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入菩萨行》讲解 第四品 不放逸(续一)▪P3

  ..续本文上一页 --> 友彼徒自害

  33.若我顺侍敌 敌或利乐我 若随诸烦恼 徒遭伤害苦

  【讲解】

  * 如果我温顺地侍奉世间的敌人,即使是凶猛的老虎或野兽等,也许可能得到它们善意的对待,饶益我并使我安乐。

  * 但是如果一味奉承内心的烦恼,那么我们只会遭受更多的伤害和痛苦而已。

  * 你对贪、嗔、痴越好,它就伤害你越多,你对贪、嗔、痴越不好,它就越没有能力伤害你。

  * 譬如:我们现在有吃的、有穿的就感觉很满足的话,就表示我们跟贪、嗔、痴没有很好。它对我们无可奈何。

  * 假使我们的欲望非常的强,一直都不满足,对贪、嗔、痴很好,它就会促使我们在欲望的旋涡中不断的沉沦。

  * 不管别人如何说、如何做,如果你都不会发出嗔恨心,那他就没办法伤害到你,嗔恨心如果导致你白天心情不好,晚上也心情不好。事情做不好,睡也睡不着。这表示你对嗔恨心太好了;如果你白天睡觉晚上也睡觉,睡得很多也不做事,不赚钱也不运动,也没学到什么东西,这表示你对无明太好了。

  对”贪、嗔、痴”越好,

  它们就越有能力伤害我们,

  到头来受伤害的总是自己。

  (3.2)应发奋灭烦恼

  34.无始相续敌 孳祸唯一因 若久住我心 生死怎无惧

  35.生死牢狱卒 地狱刽子手 若皆住我心 安乐何能有

  【讲解】

  * 因此,这无始以来恒常相续的烦恼它是永远的敌人,是极速滋长业祸的唯一因素。

  * 如果让它们一直潜伏在心中,我们怎能在生死中快乐无惧呢?不错,如果烦恼一直存在,那么即使我们拥有再多的钱财,我们也没办法得到快乐。因为「多还要更多」。一直都有比我们拥有更多钱财的人。即使成为世界上最有钱的富翁还是害怕有人会后来居上。名利再多,如果内心中充满烦恼的话,那么,永远心怀恐惧,没办法过得轻安

  自在。

  * 所以烦恼简直就是生死牢狱中的守护卒,和地狱里行刑的刽子手,如果它们都住在我们内心中的烦恼窝中,那我们怎能得到安乐呢?

  我们又要「不放下烦恼」又「要得到快乐」,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譬如:手中的火,如果我们「想避免被烫到」就必须放下它。

  我们「不放下它」也「不希望被它烫到」,是不可能的。

  所以我们不放弃贪、嗔、痴的烦恼而想得到快乐,是不可能的。

  36.乃至吾未能 亲灭此惑敌 尽吾此一生 不应舍精进 于他微小害 尚起嗔恼心 是故未灭彼 壮士不成眠

  【讲解】「烦恼贼」必须我们亲自去消灭,别人是完全无法代劳的。

  师父们只能提供我们如何去除烦恼的方法,如果可以代劳的话,佛陀、观世音菩萨...诸位圣者早就替我们消灭烦恼了。因此,在我还未亲自消灭这些罪魁祸首的烦恼敌以前,在我这一生当中,我都不该放弃断除烦恼的努力。如果别人偷我们一点东西、说我们一些坏话,施加我们一点小伤害,就足以激起我们的嗔恨心,那么尚未消灭可恶的烦恼敌以前,豪气干云的壮士应该是连晚上都睡不着的。

  37.列阵激战场 奋力欲灭除 终必自老死 生诸苦恼敌

  仅此尚不顾 箭矛着身苦 未达目的已 不向后逃逸

  38.况吾正精进 决志欲灭尽 恒为痛苦因 自然烦恼敌

  故今虽遭致 百般诸痛苦 然终不应当 丧志生懈怠

  【讲解】

  * 将军战士们列队在战场上激烈地作战,不过是为了服从命令,奋力消灭他们的敌人罢了。

  * 而这些敌人不管怎样多,即使我们不去砍杀他们,他们也会自然的老死。并且还会因为死亡而产生极大的苦恼。

  * 尽管如此的得不偿失。但将士们在作战时,仍然毫不顾虑敌军箭矛刺身的痛苦,未达成胜利的目的之前,绝不向后逃走。

  * 何况现在我们正发奋着要消灭那「顽强而又不会自然消失」的无明烦恼呢?

  * 「烦恼」永远都是一切痛苦出生的根因,身体上面的苦、心理上面的苦都源自于它。

  * 它是我们不共戴天、累世俱生的仇敌。

  * 因此,现在正精进修行的我们,虽然会遭受到百般的痛苦;但是无论如何,我们都不应该丧志,失掉信心!也不可以懒散懈怠!我们为修行必须忍受各种痛苦,为了学佛而必须忍受风雨、必须忍受盘腿脚酸...

  * 以前在西藏为了修行是真的很辛苦,不像现在台湾法师们努力在推广,广邀大众来听闻佛法。

  在西藏佛法是要「求」的,我嘉荣的寺庙是属于「噶陀」的分寺。我们要去噶陀求法,以前没有车子,要走几个月的时间,吃的、穿的都用背的。到噶陀时大概已经没有吃食了,而噶陀附近的民家没有多馀的食物可以供养寺里面的出家众,吃、穿都要自己准备。求法者到了噶陀以后,每天都出去为人修法,修法时功德主会准备食物及少许的现金供养。午餐是「锅盔」,晚餐则是一些面食稀饭之类。「锅盔」中间是软的,皮是硬的,从中间切开把软的部份上奶油来吃,留下硬皮。

  当地天气冷留下的锅盔皮不会变坏,储存下来作为闭关时的食物。每日一个,如此日复一日,一直累积到足够闭关期间食用为止。除了锅盔以外,修行者还到民家去托钵一些糌粑,闭关期间除了糌粑就是吃锅盔的皮了。这些锅盔皮要怎么吃呢?一天存一个要足够闭关时食用,约莫也要二、三年的时间。

  因为时间实在很久,所以这些锅盔皮变得非常硬。修行者要食用它时必须把它剥成一小瓣一小瓣用热水泡软来吃,非常辛苦。因为粮食问题而中途出关的也有,毕竟吃食是一个现实的问题。而我去西康塔公求法的时候,吃是没问题,但是没有住的,我们必须在上师住所附近搭一些简单的帐篷。天气冷,早上起来可以看到整个帐篷都是白白的霜,晚上要盖两条棉被,冬天连棉被上都结霜,比起现在还是辛苦多了。

  现在因为我们每个月三百元的供僧计划推行得还不错,已经改善许多了。修行者这样历经困难而学到的佛法都非常的珍惜,而且成为他们真正对治烦恼痛苦的因,所以我们不应该遇到困难就放弃学佛的信心。

  39.将士为微利 赴战遭敌伤 战归炫身伤 犹如配勋章

  吾今为大利 修行勤精进 所生暂时苦 云何能困我

  40.渔夫与屠户 农牧等凡俗 唯念己自身 求活维生计

  犹忍寒与热 疲困诸艰辛 我今为众乐 云何不稍忍

  【讲解】战士们为了现世微薄的利益而往前作战,有些在战场上不幸被敌人杀伤了,然而解甲归来的时候,他们炫耀身上的疮伤,竟然就像配戴勋章一般洋洋得意。

  现在,我正为着极大的利益专心致志地修学佛法,就算生起一点短暂的小苦,也应该以此自勉。怎么能够被那些烦恼给难倒呢?渔夫和屠户、农人和牧者等升斗小民,虽然只顾虑到自己一日三餐的生活,尚且杀害生命,并要忍受寒、热、风、雨和疲惫、困厄等艰苦,为了众生安乐而修行的我们,为什么不能吃点苦呢?

  41.虽曾立此誓 欲于十方际 度众出烦恼 然我未离惑

  42.出言不量力 云何非颠狂 故于灭烦恼 应恒不退怯

  (3.3)断烦恼之方式

  43.吾应乐修断 怀恨与彼战 似嗔此道心 唯能灭烦恼

  44.吾宁被烧杀 或遭断头苦 然心终不屈 顺就烦恼敌

  【讲解】虽然我曾立下这样的誓愿:要度尽十方虚空际的众生,令他们全部脱离一切烦恼!然而到现在,我自己却丝毫未离烦恼,说话这么不自量力,怎会不像个癫狂的疯子呢?

  * 因此对于「消灭烦恼」,我应该恒常精进,永不退怯。这一点很重要。

  * 我们不要一下子修很多很精进,然后过了十天半个月就开始懈怠懒散。

  * 放弃是最不好的,一天念一句佛号、看一点点经书,或者内心中产生一点点慈悲心,一点点就可以。

  * 但是要永恒,精进是很好。

  但,过度的精进容易产生懈怠。

  学佛的重点是要有恒心的去做。

  我们应该热爱这种断烦恼的对治之道,应该要仇恨烦恼并和它决一死战。「仇恨烦恼」的心态难道不也是一种烦恼吗?不是的,因为这种类似嗔恨烦恼的对治心态只会消灭真正的烦恼,不会引生痛苦。

  举例说:我们在轮回里面绑着我们的是「念头」。

  * 「念头」产生时,我们就会对它产生「执著」。

  * 产生执著之后就会「放不下」。

  * 「不放下」我们就被绑在轮回里。

  * 不错,黑业(恶业)会绑着我们,白业(善业)一样也会绑着我们。

  * 铁链可以绑着我们,黄金的链子一样可以绑着我们。

  * 黑云会遮住太阳,白云一样也会遮住太阳。遮住太阳是一样的。

  但是我们先用「善念」来消灭「恶念」,善念在消灭恶念之后自然会消失,也就是对治贪、嗔、痴、烦恼的善念,在消灭贪、嗔、痴、烦恼的恶业之后它自己会消失,不会产生任何的苦果。这是因为对贪、嗔、痴、烦恼产生嗔恨心不会伤害任何众生的原故。我宁可被人焚烧或杀戮,甚至被人砍掉头颅;但是无论如何,都不向烦恼贼屈服低头。

  (3.4)惑去不复返

  45.常敌受驱逐 仍可据他乡 力足旋复返 惑贼不如是

  46.惑为慧眼断 逐已何所之 云何返害我 然我乏精进

  【讲解】

  假如我们是做生意的,

  * 如果被人击倒,我们一定会重新学习。另觅资源企图东山再起,和原来的对手再竞争。

  * 打战也是一样,所以普通的敌人在战败被驱逐出境以后,仍然会盘据他方,休养生息。一旦能力恢复,便再回头反攻。这是很正常的。

  * 可是烦恼幻贼就不同了。

  它一去再也回不来。因为无明烦恼一旦被慧眼识破以后,就会自然而然地融入无二的心性之中了。

  「无二」是没有二元对立的意思。在轮回之中产生烦恼,累积业力都是来自于二元对立。

  「被看的东西」和「看者」,「被想的东西」和「想者」...都是二元对立,二元对立如果被空性的慧眼看破之后,自自然然就会融入无二的心性之中。如果我们看破「烦恼」,「烦恼」它就没有机会回来,它怎能移居其他的地方再回来伤害我呢?

  无奈啊!懦弱的我依然不肯精进断除烦恼。我们不能断烦恼的原因是我们懦弱而已,我们应该精进断除烦恼才是。

  47.惑非住外境 非住根身间 亦非其他处 云何害众生

  惑幻心莫惧 为智应精进 何苦于地狱 无义受伤害

  【讲解】我们要精进断除烦恼,当一个勇敢的人,首先我们要知道烦恼

  住在哪里?

  「无明烦恼」不住在外境上,也不住在眼根、耳根、...等身中或二者之间;此外,也不住在其他任何地方,那么它们到底能住在什么地方伤害众生呢?

  其实,烦恼是虚幻的,因此根本不用害怕。

  既然是虚幻的那是如何产生的呢?

  虽然它是虚幻的,但也要有因缘才能升起。它是由「我执」产生的,以及由我们的敌人和我们的亲友所引生的烦恼。

  从我们的亲人这边产生贪恋,由敌人那里产生嗔恨、嫉妒...无明烦恼于是存在,所有的烦恼都是由于「我执」及敌人、亲人所产生。没有一个它独立存在的地方和东西,所以它只是一个虚幻而已。我们不用害怕它,应该为生起断惑的智慧而坚忍精进。

  《三宝叠经》一个比喻说:

  * 「以后会产生像狗被石头打一样」的比丘。

  * 不要像狗被石头打一样,要像狮子被石头打一样。

  * 在西藏有名的「狮子犬」,一般都被铁链绑着看家,它看到外人走近就会一直叫,用石头打它;它会去追那个石头、咬那个石头,而不去追那个用石头打它的人。因为石头直接伤害到它,它去追那个石头。

  * 我们一般人都知道「贪嗔痴」所有烦恼都是无常的,但是不知道它们的来源。

  * 我们知道它们的无常,所以受戒律修学佛法,我们不会堕入三恶趣而生在三善道。

  * 生在三善道因此有色、声、香、味、触的外境,这些外境就会伤害我们。

  * 这一世因为我们知道都是无常的、痛苦的,所以它无法伤害我们。

  * 但是我们如果不知道它的来源,以后也会被它们影响到、伤害到。如果被它们伤害到就会去三恶趣。

  所以我们现在要做一个「被石头打的狮子」,狮子被石头打它不会去追那个石头,它会去追石头的来源。所以我们不需要特别在追烦恼,或者贪念跟嗔恨,我们要去寻觅它的根源。

  所有的烦恼都是我们内心产生的,它不在外境。也不在眼根等诸根之中,那么我们的「心」是什么?我们要去观察它。

  * 我们的心没有任何的颜色。

  * 心脏不是我们那颗「驿动的心」。心脏,只是维持体能的一块肉而已。

  * 「心」没有任何色相,其实它根本不存在!

  * 没有任何东西,我们根本不用害怕!

  当我们去追溯烦恼的来源的时候,其实它根本是虚幻的!我们知道事实的真相就能去除心中的恐惧。现在很多人都执著在贪、嗔、痴等等烦恼之中,执著感觉,我感觉很舒服、我感觉很不舒服、我感觉怪怪的...这些,对修行比较好的修行者来说没有任何事情可以让他觉得怪怪的,好的感觉、坏的感觉都是虚幻的。

  修行者对感应、神通都不注重的原因就在这里,都是平等的。所以修行者他的烦恼越来越少,他不注重算命也不注重风水。一切都是内心的虚幻,如果「在乎这个、在乎那个的」就会哪里都不顺,就好像:吃头痛药会伤到胃,可是吃了胃药却会伤到肝一样。一个地方得到治疗另外一个地方会受伤害,治疗永远没完没了。

  * 所以注意的重点不在「烦恼」,而是观照「烦恼的来源」。

  * 知道它是虚幻,知道以前被搅得七荤八素的心。

  * 其实都是虚幻的。

  * 我们要做「虚幻」的主人,而不是做虚幻的「奴隶」。

  * 要利用烦恼。

  * 何苦留在地狱等恶趣里面毫无意义地遭受伤害呢?

  

《《入菩萨行》讲解 第四品 不放逸(续一)》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