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入菩薩行》講解 第叁品 受持菩提心▪P3

  ..續本文上一頁藏、尼泊爾、不丹等地來的幾百個或幾千個喇嘛,每天晚上肚子就咕噜咕噜叫。我們西藏是海拔很高的地方,所以我們的身體需要很多油,我們這些剛到的新移民有些時候晚上會餓到睡不著,非常可憐!

  我們臺灣人真的要好好珍惜現在這個福報,很多人一直吵著說臺灣這個不好、那個不好...,到別的地方去住幾個月或幾年,融入當地的生活比較看看!自己去體驗比較容易明白,講很多你們也不會相信,比較之後才會了解這裏其實非常的好。好與不好要看我們的內心!

  在饑餓的時代,願我化作充饑的飲食!這是發願,也是回向。

  9.爲濟貧困者 願成無盡藏 願諸資生物 悉現彼等前

  【講解】爲了救濟那些貧困的有情,願我變成取之不盡的寶藏!希望各種各類的日用所需品都化現在他們的面前!

  不管我們現在的能力是否做得到,我們要常常發願!佛菩薩沒有身份高低的差別,差別在于他們的願力。因爲願力不同,所以他們來到世間渡衆生的方式就不同。我們現在以廣闊的心發願,以後就不用太費力氣自自然然就會隨順願力而走。如果做佛菩薩需要很辛苦、很費力的話,那有誰願意去當佛菩薩呢?

  佛菩薩不需要像世間的老板,必須很努力去經營他們的事業,如果必須像世間人這樣努力經營願力的話,就有煩惱。他們不用很辛苦就能圓滿願力,所以他們沒有煩惱。就好像有些人天生智慧很高,有些人天生命好,有些人並沒有很辛苦的工作但他的財富就是很多。有些人辛苦耕耘一輩子還是賺不到錢。這是前世的業力和福德的關系。

  所以我們現在要將所有的功德回向給衆生。這裏的回向比較類似發願,「發願」與「回向」有何區別呢?

  * 「發願」類似「祈禱」並不需要功德,誰都可以發願,誰都可以祈禱,那一個宗教都可以做,我希望我將來是富翁、我希望我將來做總統、我希怙主賜我平安喜樂...

  * 「回向」則必須要有功德才可以做,譬如我們布施、念經、持咒...等等,完成善行之後將功德回向給衆生,所以「發願」和「回向」的分別是有沒有善行。

  (二) 升華自心

  要想迎請菩提心安住心中,其實並不容易。因爲無始以來,我們已經習慣自私自利的心態,一下子要改變過來並不是那麼容易。所以修完以上八種累積福德的方式之後,我們還要訓練一下才可以接受菩薩戒。

  (1)盡舍身財善根

  10.爲利有情故 不吝盡施舍 身財諸受用 叁世一切善

  【講解】爲了成辦一切有情的利益,我將毫不吝惜捐贈我的身體、施舍種種受用的財物,和叁世所修集的一切善根福德。

  我們現在做不到,但永遠不能放棄我們的誓願!有些人會說:「師父們總是這樣子說,但自己都做不好!要渡什麼衆生呢?先渡自己再說吧!」

  沒錯!當我們沒辦法渡自己的時候,是沒有能力渡衆生的。但我們可以發願,發願我們總有一天可以做得到。

  經上說:「雖然現在沒有能力渡衆生,但決不放棄這個心。」。

  時刻持守「渡衆」的決心,有一天我們真的就會擁有這個能力。不能因爲現在沒有能力就輕言放棄,否則我們永遠辦不到,當我們有能力渡衆生時我們不會辛苦,要抓到重點!我常常遇到一些人爲渡衆生而煩惱,有些是有能力渡衆,但卻怕渡了以後很麻煩,怕會常常來找你。所以我們沒有能力渡衆的時候就不要做,勉強去做會後悔。

  但我們要有「現在我沒有能力幫助他,等我有能力的時候我一定會幫助他」這樣子的心態,就好像一棵樹還沒長成時不要急著去砍它,我們要好好的保護它。一樣的道理。

  佛菩薩渡衆是不會有煩惱和痛苦的,如果有煩惱和痛苦,那就沒有智慧了。我們一般人總認爲自己爲別人而活,我爲了我的小孩而活、爲我的父母而活、爲了養家活囗而活...

  相反的,佛菩薩不認爲他爲衆生而活,而是認爲衆生爲他而活。

  我們常說:我們要成佛必須要衆生,我們要得到快樂必須要衆生,想聊聊天也需要衆生,沒有衆生我們會寂寞...

  事實上衆生是爲我們而活的,我們要感恩他們!

  11.舍盡則脫苦 吾心成涅槃 與其死方舍 何若生盡施

  【講解】若能打從內心裏完全施舍身、財和善根,我將超越一切惡苦而達成佛果的究竟涅槃。既然死時必須舍棄除了善根以外的一切,什麼也帶不走,那麼爲什麼不在生前就盡量布施廣積福德呢?

  布施的意思,並不是要你現在就將所有的錢財完全布施掉,這樣子做會導致以後産生反悔之心。我們要做個快快樂樂、輕輕松松的菩薩,我們現在可以依自己的發心和能力隨喜布施一、兩百塊錢都可以。我們要先立好遺囑,將生前財物做妥善安排,一部份留給家人,一部份捐到公益團體或護持道場...等等。這樣子做既可以利益自己也可以利益他人,不要讓我們的子女爲些許錢財而吵鬧不安。

  12.吾既將此身 隨順施有情 一任彼歡喜 恒常打罵殺

  13.縱人戲我身 侵侮並譏諷 吾身既已施 雲何複珍惜

  14.1一切無害業 令身力行之

  【講解】既然已經把這個身體歡喜隨順地施與衆生了,那麼只要有益于衆生,就任隨他們高興地經常打殺責罵我吧!盡管衆生無聊地戲弄我的身體,或以它作爲侵侮譏諷的對象,既然我這個身體已經布施出去了,又何必再去珍惜保護呢?因此只要是不對自他構成傷害的一切善業,我都要盡量勉勵我的身體努力去做。

  布施當中最困難的是布施身體,因爲世間一切都是以「我的身體」爲主的,所以當我們有能力布施身體時,我們的善根、我們的財産都會有能力布施的。我們現在還沒有能力布施身體,雖然衆生傷害我能讓他們高興,但還是會造成自己的傷害時,我們要保護自己。

  但,我們心裏要隨時持守著布施身體的心態,以後我們自然會有這個能力這樣做。以前舍利子行菩薩道,有一個魔變幻成一個婆羅門向他乞求右手,舍利子用左手砍斷右手,然後用左手拿給他,可是乞手的人卻生氣的說:「你用左手拿給我是非常不恭敬的行爲,我不接受。」舍利子感歎道:「衆生怎麼那麼難渡

  」

  布施手對舍利子而言是不會痛苦的,因爲他們理解空性。但對我們而言是非常痛苦的事,我們不必這樣子做,但要有這個心態,不要做暫時有利益而究竟沒有利益的事。

  (2)願成他利之因

  14.2願彼見我者 悉獲衆利益

  15.若人因見我 生起信憎心 願彼恒成爲 成辦衆利因

  16.惟願毀我者 及馀害我者 乃至辱我者 皆長菩提緣

  【講解】但願!所有遇見我的人都能心生歡喜並獲得種種的利益!如果有人因爲遇見我而生起憎恨或敬信之心,願那一念憎、信之心,永遠成爲他們成辦一切利益的導因!希望貶毀我的人或以其他方式傷害我的人、甚至侮辱我的人,都因此而增長證得無上菩提的福份。

  我們一般人當敵人遇到困難的時候總會在旁邊幸災樂禍,我們不會希望敵人得到快樂,佛菩薩就不同了。他們不會因衆生憎恨、傷害、侮辱而起憎恨之心,對所有衆生一視同仁地希望他們都可以得到恒常的快樂。

  (3)願成所求之因

  17.路人無怙依 願爲彼引導 並作渡者舟 船筏與橋梁

  18.求島即成島 欲燈化爲燈 覓床變作床 需仆成彼仆

  19.願成如意牛 妙瓶如意寶 明咒及靈藥 如意諸寶樹

  20.如空及四大 願我恒成爲 無量衆有情 資生大根本

  21.迨至盡空際 有情種種界 殊途悉涅槃 願成資生因

  【講解】一般人都不喜歡雪中送炭只會錦上添花,一些下階層的貧困者往往很少人會去關懷和幫助他們。佛菩薩就不一樣,他們會去指引迷路者,去保護需要關懷的人。

  * 願我充當孤獨者的保護人,做行路人安心的向導。旅客們越江渡海的舟楫、船筏和橋梁!

  * 願我化爲島嶼,讓航行的船只棲泊。

  * 願我化作明燈,爲企盼光明的人照明。

  * 願我變成床榻,供應疲憊者休息。

  * 願我成爲溫順的仆從,服侍需要看護的人!

  菩薩就是這樣子發願,任何一個物品都是菩薩發願和回向而來的。願我成爲圓滿衆生意願的如意牛(如意牛是西牛賀洲的寶物,衆生需要什麼它就幻化出什麼)、如意寶和妙瓶、強力有效的明咒(古時候醫學不發達,所以很多地方都需要用咒語醫治衆生心理或身體的疾病)和靈藥,以及各種如意寶樹!

  就像地、水、火、風等四大種和虛空(空間)始終支持一切有情衆生和世界,大地是我們生存的依靠。

  * 水是我們每天要喝的。

  * 我們需要太陽的資生,尤其在寒冷的地方火是很寶貴的。

  * 我們需要空氣,沒有空間我們就沒辦法生活。

  * 我們的身體和任何物品都包含「四大」。

  * 我們身體的骨頭、肌肉是「地大」。

  * 維持我們身體不腐化的氣是「風大」。

  * 維持溫度使生命成熟的是「火大」。

  * 讓我們的身體不分散的是「水大」。

  * 安置我們的空間是「空大」。

  從油燈上就看得出來,油燈本身是「地大」,火一直往上冒爲什麼不散呢?因爲裏面有「水大」,火是熱氣,風是動能,空大是安置油燈的空間。

  同樣地,願我永遠成爲維持一切有情生活的要素!一直到盡虛空際的有情界衆生都以各種各樣的方式,完全超脫一切輪回苦而達成涅槃,願我化成滋長他們生命的泉源!

  我們要一直這樣子發願,前面四頌的發願是很廣闊的發心,後面所誦的是時間長久的願力,任何一件東西、任何一個人都是菩薩的化現,老師、妓女、橋梁、廁所、衛生紙...都有可能是菩薩的化現,所以對于有生命、無生命的所有東西我們都要愛惜。

  

《《入菩薩行》講解 第叁品 受持菩提心》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