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入菩萨行》讲解 第六品 安忍(续一)▪P3

  ..续本文上一页苦大渊薮 云何嗔有情 彼皆缘所成

  23.如人不欲病 然病仍生起 如是不欲恼 烦恼强涌现

  24.心虽不思嗔 而人自然嗔 如是未思生 嗔恼犹自生

  【讲解】我们要对痛苦安忍,但对痛苦的来源却没办法忍受。

  * 如果我们没有胆、胃、心脏...等等器官的话我们就不会生病,它们是病苦的来源。

  * 如果我们对痛苦的来源感到嗔恨的话,为什么不对这些引起病苦的器官生气呢?

  * 倘若我们不会去嗔恨胆、风和涎这些病痛的根源,为什么去嗔恨有情众生呢?

  * 也许我们会说:「这些器官虽然是痛苦的来源,可是它们无心造作我们的痛苦!而众生给我们痛苦却是有心造作的。」其实,敌人给我们造作痛苦也是因缘促成而非自主的!

  * 为什么每个人都会生病呢?这是我们阻挡不了的,业缘生起时就会自然而然的生病。

  * 我们都不想生气烦恼,但烦恼自然而然会涌现,我们有时候根本不知道自己有嫉妒、傲慢、嗔恨、贪欲...这些劣根性存在,我们在事情的开始前也没有想到要对某某人生气。可是为了「小小的因素」却能情不自禁的大发雷霆,但这个「小小的因素」也没有针对某人有目标的生气!

  所以事情的起因和生气的对象,都是没办法自主的。就好像:镜子本身。

  * 并没有自主的想要显现某个色相。

  * 但自自然然的所有的外境。

  * 不论美丑都会没有选择性的显现在镜子里面。

  * 而镜子里面的色相也没有想过「我要在镜子里面出现」。

  * 但这些色相自自然然会在镜中出现,类似这样。

  * 这一切都「非主自」的。

  * 所以我们都不该嗔恨,因为「嗔恨」和「嗔恨者」都非自主的!

  倘若不会去嗔恨胆、风和涎病等等,这一切日常生活中痛苦的最大根源,那么为何要嗔恨有情众生呢?

  他们也是各种因缘促成的!譬如人们虽然不希望生病,但是业感疾病仍会不期而然地产生。同样地,人们虽然不想生烦恼,但是无明烦恼还是强而有力地涌现出来,虽然我们没有想到「要嗔恨了!」但是仍情不自禁地嗔恨起来,虽然没有想到「要生起了!」嗔恨同样会习惯地自然生起。

  25.所有众过失 种种诸罪恶 彼皆缘所生 全然非自力

  26.彼等众缘聚 不思将生嗔 所生诸嗔恼 亦无已生想

  【讲解】我们因为嗔恨、贪欲...等等大大小小的过失而造作了杀生、偷盗、邪淫...等等轻重不一的罪恶,这些都是因缘所产生的。

  就好像:我们要看见一件物品就必须具备:

  1「物品」这个外境 2我们的「眼识」3「眼根」三个因缘。

  只有都具备了,我们才看得见这个物品一样。

  * 譬如:我们要见到「麦克风」:

  * 就必须要有「麦克风」这件物品。

  * 我们的「眼识」及「眼根」。

  三样都具备了,我们才能看见麦克风。如果我们缺少其中任何一样因缘,我们就看不见麦克风。

  假如我们没有「眼根」

  * 那么,即使有「麦克风」及「眼识」,我们一样看不到「麦克风」。

  * 为什么我们的「耳朵」看不见麦克风呢?

  * 为什么我们的眼睛听不到声音呢?

  * 因为「眼根」和「耳根」的差别。「眼根」「眼识」同时存在,我们才看得见色相。缺乏「眼根」,只有「眼识」我们一样也看不见。「耳朵」没有「眼根」所以看不见东西。

  因此所有罪过都是因缘产生的,

  没有一样是独立自主的。

  所以我们不应该对敌人嗔恨,

  因为他们也是没办法独立自主的。

  尽所有的一切大小过失,各种各类的轻重罪恶,

  全部都是因缘所生的,

  没有任何一种罪过是独立自主的。

  那些聚合在一起引生嗔恼的众多因缘-->没有「我们将要生气」的动机,

  而因缘所生的嗔等烦恼-->也没有「我已被生出来」的想法。

  (乙)破嗔有自主因 (甲1)破数论之主、我

  外教的数论派认为「有一个独立自主的我存在,所以我要嗔恨对方,

  因为他伤害我,是出自于他的自主性。」

  27.纵许有主物 施设所谓我 主我不故思 将生而生起

  28.不生故无果 常我欲享果 于境则恒散 彼执永不息

  【讲解】数论派认为「所有的万物都具备二十五种因素」,而二十五种因素的重点是永恒的「主物」和永恒的「我」,「主物」是万物的创造者。

  * 「我」是享受者,外在的色、声、香、味、触都是「主物」创造的。

  * 「主物」创造这些外境以后,经过二十三种因素送给「我」享受。

  * 好听的音乐、美好的食物...都是「主物」创造的。

  * 那么「我」要如何解脱呢?

  * 因为「我」发现这一切万物都是「主物」创造的,所以「我」开始拒绝接受,因为「我」拒绝接受。

  * 所以「主物」也就放弃这些创造,因此「我和主物合一」,「我」就解脱了。

  因为数论派认为「主物」和「我」是恒常不变的,所以「主物」是不生的,它要升起一丝念头就如虚空中的莲花一样的不可能。虚空中的莲花谁都没有见过,所以我们说它是不可能的。

  我们在讲解中观论中提到「本来就没有存在的我,你所认为的「有」就好像虚空中的莲花一样」。因为「我」也是永恒不变的,因此它将永远散乱地执著于境。假设「我」在听声音,那么「我」将永远在听声音,一个月..二个月..一年..二年永远都在听声音,为什么呢?因为「我」是恒常不变的,如果「我」不听声音了,那么「我」就不是「恒常不变」了,所以这也是不可能的,因为事实不是这样。

  虽然你主张有所谓「主物」的客体,而且也施设了称为「我」的主体,但是「主」和「我」都不会自主地想到:「我将要生起」而产生出来,主物是永恒而不生的,所以没有所生的果,想要受用果的我,也是永恒不变的,因此它将永远散乱地执著于境;而这种执著也将永远不会止息。

  (甲2) 破胜论之常我

  29.彼我若是常 无作如虚空 纵遇他缘时 不动无变异

  30.作时亦如前 则作有何用 谓作用即此 我作何相干

  【讲解】「胜论派」认为「我」真正是常恒不变的,那么外在因缘对

  「我」来说是没有什么作用的。所以「我是常恒不变的」和现实不合。

  倘若那个「我」真正是常恒不变的,那么它就像虚空一样毫无作用,就算遇到其他的外缘,也不会影响它的不变异性。即使在作用的时候,也和从前一样,那么作用对它又有什么用呢?如果说,它的作用就是如此无用,那么「我」和作用又有什么相关呢?

  (甲3)知如幻而息嗔

  31.是故一切法 依他非自主 知已不应嗔 如幻如化事

  (丙)嗔虽如幻仍须断

  32.由谁除何嗔 除嗔不如理 嗔除诸苦灭 故非不应理

  【讲解】我们要知道任何一切法都需要他缘聚合才能产生,所以没有一个人是独立自主存在的。

  譬如:我们佛学会必须要很多人聚在一起才能成立,只有一个人是不可能成为佛学会的,一个国家成立也是一样必须要有各阶层的人,如军人、农民、商人......等等。并不是一粒青稞的种子就可以长成一株青稞,它需要土地、水、阳光、温度、风、空间....全部生长的要素都具备以后它才会生长,外在万法都是需要许许多多的因素集合在一起才能产生的。

  嗔恨也是一样,不能独立自主而产生嗔恨,我们在完成些比较艰难或伟大的事情时,都会认为自己很了不起。其实所有事情的成功都是集合许多人的帮助和努力才能达成。明白这些道理以后,就知道敌人也是由于嗔恨而产生的,为何会成为敌人呢?因为内心有嗔恨!

  而嗔恨也是由于某某因素产生的,譬如心情不好....等等,而某某因素也是因为前面的某些因素产生的,而前面的因素也是因为它前面的因素而产生的...

  如此一直往前推的话是没有尽头的,所以明白这些道理以后,我们就不应该嗔恨这些如梦如幻的人和事了。我们知道嗔恨是如梦如幻的,因此我们再也不需要为除去嗔恨而烦恼了,因为嗔恨本来就是如梦如幻的。

  以前在讲解「中观」的时候也提到「外在的一切都是如梦如幻」,如梦如幻是「假的」的意思,那么我们杀生、偷盗也是如梦如幻啦?我们不需要共修、不需要供养、不需要布施...因为这一切都是假的嘛!假如你已达到这个境界的话,真的就是这样子!就胜义谛来说是没有关系的,都是如梦如幻的。

  谛诺巴尊者是一个钓鱼的人。他钓鱼也吃鱼,但他有能力把死鱼再弄活过来,表面上看起来是杀生的样子。然而对他来说「外在的一切形象都是如梦如幻」。现在我们还没有达到这个境界。

  * 因此我们还是要做如梦如幻的供养、如梦如幻的布施、如梦如幻的累积福报。

  * 那么我们就可以得到如梦如幻的快乐。

  * 如果我们如梦如幻的杀生,那么就有如梦如幻的苦报等着我们去承受。

  * 所以就次第来说是必要的。

  但就「胜义谛」来说确实是没有什么要去除的。因为在那个境界没有什么嗔恨!但是「如幻的缘起」它会自然而然的显现出来。而且世间人都会嗔恨,去除嗔恨可以消灭痛苦。没有嗔恨心情就会快乐,所以就「世俗谛」来讲要消除嗔恨是非常合理的。

  因此,一切法都是由于他缘聚合而生的,没有丝毫独立自主自成的能力。明白这个道理以后,就不该嗔恨这一切如幻如化的人事了。如果一切

  如幻,那么由谁来除什么嗔呢?所以「除嗔」不合理,但「如幻的缘起」不失作用,而且世间人也都承认:除嗔可以消灭痛苦,所以没有不合理的地方。

  (b)结义

  33.故见怨或亲 非理妄加害 思此乃缘生 受之甘如饴

  34.…

《《入菩萨行》讲解 第六品 安忍(续一)》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