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我嫉妒有德學的人。
* 甚至還會破壞我圓滿福慧資糧的法行。
-->因此,如果現在有人處心積慮地想要毀謗我、破壞我的名譽,那麼他不正是在努力地保護我,使我免墮落惡趣嗎?
如果大家都是平凡人的話,就不會爲了名和利而競爭。但,當我們的能力凸出,受到一些人的肯定及贊美時,那麼傲慢心自然而然就會在不知不覺中升起,漸漸地也覺得自己很了不起。當升起這種心態時,自然就會産生和同等能力的人競爭的心理。
* 假如:我們這個團體有一個很傑出的代言人。
* 而另一團體也有一個很傑出的代言人。
* 他們各自得到很多的贊美,那麼無形中他們兩個就會暗中比較對打。
* 名利爭鋒的,結果讓許多時間消磨在無謂的雜事上。
* 不知不覺中,他們就沒有時間聞思佛法了。
* 如果沒有聞思的時間,那麼修福就更沒有辦法了。
* 所謂修福就是禅坐,連一些儀式性的功課如大禮拜、念誦儀軌...等都沒有時間。
* 哪裏還能靜下心來禅坐呢?滿腦子都是世俗雜務!
* 如果你對這些俗務無法「如夢如幻」的看待,那麼要不影響內心是很困難的!
* 被名、利、財、物世間八法所控製,這就是散亂,這樣的結果會導致我們的「出離心」衰退。
難陀初皈依佛陀時,因爲迷戀自己的愛妃而不願受比丘戒,佛陀就帶他去看一位年老色衰的老婆婆。佛陀問難陀道:「你覺得老婆婆美麗呢?還是你老婆美麗?」
難陀不假思索的回答:「當然是我老婆美麗。」
佛陀又問難陀要不要到天界看看?難陀回答:「好啊!」
于是佛陀就用神通力帶難陀到天界,那裏有無量宮殿清靜莊嚴,處處都是俊男美女,充滿五妙欲的歡樂,其中一處宮殿只有一位天女彈著琵琶迎接他。
難陀問道:「爲什麼這位天女沒有伴侶呢?」陪同參觀的天人回答說:「在人間有一位難陀的人受戒出家,他受戒的功德將使他投生天道,這是他的宮殿,這位天女就是他未來的伴侶。」
難陀滿心歡喜的回到人間,佛陀問難陀:「這位天女與你的愛妃,哪位漂亮呢?」
難陀回答說:「天女的美貌和愛妃相比有如天地之別!」爲了和天女長相厮守,難陀清靜地持守戒律。但,這樣一來其他受戒的比丘都遠離他,難陀傷心地問佛陀說:「爲什麼他們都排擠我?」
佛陀回答:「比丘們爲脫離輪回而受戒,你爲投生天道而受戒,受戒的觀念不同,所以他們無法和你親近。」
可是放棄人間嬌妻的難陀,他願意受戒是因爲他愛上天女的原故,所以說什麼也不願意改變觀念。佛陀無奈地帶難陀到地獄參觀,地獄有各式各樣可怕的刑具,其中一鍋滾燙的鐵水沒有受刑人,難陀問道:「既然沒有受刑的人,爲什麼要弄一鍋這樣的沸鐵水呢?」
獄卒說:「人間有位名叫”難陀”的人,他受戒的功德使他享受天道五妙欲的歡樂,當他功德耗盡之後,這裏就是他投生之處。」
受到如此驚嚇的難陀,回到佛陀的面前說:「我願意爲脫離輪回而清靜守戒」。
所以不管貪欲多重的人都是有辦法度化的。
一樣,嗔恨心很重的人,佛陀也有辦法度化他。在古印度有一位名喚「索千堅」的人,嗜殺如命,他已經殺了九百九十九人了。只差一人就圓滿他想殺千人的目標。他尋覓很久找不到目標下手,于是把念頭動到他母親的身上。正要下手的時候,佛陀來到這裏並爲他解說佛法,于是他跟隨佛陀出家而且得到解脫的善果。
「周利盤陀」記性非常不好,無法學習佛法,佛陀親自教他每天掃地時不斷地念誦「掃塵除垢」「掃塵除垢」..可是地今天掃好了明天還是髒,上午掃好了下午還是髒。沒完沒了總是掃不乾淨。日複一日,終于有一天壑然開朗證悟了,他知道塵垢于內不于外,內心的塵垢掃除之後外境自然清靜。
所以我們知道「不管貪、嗔、癡有多嚴重的人都不會斷佛的種性」。但,嫉妒心重的人是無法度化的,提婆達多非常聰明也具有神通,可是他嫉妒釋迦牟尼佛得到衆人的擁戴而自立門戶。謗佛的結果使他趨于下流,佛陀也無法救度他。
由此可知嫉妒的過患無窮,
但,你知道它的禍源來自于何處嗎?
它來自于別人無心的贊美!
這種無意義的恭維奉承,使我們對所有能力相當的人産生嫉恨,故而越有身份、地位、能力的人,越要謹慎地觀照自心升起的種種意念。
* 毀謗能削弱我們的傲慢和嫉妒心,使我們減少進入惡趣的機會。
* 以「世間法」來說,毀謗使我們心情浮動,失卻財利和名譽。
* 但以一個「修行者來說」,名、利是解脫的枷鎖。當一個人不注重
「名」「利」時,什麼東西可以綁縛他呢?
修行者認爲毀謗者是自己最佳的保護人,如果我們能慈悲地對待毀謗者,那麼我們就再也找不到能傷害我們的敵人了。
100.吾唯求解脫 無需利敬縛 于解束縛者 何故反生嗔
101.如我欲趣苦 然蒙佛加被 閉門不放行 雲何反嗔彼
【講解】假如我守戒是爲了贏得別人的恭敬和贊歎的話,這就是世間法!
現在很多媒體都在挖名人的隱私,不擇手段的偷拍事件層出不窮。其實我認爲這沒有什麼可大驚小怪的。我們大部份人都表裏不一,當自己躲在安全的角落時,我們就對別人的罪過大加責罵撻伐。爲什麼要如此地誇張效果呢?因爲要表示自己清白啦!爲什麼媒體特別鍾愛這些名人呢?因爲這些人太愛僞飾自己的圓滿!
我常說「我非常羨慕那些自由自在的平凡人」,他們沒有世俗名利的束縛,媒體對他們一點興趣也沒有,海闊天空自在地揮灑自己的意願。
而那些僞裝正直的名人呢?卻有許多「不可說」的隱私,他們常常要爲一個謊言,而要說更多的謊言,去圓滿前面的謊言。無窮無盡非常辛苦!覆藏者、挖掘者、落井下石者、幸災樂禍者、假道學者...促成人間好戲連臺熱鬧非凡,情緒高亢安可聲不斷,煩惱亦不斷。了解佛法的人不會爲名、利所控製而自陷困境。
我只想追求自己和他人的解脫,
不需要世俗名利和恭敬的束縛。
對于解除我名利羁絆的恩人,
我爲何要嗔恨他們呢?
好比:我想進一間充滿危險的房屋,
卻蒙受佛陀的護念與加持。
他緊關著門不放我進去受苦,
我爲何反而要嗔恨他呢?
思修福莫勝忍
102.謂敵能障福 嗔敵亦非當 難行莫勝忍 雲何不忍耶
103.若我因己過 不堪忍敵害 豈非徒自障 習忍福德因
【講解】我們常常聽到「他障礙我修行」「他障礙我誦經」、「他障礙我修塔蓋寺、布施行善」....其實是你自己在障礙你自己。
安忍是最好的修行
* 我們要知道「沒有一種比安忍更難行的功德」
* 我們在受阻礙的當下,就要安忍下來,不要去遷怒他人。
* 要知道修行「安忍」的功德勝過「誦經、持咒或共修、修蓋塔廟」的功德。
* 修行是任何時間、任何地方都可以做的,所以,我們應當堅持忍耐修行。
如果說,仇敵會障礙我修集福德,但是因此而嗔恨也不合理。既然沒有一種難行的功德比得上安忍,那麼我爲何不堅毅地忍耐下去呢?如果我因爲自己嗔惱的過失,而不能容忍敵人傷害我,那不就等于是障礙自己積集福德嗎?因爲敵害正是修忍積福的主因!
這裏舉個例子:
有一個竊賊,跑起來像飛毛腿,一路幹案,從來沒有警察追捕得到他。
一天,他又去搶劫。在場的一名警察于是和他展開「追逐戰」。追了很長的路,那警察已經喘不過氣來了,還追不到賊,心裏就罵了:「你這個賊!爲什麼你跑那麼快?你跑這麼快,分明就是想障礙我”捉賊立功”?」
就因爲這個「飛毛腿賊」很難擒獲,所以要是誰能追到他,將他逮捕歸案,那個警察的功勞就很大。
那警察不檢討自己爲什麼「跑不過」飛毛腿賊,反而埋怨、嗔怒那個賊「障礙到自己捉賊立功」。這不是很可笑嗎?
當他人激怒我們時,我們正應該反省自己「有沒有用心修安忍」。爲什麼反而去嗔恨這些人在障礙我們修行呢?
思敵非福障
104.無害忍不生 怨敵生忍福 既爲修福因 雲何謂障福
105.應時來乞者 非行布施障 授戒諸方丈 亦非障出家
【講解】沒有敵害,就不能修行安忍。有怨仇前來傷害,才能成就「安忍」的福德。
既然「敵害」是「修習安忍」「累積福德」的主因,怎能說他會障礙我們修福呢?例如:應時而來行乞的乞丐,是我們修行布施的助緣,而不是障礙。同樣,授予我們出家戒的方丈也不是妨礙出家的障礙。
思敵極難得 --> 敵是修忍因
106.世間乞者衆 忍緣敵害稀 若不外施怨 必無爲害者
107.故敵極難得 如寶現貧舍 能助菩提行 故當喜自敵
108.敵我共成忍 故此安忍果 首當奉獻彼 因敵是忍緣
【講解】這裏說傷害我們的人是極爲難得的,好像不是這樣喔!
o 如果在西牛賀洲、北俱盧洲...那些地方就沒有布施的對象,因爲每個人的財富一樣豐饒。
o 但我們南瞻部洲要行布施的話,會有很多乞丐或募捐者來向你乞討。
o 要遇到布施的機會並不困難。
o 致于修習安忍的對境,我們一般人是有很多機會的。
主要看我們願不願意修而已。但,修行者不向外結仇,自然沒有人會主動來傷害他。所以要修忍耐別人傷害的外緣就很少。
有一次密勒日巴尊者在森林裏禅坐,獵人夏哇日巴的一條獵狗在森林裏追咬著一只鹿,鹿跑著、跑著就蹲在尊者的右邊,不跑了。而狗呢?追著、追著也在尊者的左邊蹲下來,不追了。它們在尊者旁邊得到安甯和休息,當獵人趕上來的時候看到這個情形嚇了一大跳。爲什麼會這樣?可是當他端看尊者一會兒之後,自自然然就跪了下來,並且爲以往殺生的罪過發出莫大的忏悔。
修慈悲…
《《入菩薩行》講解 第六品 安忍(續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