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入菩薩行》講解 第六品 安忍(續一)▪P4

  ..續本文上一頁若苦由自取 而人皆厭苦 以是諸有情 皆當無苦楚

  【講解】因此,當怨敵或親友無理傷害我的時候,我就應該立刻聯想到:

  * 這些怨害都是從往昔的惡業所産生的。

  * 它並沒有自主性。

  * 需以保持心情穩定的平常心看待。

  * 欣然承受無怨無尤。

  * 如果痛苦不是緣生而是自找的,那麼這世間每一個衆生都想要快樂並沒有一個衆生想去追求痛苦。可見一切有情應該都沒有痛苦才對!

  * 然而,事實卻正好相反。所有的衆生都在痛苦之中,我們人類有非常敏捷的聞思能力。可是還是處于痛苦之中,可見被無明所覆的其他業道衆生就更加痛苦了。

  * 我們在第一品「菩提心的利益」講到「雖然衆生都想出解痛苦,但

  無奈都只會製造惡業自討苦吃」。

  * 我們都想追求快樂,但因爲愚癡而白白的將幸福像仇敵一樣的把它消滅掉。

  * 我們爲了短暫的快樂而造就長久痛苦的因,所以我們一直處在痛苦之中。

  * 由此可知痛苦是由業惑緣生的。

  以上所說是「修谛察法忍」,它最主要的重點是:

  敵人沒有自主性,所以不應該嗔恨他們,

  我們要安心忍受。

  c.修耐怨害忍 (a)慈悲爲懷

  35.或因己不慎 以刺自戮傷 或爲得婦心 憂傷複絕食

  36.縱崖或自缢 吞服毒害食 妄以自虐行 于己作損傷

  37.自惜性命者 因惑尚自盡 況于他人身 絲毫不傷損

  38.故于害我者 心應懷慈愍 慈悲縱不起 生嗔亦非當

  【講解】我們縫衣、切菜或者操作機器有時候,因爲自己不小心也會被刀、刺等器具傷害到自己。

  * 因爲內心中的貪欲,有些人爲了贏得女人的芳心和財物,甚至于會

  過度難過而絕食。

  * 另外有些人則自缢上吊、跳下斷崖高樓或吞服毒藥和有害的食物,

  以糊塗任性的自虐行爲,殘害自己的身體。

  * 有時候,因爲受到強烈煩惱的驅使,愛惜生命的人尚且會自殺身亡,何況是面對令人氣惱的其他衆生呢?

  所以嗔怒者總難免會傷害別人的,因此即使有人出于煩惱前來殺害我,對于這些人仍然應該加以悲愍。

  萬一不起悲愍心,起碼也不該嗔恨他們。

  大圓滿前行提到:

  龍樹菩薩有五百年的壽命,和當時的一位國王是同一個命。龍樹菩薩不入涅槃的話,那麼這位國王也不會往生。所以這位國王的兒子們不斷的老老死死。沒有一位王子可以繼承到王位。有一次王後將一件非常華麗的衣服送給一位王子,這位王子說:「這件衣服要留著等到將來繼承王位時才穿」。

  王後就告訴兒子說:「你沒有機會當國王!因爲你父親的壽命和龍樹菩薩一樣長壽」。

  王子問王後說:「怎樣才能讓父親往生呢?」

  王後說:「只有龍樹菩薩往生以後,你父親才會死,假如你去向龍樹菩薩要首級的話,因爲他是菩薩,我想他一定會答應把他的首級給你」。

  所以這位王子就去向龍樹菩薩要首級,龍樹菩薩答應了他的請求。可是當這位王子用各種各樣的兵器去砍龍樹菩薩的頭時,都有如拿著兵器在虛空中飛舞一般毫無所得,這時龍樹菩薩說:「雖然我已經明白了空性,但是因緣還是不虛的,很久以前我在割吉祥草時不小心傷害到一條小蟲的生命,這個罪業到現在還沒有消完,所以你用吉祥草來割我的首級的話應該可以達到目的」。

  這位王子就用吉祥草砍下龍樹菩薩的頭,他如願地當上國王。

  這個傳說在印度的南部,當時龍樹菩薩的頭和身體分開得很遠,但隨著時間的轉移龍樹菩薩的頭和身體會慢慢合攏。將來頭和身體合攏時龍樹菩薩會再降臨這世間。這是一個傳說,但我們現在都是凡夫無法像龍樹菩薩那樣子做,我們都要保護自己。當我們無法對敵人慈悲的時候,至少也要做到不嗔恨他們。因爲我們知道他們是無法自主的--> 就好像瘋子一樣。

  (b)如理除嗔因

  39.設若害他人 乃愚自本性 嗔彼則非理 如嗔燒性火

  40.若過是偶發 有情性仁賢 則嗔亦非理 如嗔煙蔽空

  41.棍杖所傷人 不應嗔使者 杖複嗔使故 理應憎其嗔

  42.我昔于有情 曾作如是害 既曾傷有情 理應受此損

  【講解】

  * 我們都知道「火」的本質是燙的。

  * 因此當我們「被火燙到」的時候,都不會去怪罪「火燙到了你」。

  * 所以如果傷害別人是愚夫愚婦的本性,那麼嗔恨他們便不合理。

  * 這就好像:有人不小心被火燒著了,卻嗔恨那「原本就具有燃燒性質」的火一樣。

  * 如果有情的天性原本仁慈而善良,過錯和嗔恨只是「偶然」才會産生的。

  * 那麼嗔恨他們也不合理,這有如「嗔恨突然被烏雲遮蔽的晴空」一樣。

  * 如果有人被木棒打傷了,那麼他是否應該嗔恨揮棒的人呢?

  * 不是這樣。因爲揮棒者也是受嗔恨心所指使的。所以「該嗔恨的是」煩惱,而不是人。

  * 再者從前我對其他的有情衆生既然曾經作過類似的傷害。因此曾經傷害有情的我,按理也該受到同樣的傷害,所以我不該嗔恨他們。

  (c)遇害思己過 (甲)本義

  43.敵器與我身 二皆致苦因 雙出器與身 于誰該當嗔

  44.身似人形瘡 輕觸苦不堪 盲目我愛執 遭損誰當嗔

  45.愚夫不欲苦 偏作諸苦因 既由己過害 豈能憎于人

  【講解】敵人的武器和我的身體,兩者都是産生痛苦的因緣。如果我沒有身體,怎麼會受到他人的傷害呢?

  * 既然他使用武器,而我又難免形體之累。那麼,「挨打受傷」到底該嗔恨我的身體,還是他的武器呢?

  * 因爲這兩者缺少一樣就不會産生痛苦。

  * 「人的身體」脆弱得像個人形大瘡。稍一觸及就痛苦不堪。既然盲目貪愛的我要執著它。那麼它遇害受傷時,該嗔恨誰呢?

  * 你看一般的樹木,也不要穿衣服,也不需要特別的飲食調理,它就是那麼堅硬。

  * 而我們的身體不論如何的保養它,稍不小心碰觸一下即痛苦難當。我們的身體本來就是很脆弱的。

  * 這樣脆弱的身體受傷害是難免的,不應去怪罪任何人。

  * 愚笨的人雖然也不想受苦,但卻「偏愛造作導致痛苦」的惡因。

  * 既然現在是因爲往昔的罪業而受害,那麼憑什麼憎恨別人呢?

  46.譬如地獄卒 及諸劍葉林 既由己業生 于誰該當嗔

  47.宿業所引發 令他損惱我 因此若墮獄 豈非我害他

  48.依敵修忍辱 消我諸多罪 怨敵因我忍 墮獄久受苦

  49.若我令受害 敵反饒益我 則汝粗暴心 何故反嗔彼

  【講解】譬如:地獄中的守護卒以及其他恐怖的劍葉樹林等等,既然都是自己的惡業所化現的,那麼墮入地獄受苦應該憎恨誰呢?

  * 我們平常說十八地獄是:八熱獄、八寒獄、孤獨地獄和近邊地獄。

  * 而近邊地獄有四個。劍葉樹林是其中的一個。無間地獄的衆生惡業

  淡化之後,從無間地獄出來時,他們會遠遠地看到一片美麗的森林因而升起「想要到那裏休息」的念頭。可是由于業風的吹襲。當他們走進了這個樹林時,蒼郁柔軟的樹林就變成傷人的風刀葉劍,將衆生的身體割得遍體鱗傷,這就是「劍葉樹林」。

  * 其實,一切都是我們的惡業幻化的,如果不是惡業幻化的,閻羅王讓地獄的衆多有情受苦,那麼他們的罪過豈不是很不可思議嗎?

  * 如果不是惡業幻化的,誰有能力製造這樣工程浩大的熾熱鐵板地呢?所以一切都是我們業力顯現出來的,既然一切都是業力的顯現。那麼我們墮入地獄受苦應該嗔恨誰呢?只能怪自己沒有累積善業啦!都是我們自做自受。

  * 由于自己往昔業力的引發,以致于促使別人前來毀損傷害我。

  * 如果別人因爲嗔害我而墮入地獄受苦,那麼豈不是我害苦了他人?

  * 借著「他人對我所做的傷害」而修習安忍,使我消除了很多往昔的罪業。

  * 然而,由于我的宿業引發別人來嗔害我,卻會使嗔害者墮落地獄長久受苦。

  * 如果到頭來是我導致他人造罪受報,而他人卻反而使我有機會修忍培福,那麼粗暴無理的心!你爲何不感恩圖報,還要憎恨別人呢?

  「沒有一個比安忍更難修的功德」前面講過,阿底峽尊者養猴子來修安忍。而我們現在不用養猴子了,到處都有像猴子一樣的敵人可以讓我們生氣。我們只要有能力安忍就好了。當敵人給我們修安忍的機會,消除我們的罪業、累積我們的福報時,我們應該感謝他們。

  

《《入菩薩行》講解 第六品 安忍(續一)》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