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入菩薩行》講解 第四品 不放逸(續一)▪P3

  ..續本文上一頁 --> 友彼徒自害

  33.若我順侍敵 敵或利樂我 若隨諸煩惱 徒遭傷害苦

  【講解】

  * 如果我溫順地侍奉世間的敵人,即使是凶猛的老虎或野獸等,也許可能得到它們善意的對待,饒益我並使我安樂。

  * 但是如果一味奉承內心的煩惱,那麼我們只會遭受更多的傷害和痛苦而已。

  * 你對貪、嗔、癡越好,它就傷害你越多,你對貪、嗔、癡越不好,它就越沒有能力傷害你。

  * 譬如:我們現在有吃的、有穿的就感覺很滿足的話,就表示我們跟貪、嗔、癡沒有很好。它對我們無可奈何。

  * 假使我們的欲望非常的強,一直都不滿足,對貪、嗔、癡很好,它就會促使我們在欲望的旋渦中不斷的沈淪。

  * 不管別人如何說、如何做,如果你都不會發出嗔恨心,那他就沒辦法傷害到你,嗔恨心如果導致你白天心情不好,晚上也心情不好。事情做不好,睡也睡不著。這表示你對嗔恨心太好了;如果你白天睡覺晚上也睡覺,睡得很多也不做事,不賺錢也不運動,也沒學到什麼東西,這表示你對無明太好了。

  對”貪、嗔、癡”越好,

  它們就越有能力傷害我們,

  到頭來受傷害的總是自己。

  (3.2)應發奮滅煩惱

  34.無始相續敵 孳禍唯一因 若久住我心 生死怎無懼

  35.生死牢獄卒 地獄劊子手 若皆住我心 安樂何能有

  【講解】

  * 因此,這無始以來恒常相續的煩惱它是永遠的敵人,是極速滋長業禍的唯一因素。

  * 如果讓它們一直潛伏在心中,我們怎能在生死中快樂無懼呢?不錯,如果煩惱一直存在,那麼即使我們擁有再多的錢財,我們也沒辦法得到快樂。因爲「多還要更多」。一直都有比我們擁有更多錢財的人。即使成爲世界上最有錢的富翁還是害怕有人會後來居上。名利再多,如果內心中充滿煩惱的話,那麼,永遠心懷恐懼,沒辦法過得輕安

  自在。

  * 所以煩惱簡直就是生死牢獄中的守護卒,和地獄裏行刑的劊子手,如果它們都住在我們內心中的煩惱窩中,那我們怎能得到安樂呢?

  我們又要「不放下煩惱」又「要得到快樂」,這是不可能的事情。

  譬如:手中的火,如果我們「想避免被燙到」就必須放下它。

  我們「不放下它」也「不希望被它燙到」,是不可能的。

  所以我們不放棄貪、嗔、癡的煩惱而想得到快樂,是不可能的。

  36.乃至吾未能 親滅此惑敵 盡吾此一生 不應舍精進 于他微小害 尚起嗔惱心 是故未滅彼 壯士不成眠

  【講解】「煩惱賊」必須我們親自去消滅,別人是完全無法代勞的。

  師父們只能提供我們如何去除煩惱的方法,如果可以代勞的話,佛陀、觀世音菩薩...諸位聖者早就替我們消滅煩惱了。因此,在我還未親自消滅這些罪魁禍首的煩惱敵以前,在我這一生當中,我都不該放棄斷除煩惱的努力。如果別人偷我們一點東西、說我們一些壞話,施加我們一點小傷害,就足以激起我們的嗔恨心,那麼尚未消滅可惡的煩惱敵以前,豪氣幹雲的壯士應該是連晚上都睡不著的。

  37.列陣激戰場 奮力欲滅除 終必自老死 生諸苦惱敵

  僅此尚不顧 箭矛著身苦 未達目的已 不向後逃逸

  38.況吾正精進 決志欲滅盡 恒爲痛苦因 自然煩惱敵

  故今雖遭致 百般諸痛苦 然終不應當 喪志生懈怠

  【講解】

  * 將軍戰士們列隊在戰場上激烈地作戰,不過是爲了服從命令,奮力消滅他們的敵人罷了。

  * 而這些敵人不管怎樣多,即使我們不去砍殺他們,他們也會自然的老死。並且還會因爲死亡而産生極大的苦惱。

  * 盡管如此的得不償失。但將士們在作戰時,仍然毫不顧慮敵軍箭矛刺身的痛苦,未達成勝利的目的之前,絕不向後逃走。

  * 何況現在我們正發奮著要消滅那「頑強而又不會自然消失」的無明煩惱呢?

  * 「煩惱」永遠都是一切痛苦出生的根因,身體上面的苦、心理上面的苦都源自于它。

  * 它是我們不共戴天、累世俱生的仇敵。

  * 因此,現在正精進修行的我們,雖然會遭受到百般的痛苦;但是無論如何,我們都不應該喪志,失掉信心!也不可以懶散懈怠!我們爲修行必須忍受各種痛苦,爲了學佛而必須忍受風雨、必須忍受盤腿腳酸...

  * 以前在西藏爲了修行是真的很辛苦,不像現在臺灣法師們努力在推廣,廣邀大衆來聽聞佛法。

  在西藏佛法是要「求」的,我嘉榮的寺廟是屬于「噶陀」的分寺。我們要去噶陀求法,以前沒有車子,要走幾個月的時間,吃的、穿的都用背的。到噶陀時大概已經沒有吃食了,而噶陀附近的民家沒有多馀的食物可以供養寺裏面的出家衆,吃、穿都要自己准備。求法者到了噶陀以後,每天都出去爲人修法,修法時功德主會准備食物及少許的現金供養。午餐是「鍋盔」,晚餐則是一些面食稀飯之類。「鍋盔」中間是軟的,皮是硬的,從中間切開把軟的部份上奶油來吃,留下硬皮。

  當地天氣冷留下的鍋盔皮不會變壞,儲存下來作爲閉關時的食物。每日一個,如此日複一日,一直累積到足夠閉關期間食用爲止。除了鍋盔以外,修行者還到民家去托缽一些糌粑,閉關期間除了糌粑就是吃鍋盔的皮了。這些鍋盔皮要怎麼吃呢?一天存一個要足夠閉關時食用,約莫也要二、叁年的時間。

  因爲時間實在很久,所以這些鍋盔皮變得非常硬。修行者要食用它時必須把它剝成一小瓣一小瓣用熱水泡軟來吃,非常辛苦。因爲糧食問題而中途出關的也有,畢竟吃食是一個現實的問題。而我去西康塔公求法的時候,吃是沒問題,但是沒有住的,我們必須在上師住所附近搭一些簡單的帳篷。天氣冷,早上起來可以看到整個帳篷都是白白的霜,晚上要蓋兩條棉被,冬天連棉被上都結霜,比起現在還是辛苦多了。

  現在因爲我們每個月叁百元的供僧計劃推行得還不錯,已經改善許多了。修行者這樣曆經困難而學到的佛法都非常的珍惜,而且成爲他們真正對治煩惱痛苦的因,所以我們不應該遇到困難就放棄學佛的信心。

  39.將士爲微利 赴戰遭敵傷 戰歸炫身傷 猶如配勳章

  吾今爲大利 修行勤精進 所生暫時苦 雲何能困我

  40.漁夫與屠戶 農牧等凡俗 唯念己自身 求活維生計

  猶忍寒與熱 疲困諸艱辛 我今爲衆樂 雲何不稍忍

  【講解】戰士們爲了現世微薄的利益而往前作戰,有些在戰場上不幸被敵人殺傷了,然而解甲歸來的時候,他們炫耀身上的瘡傷,竟然就像配戴勳章一般洋洋得意。

  現在,我正爲著極大的利益專心致志地修學佛法,就算生起一點短暫的小苦,也應該以此自勉。怎麼能夠被那些煩惱給難倒呢?漁夫和屠戶、農人和牧者等升鬥小民,雖然只顧慮到自己一日叁餐的生活,尚且殺害生命,並要忍受寒、熱、風、雨和疲憊、困厄等艱苦,爲了衆生安樂而修行的我們,爲什麼不能吃點苦呢?

  41.雖曾立此誓 欲于十方際 度衆出煩惱 然我未離惑

  42.出言不量力 雲何非顛狂 故于滅煩惱 應恒不退怯

  (3.3)斷煩惱之方式

  43.吾應樂修斷 懷恨與彼戰 似嗔此道心 唯能滅煩惱

  44.吾甯被燒殺 或遭斷頭苦 然心終不屈 順就煩惱敵

  【講解】雖然我曾立下這樣的誓願:要度盡十方虛空際的衆生,令他們全部脫離一切煩惱!然而到現在,我自己卻絲毫未離煩惱,說話這麼不自量力,怎會不像個癫狂的瘋子呢?

  * 因此對于「消滅煩惱」,我應該恒常精進,永不退怯。這一點很重要。

  * 我們不要一下子修很多很精進,然後過了十天半個月就開始懈怠懶散。

  * 放棄是最不好的,一天念一句佛號、看一點點經書,或者內心中産生一點點慈悲心,一點點就可以。

  * 但是要永恒,精進是很好。

  但,過度的精進容易産生懈怠。

  學佛的重點是要有恒心的去做。

  我們應該熱愛這種斷煩惱的對治之道,應該要仇恨煩惱並和它決一死戰。「仇恨煩惱」的心態難道不也是一種煩惱嗎?不是的,因爲這種類似嗔恨煩惱的對治心態只會消滅真正的煩惱,不會引生痛苦。

  舉例說:我們在輪回裏面綁著我們的是「念頭」。

  * 「念頭」産生時,我們就會對它産生「執著」。

  * 産生執著之後就會「放不下」。

  * 「不放下」我們就被綁在輪回裏。

  * 不錯,黑業(惡業)會綁著我們,白業(善業)一樣也會綁著我們。

  * 鐵鏈可以綁著我們,黃金的鏈子一樣可以綁著我們。

  * 黑雲會遮住太陽,白雲一樣也會遮住太陽。遮住太陽是一樣的。

  但是我們先用「善念」來消滅「惡念」,善念在消滅惡念之後自然會消失,也就是對治貪、嗔、癡、煩惱的善念,在消滅貪、嗔、癡、煩惱的惡業之後它自己會消失,不會産生任何的苦果。這是因爲對貪、嗔、癡、煩惱産生嗔恨心不會傷害任何衆生的原故。我甯可被人焚燒或殺戮,甚至被人砍掉頭顱;但是無論如何,都不向煩惱賊屈服低頭。

  (3.4)惑去不複返

  45.常敵受驅逐 仍可據他鄉 力足旋複返 惑賊不如是

  46.惑爲慧眼斷 逐已何所之 雲何返害我 然我乏精進

  【講解】

  假如我們是做生意的,

  * 如果被人擊倒,我們一定會重新學習。另覓資源企圖東山再起,和原來的對手再競爭。

  * 打戰也是一樣,所以普通的敵人在戰敗被驅逐出境以後,仍然會盤據他方,休養生息。一旦能力恢複,便再回頭反攻。這是很正常的。

  * 可是煩惱幻賊就不同了。

  它一去再也回不來。因爲無明煩惱一旦被慧眼識破以後,就會自然而然地融入無二的心性之中了。

  「無二」是沒有二元對立的意思。在輪回之中産生煩惱,累積業力都是來自于二元對立。

  「被看的東西」和「看者」,「被想的東西」和「想者」...都是二元對立,二元對立如果被空性的慧眼看破之後,自自然然就會融入無二的心性之中。如果我們看破「煩惱」,「煩惱」它就沒有機會回來,它怎能移居其他的地方再回來傷害我呢?

  無奈啊!懦弱的我依然不肯精進斷除煩惱。我們不能斷煩惱的原因是我們懦弱而已,我們應該精進斷除煩惱才是。

  47.惑非住外境 非住根身間 亦非其他處 雲何害衆生

  惑幻心莫懼 爲智應精進 何苦于地獄 無義受傷害

  【講解】我們要精進斷除煩惱,當一個勇敢的人,首先我們要知道煩惱

  住在哪裏?

  「無明煩惱」不住在外境上,也不住在眼根、耳根、...等身中或二者之間;此外,也不住在其他任何地方,那麼它們到底能住在什麼地方傷害衆生呢?

  其實,煩惱是虛幻的,因此根本不用害怕。

  既然是虛幻的那是如何産生的呢?

  雖然它是虛幻的,但也要有因緣才能升起。它是由「我執」産生的,以及由我們的敵人和我們的親友所引生的煩惱。

  從我們的親人這邊産生貪戀,由敵人那裏産生嗔恨、嫉妒...無明煩惱于是存在,所有的煩惱都是由于「我執」及敵人、親人所産生。沒有一個它獨立存在的地方和東西,所以它只是一個虛幻而已。我們不用害怕它,應該爲生起斷惑的智慧而堅忍精進。

  《叁寶疊經》一個比喻說:

  * 「以後會産生像狗被石頭打一樣」的比丘。

  * 不要像狗被石頭打一樣,要像獅子被石頭打一樣。

  * 在西藏有名的「獅子犬」,一般都被鐵鏈綁著看家,它看到外人走近就會一直叫,用石頭打它;它會去追那個石頭、咬那個石頭,而不去追那個用石頭打它的人。因爲石頭直接傷害到它,它去追那個石頭。

  * 我們一般人都知道「貪嗔癡」所有煩惱都是無常的,但是不知道它們的來源。

  * 我們知道它們的無常,所以受戒律修學佛法,我們不會墮入叁惡趣而生在叁善道。

  * 生在叁善道因此有色、聲、香、味、觸的外境,這些外境就會傷害我們。

  * 這一世因爲我們知道都是無常的、痛苦的,所以它無法傷害我們。

  * 但是我們如果不知道它的來源,以後也會被它們影響到、傷害到。如果被它們傷害到就會去叁惡趣。

  所以我們現在要做一個「被石頭打的獅子」,獅子被石頭打它不會去追那個石頭,它會去追石頭的來源。所以我們不需要特別在追煩惱,或者貪念跟嗔恨,我們要去尋覓它的根源。

  所有的煩惱都是我們內心産生的,它不在外境。也不在眼根等諸根之中,那麼我們的「心」是什麼?我們要去觀察它。

  * 我們的心沒有任何的顔色。

  * 心髒不是我們那顆「驿動的心」。心髒,只是維持體能的一塊肉而已。

  * 「心」沒有任何色相,其實它根本不存在!

  * 沒有任何東西,我們根本不用害怕!

  當我們去追溯煩惱的來源的時候,其實它根本是虛幻的!我們知道事實的真相就能去除心中的恐懼。現在很多人都執著在貪、嗔、癡等等煩惱之中,執著感覺,我感覺很舒服、我感覺很不舒服、我感覺怪怪的...這些,對修行比較好的修行者來說沒有任何事情可以讓他覺得怪怪的,好的感覺、壞的感覺都是虛幻的。

  修行者對感應、神通都不注重的原因就在這裏,都是平等的。所以修行者他的煩惱越來越少,他不注重算命也不注重風水。一切都是內心的虛幻,如果「在乎這個、在乎那個的」就會哪裏都不順,就好像:吃頭痛藥會傷到胃,可是吃了胃藥卻會傷到肝一樣。一個地方得到治療另外一個地方會受傷害,治療永遠沒完沒了。

  * 所以注意的重點不在「煩惱」,而是觀照「煩惱的來源」。

  * 知道它是虛幻,知道以前被攪得七葷八素的心。

  * 其實都是虛幻的。

  * 我們要做「虛幻」的主人,而不是做虛幻的「奴隸」。

  * 要利用煩惱。

  * 何苦留在地獄等惡趣裏面毫無意義地遭受傷害呢?

  

《《入菩薩行》講解 第四品 不放逸(續一)》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