢?因为这些人太爱伪饰自己的圆满!
我常说「我非常羡慕那些自由自在的平凡人」,他们没有世俗名利的束缚,媒体对他们一点兴趣也没有,海阔天空自在地挥洒自己的意愿。
而那些伪装正直的名人呢?却有许多「不可说」的隐私,他们常常要为一个谎言,而要说更多的谎言,去圆满前面的谎言。无穷无尽非常辛苦!覆藏者、挖掘者、落井下石者、幸灾乐祸者、假道学者...促成人间好戏连台热闹非凡,情绪高亢安可声不断,烦恼亦不断。了解佛法的人不会为名、利所控制而自陷困境。
我只想追求自己和他人的解脱,
不需要世俗名利和恭敬的束缚。
对于解除我名利羁绊的恩人,
我为何要嗔恨他们呢?
好比:我想进一间充满危险的房屋,
却蒙受佛陀的护念与加持。
他紧关着门不放我进去受苦,
我为何反而要嗔恨他呢?
思修福莫胜忍
102.谓敌能障福 嗔敌亦非当 难行莫胜忍 云何不忍耶
103.若我因己过 不堪忍敌害 岂非徒自障 习忍福德因
【讲解】我们常常听到「他障碍我修行」「他障碍我诵经」、「他障碍我修塔盖寺、布施行善」....其实是你自己在障碍你自己。
安忍是最好的修行
* 我们要知道「没有一种比安忍更难行的功德」
* 我们在受阻碍的当下,就要安忍下来,不要去迁怒他人。
* 要知道修行「安忍」的功德胜过「诵经、持咒或共修、修盖塔庙」的功德。
* 修行是任何时间、任何地方都可以做的,所以,我们应当坚持忍耐修行。
如果说,仇敌会障碍我修集福德,但是因此而嗔恨也不合理。既然没有一种难行的功德比得上安忍,那么我为何不坚毅地忍耐下去呢?如果我因为自己嗔恼的过失,而不能容忍敌人伤害我,那不就等于是障碍自己积集福德吗?因为敌害正是修忍积福的主因!
这里举个例子:
有一个窃贼,跑起来像飞毛腿,一路干案,从来没有警察追捕得到他。
一天,他又去抢劫。在场的一名警察于是和他展开「追逐战」。追了很长的路,那警察已经喘不过气来了,还追不到贼,心里就骂了:「你这个贼!为什么你跑那么快?你跑这么快,分明就是想障碍我”捉贼立功”?」
就因为这个「飞毛腿贼」很难擒获,所以要是谁能追到他,将他逮捕归案,那个警察的功劳就很大。
那警察不检讨自己为什么「跑不过」飞毛腿贼,反而埋怨、嗔怒那个贼「障碍到自己捉贼立功」。这不是很可笑吗?
当他人激怒我们时,我们正应该反省自己「有没有用心修安忍」。为什么反而去嗔恨这些人在障碍我们修行呢?
思敌非福障
104.无害忍不生 怨敌生忍福 既为修福因 云何谓障福
105.应时来乞者 非行布施障 授戒诸方丈 亦非障出家
【讲解】没有敌害,就不能修行安忍。有怨仇前来伤害,才能成就「安忍」的福德。
既然「敌害」是「修习安忍」「累积福德」的主因,怎能说他会障碍我们修福呢?例如:应时而来行乞的乞丐,是我们修行布施的助缘,而不是障碍。同样,授予我们出家戒的方丈也不是妨碍出家的障碍。
思敌极难得 --> 敌是修忍因
106.世间乞者众 忍缘敌害稀 若不外施怨 必无为害者
107.故敌极难得 如宝现贫舍 能助菩提行 故当喜自敌
108.敌我共成忍 故此安忍果 首当奉献彼 因敌是忍缘
【讲解】这里说伤害我们的人是极为难得的,好像不是这样喔!
o 如果在西牛贺洲、北俱卢洲...那些地方就没有布施的对象,因为每个人的财富一样丰饶。
o 但我们南瞻部洲要行布施的话,会有很多乞丐或募捐者来向你乞讨。
o 要遇到布施的机会并不困难。
o 致于修习安忍的对境,我们一般人是有很多机会的。
主要看我们愿不愿意修而已。但,修行者不向外结仇,自然没有人会主动来伤害他。所以要修忍耐别人伤害的外缘就很少。
有一次密勒日巴尊者在森林里禅坐,猎人夏哇日巴的一条猎狗在森林里追咬着一只鹿,鹿跑着、跑着就蹲在尊者的右边,不跑了。而狗呢?追着、追着也在尊者的左边蹲下来,不追了。它们在尊者旁边得到安宁和休息,当猎人赶上来的时候看到这个情形吓了一大跳。为什么会这样?可是当他端看尊者一会儿之后,自自然然就跪了下来,并且为以往杀生的罪过发出莫大的忏悔。
修慈悲…
《《入菩萨行》讲解 第六品 安忍(续四)》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