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苦大淵薮 雲何嗔有情 彼皆緣所成
23.如人不欲病 然病仍生起 如是不欲惱 煩惱強湧現
24.心雖不思嗔 而人自然嗔 如是未思生 嗔惱猶自生
【講解】我們要對痛苦安忍,但對痛苦的來源卻沒辦法忍受。
* 如果我們沒有膽、胃、心髒...等等器官的話我們就不會生病,它們是病苦的來源。
* 如果我們對痛苦的來源感到嗔恨的話,爲什麼不對這些引起病苦的器官生氣呢?
* 倘若我們不會去嗔恨膽、風和涎這些病痛的根源,爲什麼去嗔恨有情衆生呢?
* 也許我們會說:「這些器官雖然是痛苦的來源,可是它們無心造作我們的痛苦!而衆生給我們痛苦卻是有心造作的。」其實,敵人給我們造作痛苦也是因緣促成而非自主的!
* 爲什麼每個人都會生病呢?這是我們阻擋不了的,業緣生起時就會自然而然的生病。
* 我們都不想生氣煩惱,但煩惱自然而然會湧現,我們有時候根本不知道自己有嫉妒、傲慢、嗔恨、貪欲...這些劣根性存在,我們在事情的開始前也沒有想到要對某某人生氣。可是爲了「小小的因素」卻能情不自禁的大發雷霆,但這個「小小的因素」也沒有針對某人有目標的生氣!
所以事情的起因和生氣的對象,都是沒辦法自主的。就好像:鏡子本身。
* 並沒有自主的想要顯現某個色相。
* 但自自然然的所有的外境。
* 不論美醜都會沒有選擇性的顯現在鏡子裏面。
* 而鏡子裏面的色相也沒有想過「我要在鏡子裏面出現」。
* 但這些色相自自然然會在鏡中出現,類似這樣。
* 這一切都「非主自」的。
* 所以我們都不該嗔恨,因爲「嗔恨」和「嗔恨者」都非自主的!
倘若不會去嗔恨膽、風和涎病等等,這一切日常生活中痛苦的最大根源,那麼爲何要嗔恨有情衆生呢?
他們也是各種因緣促成的!譬如人們雖然不希望生病,但是業感疾病仍會不期而然地産生。同樣地,人們雖然不想生煩惱,但是無明煩惱還是強而有力地湧現出來,雖然我們沒有想到「要嗔恨了!」但是仍情不自禁地嗔恨起來,雖然沒有想到「要生起了!」嗔恨同樣會習慣地自然生起。
25.所有衆過失 種種諸罪惡 彼皆緣所生 全然非自力
26.彼等衆緣聚 不思將生嗔 所生諸嗔惱 亦無已生想
【講解】我們因爲嗔恨、貪欲...等等大大小小的過失而造作了殺生、偷盜、邪淫...等等輕重不一的罪惡,這些都是因緣所産生的。
就好像:我們要看見一件物品就必須具備:
1「物品」這個外境 2我們的「眼識」3「眼根」叁個因緣。
只有都具備了,我們才看得見這個物品一樣。
* 譬如:我們要見到「麥克風」:
* 就必須要有「麥克風」這件物品。
* 我們的「眼識」及「眼根」。
叁樣都具備了,我們才能看見麥克風。如果我們缺少其中任何一樣因緣,我們就看不見麥克風。
假如我們沒有「眼根」
* 那麼,即使有「麥克風」及「眼識」,我們一樣看不到「麥克風」。
* 爲什麼我們的「耳朵」看不見麥克風呢?
* 爲什麼我們的眼睛聽不到聲音呢?
* 因爲「眼根」和「耳根」的差別。「眼根」「眼識」同時存在,我們才看得見色相。缺乏「眼根」,只有「眼識」我們一樣也看不見。「耳朵」沒有「眼根」所以看不見東西。
因此所有罪過都是因緣産生的,
沒有一樣是獨立自主的。
所以我們不應該對敵人嗔恨,
因爲他們也是沒辦法獨立自主的。
盡所有的一切大小過失,各種各類的輕重罪惡,
全部都是因緣所生的,
沒有任何一種罪過是獨立自主的。
那些聚合在一起引生嗔惱的衆多因緣-->沒有「我們將要生氣」的動機,
而因緣所生的嗔等煩惱-->也沒有「我已被生出來」的想法。
(乙)破嗔有自主因 (甲1)破數論之主、我
外教的數論派認爲「有一個獨立自主的我存在,所以我要嗔恨對方,
因爲他傷害我,是出自于他的自主性。」
27.縱許有主物 施設所謂我 主我不故思 將生而生起
28.不生故無果 常我欲享果 于境則恒散 彼執永不息
【講解】數論派認爲「所有的萬物都具備二十五種因素」,而二十五種因素的重點是永恒的「主物」和永恒的「我」,「主物」是萬物的創造者。
* 「我」是享受者,外在的色、聲、香、味、觸都是「主物」創造的。
* 「主物」創造這些外境以後,經過二十叁種因素送給「我」享受。
* 好聽的音樂、美好的食物...都是「主物」創造的。
* 那麼「我」要如何解脫呢?
* 因爲「我」發現這一切萬物都是「主物」創造的,所以「我」開始拒絕接受,因爲「我」拒絕接受。
* 所以「主物」也就放棄這些創造,因此「我和主物合一」,「我」就解脫了。
因爲數論派認爲「主物」和「我」是恒常不變的,所以「主物」是不生的,它要升起一絲念頭就如虛空中的蓮花一樣的不可能。虛空中的蓮花誰都沒有見過,所以我們說它是不可能的。
我們在講解中觀論中提到「本來就沒有存在的我,你所認爲的「有」就好像虛空中的蓮花一樣」。因爲「我」也是永恒不變的,因此它將永遠散亂地執著于境。假設「我」在聽聲音,那麼「我」將永遠在聽聲音,一個月..二個月..一年..二年永遠都在聽聲音,爲什麼呢?因爲「我」是恒常不變的,如果「我」不聽聲音了,那麼「我」就不是「恒常不變」了,所以這也是不可能的,因爲事實不是這樣。
雖然你主張有所謂「主物」的客體,而且也施設了稱爲「我」的主體,但是「主」和「我」都不會自主地想到:「我將要生起」而産生出來,主物是永恒而不生的,所以沒有所生的果,想要受用果的我,也是永恒不變的,因此它將永遠散亂地執著于境;而這種執著也將永遠不會止息。
(甲2) 破勝論之常我
29.彼我若是常 無作如虛空 縱遇他緣時 不動無變異
30.作時亦如前 則作有何用 謂作用即此 我作何相幹
【講解】「勝論派」認爲「我」真正是常恒不變的,那麼外在因緣對
「我」來說是沒有什麼作用的。所以「我是常恒不變的」和現實不合。
倘若那個「我」真正是常恒不變的,那麼它就像虛空一樣毫無作用,就算遇到其他的外緣,也不會影響它的不變異性。即使在作用的時候,也和從前一樣,那麼作用對它又有什麼用呢?如果說,它的作用就是如此無用,那麼「我」和作用又有什麼相關呢?
(甲3)知如幻而息嗔
31.是故一切法 依他非自主 知已不應嗔 如幻如化事
(丙)嗔雖如幻仍須斷
32.由誰除何嗔 除嗔不如理 嗔除諸苦滅 故非不應理
【講解】我們要知道任何一切法都需要他緣聚合才能産生,所以沒有一個人是獨立自主存在的。
譬如:我們佛學會必須要很多人聚在一起才能成立,只有一個人是不可能成爲佛學會的,一個國家成立也是一樣必須要有各階層的人,如軍人、農民、商人......等等。並不是一粒青稞的種子就可以長成一株青稞,它需要土地、水、陽光、溫度、風、空間....全部生長的要素都具備以後它才會生長,外在萬法都是需要許許多多的因素集合在一起才能産生的。
嗔恨也是一樣,不能獨立自主而産生嗔恨,我們在完成些比較艱難或偉大的事情時,都會認爲自己很了不起。其實所有事情的成功都是集合許多人的幫助和努力才能達成。明白這些道理以後,就知道敵人也是由于嗔恨而産生的,爲何會成爲敵人呢?因爲內心有嗔恨!
而嗔恨也是由于某某因素産生的,譬如心情不好....等等,而某某因素也是因爲前面的某些因素産生的,而前面的因素也是因爲它前面的因素而産生的...
如此一直往前推的話是沒有盡頭的,所以明白這些道理以後,我們就不應該嗔恨這些如夢如幻的人和事了。我們知道嗔恨是如夢如幻的,因此我們再也不需要爲除去嗔恨而煩惱了,因爲嗔恨本來就是如夢如幻的。
以前在講解「中觀」的時候也提到「外在的一切都是如夢如幻」,如夢如幻是「假的」的意思,那麼我們殺生、偷盜也是如夢如幻啦?我們不需要共修、不需要供養、不需要布施...因爲這一切都是假的嘛!假如你已達到這個境界的話,真的就是這樣子!就勝義谛來說是沒有關系的,都是如夢如幻的。
谛諾巴尊者是一個釣魚的人。他釣魚也吃魚,但他有能力把死魚再弄活過來,表面上看起來是殺生的樣子。然而對他來說「外在的一切形象都是如夢如幻」。現在我們還沒有達到這個境界。
* 因此我們還是要做如夢如幻的供養、如夢如幻的布施、如夢如幻的累積福報。
* 那麼我們就可以得到如夢如幻的快樂。
* 如果我們如夢如幻的殺生,那麼就有如夢如幻的苦報等著我們去承受。
* 所以就次第來說是必要的。
但就「勝義谛」來說確實是沒有什麼要去除的。因爲在那個境界沒有什麼嗔恨!但是「如幻的緣起」它會自然而然的顯現出來。而且世間人都會嗔恨,去除嗔恨可以消滅痛苦。沒有嗔恨心情就會快樂,所以就「世俗谛」來講要消除嗔恨是非常合理的。
因此,一切法都是由于他緣聚合而生的,沒有絲毫獨立自主自成的能力。明白這個道理以後,就不該嗔恨這一切如幻如化的人事了。如果一切
如幻,那麼由誰來除什麼嗔呢?所以「除嗔」不合理,但「如幻的緣起」不失作用,而且世間人也都承認:除嗔可以消滅痛苦,所以沒有不合理的地方。
(b)結義
33.故見怨或親 非理妄加害 思此乃緣生 受之甘如饴
34.…
《《入菩薩行》講解 第六品 安忍(續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