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能消除衆生所有的恐懼。
* 所以從今天起,我要歸依佛陀。
* 同樣,我也要真誠地歸依佛陀所親證的大乘「道谛」「滅谛」-->
解除輪回之恐怖的無上妙法,以及大悲的菩薩聖衆。
爲什麼要說「妙法」呢?
法的意思很廣,所有一切萬物都可以說是法,不管是物質、動物、人類及一切言語、行爲...等等都是法,讓我們去除痛苦的法叫「妙法」。
(2)別依菩薩
49.因怖驚顫栗 將身奉普賢 亦複以此身 敬獻文殊尊
50.哀號力呼求 不昧大悲行 慈尊觀世音 救贖罪人我
51.複于虛空藏 以及地藏王 一切大悲尊 由衷祈救護
52.歸依金剛持 懷嗔閻魔使 見彼心畏懼 四方速逃逸
【講解】
* 爲了消除內心的恐懼和顫栗,我將把身體獻給普賢菩薩。
* 也要把我的身體獻給大智的文殊師利菩薩。
* 我哀淒地大力呼求,在大悲行上不會失誤的觀世音菩薩;
* 觀世音慈尊!請您快來保護我這個罪人吧!
* 我也由衷的呼求聖者虛空藏菩薩以及地藏王菩薩等一切大悲的聖者:祈求您們保護我吧!
* 我也要歸依諸佛力量總集的金剛持菩薩,因爲心懷嗔恨的閻魔王使者見到他都非常害怕,嚇得向四方拚命的逃逸。
聖者 虛空藏菩薩
因爲初地菩薩以上都已經明白「無我」「空性」,所以稱他們爲聖者。「初地菩薩」以下稱爲「凡夫」。我們跌倒時需要有扶起的助力。譬如:扶手或者拐杖之類。虛空藏菩薩就是我們脫離輪回時「如同拐杖」的助力。
金剛持菩薩
* 他受十方諸佛菩薩之托,是第一位傳授密法的菩薩。
* 所以十方佛力都加持在他身上,是十方佛菩薩力量的總集結。
* 他有「寂靜尊」和「忿怒尊」二種顯現。
* 他就是我們修破瓦法時,在阿彌陀佛左邊藍色身的金剛手菩薩(大勢至菩薩)。
* 他爲調伏傷害衆生的凶惡妖魔,特別顯現「忿怒尊」,手拿金剛杵,看起來令人生畏。金剛杵代表「堅固」,所以也是十方佛意灌頂的象征。
53.昔違尊聖教 今生大憂懼 願以歸命尊 求速除怖畏
【講解】從前,我違越(違背)了您們的尊聖教誨,如今發現自己將因此受到可怕果報而十分恐懼,從現在起,我要歸依您們並依教奉行,但願我的恐懼能因此而迅速消除!
(叁)對治力 (1)依教奉行
(1.1)喻惑如病須對治
54.若懼尋常疾 尚須遵醫囑 何況貪等惑 宿疾恒纏身
55.一嗔若能毀 瞻部一切人 療惑諸藥方 遍尋若不得
56.醫王一切智 拔苦諸聖教 知已若不行 癡極應诃責
【講解】
* 如果一個人害怕普通疾病的折磨,尚且要遵照醫生的指示去治療。那麼,長久罹患「貪嗔癡」等心理障疾的人就更應該依教奉行了。
* 我們總以爲精神不正常的人才有「心」病,實際上我們每個人都有。如果我們沒有病的話,怎麼會痛苦呢?
* 我們身體健康,不缺吃、不缺穿、不缺住,但我們還是有煩惱和痛苦。這是我們的心生病才會這樣子。
* 「貪欲的病」讓我們有得不到、眷屬不夠多、錢賺不夠多、家庭不圓滿等等的苦。
* 「嗔恨的病」也是一樣,如我們的敵人得到快樂會讓我們嫉妒或憤怒等等。
* 我們有這些「貪嗔癡」永恒不滅的「沈淪疾病」就必須聽從佛菩薩教導好好的對治醫療,爲什麼呢?因爲一般的病只是折磨我們今生的肉體而已,而這「疾病障礙」單單「貪」或「嗔」等任何一種煩惱就足以將南瞻部洲所有的人類毀滅。
要治療這麼嚴重心病的藥方
* 除了叁藏典籍以外都找尋不到!只有佛菩薩能夠醫治我們的心病,所以我們當然要聽佛菩薩的話。
* 爲什麼我們總是這樣忙碌?因爲不滿足的原故。所以我們才會一直如此奔忙,單單「貪欲」的力量就能讓整個地球上的生物忙得團團轉,再加上「嗔」和「癡」就更不用說了。
* 我常常說:「治療我們肉體的病是醫學,但是要治療我們的心病就只有佛法才能辦得到」。我們把精神病患送進醫院治療,使他們恢複爲「正常人」。可是這並不能治療他們的心,一般人都以爲自己沒病。其實只是沒有發現病而已。
在一個理解空性的人眼中,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個「一直沒辦法停下來的瘋子」。
有人問達賴喇嘛:「你是西藏的精神領袖,你有什麼神奇的力量?」
達賴喇嘛回答他:「可以讓跟我住一段時間的那些人,心裏比較快樂一點。」
身體的病來得快、去的也快。而用佛法來治療衆生的心病就不是那麼容易。可是當內心的病得到治療以後,它就完全屬于我們的了。小偷要偷也偷不到,強盜要搶也搶不走。不但今生這樣,而且下一世也是如此。永遠跟隨著我們。我們的肉體壞掉沒關系,肉體本來就沒辦法永恒存在。佛陀也沒辦法免除生、老、病、死。
我們肉體壞掉可以一再更換,肉體痛苦不會影響內心的時候,我們就沒有痛苦。肉體快樂但心不快樂,做什麼事也是枉然。白費!物質再好,心靈空虛的話,永遠會生活在痛苦之中。
你看,住在落後地方的人民,物資匮乏,但心靈的痛苦反而少一些。而住在繁榮地區的人,雖然物資不缺,卻心靈幹涸。我們臺灣人就是這樣。心靈沒辦法承擔壓力,比較容易恐懼、容易受外界操縱、隨著外境起舞而産生各種煩惱和痛苦。
改變心是如此的重要,
那麼,醫王(佛陀)一切智者所說的
能拔除一切輪回痛苦的聖教,
如果有人明知有益卻不想依教奉行,
那真是應該诃責的大癡漢!
(1.2)惑如險須慎防
57.若遇尋常險 猶須慎防護 況墮千由旬 長劫險難處
【講解】如果我們遇到世俗中普通的小危險,尚且需要小心謹慎地提防危險發生,何況面臨一個會使人墮落萬丈深淵,經曆幾千萬年也不能恢複的煩惱險地呢?
(1.3)勸速對治莫苟安
58.或思今不死 安逸此非理 吾生終歸盡 死期必降臨
59.誰賜我無懼 雲何定脫苦 倘若必死亡 爲何今安逸
【講解】
或許有些人會這麼想:我知道我會死,但至少今天我還不會死,因此就安逸的過日子。
這是不對的。
有生必有死,我們遲早總是要死的。死期一定會來臨,到時候,誰能賜給我安和的心境呢?如果我們在小孩出生的時候,就能想到他將來有一天會死,那麼將來無論小孩遇到任何狀況,我們的心都比較容易承擔。
假如有人對你說:「你死的時候我會來救你」,那是假的!世間人是很容易受騙上當的。當他诳稱他的法力有多高明時,因爲我們自心缺乏自信就很容易上他的當。反而對自謙的法師沒信心。佛陀也沒有這樣說過。
佛陀只是發願說:「希望聽到我名字的衆生,都因爲這個因緣成爲那衆生快樂的因。」他只是說:「我是一個醫生,按照我的方法去修就有辦法得到快樂。」。
* 佛陀只能給我們方法而已,如果我們什麼都不必做就有人來保護我們的話,那麼因果法則豈不成爲空談?
* 所以如何才能真正脫離死亡的恐懼與痛苦呢?
* 如果將來有一天會因死亡而受苦,那麼現在爲何還安逸度日而不求解脫呢?
60.除憶昔經曆 今我複何余 然因執著彼 屢違師教誡
【講解】除了回憶種種往事以外,死亡來臨時我還能保留下什麼呢?
可是我卻老是執著在親眷、財物、權利...那些帶不去的事物上,經常違背或叛逆著師長們的教誨。因此製造了許多如影隨形的惡業,而讓自己沈淪在痛苦之中。
61.此生若須舍 親友亦如是 獨行無定所 何苦結親仇
【講解】如果死的時候,必須棄舍今生的一切;同樣,也必須舍棄親友和怨仇敵人。獨自隨著善惡業風在輪回裏漂泊不定,那麼何必在生前辛苦地用盡心機去跟一些人結冤仇、爭吵,還有把心思用在執著親人愛人這些感情上呢?爲什麼要因爲這些「其實非常短暫」的所謂情感造業呢?
我常常說:「我們常忽略在現實生活中傷害我們的人是誰!」
* 我們總以爲是我們的敵人。其實不是,因爲我們對敵人有戒心。所以我們被敵人傷害有限。傷害我們最深的是我們的親人,仔細去想想就會明白。
* 在座做父母的都有小孩,我們必須每天辛苦賺錢養活他們、幫他們繳學費、補習費、上、下學接送...
* 是他們在讓我們辛苦、煩惱、擔心...
* 因爲我們已經「心甘情願」沈溺在裏面了,所以不會發現他們在傷害我們。
* 能夠向我們借錢卻不還的,是和我們最好的親友,有些人因爲先生、妻子、小孩...的原故而無法到這邊聽聞佛法,能夠讓我們牽腸挂肚的都是我們的親友,是他們讓我們産生煩惱、痛苦和不安。
他們才是傷害我們最深的人,所以修行人比較不執著在這貪欲的愛上面。
62.不善生諸苦 雲何得脫除 故我當一心 日夜思除苦
【講解】今世的痛苦是前世所累積的,而來世是福是禍,要看今生的所做所爲。
我們南瞻部洲是因果最明顯的地方,你看全世界各地區的環境不同、每個人的長相不同、根器不同、財物不同...有些人總是快快樂樂的。有些人老是生活在痛苦之中。其他像北俱盧洲、東勝身洲的衆生就沒有很大的差異,我們「貪嗔癡」很嚴重,我們欺小淩弱卻害怕惡勢力,會和我們平等的人競爭,對比我們好的人嫉妒...
但修行最好的場所也是我們南瞻部洲,因爲這是一個充滿痛苦的地方,所以較容易産生出離心,其他叁大洲因爲太舒服了所以不會想修行。
從往昔的不善業引出今生的種種痛苦,如何才能從其中解脫出來呢?所以我應該專心一志,日夜不停地尋求解決之道。
63.吾因無明癡 犯諸自性罪 或佛所製戒 及余衆過罪
64.合掌怙主前 以畏罪苦心 再叁禮諸佛 忏除一切罪
【講解】因爲我愚癡無知,爲了短暫的快樂,所以造作殺生、強盜、邪淫、妄語等自性罪(請參閱下面的解釋),或任何佛陀所製的戒罪以及其他種種細微的過失而失去永久的快樂。
* 現在,我要恭恭敬敬地合起雙掌。
* 以畏懼「因惡報而受苦」的心情,再叁地禮敬怙主諸佛菩薩,以便忏除清淨從前的一切罪障。
* 「自性罪」是不管任何人,不管是不是佛教徒,犯了這些過錯都是犯罪,如殺生、強盜、邪淫、妄語等。
* 而「戒罪」則是受過戒律如居士戒、沙彌戒、別解脫戒...等的人不可以違犯的過失,未受戒的人則不受限製。如:比丘不可拔草,比丘拔草就犯了戒律,而其他人則沒有這個顧忌。
(四)誓不犯罪力 (誓願力)
65.諸佛祈寬恕 往昔所造罪 此既非善行 爾後誓不爲
【講解】慈悲引渡衆生的諸佛聖衆啊!祈請寬恕我從前因無明所造的一切罪業吧!既然這些都是不善的行爲,從今以後,我一定不再造作!
《入菩薩行》第二品忏悔罪業的內容包括供養、頂禮、皈依和忏悔,但重點在講「忏悔」。所以它的名稱叫「忏悔罪業」。我們聞思累積福報的方式有八個,現在其中四個已經講授圓滿了,還有隨喜、請佛住世、請轉*輪、回向四個方式,接下來我們來聞思「隨喜」。
《入菩薩行》第二品 忏悔罪業
《《入菩薩行》講解 第二品 忏悔罪業(續)》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