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入菩薩行》講解 第五品 護正知(續一)▪P2

  ..續本文上一頁全轉換環境是不可能的!它永遠轉換不完!

  * 這邊轉了那邊又是這樣子。今年轉了明年還是那樣子。

  * 「外在環境」瞬息萬變,永遠沒完沒了!

  * 一輩子累積的錢財幾天的天災就可以把我們的努力付諸流水!

  * 大自然刹那間可以把一切化爲烏有!

  * 所以我們一直在不安、痛苦、擔心中生活,如果我們能夠改變心境的話,它將成爲我們永恒的財産,一切吵擾的外境都無法讓它産生變化。

  * 現在我們在臺灣是這樣子,去世界任何一個地方也是這樣子,心境改變才能得到永恒的快樂。

  * 我們要認真學習如何改變心境。

  * 改變環境雖然辛苦。但現在科技發達一個城市幾年功夫就可以完全

  讓它改觀。一個邊地荒野經過幾十年地努力也可能變成一個現代化的城市,改變心境並不容易,改變心境必須五年、十年...

  * 不斷精進的學習才能做得到,但當你改變之後,直到你成佛爲止它都不會消失。這一世、下一世、盡未來世它都一直會跟著我們,要改變我們狂野的心必須從調伏自心開始。

  「保護心」就像保護所有一切菩薩學處一樣。從布施、持戒...所有的善業都是以心爲主,心是善業的來源!地獄的烈火來自于我們自己的內心,我們心中的惡業産生地獄種種幻境,墮落、恐懼的來源也是我們的心!所以保護心是非常重要的,所有快樂的來源是由「保護心」而來,所有痛苦的根源也是由于沒有保護心産生的,今天晚上要來學習如何保護心的方法。

  二、護心方便 -- 正知正念

  (一)略說

  23.合掌誠勸請 欲護自心者 致力恒守護 正念與正知

  【講解】現在我合起雙掌,誠懇地勸勉有意護心的人們:一定要努力持守護心的要領-->不忘所緣的「正念」與了了分明的「正知」。

  寂天菩薩爲何要合起雙掌誠懇地勸勉有意護心的人?因爲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重點!所以他特別的強調不要忘記「正念和正知」。

  (二)廣說 (1)無正知過患

  (1.1)辦事力弱

  24.身疾所困者 無力爲諸業 如是惑擾心 無力成善業

  (1.2)記憶衰退

  25.心無正知者 聞思修所得 如漏瓶中水 不複住正念

  【講解】身受疾病困擾的人們,辦起事來有氣無力,無精打彩。同樣,心被煩惱擾亂的人,精神不能統一。所以很難修成各種善法!

  沒錯!

  * 假如說我們今天被親人遺棄了,我們會連工作、食、住、衣、行做任何事都無法集中精神。

  * 心定不下來。心會一直繞著這事在轉。

  * 如果我們一直仇記著某個人,那我們的心就無法專注。

  * 心神沒辦法統一。所以任何善法也沒有能力去成辦。

  * 這就是我們的心生病了,心生病就會這樣子。

  * 沒有「正知」的時候心就容易生病。

  沒有明覺正知的人,凡事心不在焉。因此他們的聞、思、修習所得的

  佛法,就像裝在破瓶裏的水一樣。那是不可能長久留在記憶裏的。

  沒有留在記憶裏的學習是無用的!

  現在我們學習都是爲了讓它留在記憶裏面以便日後使用,

  不然我們現在學習有何用處呢?

  * 最多也只是讓我們往後有機會再重新學習時比較容易明白而已。

  * 我們學習到的東西沒有留在我們心裏的話,我們就派不上用場。

  * 派不上用場就沒辦法對治我們的煩惱。

  * 所以學習一邊學一邊漏是沒有用的!

  (1.3)戒律不淨

  26.縱信複多聞 數數勤精進 然因無正知 終染犯墮垢

  (1.4)毀壞宿善

  27.惑賊不正知 尾隨念失後 盜昔所聚福 令墮諸惡趣

  【講解】雖然博學多聞、對佛法有信心,而且又肯精進修習善法;但是如果我們覺察身、囗、意的正知力太弱,那麼,最後還是會染上犯罪的汙點。

  * 我曾經看過有些人從小就學習佛法,而且精通經、律、論叁藏。每天都很虔誠的拜佛、禮佛。但是正知力太弱,因此一時失忽而破戒。産生強烈的嗔恨或貪欲,非常不可思議!也有些閉關幾十年,出關以後卻犯了搶劫、殺人的罪過。

  * 這都是因爲正知力太弱才會讓貪、嗔、癡的盜賊進入心中。

  * 它們一旦進入我們狂野的內心,我們的心就會瘋狂。

  * 所以守護正知非常重要,不然一個月、二個月...一年、二年可以守戒,但要永遠守護戒律就沒保障了。

  貪欲和嗔恨就像強盜一樣,而嫉妒及傲慢就類似小偷一般,爲何這樣說呢?

  你們可能沒有分析過:

  * 貪欲和嗔恨它是強迫性的。

  * 是我們可以自己發現的。

  * 我們都知道我們在生氣、清楚我們的欲望。

  * 我想要這個、我想要那個。

  * 但大部份的人都很難覺察自己的傲慢心和嫉妒心。

  * 這兩個就像小偷一樣很難覺察。偷也好、搶也罷,如果沒有正知細心守護,不正知等煩惱賊就會在正念退失之後立即竄入。盜取從前所積累的衆多福德,使人在不知不覺中墮向惡趣!

  (1.5)妨礙上達

  28.此群煩惱賊 尋隙欲打劫 得便奪善財 複毀善趣命

  【講解】這群不正知的煩惱賊,正在到處尋找機會搶劫。一旦找到了機會,便立刻奪走善法之財!甚至毀壞我們獲得善趣和解脫的慧命!

  「煩惱賊」有嗔恨、貪欲、嫉妒、傲慢等。假如不小心讓它們進入我們的內心,我們的心就會被它們操縱而混亂。看那些自殺的人,你不要以爲他們很勇敢!他們只是在刹那間被貪、嗔、癡迷惑了而已,太笨了!笨得沒辦法才會去做這樣的事情,平時很珍惜的身體,只因爲那短時間的沖動就造下這樣的苦果。這表示貪、嗔、癡進入他的內心,才會讓他自己毀滅自己。

  (二)廣說 (2)護正知方便

  (2.1)護念 --> 生正念之法

  29.故終不稍縱 正念離意門 離則思諸患 複住于正念

  30.恒隨上師尊 畏墮聞法語 易令善信者 恒常生正念

  31.佛及菩薩衆 無礙見一切 故吾諸言行 必現彼等前

  【講解】護心是如此的重要。

  * 所以我們無論如何都不該放逸。

  * 縱任正念離開心意的大門,正念一失就要立刻思惟叁惡道的種種痛苦。

  * 然後把心重新安住在正念上。

  * 如果經常伴隨有德學的上師,聽方丈開示並且畏懼犯罪墮落。

  * 那麼,「有善根而又敬信佛法」的人就會經常生出正念。

  諸佛菩薩具有清淨的五眼,

  隨時都能無礙地看清一切事務,

  因此我的所作所爲和起心動念,

  必然經常赤裸裸地呈現在他們眼前。

  有些人不能忍受人間的痛苦卻不害怕地獄的果報,爲了免除人間短暫的痛苦而去造作進入惡趣種種的因,這是非常不智的!我們應該畏懼墮落惡趣的痛苦才對,我們不要認爲別人看不見,所以我可以做壞事,別人不知道我心裏想什麼,所以我可以胡思亂想。

  我們看不見佛菩薩,但他們對我們一清二楚的,佛經上說:「不要認爲別人沒看到,我就去做壞事,這個果報一樣會成熟」,在一個沒有人看見的地方殺害他人,這個果報一樣會成熟!就如放在食物中的毒藥,毒藥放在食物中是看不見的,但是你吃了它一樣會痛苦,在聖者的眼前要他們看不到是不可能的!

  我們的行爲可以稍爲控製一點,但,心是很難控製的。還好我們沒有他心通,如果我們在座的都知道別人心裏在想什麼,那就很可笑了。因爲即使在短短的一分鍾裏面,我們每一個人的心裏都有各種千奇百怪的念頭,除非我們都是佛菩薩,要不然將如何相處呢?我們都不是佛菩薩,也還好我們都沒有他心通,所以都可以相處。

  佛菩薩對我們一清二楚,但他們不會嘲笑也不會責怪我們。因爲他們的心是廣闊的、清淨的,就好像我們和一個精神病患相處,他的所做所爲就不是我們可以想像的。但我們不會責怪他,因爲他精神異常。在佛菩薩的面前我們就好像精神病患一樣,所以他們不會責怪我們。

  「五眼是五神通」即:

  1.天眼通 --> 任何一種事情都清清楚楚地看得到。

  2.天耳通 --> 任何一種聲音都聽得到。

  3.身通 --> 他們想要什麼就可以幻化什麼。

  我們想要黃金、錢財,但對佛菩薩而言任何東西都是黃金、都是錢財。以密宗而言,他們已經修成淨觀。對他們來說,每一個地方都是極樂世界。不論是身處地獄或旁生道都是極樂世界,你以爲佛菩薩看不到石頭瓦礫嗎?

  * 他們看不到我們所見的娑婆世界嗎?

  * 如果他們看不到就不是一切知了!

  * 對他們自己而言,被他們看到的世界都是淨相。

  * 而且他們也知道我們所見到的娑婆世界種種不淨相。

  * 正如我們觀看一個正處在惡夢中受恐懼之苦的人。

  * 我們清楚他恐怖的夢境。

  * 但做夢的人會恐懼而我們旁觀者卻不會産生恐懼一般。

  * 佛菩薩知道我們所見所聞,但這些所見所聞對他們而言都是淨觀。

  4 他心通 我們心裏想什麼,他都會知道。

  5 宿命通 煩惱障和所知障都清淨了。

  32.如是思維已 則生慚敬畏 循此複極易 殷殷隨念佛

  【講解】依照上述的方式理性的思惟過後,就會心懷慚愧、敬畏而憶念

  正法,同時也很容易使我們殷切地隨念諸佛菩薩。

  (2.2)護念 --> 由正念生正知

  33.爲護心意門 安住正念已 正知即隨臨 逝者亦複返

  【講解】爲了在意「門上防護煩惱賊的侵襲」而把正念逐漸安住下來以後,這時明覺的正知將自然隨著來臨,而忘失的佛法也會重新回到心中,善業也會隨之産生。

  

《《入菩薩行》講解 第五品 護正知(續一)》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