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入菩萨行》讲解 第二品 忏悔罪业(续)▪P2

  ..续本文上一页者来捉拿我们。这是「中阴身」要来临的警讯。我年长的外婆常常说她看到许多长得奇奇怪怪的众生,我不断地跟她解释:「这些都是你的幻觉而已,你不要害怕、不要理它们,你只要一心不乱的向佛菩萨祈请就可以了...」。可是这时候她听不下去,她不相信我所说的话。因为对她而言,她所看到的、听到的,真的是很可怕的情景!

  * 所以我们现在就要学习这些,希望当这些幻相现前时不会恐惧。

  * 阎魔王使者来捉拿我们时,亲戚和朋友一点也帮不上忙。

  * 因为他们看不见。这是我们的业力所产生的幻相。

  * 虽然理论上了解一切都是幻相,可是修行不够时,当幻相出现还是免不了要恐惧。

  所以我们必须致志专一的努力修行!

  当恐怖阎魔王的使者前来捉拿我的时候,亲戚和朋友能帮助什么呢?

  这时,只有善业福德能保护我,可是我却从来不曾修习并守护过它。救救我吧怙主!我一向任性放肆,不知道死亡竟然如此可怕!所以为了维持这短暂无常的生命,竟然造作了许多的罪业。

  43.若今赴刑场 罪犯犹惊怖 囗乾眼凸出 形貌异故昔

  44.何况形恐怖 魔使所执持 大怖忧苦缠 苦极不待言

  【讲解】如果,一个被宣判了死刑的囚犯,会因为即将送往刑场而恐惧万分,呈现出「囗乾舌燥、双眼凸出」等等异常的表情和生理反应。那么,命终时被身形恐怖的阎魔使者毫不留情地抓走,内心又遭受恐惧死亡的痛苦所折磨,那种极端的痛苦就更难以形容了。

  「死亡」表面上只是呼吸、心跳停止而已。但事实上,当灵魂要离开我们的肉体的时候,是非常痛苦的。因为我们从出生开始就一直非常执著这个身体。身体就等于我们的一切。现在摸摸它就有感觉,这是因为我们非常执著它的原故。说不定你非常执著另一个人的身体时,他的身体被撞了一下,你也会有感觉。

  曾经有位非常慈悲的高僧,他常观修「自他交换」。有一次他看到有人拿石头打一只母狗的时候,母狗被打中,在地上滚了一圈,却没受伤。可是这位高僧却从法座上摔下来。就好像被石头打到一样的大叫,有些人以为他装模作样。结果狗被石头打到的部位,在他身上相同的地方一样有伤痕!这是过度的习气形成的,逻辑一样,只是我们没有去思考罢了。

  所以可以想像当灵魂要离开我们的肉体时是非常痛苦的。如果我们有充足的智慧,外在的痛苦就不会过度影响到我们的内心。就好像西藏有很多高僧都得了癌症,听说十六世的DB法王也是,但他们依然是笑咪咪的,很自然的面对。

  我小时候,嘉荣的一位上师被当局放逐在深山里,冬天就只有他在那里看地,穿得破破烂烂的,没有法本也没有念珠。我长大以后才知道他是一位禅修的高僧。后来他得了癌症,医疗非常缺乏,身体非常疼痛时就请我们帮他按摩背部。气把住的时候他可以承受那个痛,气放掉时那个疼痛他就无法承受,身体越来越瘦。但他一直保持愉快的心情,笑咪咪,一点也没有恐惧的表情。这表示他的内心充满着喜悦。所以外在的一切不会过度影响到他的内心。

  同样的情况,我们一般人的反应就不同。一般病患和他交谈一会儿马上眼泪就出来了,这时候我们才会知道过度的注重外在。其实内心是空虚的,内心充足的人外在看起来不一定很庄严。所以我们不适合去注重精神上面没有依靠的人,很多人外表看起来精明能干,其实他们的内心是很空虚和脆弱的。

  45.谁能善护我 离此大怖畏 睁大凸怖眼 四方寻救护

  46.四方遍寻觅 无依心懊丧 彼处若无依 惶惶何所从

  【讲解】在死亡痛苦来临时,谁能保护我安全地脱离这极大的恐怖呢?

  我,睁大「凸出而又充满恐惧」的眼睛,四处张望,焦急地寻找保护者,一旦发现四周都没有人前来保护,我的内心一定会变得十分懊悔沮丧!如果四周都没有人可以投靠,那时惊慌无助的我,该怎么办呢?

  死亡来临时,才发现四周没有人可以保护我们。已经太迟了!我们要趁现在还自由、还有能力把握时,多多学习。当痛苦来临时,才不会影响内心的虔诚心。依靠这个虔诚心和佛菩萨的加持力,才能安住在快乐的世界中。

  但是我们一般遇到事情不顺利时,尤其像死亡那么严重的痛苦时,念佛反而更让我们感到痛苦,因为我们的心一恐惧起来就会显得什么都不顺,连小小一个声音都会让我们感到恐惧。

  中阴教授里面说过,有四种声音和六种不稳定会让我们感到非常的不安,所以痛苦来临时我们是无助的。现在我们会说:「没关系!到时候请上师来修破瓦法就可以了」,其实到时候想借助上师的道行是非常困难的。为什么呢?现在我们没有什么痛苦,上师一直不断的教导我们,我们都只是听听而已。无法照上师的指导去做,到那时候就更没有能力做了。

  说不定连沟通都很困难,我们的肉体不在,我们的意识在天空中随着业风(业力的牵引)东飘西荡,失去自己的主张。我们的心对任何一样事物都主张不了。只有「贪欲」和「佛性」能阻挡我们的心。

  我们投胎的时候,会被「贪欲」阻挡了我们。譬如说:我们遇到自己喜欢的人,我们的心就被抓住了。假如我们的心让「贪欲」给抓住,我们将因此产生「因爱欲而升起」的种种烦恼。

  在座各位应该都有经验,男女感情是很痛苦的一件事情,我们一般说爱,但这个爱是贪欲的爱,贪欲的爱是痛苦的,智慧的爱才是快乐的,要清楚!

  所以我们活着的时候,要多多激起我们智慧的爱。有智慧的爱,当死亡痛苦来临时,我们就不会那么害怕。当我们要失去亲戚、朋友、一切物资财产时,那个智慧的福报是跟着我们走的。这个福报会永远保护我们,所以我们现在活得好好的时候要多多累积善业、闻思佛法,让我们的见地更坚固、更进步。

  《入菩萨行》

  * 是大乘显宗佛法的精华总集。

  * 是「行菩萨道」不可或缺的一部论。

  * 我们每一个众生都想祈求快乐、避免痛苦,不论任何种族、任何国家、任何地区的人民以及任何动物都是同样想要得到快乐。

  * 但我们所得的快乐总是非常短暂,反而大部份都是得到痛苦。

  * 一直以来,我们都追求快乐,但都没办法得到究竟的快乐。

  * 这是因为我们追求快乐的方式错误,所以才会得到痛苦的果报。

  释迦牟尼佛看到这些!

  * 以他当时的身份、财物、能力、知识,对我们世间来讲都是最高的福报。

  * 他是一位王子,可是当他到皇宫外巡察的时候,看到了生老病死种种痛苦。他想到自己将来也会步上这个旅程。

  * 于是开始思索对治这些痛苦的方法。

  * 他于是到尼连禅河苦修六年。

  * 最后在菩提迦耶的菩提树下证悟。

  他悟到追求真正快乐的方式不能使用「一般众生追求快乐」的方式去追求,而是要「认识心的本质」才能得到永恒不会消失的快乐!

  释迦牟尼佛成佛之后第一次在鹿野苑初转*轮传「四圣谛」。四圣谛中提到「首先我们要认识痛苦」,因为轮回本身充满痛苦。

  为什么我们不能离开轮回呢?

  * 因为我们不认识痛苦。

  * 所以我们虽然想要离开痛苦,却反而将痛苦抓得更牢。

  * 我们痛苦的原因是我们没有放下痛苦。

  * 我们要认清痛苦的本质。

  * 认清痛苦的本质之后就可以不要接受这个痛苦。

  我们要在轮回中产生「出离心」,这样才能走上解脱的道路。佛陀涅槃后,「二胜六庄严」把大乘佛法发扬光大,寂天菩萨的《入菩萨行论》《经集》《学集》对我们后代众生有非常大的帮助。

  《入菩萨行论》它的重点是什么呢?菩提心。

  * 从资粮道开始,一直到成佛为止,菩提心是不可或缺的。

  * 念经、听经、讲经、念诵仪轨....都要依靠菩提心。

  * 「菩提心」和「空性」是佛教的特点,如果缺乏「菩提心」和

  「空性」,那么和其他宗教的修行就没有区别。其他宗教经过修行之后也有空中飞行、发光种种神通。佛法不注重神通,因为神通并不是究竟,它只是短暂存在而已。

  如果缺少菩提心-->

  * 我们在任何时候都不可或缺菩提心,缺少菩提心修再深奥的法,持诵加持力再强大的仪轨...都没有用!

  * 缺少菩提心的修行只能让我们产生世间法的力量而已,即使具备各种神通一样,没办法脱离轮回的痛苦!

  如果生起菩提心-->

  * 有了菩提心,我们诵经、持咒...等种种修行都会成为成佛的因!

  * 这么珍贵重要的东西,我们要努力学习,从无始以来我们自私自利积习已久;一下子要把「众生都当成父母亲」「希望他们先成佛」是很难做到的。

  * 不了解「菩提心的利益」要勉强自己去做是不会永久的,所以我们要慢慢了解菩提心。

  * 「发菩提心」说起来很简单。但它是入菩萨行的根本。

  《入菩萨行》

  * 前三品都是讲授菩提心「如何产生」的方式。

  * 第四、五、六品是讲授「如何维持已经产生」的菩提心。

  * 第七、八、九品是讲授「如何让菩提心增长」。

  所以《入菩萨行》是非常圆满的一部论。第一品已经讲过了菩提心的功德利益。第二品讲如何累积福报,没有累积福报珍贵的菩提心不会产生在我们的心中,累积福报的方式有供养、顶礼、皈依、忏悔....等等。今晚要讲授忏悔未完的部份,忏悔必须具备出罪力、依止力、对治力、誓愿力才能做到真正的忏悔,才能清净我们无始以来的业力,接下来讲依止力。

  (二)依止力 (1)总依三宝

   47.佛为众怙主 慈悲勤护生 力能除众惧 故我今归依

  48.如是亦归依 能除轮回怖 我佛所悟法 及诸菩萨众

  【讲解】

  * 佛陀,是一切众生的保护者,他心怀慈悲,正努力救护着一切众生。他智力深广,…

《《入菩萨行》讲解 第二品 忏悔罪业(续)》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